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由于其巨大的破坏性和突发性,顷刻之间便会造成墙倒屋塌,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巨大的灾难和损失.因而现实社会迫切希望地震学家能够尽快寻找一种能够准确(或较为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方法和途径,以挽救和减少因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但地震是发生在数千米或更深的地下,探测和研究都非常困难,虽经数十年(或更长)时间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至今仍未获得有效预测地震发生的方法和手段.因而地震预测研究便成了当今社会迫切需要解决而又难以解决的世界性科学难题之一.为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也不断激励着有志于此的地震学家和科技人员为之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2.
    
1987年8年28日至9年3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了第二届西北青年地震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到会的38名代表来自陕、甘、宁、青、新西北五省(区)和河南、四川地震局、云南大学。会议报告了38篇论文,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北广大青年地震工作者近两年来在地震战线个各岗位上勤奋工作所取得的良好成绩。  相似文献   

3.
    
石耀霖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427-3428
2021年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及地球物理学系教授王仁先生诞辰百年.王仁先生为我国的塑性力学与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将力学同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学相结合的先驱. 王仁1921年1月2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深造,师从国际著名非线性力学专家罗森堡(R.M.Rosenberg)教授.1950年被推荐到由国际著名塑性力学教授W.Prager创办的布朗大学应用数学部深造,1953年获得应用数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布朗大学应用力学部的副研究员和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力学系助理教授.  相似文献   

4.
    
今年10月15日是赵九章先生百年诞辰。赵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同时还是杰出的教育家。1950年起,赵先生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领导地球物理各学科领域进行开拓性研究,积极推动我国气象、海洋、地震、地球物理探矿等科研工作,全力为国  相似文献   

5.
    
1755年编写的《银川小志》记载:宁夏地震,春冬居多,至若秋多雨水,冬时未有不震者。凡炮声散长,井水忽浑浊,群犬围吠,即防此患。1899年意大利一口深井报告记录到了远震地震波。由于古今中外世界各处都有水井,报告井水对于地震的响应,震例最多。最为受人瞩目。地下流体(地下井水体)与重力仪、地下应变计等一样,能够响应台站当地的固体潮;与此同时,它们也都能响应通过台站的地震波。因此,对于地下流体能响应地震的同震效应(通常直接称其为同震水震波),这在地震业界是有肯定共识的。水井在古今中外世界各处都有,报告井水对于地震的响应震例最早…  相似文献   

6.
7.
    
《震灾防御技术》2007,2(2):101-101
大地震是对城市破坏性最大、危害最严重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巨大的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位于城市之下的活断层突然快速错动所导致的直下型地震引起的。此外,城市附近活断层发生的地震也可诱发城区活断层的活动,加重断层线上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灾害。大量的震例表明,活断层不仅是产生地震的根源,而且地震时沿断层线的破坏最为严重,人员伤亡也明显地大于断层两侧的其它区域。7级以上地震往往造成地表数米的错动,目前的抗震设防措施还难以阻止这样大的错动对人工地面设施的直接毁坏。  相似文献   

8.
    
《地震学刊》2012,(1):I0001-I0002
“第六届全国结构抗火技术研讨会”由中国钢结构协会防火与防腐分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抗火专业委员会、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消防局共同主办,由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承办,于2011年11月25—26日在华南理工大学召开。  相似文献   

