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题目作者期(页)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汪兴东佘周明天刘恒1(1)深度包检测技术在防火墙中的应用探讨……………………………………………………………卢思军朱宏李旭伟1(5)几种网络体系结构中数据包的效率比较分析…………………………………………………………………魏茂之曾家智1(9)PKI中RA的功能模型及一种实现方式………………………………………………………………………张元茂刘王勺1(12)绘制PERT网络图自动布点算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数字水印和TESLA,提出了一种视频多点广播立即源认证模型,利用查找表的视频水印算法,将视频重要分量的消息认证码、公开密钥和立即认证散列值等嵌入到视频的非重要分量中;从而达到视频数据多点广播的立即源认证,避免了接收方数据包缓存,并给出公开延迟时间间隔d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由水声传感器网络信道带宽小、传输延迟长等特性引起节点使用信道时出现的时—空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念状态空间的水声传感器网络MAC协议(BSPMDP-MAC)。该协议将传感器的接收节点时间轴平均划分n个时隙,按照每个节点的链路质量和剩余能量的等级划分传感器发送节点的动作状态信息,接收节点依据信道占用的历史观测和动作信息的联合概率分布,得出传感器发送节点竞争信道使用权的决策策略序列;根据决策策略序列,发送节点在所分配时隙内依次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包,根据当前的信念状态和动作,接收节点对信道的占用进行预测,感知下一个周期的信念状态和接入动作。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可以降低数据包冲突率,提高网络吞吐量与数据包传输成功率,从而降低网络的能量开销。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性能的提升,以及出现的大量新的网络协议与网络服务,对网络处理器处理数据包的速度与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在网络处理器体系结构上进行研究与改进才能提供其整体性能。根据近年来对网络处理器的研究与关注,分析了Intel第二代处理器IXP2400的硬件体系结构特点,并展望了网络处理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基于数字水印和TESLA,提出了一种视频多点广播立即源认证模型,利用查找表的视频水印算法,将视频重要分量的消息认证码、公开密钥和立即认证散列值等嵌入到视频的非重要分量中;从而达到视频数据多点广播的立即源认证,避免了接收方数据包缓存,并给出公开延迟时间间隔d的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给出了一种合理的数据库连接池的设计思想及Java实现。并对该连接池的效率进行了测试分析和比较,表明该连接池能以较好的性能工作,并显著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后门检测系统的设计,以及各模块实现拟采用的方案,包括:网卡数据包的截获,进程和端口号的映射,截获包的解码与分析和数据库设计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入侵检测系统及NIDS的基本原理.利用WinPcap驱动和Libnids技术在Windows环境下对网卡进行编程,从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着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截尾均值、平尾均值的定义和截尾正态分布,本文得到了这两种均值都是最或然估计量.并导出了它们的影响函数,用来表征估值的抗差性,最后对效率问题作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外云计算可信网络技术发展现状,结合中小企业云计算信息安全建设目标和需求,通过构建专有云云可信网络体系结构,明确构建可信网络的关键要素和可信技术,系统地开展可信虚拟机、可信虚拟网关等关键技术研究,并通过仿真试验以及在中小企业业务网的测试分析进一步验证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专有云云网络可信增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是IP网络管理中两个重要的功能,也是传统网管的薄弱环节.结合IP网管中性能管理和故障管理的目的与任务,讨论了数据挖掘技术在IP网管系统的应用,提出了IP网管数据挖掘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针对实现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及时快速采集,设计了基于GPRS无线传感网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采集系统,系统分为数据采集终端、GPRS无线传输网络和数据中心3部分.数据采集部分主要由单片机、高精度二氧化碳传感器、GPS模块、GPRS模块和液晶显示模块组成,负责采集二氧化碳浓度和采集点地理定位信息;无线传输网络部分由GPRS模块接入到GPRS网络,再登陆到Intemet网络与检测中心服务器建立TCP网络连接,负责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主要是接受GPRS网路传输过来的数据,并将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和录入数据库.采集系统能摆脱数据采集时地理位置和天气条件上的局限性,使检测工作变得更及时方便准确.  相似文献   

13.
