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711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德州4~9月份冰雹云回波的时空分布、产生源地、移动路径及回波能数指标等雷达回波气候特征,对冰雹天气短时预报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冰雹云和雷雨云都是一种强烈的雷暴过程,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一种绝对的定量指标或结构特征把它们严格区别开来。但是冰雹云和雷雨云因其降水物性质不同,它们之间应有其不同的特殊属性。本文根据永登试验区1973年、1974年、1976年20次冰雹云的雷达资料,从雷达回波结构、强度、高度、移向、移速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识别冰雹云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冰雹云的雷达回波特征及其演变分析王吉宏(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张生利(鞍山市气象局)宫福久(沈阳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1995年6月23—24日和28日在辽宁省中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受高空切变线和地面冷锋天气系统的影响.出现了两次降雹过程.我们应用沈阳...  相似文献   

4.
呼和浩特地区冰雹云雷达回波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呼和浩特地区105个对流云雷达回波个例(其中冰雹云和雷雨云个例分别为68个和37个)在6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计算,其中包括:回波分类统计、回波形态统计、回波水平尺度统计、回波高度统计、回波强度统计和回波移动统计。分析结果给出了呼和浩特地区冰雹云雷达回波的统计特征及其与雷雨云回波的某些统计差异,为研究和鉴别冰雹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葛润生 《气象》1980,6(5):19-20
近年来,不少天气雷达站开展了对冰雹云的探测工作,取得了有关雹云回波特征的一些宝贵资料。本文将根据各地的资料,综合介绍雹云回波的一些统计特征和识别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冰雹是一种局地强烈的对流性天气,它出现在强烈的对流云中。在物理属性上冰雹云和雷雨云有着相同之处。但由于两者降水物性质不同,因此,冰雹云有着自身的特殊属性。本文根据永登试验区1973、1974年13次冰雹云的雷达资料,从雷达回波的结构、强度、高度、移向移速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找出冰雹云的雷达指标。  相似文献   

7.
《气象》1977,3(5):10-12
在大或密的成灾冰雹形成前,对冰雹云作出迅速的判断,是整个防雹工作能否取得良好效果又避免浪费的关键。 广大群众根据雹云的声、光、雷电等宏观现象,用耳听目测来识别冰雹云,在生产斗争和防雹抗灾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从雷达回波来识别冰雹云,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描述回波外形特征;另一类是确立回波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渭南市1996—2005年10 a 711雷达观测资料和地面实况资料的统计,针对其中166个冰雹云雷达回波样本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回波强度、回波顶高和RH I回波宽度3个参数特征着手,找出了渭南市冰雹云雷达回波参数特征及回波的外形特征。渭南市冰雹云回波中心强度主要集中在55.0~59.9 dB z,回波顶高多集中在10~13 km之间;冰雹云回波高度和回波强度之间没有正比关系;冰雹云RH I回波宽度与冰雹灾害程度成反比;降雹回波多以孤立的块状和带状回波出现。  相似文献   

