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中耕地质量等级设计需要充分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和相关经济技术条件,才能保证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为此结合农用地分等技术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折算相关成果,在省级土地开发整理示范项目中进行了尝试性评定研究.在综合分析相关经济技术水平、项目补充耕地质量现状及限制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耕地质量等级的规划设计进行评定,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本研究将农用地分等定级技术和成果应用到土地开发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设计中,一定意义上丰富和完善了土地整理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的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定级为基础的农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用地整理在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的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仍以耕地数量潜力为重心,忽视对耕地质量潜力的评价。该研究以农用地定级结果为基础,对已有农用地定级指标中的相关因子分值进行调整,建立质量分指数一标准产量对照表,测算农用地整理质量潜力,同时结合区域范围内可增耕地系数测算出农用地整理数量潜力,最终测算农用地整理综合潜力,并以该综合潜力作为分析评价农用地整理项目是否可行的依据。以江苏省东台市四灶镇官楼等村农用地整理项目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耕地进行的级别划分和估价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科学的量化赤峰市巴林左旗农用地的质量及分布,划分级别,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价值评价,为农用地流转、农用地开发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和征收集体土地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和价格参考。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定级估价工作是在特定的用途下,对耕地进行的级别划分和估价工作,主要的目的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区位因素,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质量优劣进行综合、定量评定,科学的量化赤峰市巴林左旗农用地的质量及分布,划分级别,在此基础上对其经济价值评价,为农用地流转、农用地开发整理、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保护和征收集体土地补偿提供科学依据和价格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豫西北太行山地丘陵类型区为例,采用比较法和模型法探讨了耕地整理等级目标的确定问题。研究内容:(1)基于农用地分等的方法,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通过耕地建设等级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研究,可以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的评价方法,进而确定耕地整理的质量等级目标。(2)根据影响因素标准组合,结合土地整理设计工作,确定出影响耕地质量的因素所能达到的标准,该标准能够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和工程标准编制提供依据。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成果与等别评价方法可作为确定耕地建设等级目标的方法与成果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新一轮的《大连金州新区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编制提供依据,科学提出全区土地整理具体实施目标用以指导土地整治项目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进行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时,考虑到金州新区地形地貌情况以及耕地分布相对较为零散的特点,故运用ARCGIS对金州新区的土地利用数据进行了融合分析,利用"耕地集中连片率"的计算方法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进行了测算,最终确定了农用地整理规模以及可补充耕地面积。研究结果可对农用地整理潜力评价和具体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后备资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后备资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补充耕地项目的选址和补充耕地的质量,是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工作的重要环节。以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利用等为基础,根据占用耕地的利用等别确定补充耕地的目标等别,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相关设计标准及土壤普查资料设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各因素的状态,采用农用地分等中利用等的评价方法评定后备资源开发为耕地后的预期等别,以补充耕地目标等别与后备资源预期等别的对比关系为依据,提出了基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的补充耕地项目后备资源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8.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体系及其确定依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翟有龙 《干旱区地理》2004,27(2):245-249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目标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总目标与分目标,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扩大用地面积目标与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目标,增加农用地目标与增加耕地目标,经济目标、生态目标与社会目标等若干方面,要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潜力与投资能力等方面综合确定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及对策   总被引:62,自引:9,他引:62  
罗明  王军 《地理科学进展》2001,20(2):97-103
土地整理在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和增加土地效益、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土地整理的内涵和目标 ,结合我国的国家目标 ,根据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地域差异 ,阐明了目前我国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对于经济发达、土地利用率高和人地矛盾尖锐的东部地区 ,结合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时机 ,大力推进农地整理 ,提高耕地质量和耕地经营规模水平 ,努力提高耕地的经济效益 ;同时 ,逐步推进非农用地整理 ,减轻非农建设用地对农地的压力。 2对于土地利用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中等的中部地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耕地和环境 ,在保持耕地总量平衡的基础上变注重农地整理的数量向注重农地质量转变。3对于土地利用程度低、社会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 ,土地整理与退耕还林还草、治水、治沙相结合 ,改善生态环境 ;加大对现有耕地科技含量的投入 ,提高耕地的产出率。此外 ,土地整理应加紧制订、修订和完善相关土地政策 ,探索成立土地银行和公司参与等 ,实现土地整理资金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鄂西山区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质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理目前已成为我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新增耕地则是土地整理的核心之一。然而笔者近两年通过参加土地整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设计发现,由于受资金,地形地貌,科学技术水平等条件的制约,丘陵山区的土地整理项目中新增耕地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本文以鄂西山区为例,通过对研究区域新增耕地质量实地调查和思考,得出了山区土地整理中新增耕地质量低下的原因,并就如何保证新增耕地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2012,(6):17
呼和浩特市为切实加强耕地质量管理,根据国土资源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相关要求,以现有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基础,根据变更后的第二次土地调查资料数据,开展更新评价工作,对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进行补充完善,建立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相配套的耕地质量等级数据库,认真开展了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一是加强领导。本次呼和浩特市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2.
