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沉积物粒度特征讨论不同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探讨第四纪时期新构造运动、古气候及海平面等因素控制对沉积环境的控制,建立长江三角洲东部的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3.
南海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对南海东部海域 179个站表层沉积物作了粒度分析、粒度参数计算和多元统计分析 ,结合有关资料探讨了南海东部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物运移方式和沉积环境。南海东部表层沉积物主要粒级是 4 .0~ 10 .0(粗粉砂—粗粘土 ) ,核心粒级是 6 .0~ 8.0(细粉砂 ) ,火山灰沉积物平均粒径 4 .4 6~ 6 .4 0 ,平均 5 .6 9。粒度R型聚类分析得出三群 :第一群由 1.5~ 3.0、9.5~ 14 .0粒级组成 ,也就是粗、细两端粒级。第二群由 3.5~ 5 .0粒级组成。第三群由5 .5~ 9.0粒级组成。各粒级归类良好 ,图形清晰。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前 4种因子累计特征值比例达 94 .5 0 % ,因子 1和因子 2是主导因子。因子 1主要由负载荷粗粉砂级和正载荷粘土级物质构成。因子 2主要由负载荷极细砂级和正载荷细粉砂级物质组成。因子 3和因子 4分别由悬浮质 (0 .0 6~ 0 .12 μm)和中砂 (2 5 0~ 35 4 μm)组成。沉积物因子作用分区与物质来源、海流、地形和沉积作用密切相关。南海东部沉积物中粉砂和粘土含量总体上由北向南呈线性逐渐增加 ,平均粒径和峰态也有同样的变化趋势 ,分选系数和偏态则明显地反映出在约 17°N呈急剧下跌和上升 ,这些现象表明 17°N是南部、北部沉积物类型分界线位置。沉积物粒度、物质组成和 相似文献
4.
5.
岩石和疏松沉积物中金丰度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在中国几个省系统采集的3184个岩石样品的409个组合样和均匀分布在四个海域的210个浅海沉积物样品的中子活化分析结果,及几个省区七个1:20万图幅7784个水系沉积物组合样的无火焰原子吸收和化学光谱的结果,经统计处理,求得金的近似丰度值:中国大陆上地壳(岩浆岩)0.6ppb,酸性岩0.45ppb,沉积岩0.7ppb,水系沉积物1.1Ppb,浅海沉积物1.1 ppb。 相似文献
6.
应用确立的避免淘洗问题的冷浆岩心取样方法对苏格兰的一条高原溪流中120m的河段内金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在选定的6个代表不同地貌条件的地段采集了30个岩心样。各地段之间河率沉积物粒度不同(24.3〉D50〉9.2mm)。金的分布以含量、质量和金粒数目进行描述。由于单个金粒的数目较少且经常出现含金量很低的样品,使粗粒部分(〉500μm)的数据被动很大。小于63μm的部分给出了非常一致的结果,尤其是反映单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中游地区全新世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通过对塔里木河中游地区剖面沉积物粒度,^14C测年,CsCO3和沉只物特征进行了分析,说明全新世地层中的中,细砂形成与现代流沙经历了相同地发育模式;即冲积砂风蚀形成沙丘砂,以及现代风成砂是继承古风成砂的并经历了再次水流作用和风力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获取的1 438个粒度数据,利用Folk分类方法将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划分为砂质粉砂、粉砂质砂、粉砂、砂、砂质泥、泥质砂、泥7种沉积物类型,阐述了不同沉积物类型的粒度组成和参数特征.其中,砂质粉砂、粉砂质砂和粉砂是3种最主要的沉积物类型,分别占样品总数的34.70%、24.20%和15.51%.粉砂质砂呈条带状分布在研究区的南部且向北延伸.粉砂主要分布在长江口-浙闽沿岸、渤海西部和南黄海中北部.砂主要分布在东海外陆架、扬子浅滩和苏北浅滩、朝鲜湾等海区,其中在东海外陆架海区分布最广.影响沉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物源、水动力环境以及水深、地形、地貌等.晚第四纪冰期旋回中海平面变化和海洋环流控制陆源沉积物的入海通量和陆架沉积体系的发育过程.综合沉积物物源供给、海洋环流、冰后期海平面变化过程,基于Folk分类的动力学属性和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将中国东部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划分为河口沉积、陆架泥质沉积、潮流沉积以及残留沉积等分区.不同沉积分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差异显著,反映出在中国东部陆架的特殊地形影响下,不同海平面时期陆源碎屑物质的运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但常规试验无法得到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数据。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对冰川堆积物剖面的砾石形态进行分析,获取粗粒部分(>2cm)的粒度组成,然后采用室内颗分试验获得细粒(<2cm)部分的粒度组成,将2类粒度数据进行叠合即可获取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极不均匀且颗粒分析曲线呈现多峰性,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工程性质;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砾石形态和排列特征都有很好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冰川堆积物粒度分析——以川西贡嘎山冰川堆积物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但常规试验无法得到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数据。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对冰川堆积物剖面的砾石形态进行分析,获取粗粒部分(>2cm)的粒度组成,然后采用室内颗分试验获得细粒(<2cm)部分的粒度组成,将2类粒度数据进行叠合即可获取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极不均匀且颗粒分析曲线呈现多峰性,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工程性质;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砾石形态和排列特征都有很好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1.
