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0 毫秒
1.
今年在南昌市召开了江西地质学会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 会议共交流论文39篇,其中15篇进行了大会交流。省二机局721矿水文地质工程师陈建华同志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首届岩体力学座谈会于1981年11月在北京召开。有150位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52篇。有32人在大会上发言,占到会人数的21%。小组会议分为;地面工程中的岩体力学问题;地下工程中的岩体力学问题和岩体力学试验及测试技术问题三个专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孙玉科同志致开幕词。张咸  相似文献   

3.
软弱岩层及软弱夹层专题学术讨论会 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委托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主办。第三季度在湖北宜昌召开。 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 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第四季度在上海市召开。  相似文献   

4.
软弱夹层是控制岩体稳定性的重要薄层,研究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工程意义。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首先从定义和分类、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分布特征和规律、工程地质特性和力学特性5个方面对国内软弱夹层和泥化夹层的研究进行总结和概述,然后分析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讨论软弱夹层与泥化夹层的区别与联系。研究表明,与原生软弱夹层相比,泥化夹层更薄,工程地质性质更差。最后提出下一步重点研究方向:软弱夹层的泥化演化过程及泥化夹层的演化趋势;软弱夹层的三维空间分布及可视化;软弱夹层的剪切蠕变理论模型,细观损伤破坏动态演变规律,应力松弛特性和动力学特性;软弱夹层与围岩间的接触面及组合岩体的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我应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邀请,参加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理事会和理事大会,同时出席了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现仅就会议期所了解的情况,谈谈当前国际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6届国际大会的第16组和第17组的论文交流是由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和法国工程地质委员会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的。第16组为工程地质与建筑材料专题,其内容包括:建筑材料和工业材料;工程地质与公共事业的环境危害;岩土特性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工程地质与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6.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由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西南交大、中科院工程地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等单位共同主办的这次大会于1990年4月19—23日在成都召开。1988年第三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期间开始酝酿、筹备的这次大会、前后收到论文100余篇,选出44篇编成论文选集出版,论文内容包括以下专题:  相似文献   

8.
全国环境工程地质专题学术座谈会于1982年11月11日至15日,在湖北省孝感县举行。这次座谈会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在湖北省地质局的大力协助下组织召开的。参加会议的代表为124名。会议共收到论文38篇,论文的内容较为广泛。座谈会着重讨论了环境工程地质学的科学概念、研究方法以及我国当前研究的重点并交流了已有工作经验,对推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2日—10日在苏州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为大会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二百人。大会收到论文317篇,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水平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进行了大会论文宣读和小组中心议题发言及讨论。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学术  相似文献   

10.
主席、各位代表 :2 0 0 2年中国西北部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论坛经过三天的交流 ,现在已经接近尾声。我受这次学术会议的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大会学术委员会委托作会议的学术总结 ,并借此机会向以长安大学为首的 18家承办单位及协办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大会共收到来自全国生产、教学和科研部门 ,以及日本等国家学者的研究论文 145篇 ,其中涉及区域稳定与重大工程环境效应的论文 2 0篇 ,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 30篇 ,边坡与滑坡 31篇 ,岩土力学与工程 2 2篇 ,岩土工程与技术方法 4 2篇。大会论文集以《工程地质学报》第 10卷增刊的形式 ,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工程地质学报》编辑委员会谷德振讲座实施办法\r\n(2010年1月31日原则通过)\r\n一、为了进一步推进工程地质学的学科发展,本学报自2010年开始设立谷德振讲座,聘请造诣深厚,在工程地质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和专家撰文立说,促进学术交流,彰显工程地质学科的核心价值。\r\n二、撰稿人人选由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提名,经主编、副主编协商确定。学报编辑部负责征求拟聘撰稿人同意后,进行组稿和编辑。\r\n三、本讲座每年刊出1-2篇,字数一般在两万字(10页)以内。论文命题及题材由撰稿人自定,包括综述、专题论述、研究成果或学术观点讨论等。\r\n四、讲座论文免缴版面费,并发放相当于版面费数量的稿费。\r\n五、本讲座由中国科学院工程地质力学重点实验室资助。未尽事宜由学报编委会进一步完善并实施。  相似文献   

