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野外实际调查和长期观测,对黄泥洞泉水的流量变化、出口处沉积物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根据该泉水的洞内结构与形状,将泉水的岩溶发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阶段岩溶发育特征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认为,该泉水形成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有溶道中地下水的长期补给;二是洞内岩溶发育成溶洞等洞穴,具有虹吸结构;三是泉水从垮塌的杂乱岩石中流出,洞内地下水排泄不畅。最后指出,岩溶间歇泉出口处的流量并不是该泉水的真实流量,其流量不适用于水动力学法计算未来矿井涌水量。  相似文献   

2.
唐青凤 《地下水》2005,27(1):31-33
在野外调查和收集现有资料基础上,对下河泉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泉水流量动态、水源地保证程度与可能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了建立下河泉水源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泉水动态分析预测和资源评价——以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对辉县百泉泉水流量动态的分析,确定了泉水流量动态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的衰减方程和泉水流量的预测模型,预测了天然状态泉水流量,评了泉域岩溶水的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4.
岩溶风景泉水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以河南辉县百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宝良 《中国岩溶》1994,13(2):117-123
通过对河南辉县百泉泉水流量观测资料的逐步回归分析,确定了天然条件下泉水流量动态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建立了泉水流量动态的预测方程。以此对1979~1989年的泉水流量进行了预测,查清了泉水长期干枯的原因;评价了在保护泉水景观前提下的岩溶水开采资源。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泉水变化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京历史上曾以泉多而著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许多名泉大泉或已枯竭断流,或流量剧减。本文通过对北京市泉水野外现场调查,及对泉水样品的水质分析,总结了北京市泉水资源的现状;同时,在对泉水历史资料调研基础上,从气候、水文等因素的角度分析了泉水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洪山泉流量动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效平  宋儒 《中国煤田地质》2002,14(3):31-32,41
以39年洪水泉流量观测资料为基础,对泉水稳定性、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洪水泉39年的泉水流量动态曲线出现了4个高峰、4个低谷,峰谷交替时间间隔周期为8年左右。大气降水是洪水泉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对泉水补给存在着8年的滞后期,是控制着泉水的流量的主要因素,随着多年降雨量的减少泉水流量呈下降趋势,采煤及地下水超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补经排条件,影响了洪水泉水量水质,也是洪水泉流量减少的重要原因,今后应加强洪水泉的保护,进行合理开发以达到可持续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岩溶最发育的国家之一,全球岩溶面积的1/4分布在中国.由于岩溶含水层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岩溶泉已经成为人们研究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重要信息载体.本文以中国北方具有代表性的柳林泉为研究对象,经过分析认为1957~1973年泉水流量基本上处于自然状态,因此,我们利用1973年前的泉水流量,建立了气候变化条件下泉水流量的灰色系统模型,将该模型外推,获得了1974~2005年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泉水流量,与同期实测流量相比较,得到了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结果表明,1974~2005年,气候变化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仅为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贡献量的8.1%~8.6%,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衰减起着主要作用.在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的影响中,地下水开采量仅占到其中的20%~35%;其他因素包括水库的修建、跨区域地下水袭夺、矿坑排水、泉域内森林植被的破坏等等,他们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占到65%~80%.因此,传统的单纯以地下水开采量作为人类活动对泉水的影响是不合理的.  相似文献   

8.
尤龙凤 《地下水》2018,(6):57-59
通过调查太原市山丘区小泉小水的位置,测量小泉小水的流量,采集水样并对部分小泉小水的水质进行分析评价。娄烦县常家坡泉、官塔泉,阳曲县的六固泉3处泉水调查时干枯无水,仅在雨后才能形成水流。阳曲县箭杆泉、古交市安家沟村泉和娄烦县独石河泉3处的泉水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清徐县不老池泉水不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岩溶泉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处于山西台背斜范围之内,出露有寒武奥陶系石灰岩3.5万平方公里。在石灰岩断块隆起山地的深切河谷和断陷盆地的山前地带,出露有流量大于0.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89处,其中流量大于1立方米/秒的岩溶泉水25处。总流量达100—125立方米/秒。 这些岩溶泉水的流量稳定、水质良好、流量很大,最大的几个泉水枯季流量高达8—15立方米/秒,可以与世界上最大的泉水相媲美。其中不少泉水已经作为农业灌溉和城市供水的重要水源(据《水经注》记载,晋祠泉水于公元前453年战国时代即开始大规模引泉灌溉,是我国最早修建的灌渠。兰村泉水附近,用虹吸方式每昼夜采取岩溶地  相似文献   

10.
太行山低山区泉水涌流规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系统监测,对冀南太行山区泉水流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建立了泉水流量典型日变化模型,研究发现,泉水流量与土壤热通量密切负相关,均为以24小时为周期的正弦曲线,二最大相关系数达到0.93,土壤热通量在相位上提前3个小时左右。泉水流量的季节性增加主要由降水补给。  相似文献   

11.
新乡百泉具有供水、农灌、人文、旅游及生态等多种功能,研究其泉水流量动态,建立泉水流量动态预测模型,对泉域水资源评价和泉水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新乡百泉天然状态下泉水流量动态特征、评价泉域岩溶水资源,基于1964—1978年泉水年均实测流量和泉域年均降水量资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定泉水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前1年降水量,并建立了逐步回归模型,其回归效果显著;在逐步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泉水流量动态预测的GM(1,2)模型、NSGM(1, 2)模型和GM(0, 2)模型。结果表明:1964—1978年百泉泉水流量动态主要受泉域降水控制,且泉水流量滞后降水1年,反映了天然状态下泉水动态特征。3种灰色模型的精度等级均为最高级(优)。1964—1978年百泉泉水实测流量为2.347~6.448 m3/s,平均为3.904 m3/s;逐步回归模型预测值为1.882~6.383 m3/s,平均为3.904 m3/s;GM(1,2)模型预测值为2.327~6.448 m3/s,平均为3.939 m3/s;NSGM(1,2)模型预测值为2.133~6.448 m3/s,平均为3.927 m...  相似文献   

