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虾池水体的富营养化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80年代以来,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年产量1988年超过20×104t[1],一度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对虾养殖国.但自90年代以来虾池的水质和底质环境严重恶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这不仅对养殖业自身造成危害,而且还污染了周围的浅海水体,从而反过来又影响养殖业,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池底污泥对虾池水环境的影响及池底改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生产中通常所采取的一些池底处理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故造成虾池池底污染状况逐年加重。本研究通过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的测定、采取不同方法处理后底泥中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底泥对水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试验,提出了通过浸泡水洗来减轻池底污染的池底处理新方法。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底泥取自乳山市对虾育苗场及第二养虾场不同污染程度的虾池和外海海滩。收虾后的取样方法是:不同层次分别多点(20个点以上)采取,混合均匀后随机取样500~10009,自然干燥后测定、保存。养虾季节内取样方法是:池内定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放苗数,饵料系数和产量不同的七个虾池水体内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及五个虾池水体内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个虾池中叶绿素a的含量从5月份到9月份由4mg/m3左右增加到37~46mg/m3,8月份个别虾池达到65mg/m3。五个虾池中的脱镁叶绿素含量从5月份到8月份由<10mg/m3增加到48~66mg/m3,和叶绿素a的变化是一致的,但9月份又下降到30mg/m3以下。  相似文献   

4.
虾池生态系统中诸因子对虾体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孙舰军 《海洋科学》1997,21(2):24-25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年7月台风发生期问对虾工厂化养成后期3个用日的实测数据,分析研究了该时期水环境中无机氮(DIN)、无机磷(DIP)的含量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该养殖生态系统中,台风气候对DIN,DIP的含量变化影响较大,尢以养成密度较大的养殖池最为明显,物理、生物、化学过程在不同周日均得到了良好体现;但无论养成密度大小,水环境中的N/P比值及浮游植物量均较高,说明该生态系中浮游植物对营养盐含量变化有较宽的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6.
海蜇的虾池养殖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海蛰的生物学特性,就养殖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海蛰养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提高海蛰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促进海蛰养殖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调查了在中国对虾养成过程中,放苗数,饵料系数和产量不同的七个虾池水体内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及五个虾池水体内脱镁叶绿素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七个虾池中叶绿素a的含量从5月份到9月份由4mg/m^3左右增加到37-46mg/m^3,8月份个别虾池达到65mg/m^3。五个虾池中的脱镁叶绿素含量从5月份到8月份由<10mg/m^3增加到48-66mg/m^3,和叶绿素a的变化是一致的,但9月份又下降到  相似文献   

8.
精养虾池主要水化学因子变化规律和氮的收支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由于养殖过程投入大量富含蛋白质的人工配合饵料,氮在体系中的积累成为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氮的收支质量平衡对加强养殖生态环境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尚未见有关对虾养殖方面的此类报道。为配合斑节对虾精养模式养殖试验[1],作者于1996年4~8月在对虾精养模式养殖场对S,pH,DO,COD,TAN等主要水化学因子进行整个养殖周期的现场监测,以探讨在高密度放苗、大量投饵的情况下水质变化规律,并与蓄水池和普通虾池作比较。根据现场观测结果,对精养虾池氮的收支作了估算。1材料与方法1.1虾池基…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1990~1992年对黄骅沿海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监测及其变化的研究,反映了3a来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及其特征,揭示了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的关系。本文提出了虾池中使用叶绿素a富营养化阈值含量对研究我国沿海虾池赤潮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黄骅虾池中叶绿素a浓度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990-1992年对黄骅沿海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监测及其变化的研究,反映了3a来虾池中叶绿素a含量的变化及其特下,揭示了叶绿素a含量与赤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杀灭菊酯在对虾养殖清池中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虾养殖池使用清池的药物有好几种,通常杀死杂虾类,多采用漂白粉,但用量大且污染池底。南海沿海养虾池中白虾(Palaemon sp.)繁殖量大,群众为了杀死它,多采用敌百虫清池杀之,虽然效果较好,但是用量较大,余毒残留时间较长,所以很迫切需要研究杀除白虾等野杂虾有效的药物。笔者试用杀灭菊酯(Fenvalerate)杀死野杂虾类、锯缘青蟹及鱼类。  相似文献   