设施农用地是农副产品重要的空间载体。在土地利用转型视角下,区域耕地、非农建设用地规模对设施农用地规模的作用机制及其空间效应尚不明确。论文基于第二、三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简称为“二调”和“三调”),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系统分析泰安市设施农用地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二调至三调期间,泰安市设施农用地规模总量相对稳定,但净变化剧烈,耕地、非农建设用地分别是设施农用地主要的转入来源、退出去向;(2)泰安市设施农用地呈现出从县城中心向外围推移的规律性,远城区集聚趋势不断加强;(3)二调时期,耕地规模促进设施农用地扩张,而三调时期,耕地规模抑制设施农用地增长,并且在远离县城的乡镇表现更为显著;(4)二调、三调时期非农建设用地均稳定促进设施农用地扩张,这一作用在空间上普遍存在。研究结论可为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治理以及设施农用地的空间布局调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新中国农用地评价研究进行分析,认为中国现行农用地评价体系有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和国土资源部的农用土地分等定级估价体系两大类.两大体系在评价的目标、内容、指标和方法体系上存在着区别,但最终目标都是实现农用地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理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环境友好利用.新时期,在农用地流转的背景下,通过论述比较两大评价体系,指出现行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耕地是保障粮食供给的关键,因此合理确定耕地数量是耕地资源管理的客观需求。引入耕地质量指标,提出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方法,通过标准地块,从数量、质量两方面确定耕地需求量,从而提高预测成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应用于山东淄川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黄河中上游、内蒙古后套以南地区,西、北、东三面被黄河环绕,为内蒙古金三角地区,是国家能源、化工、建材基地之一。一、农用地利用与耕地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价(一)农用地现状2004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显示,全市农用地面积为7221057.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2.87%。全市农用地及其内部地类情况如表1。(二)农用地分布及其质量受周边地区种植业经济和水热条件、地形、土壤、植被等综合影响,本市土地利用类型呈环状分布:高原腹地基本上是牧业用地;依次向外是沙漠、沙地和丘陵等农牧林交错带;再向四周边界扩…  相似文献   

16.
土地开发是通过工程措施增加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生产实践,新增耕地质量等级成为项目竣工验收和农业分等定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农用地估价及土地管理的参考尺度。本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评价了陕北风沙滩区农地的相关因素,探讨了耕地评价的等别指数参数和重要因子系数,评定得出开发项目的国家经济等别为12等和13等、与周边地块一致性的结论。文中质量分析评定路线、方法和研判过程也为耕地质量评价在行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耕地整理潜力评价初探--以北京延庆县为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是土地整理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是合理有效安排土地整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对耕地整理潜力进行科学评价是土地整理潜力评价的重中之重。本文以农业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生产力原理为理论基础 ,对影响耕地整理潜力因素分成两个方面 ,即影响净增加耕地数量和提高耕地质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并以北京市延庆县为案例 ,进行了实证分析 ,证明所建立的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 ,为耕地整理潜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小麦生产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农用地分等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产量居全国首位,但全省粮食产量区域差异比较明显,豫东平原、豫北山前平原、南阳盆地为主要产粮区,而西部山区粮食生产力低下。农用地质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粮食产量的高低,而作物的生产潜力和现实生产力影响着农用地质量的好坏。一般来说,作物生产潜力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南北纬度地带渐变规律,现实生产力则是在土地的自然属性融入社会经济因素而导致的土地投入和利用上的差异。文章以小麦为例,主要从潜在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2个方面阐述了造成小麦产量区域差异的原因并分析了它们对农用地分等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交接带,地貌以丘陵为主,山丘坝皆有,幅员面积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86.5万人,有农用地139.28万亩(耕地76.76万亩),建设用地19.52万亩,未利用地14.627万亩,耕地后备资源较丰富,土地开发整理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0.
河南既是农业大省又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农用地流转顺畅及适度规模经营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借助于土地使用权评估的基本方法,并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属特性进行修正,构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模型,并对典型区域沁阳市西万村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应该包括经济价格、社会价格和修正价格。价格模型的应用,应甄别理论价格和实际流转费用的区分,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没有转变,流转价格为经济价格和社会保障价格是总和。农用地流转后经营项目发生转变,比如耕地改种经济作物,流转价格则是经济价格、社会价格与修正价格三者的总和。收益分配格局存在复杂性,流转收益应在流出方、流入方、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合理、公平分配。政府应建立合理有序的农用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并以农用地流转市场为载体,构建农用地流转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