12.
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一般将泉水概化为已知的汇项来处理,而预测水源地的开采对泉水的干扰影响时,泉流量是待求的。利用数学模型的调节反馈功能,通过将延河、下河泉区水位近似恒定作为约束条件,逐时段反复调试泉水流量进行水位拟合,较好地解决了延河泉域人工开采干扰泉水溢流量预报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的模型,将模型外推,获得第2阶段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然后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减去同期实测流量,获得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GM(1,1)分解模型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柳林泉衰减量为2.26m3/s;ARIMA模型的结果为2.32m3/s;与同期实际衰减量2.27m3/s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44%和2.20%,表明两种模型都适用于泉水流量的模拟。对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柳林泉流量衰减的贡献,两个模型得到同样结果,即人类活动的贡献是气候变化的8~9倍。实证研究显示,GM(1,1)模型适用于指数序列的模拟,对具有周期波动的泉水流量,可通过周期修正提高精度;而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效应,能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与降水量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人类活动对柳林泉域水文过程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后,柳林泉流量日益减少,人类活动成为其衰减的主要原因。通过分阶段应用灰色系统模型,定量地描述人类活动对柳林泉水文过程的影响。第一阶段(1957~1973年),柳林泉水流量只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二阶段(1974~2009年)柳林泉水流量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GM时滞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得到人类活动对柳林泉水文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导致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由0年增长到4年,即地下水压力波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被削弱,传播速度变缓。降水量对泉水流量的灰作用系数由第一阶段的1.127 2×10-2下降到了第二阶段的7.75×10-3,说明由于人类活动使降水量对泉水流量的补给强度减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估算岩溶地区的地下水量,首先必须调查分析流域内岩溶的分布规律及其同地质构造特征的密切关系,同时尚需掌握测定岩溶泉水和地下暗河的流量和水位资料,观测和分析岩溶泉水与地下暗河流量特征。这些对评价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地下水流量本身就是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但由于岩溶分布区域的复杂性,如何评价这类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国内外尚无成熟公认的办法,这里我们试图应用  相似文献   

16.
根据岩溶地下水的运动特征,提出了岩溶地下水压力波形成与传播的概念模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岩溶地下水的水文模型,包括泉水流量对降水量水力响应时间的求解方法及泉水流量对降水量的响应模型,并以山西柳林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泉水流量对泉域内不同区域降水量的水力响应时间求解模型。结果表明,泉域南部岩溶裸露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1年;泉域北部岩溶覆盖区的水力响应时间为7年,所得结论与泉域地质构造一致。基于南、北二区的水力响应时间,建立了带有时滞的描述泉水流量与降水量关系的GM(1,3)模型,模型回代检验的平均误差为6.05%;模型预测检验的平均误差为12.19%。研究证明,岩溶地下水的运动过程是压力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泉水流量是地下水系统对大气降水的响应;水力响应时间是反映岩溶地下水压力波特性的主要参数,通过它可以实现对岩溶地下水过程的定量化描述和含水层的非均质性识别,基于岩溶地下水压力波传播原理建立的泉水流量对泉域内降水的响应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为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张高锋  宁立强  罗光明  张梦花  王权 《地下水》2007,29(4):20-22,35
应用功率谱分析及混沌理论对和田 12 号泉水涌出量进行判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泉水的流量具有混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改进的最大 Lyapunov 指数模型对该泉水流量进行了预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为研究及合理利用该地区地下水资源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岩溶水是指赋存于岩溶孔隙中的地下水,是我国南方生产生活主要用水来源.随着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逐步扩大,岩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发重要.通过定期监测岳麓山泉水流量、电导率、pH值,结合岳麓山岩土层性质和长沙市降雨量,采用统计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泉水流量变化和泉水水质定性评价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气降雨对岩溶水进行补给从而使泉水流量增大,泉水流量的改变除与降雨量有关外,还受土壤入渗率和降雨时长的影响.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可定量计算电导率与时间的相关性,间接判断周围环境对泉水水质影响的难易程度,有利于识别电导率代表性位置泉眼,更好地监测和评价岩溶水.土壤酸沉降污染严重或酸雨频繁地区易导致岩溶水pH值呈酸性.对泉水流量和水质的研究有利于科学开发利用岩溶水资源.  相似文献   

19.
受气候及区域水资源变化影响,北京地区泉水大量减少。以京西海淀地区为例,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基础上,根据成因进行泉的分类;收集历史监测数据和研究成果,结合现状调查,总结泉的流量和水质变化特征规律;根据泉的成因、生态和资源作用等,提出泉水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韩继伟 《地下水》2014,(5):34-38
汤古乡黄牛厂泉因其独特的医药功能而著称。分析讨论温泉的天然特征,通过对泉点所处位置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及对泉水水样进行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检验。结果表明,该泉属于流量相对稳定的接触带泉;泉水中Li、Sr等多项指标符合界限指标要求,但锰及硼酸盐超过饮用矿泉水限量标准;泉水有一定的理疗功效,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