12.
黄理兴 《岩土力学》1989,10(1):87-88
<正>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岩石动力学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矿务局召开。来自全国水利水电、冶金矿山、煤炭石油、地震地质、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等系统的33个单位71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篇、交流论文42篇。会议期间,同时召开了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讨论了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的建立、科技咨询开发服务部的活动计划与范围,并拟定了今后的工作计划。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及所属的元素、矿床、区域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1981年12月25日—30日在贵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系统的生产、科研和教学部门共约200人。会议收到论文160篇。在分组和大会上交流的论文约100篇。会议还组织了矿床地质野外考察活动一天。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学部主任,学会理事长涂光炽主持大会的开幕式并作了“层控矿床及沉  相似文献   

14.
在随机取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成份分类不仅基本反映了软弱夹层的矿物成份,而且反映了其宏观构造和微观结构特征;各类软弱夹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具有其独特的规律性。软弱夹层的类型受沉积岩相的严格控制,在岩相研究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工程地质类比。利用概率理论,基于地层具有马尔柯夫链的性质,可以进行软弱夹层空间分布预测。借助原位单点剪切试验可以有效地确定软弱夹层的内摩擦角。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一届矿物学学术会议及矿物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82年11月14日至18日在成都市举行。到会代表与工作人员共93人,其中有来自北京、天津、吉林、河南、湖北、陕西、贵州等省市的特邀代表11人。收到的论文52篇、大会交流33篇。这次会议是四川省矿物学工作者的第一次专门聚会,交流了省内冶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河北省地质学会联合组织的全国基性超基性岩、蛇绿岩及有关矿产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9月17日—23日在河北省隆化县召开,有24省(区)的科研、教学及地质生产等40多个单位126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学术论文及论文摘要共计80余篇。会议除了大会学术交流之外,又分岩石与矿床两个专业大组进一步交流讨论。会议后期还专门组织到驰名的“大庙铁磷矿区”现场参观。代表们普遍反映这次会议开得很好,讨论气氛很浓,充分体现了党的“百花齐放、白家争呜”方针。会议当中各项活动亦组织安排的很好。与会同志认为会议效果与早年第一次会议相比有非常明显地提高,研究程度大大深入了一步。造过会议交流讨论,使大家的思路和视野更加开阔,例如,有的代表提出蛇绿岩的研究要建立中国自已的模式,甚至可以建立蛇绿岩热侵入的模式;还有一些代表认为基性超基性岩的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地质学会水文地质专业委员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地质学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面沉降学术讨论会”于去年11月24日至30日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及上海市有关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专家、教授,也有年富力强的年青专家和热心学术工作的各级领导同志共135名正式代表和15名列席代表。这次会议共收到57篇论文和5篇译文,其中关于地面沉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研究论文14篇,运用  相似文献   

18.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大会收入本专题论文70篇,约占大会论文1/3,反映了当今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可将之分为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地质灾害研究(29篇),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地震工程地质(22篇),城市与区域环境地质研究及质量评价(16篇),近海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编图(3篇)。本文对该专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科学院地球化学学会测试技术委员会于1983年10月12日至17日在承德召开了全国岩石矿物中易挥发元素及阴离子分析会议。地质系统、冶金部、核工业部、煤炭部和中国科学院等84个单位的15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交流了十四篇论文,小会交流了四十余篇报告,现将资料摘要选登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多样。这些复杂的自然条件不可避免的给水利工程的兴建带来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软弱岩石就是其中之一。有人对大中型水利建设的混凝土坝和砌石坝作了统计,其中四分之三的工程都遇到软弱岩石或软弱夹层问题。由此可见这一工程地质问题的普遍性。 一、软弱岩石(层)的主要工程特性 通常认为,软弱岩石具有下列四方面特征: 1.强度低:包括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成岩作用差或后期变化(风化、溶滤、构造破坏)导致强度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