VPN技术在浙江省气象网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浙江省气象业务的不断发展,网络数据交换日益增多,同时更多基于网络的气象业务的增加,如网络视频会商、自动站数据传输等,使目前浙江省气象系统专线网络运行已达到极限,所以需要建立VPN网以对现有的网络作链路上的备份,而VPN的建立同时还可以实现移动办公,领导能在远程调用内网的资料进行远程决策服务和汇报工作。主要介绍VPN技术并叙述VPN技术在浙江省气象系统网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大型GNSS网络数据处理需求与现有处理策略和能力的矛盾,介绍基于不动点理论所建立的Ambizap网解新算法,将分布式计算技术引入到GNSS数据处理中,设计并利用.NET框架下的分布式技术实现分布式环境下基于Ambizap算法的大型GNSS网数据分布式处理流程,通过多个算例验证了Ambizap算法的精度和其分布式应用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15.
对利用MPLS VPN技术建成气象宽带网进行了详尽地分析,着重对MPLS VPN与传统气象专网在安全性、扩展性、拓扑灵活性、网络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介绍了BP神经网络的基本知识,设计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智能入侵检测系统。并提出了根据不同的网络协议使用不同神经网络的思想,指出了每个神经网络需要的网络数据,并阐述了训练和测试神经网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PCA和LOGIT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维度网络数据进行多类攻击行为检测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PCA和Logit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通过PCA对网络数据降维、简化数据集和多项式Logit模型实现对不同攻击行为的识别并判别其类型。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在网络入侵识别上具有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的数据处理特点,提出串联、并联和混联式3种结构的灰色神经网络滑坡变形预测模型。串联式将滑坡变形位移时序分解为趋势项和随机项,采用灰色模型提取滑坡位移时序趋势,利用神经网络逼近随机波动;并联式以灰色模型和神经网络分别对滑坡预测,采用智能非线性组合,按照预测目标精度动态调整权重,从而获取最终组合预测结果;混联式通过增加灰白化层及灰模型群,对神经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达到弱化滑坡原始监测数据随机性、提高预测模型稳健性的目的。将3种模型应用于古树屋滑坡变形预测,并对其适用性进行讨论。结果表明,3种结构的灰色神经网络耦合模型均提高了预测精度,适用于复杂状况下滑坡体的变形预测。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b服务的海洋矢量场远程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前,GIS大部分空间数据的静态网络可视化共享及其服务器端数据集中管理提供底层数据服务的方式,不仅难以满足与日剧增的多源异构海量空间数据共享需求,同时从应用角度也难以满足对动态性较强的海洋环境信息进行实时可视化共享的需求。而网络Web服务和网格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网络GIS的有机结合,使得分布式、一站式的空间数据实时动态网络可视化共享成为可能。因此,本文针对海洋矢量场信息,深入分析其网络实时动态可视化需求及相应的技术难点,并以Web服务为基础,探讨了在Web服务与网络GIS技术基础上建立一站式海洋环境矢量场网络动态可视化共享系统的技术方法和具体系统结构。文章最后以海洋流场数据为例,具体采用ArcGIS Server的网络服务技术,以及Arc Engine的高效可视化技术,具体实现海洋流场的网络动态可视化共享平台。实践证明,基于Web服务的海流网络可视化系统较好地满足了用户对矢量场数据网络共享与可视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利用车辆轨迹数据提取道路网络的几何特征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地图数据是各种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数据,对方便人们交通出行、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道路网络数据又是电子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道路网络数据更新方法往往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因此,从其他数据源中如遥感影像数据、LIDAR数据等提取道路网络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重点。车载定位设备的广泛应用使车辆轨迹数据的大量获取成为可能,轨迹数据是对车辆行驶路径的完整记录,同时也是道路网络几何特征的直接反映。当轨迹数据量足够大时,则可利用其构建路网,用于更新或修正现有地图上的路网空间信息。针对车辆轨迹数据的特点和道路网络的特性,本文提出一种细化的道路网络几何特征提取方法。车辆轨迹数据是矢量数据,将其转换为栅格数据后,就可采用图像细化的方法处理。图像细化可以在保持原图像拓扑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快速地提取出图像的中心像元,并且有效去除冗余信息。本文以上海陆家嘴的车辆轨迹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车辆轨迹数据构建路网不仅可行,而且简单、高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