12.
对虾养殖塘浮游植物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7月6日~2006年9月5日,对上虞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塘水体的浮游微藻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养殖塘中共检出常见浮游微藻4门25属30种,其中蓝藻8种,绿藻18种,硅藻3种,裸藻1种。绿藻门藻种类最多,占藻类种类的60.0%,其次是蓝藻门藻占26.7%,硅藻门藻占10.0%,裸藻门藻占3.3%。主要蓝藻有项圈藻(Anabaenopsis sp)、色球藻(Chroococcus sp)、平裂藻(Merismopedia sp)、微囊藻(Microcystis sp)、小席藻(Phorimidium sp)、螺旋藻(Spirulina sp);常见绿藻有小球藻(Chlorella sp)、空星藻(Coelastrumsp)、卵囊藻(Oocys-tis sp)、盘星藻(Pediastrum sp)等;常见硅藻有舟形藻(Navicul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养殖早期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5.8×107/L,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2005。养殖后期浮游微藻细胞数量为2.5×107/L,香浓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4939。浮游藻类多样性指数总体表现为养殖前期低后期高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虾藻混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1年,我们在对虾养成池中筏养藻类。根据藻类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可增加池水中的溶氧量;而对虾的代谢物又可间接被藻类吸收,能够起到净化水质作用的原理;提出了虾藻混养试验。这样做,可使二者互利,达到增产效益。1984年试验的结  相似文献   

14.
2006年5~11月对江苏滨海盐场养殖池塘底质硫化物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其与养殖环境中其它因子的关系作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在养殖周期内底质硫化物的变化幅度在143.26~372.45mg·kg-1,变化趋势为先升高后降低,在7、8月份含量最高.回归分析表明底质硫化物含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底质硫化物含量随着水体COD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底质硫化物高值出现的时期滞后于水体COD高值的产生时期.底质中硫化物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提高而降低,两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盐田卤水池塘养殖卤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8年和1989年,作者在山东省盐场利用盐田卤水池进行了卤虫池塘养殖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微藻培养试验、卤虫群体生长能力试验和间捕法养殖卤虫试验。通过试验在6个投饵池塘获得的鲜活卤虫产量为423.5—551.0公斤/亩(平均491.6公斤/亩),在4个不投饵池塘获得的产量为240.5—299.5公斤/亩(平均272.3公斤/亩)。本文报告了以上三个试验的内容和结果,并对卤虫养殖中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在8口土池开展半咸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施用NaNO3对比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硝酸钠对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效果、机理及应用前景的研究。结果表明,NaNO3处理组显著提高了池塘底泥表层的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降低了底泥的BOD5和可利用磷的浓度;显著降低了池塘水中的蓝藻相对密度;处理组的养殖成活率、产量和饲料系数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8.2%、10.1%和降低9.2%(P<0.05);处理组养殖效益明显高于对照组,每公顷池塘养虾净增加收入人民币9765元;NaNO3的施用起到了有效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的作用。因此,NaNO3的应用可为半咸水对虾养殖池塘底质和水质的改良开辟一个新的途径,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厦门及其邻近地区虾池浮游动物的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99年8月至2000年7月逐月采自厦门及其附近地区(厦门杏林、龙海角美、漳浦前亭)4个虾池的浮游动物样品345份、鉴定出浮游动物36种(类),本文初步报道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浮游动物的种类数和浮游动物的总个体数量的季节分布,并对不同地区的虾池浮游动物的若干生态特征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养殖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体长(L)与体重(W)的关系为W=aL~b。根据此公式,计算得出体长和体重换算表,这在养殖生产中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虽然海参养殖规模扩大迅速,但海参池塘养殖的产量不高,且不稳定,为此,本文通过对海参养殖池塘改进,投放适宜海参生长的附着基,及时补充优质的饵料,定期清理池底,确保池水交换充分和丰富溶氧,在保证海参密度的基础上提高参苗规格等技术措施入手,充分发挥池塘养殖潜能,确保海参池塘养殖达到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20.
对虾高位池优势浮游植物种群与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湛江、海南不同养殖时期高位池浮游植物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养殖中、后期不同藻相的高位池中,优势种有波吉卵囊藻Oocystisborgei、小球藻Chlorellasp.、透镜壳衣藻Phacotuslenticularis、小席藻Phormidiumtenue、鞘丝藻Lyngbyasp.、小颤藻Oscillatoriatenuis、铙孢角毛藻Chaetoceroscincius、柱状小环藻Cyclotellastylorum、细小桥弯藻Cymbrlla pusillapusilla、扁多甲藻Peridiniomdepressum等10种;次优势种为扁藻Platymonassp.、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等2种。发现虾池中优势种突出和单一,细胞数占浮游植物总量的49%—99%。不同优势种的同种水色的水环境稳定性有明显差异。波吉卵囊藻为优势种的水质较为稳定,其优势种持续时间为40—50d;硅藻优势种群相对不稳定,优势种持续时间为5—15d;小席藻细胞数高达2160×107个·L-1,易形成赤潮。波吉卵囊藻是高位池中分布广、种群较为稳定的藻株。高位池中藻相的选择是对虾生态养殖、生态防病必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