9.
弱冰雹云雷达回波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综合多种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2005年初春产生的历史上少见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径向速度场的特征,着重分析回波演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初春较低的温度,使得对流发展高度较低、强度较弱,不能使用通常的标准进行强天气判断.由于回波强度较弱,冰雹天气未出现典型特征回波,但径向速度特征表现的较为明显,在春季中尺度辐合辐散特征仍是较明显.对初春与其他季节产生冰雹的不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深入认识不同季节产生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牛丽玲 《山东气象》1996,16(3):44-46
通过三种多因子综合识别法对滨州地区1988—1995年73个强对流云进行了统计分析,找出了滨州地区雷达识别冰雹云的综合指标,并对几种综合方法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多普勒雷达冰雹云回波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治黔 《贵州气象》2002,26(5):32-34
针对贵阳2002年1-7月的11次冰雹天气过程,利用micaps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结合相关的天气背景及当日的大气环流形势,初步探讨了贵阳地区冰雹天气的物理机制,总结出其发展演变的规律。在分析雷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新一代多普勒雷达(714CDN)在预警过程中,精度更高,预报更准确,起到了以前的数字化雷达无法实现的作用,进一步证实了新一代雷达的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强冰雹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麻服伟 《气象》2007,33(2):88-92
利用哈尔滨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CC回波资料,对2003年6月18日发生在哈尔滨阿城市、五常县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强度场CAPPI资料作VCS和强度场与速度场作对比分析、在RHI径向速度场上对垂直风场的宏观推断等方法分析。发现虚假回波的出现与冰雹云相关,将虚假回波中的旁瓣回波在PPI上体现为“尖端回波”,在RHI上体现为“尖顶回波”和“三体散射”回波,可作为识别冰雹云的判据;另外可根据RHI径向速度场变化宏观推断垂直风切变。得到使用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强冰雹云和识别虚假回波的方法,对0~2小时的冰雹临近预报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在平凉恢复高炮防雹工作以来,我们发现天气雷达观测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多数具有气旋性回波形状,直至局部演变成钩状回波。为了探讨冰雹云雷达回波形状的这一特点,进而有助于从雷达回波图形上识别冰雹云,我们分析了12年平凉强雷暴观测的雷达回波资料,表明:(1)强雷暴云中凡有降雹的雷达回波,除雷达反射率高(回波强中心一般达到40db 以上)、云体伸展高(达到10千米左右)和强回波区厚度大(4.5千米左右)外,70%以上雷达回波都存在有类似于气旋性的钩状回波;(2)钩状回波出现的明显程度、维持的时间、钩状气旋控制面积的大小和出现的位置,与雹暴发展演变的阶段和剧烈程度及地形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冰雹云雷达回波图集》是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局大气探测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气象研究所五个单位的雷达气象研究组合作编写的,是国内外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专题性雷达回波图集。《图集》的材料取自历年积累的大量冰雹云雷达回波资料的精心严  相似文献   

15.
应用713数字化雷达回波判别冰雹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相坤  金伟福  盖世民  刘志红 《气象》1997,23(12):43-46
利用东营市强对流天气的713数字化雷达回波资料,天气与灾情实况和探人资料,讨论了降雹概率与回波顶高等因子的关系,结合天气学因子,应用0,1权重系数法制作冰雹回波判别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余志敏 《气象》1982,8(9):35-37
飑线是我国夏半年常见的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它是一条宽几公里到几十公里,长可达几百公里的强对流天气活动带。飑线的水平尺度虽不大,但移速快,有的可影响数省。强飑线会伴随出现破坏性极强的大风、冰雹、局地暴雨,甚至龙卷等灾害性天气。飑线临近时,天昏地暗,乌云翻滚,迅即狂风大作,雨雹交加,人们称之为“陆台风”。飑线过境时,风向突变,风速剧增,气温陡降,相对湿度猛增,气压涌升,特  相似文献   

17.
李庆 《四川气象》2003,23(3):54-55
1994年7月17日04时至05时左右,产生在成都市新都县及青白江区的大风、冰雹雷达回波特征图为依据,分析得出: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冰雹云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18.
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鲁德金  陈钟荣  袁野  吴林林 《气象》2015,41(9):1104-1110
分析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对人工影响天气防雹作业有重要意义。根据2002—2013年间安徽省地面降雹资料,结合合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探测资料,使用Storm Cell Identification and Tracking (SCIT)算法设计风暴识别、追踪程序,得到3—8月59站次的降雹过程。统计分析冰雹云回波强度、回波高度、单体VIL等特征信息,结果表明:6—7月安徽地区降雹概率最大,1日中15—18时降雹概率最大。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回波强度至少为55 dBz,大多数为60~70 dBz,单体VIL至少为30 kg·m-2,大多数为40~80 kg·m-2。单体VIL与最大反射率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最大值往往出现在降雹时间附近。安徽地区春夏季冰雹云回波顶高平均13.6 km,30 dBz风暴顶高平均12.1 km,最大回波顶高达17 km以上。  相似文献   

19.
1994年7月17日04时至05时左右,产生在成都市新都县及青白江区的大风、冰雹雷达回波特征图为依据,分析得出:这次局地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典型的超级单体冰雹云活动所致.  相似文献   

20.
卢丙午 《气象》1978,4(5):31-33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受都江堰灌渠滋润,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素有天府之称。但是,由于它纬度偏低,水汽充沛,离它不远的西北有龙门山脉和东南方的龙泉山脉遥遥相对,构成了起伏不平,受热不均的下垫面(见图1),致使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