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但常规试验无法得到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数据。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对冰川堆积物剖面的砾石形态进行分析,获取粗粒部分(>2cm)的粒度组成,然后采用室内颗分试验获得细粒(<2cm)部分的粒度组成,将2类粒度数据进行叠合即可获取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极不均匀且颗粒分析曲线呈现多峰性,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工程性质;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砾石形态和排列特征都有很好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2.
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其物理力学性质,但常规试验无法得到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数据.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首先借助图像处理技术,对冰川堆积物剖面的砾石形态进行分析.获取粗粒部分(>2cm)的粒度组成,然后采用室内颗分试验获得细粒(<2cm)部分的粒度组成,将2类粒度数据进行叠合即可获取连续的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结果表明:研究区冰ill堆积物的粒度组成极不均匀且颗粒分析曲线呈现多峰性,具有良好的级配和工程性质;冰川堆积物的粒度组成、砾石形态和排列特征都有很好的分形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阿根廷地质矿产调查局合作在阿根廷西北部米纳毕戈塔地区进行1︰2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该区属于干旱-半干旱高寒山区,为突出找矿效果,消除或减少风积物干扰,需要确定适合于该区的水系沉积物采样粒度。为此,在该区选择一个有已知矿床的1︰5万图幅进行采样粒度试验,分别选择10~60目、-60目、60~80目、-80目4个粒度级进行粒度试验;根据我国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每个粒度分析39种元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元素在4种粒度水系沉积物中的分布形态基本一致,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区内已知矿床,说明采用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风成砂干扰;金、银、铜、锡等成矿元素在4种粒度中的分布略有差异,10~60目的金、铜和锡异常对已知矿体的反应更清晰准确。因此,本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的最佳采样粒度是10~60目。根据本次试验结果,中-阿地调局在本区联合开展1︰2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时采用了10~60目水系沉积物作为采样介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是本区第一次进行水系沉积粒度试验,对本区将来的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粒度分布特征、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研究结果,推测洱海存在以下几胡水流动特征。第一;弥苴河流,方向由北向南形成了洱海北区水流向南部的原水动力,其沉积物在北区形成大的弥苴河三角洲;第二、由洱海西岸向东岸,人湖的溪流引起的辐射流,这种辐射流体现在入湖河流沉积物形成的扇三角洲上,沿洒岸向湖心推进,在湖心和东岸被减缓;第三、存在沿西岸的南北向的湖水流动;第四、受水下地形,存在围湖心的环状流动,由粒度分布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沉积物粒度分析,14C测年,光释光测年等手段,讨论内东乌珠穆沁旗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和气候变迁。结果表明:该区近15ka以来经历4个阶段,约15ka.BP~5ka.BP为晚更新世至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气候环境,气候有变干的趋势;5ka.BP~约500a.BP沉积缺失,反映干旱寒冷气候,从暖湿向干冷变化较快;约500a.BP~100a.BP气候由寒冷干旱向温暖湿润变化,中间有多次交替波动;距今近100年干旱到半干旱气候。内蒙古东北地区约15ka.BP以来气候环境变化具有一致性且与全球环境变化基本同步,仅在空间和时间上表现出单一复杂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6.
17.
南极长城站区松散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极长城站区地表松散沉积物按成因分为冰碛、冰缘沉积、冲积、湖积和海岸沉积。对其部分沉积的3.52mm以下粒度分析表明,其粒度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能很好地反映其形成过程和环境特征。按冰缘沉积、冰碛、冲积和海岸沉积的次序,其粒度组成中砂粒级的含量增加,粉砂和粘土的含量减少;分选性由分选差变为分选较差和分选好;平均粒径分别落在极细砂、细砂、中砂和粗砂粒级;偏度由极正偏变为近对称。粒度参数散点图中各种沉积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别。粒度频率曲线的差别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物各自的形成过程特点。而冲积和海岸沉积服从正态概率分布,其累积图表现为直线形;冰缘沉积和冰碛服从罗辛概率分布,在累积图中表现为直线形 相似文献
18.
19.
泥河湾盆地沉积物磁化率及粒度参数对沉积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选取泥河湾盆地郝家台、小长梁和东谷索三个典型剖面,采集1574块样品,进行产化率的测定和颗粒分析的结果表明,湖相沉积物的磁化率值和粒度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变化。磁化率值的高峰和细粒物质含量的低值代表相对较为寒冷干燥的气候或盆地的相对抬升,反之亦然。另外,0.2~7.5μm的细粒悬垢百分含量与深海氧同位素曲线也显示出一定的可对比性,这为陆相湖泊沉积高叔年龄的确定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祁连山地区典型内流河——石羊河、丰乐河、石油河和布哈河流域表土及终端湖全新世剖面沉积物中粒度指标的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1)流域表土粒径随海拔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致以河流出山口海拔为界分为上下游两部分,除石油河外,上游以粉砂组分为主,粒度频率曲线表现为河流沉积的双峰特征,粒径波动较小并随海拔有降低趋势,反映河流初始水动力较强并逐渐减弱;下游以砂组分为主,粒度频率曲线具有风成沉积特征,指示干旱化趋势,粒径变化幅度和频率大,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 2)终端湖剖面沉积物粒度显示了全新世以来复杂的干湿变化,在约3 cal. ka B. P.之后均出现粒径增大波动增大的现象,指示不同程度的干旱化,在1~3 cal. ka B. P.之间出现人类活动的影响并逐渐加剧; 3)基于流域表土粒度指标现代过程分析表明祁连山内流河流域终端湖剖面粒度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流域干湿变化并识别人类活动强度,区域环境在长期干旱化的背景下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