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宗晋 《地震地质》2000,22(12):1-1
时间是地球科学研究中永恒的主题之一,宇宙中没有什么事物不受时间的支配。人类发展中对时间的不断认识是社会明程度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时间是研究地质问题的基本。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是研究地质过程、环境演化的基本要素,要认识和掌握自然中的规律,都要搞清上述要素在时间过程中表现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经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电磁学科同仁的策划工作,本期《国际地震动态》集中刊登了一组有关地球磁电与地震关系的文章。这组文章可以部分反映了当前国际上认为许多电磁现象可能与地震活动有关的观点的一个缩影。特别是如震前超低频(ULF)地磁场的辐射;岩石圈-大气圈-电离层的耦合(LAI)等当前热点,值得我们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一)自然科学正面临着深刻的变化。长期以来,推崇演绎的科学传统导致了许多独立学科的发展,特别是以纵向发展为主的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和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当今,这些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许多综合性的学科正在兴起。非线性科学就是影响深远的综合性学科之一。它贯穿数理科学、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综合领域,成为当代科学前沿之一。“线性”和“非线性”的提法,来自各门学科所用的基本数学方法。线性就是简单的比例关系和迭加原理(两个解加起来还是解)。非线性就是相互作用、频率变换、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出现“部分”所没有的新性质、新现象。线性方法包括线性代数、线性微分方程、线性算子理论、线性回归分析和马尔科夫随机过  相似文献   

13.
    
张奕麟先生是我国现代地震观测技术领域的一位开拓者.他1928年10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51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任见习员,从此,走上了为地震科学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14.
    
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 (下称辽宁台网 )是在原沈阳遥测地震台网 (下称沈阳台网 )基础上进行数字化改造建成的。沈阳台网是全国 6大区域遥测地震台网之一 ,1976年开始建设 ,19 84年通过验收 ,在历时近 2 0年的运行中 ,为防震减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沈阳台网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集体 ,曾在全国区域遥测地震台网观测质量评比中 8次获第 1名 ,其中 7年连续获第 1名 ,并因此 2次获得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九五”期间对沈阳台网进行了数字化改造 ,在台网建设过程中 ,按照全省地震系统一盘棋的指导思想 ,遵循台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相似文献   

15.
    
  相似文献   

16.
    
黄剑涛 《华南地震》2010,30(Z1):4-5
<正>2010年,正当全国人民沉浸在喜迎亚运的欢乐当中,我省地震科技工作者也同时迎来了广东省地震学会30周年华诞。1966年邢台地震发生以后,地震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  相似文献   

17.
    
《地震》2001,(4)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但是地震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始终存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防震减灾能力与水平 ,“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主持并由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承担建设了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国家防震减灾中心技术系统由 7个技术分系统组成 ,它们分别是 :国家数字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数据中心、全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首都圈数字地震与强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局卫星通信网络中心、中国地震局计算机网络中心和国家防震减灾…  相似文献   

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年中国唐山 7.8级、1 995年日本阪神 7.2级、1 999年土耳其伊兹米特 7.8级、中国台湾集集 7.6级地震等震例表明 ,巨大的地震灾害是由位于城市之下的活动断层快速错动引起的。在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城区已发现存在活动断层 ,还有许多城市及其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尚不清楚是否存在活动断层 ,这给城市的安全留下了严重的隐患。因此 ,探明城市活动断层的分布并采取“避让”措施 ,是积极、主动地减轻城市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然而 ,由于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的环境复杂多变 ,常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探测技术在城市中的应用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 ,现有各种成熟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探测技术如何调整、改善其观测系统和数据处理方法 ,使之适合在城市复杂环境下探测活动断层准确的空间位置 ,是城市活动断层探测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中国地震局活动构造探测研究中心 )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资助下 ,于 2 0 0 2年在福州市及其邻区开展了包括浅层地震反射法、浅层地震折射法、多道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地球化学、古地震探槽和钻孔等研究内容在内的城市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9.
    
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区发生了6.1级地震。50年来,在各级政府和中国地震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我国众多科学工作者投身新丰江水库地震监测与研究的行列,取得丰硕的成果,水库地震监测与成因的探索为地震预报研究提供了经典案例,水库大坝的抗震设防实践为地震工程界提供了成功防御途径。  相似文献   

20.
    
正地震是一种复杂的现象,世上没有任何能预测其发生的特效药,如何现实性地对其概率进行预测尚处于摸索过程之中。那么,究竟能够实现怎样的概率预测?为此,组织了本特刊在于揭示其研究展望和研究战略。预测大地震发生的线索是各种观测数据中的异常值。然而,这些数据是否成为大地震的前兆?其紧迫程度又是怎样的?相应的判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