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月17日,内蒙古国土资源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居民点用地复垦作为今年内蒙古国土资源工作的一号丁程。会上,自治区副主席王波代表自治区政府同各盟市政府签订了《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居民点用地复垦调整利用规划实施责任状》。  相似文献   

2.
在一片长得半人多高,长势良好的油菜地边,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国土资源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中心主任白俊向记者介绍,这是今年该局对当地废弃居民点、废弃工矿地经复垦后腾出的耕地.今年年初,该局积极响应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关于废弃居民点、废弃工矿地复垦腾地的精神,通过实地踏勘和入户调查,截至目前已实施12个废弃居民点的拆迁复垦,复垦106.65公顷.白俊主任介绍,经实地踏勘,全旗两年内可复垦废弃居民点297.81公顷,复垦废弃工矿地206.84公顷.计划2013年度完成复垦废弃居民点160.67公顷,涉及16个自然村,受益农户530户;复垦废弃工矿地206.84公顷.  相似文献   

3.
全盟12个旗县市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工作,挖掘潜力新增建设用地13787.608公顷;工矿废弃地复垦总面积10600公顷,节省和新增经费近10亿元;被自治区和国土部确定为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先后投入近6亿元,露天矿排土场护坡绿化面积近9500公顷,矿区地面绿化面积1900公顷。  相似文献   

4.
<正>城镇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使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日益增加,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土地供需矛盾。乌兰察布市对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这些"土地皮肤病"精心手术,强化治理,收到可喜的效果。自治区督察组对该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创新管理,采取深度挖潜存量用地、促进节约集约用地、限时审批等措施,破解用地难题,推进用地方式转变,提高审批效率,全力以赴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面对用地指标严重不足的情况,内蒙古厅积极开展废弃居民点和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露天采矿用地按临时用地管理试点等工作,制  相似文献   

6.
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何书金  苏光全 《地理研究》2000,19(2):165-171
文章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筛选出了影响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4类14个亚类因子,并划分为6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参考专家评分,来确定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综合潜力值的大小及每一级别的值域范围。以河南省平顶山市焦店乡为例,阐明了进行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的具体过程与方法,可为全国矿区废弃地复垦潜力评价及矿区废弃地有效合理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乌兰察布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年~2020年)实施7年来各项指标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全市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目标已经实现。建设用地中建设用地总规模未突破指标,剩余指标空间56071.6公顷。城乡建设用地与城镇工矿用地已突破指标,尤其城镇工矿用地已超出规划下达指标的22%;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指标剩余空间较大,分别为:8658.33公顷、4244.78公顷、50919.29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占用农用地、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均未突破规划目标,指标剩余空间分别为4217.94公顷、5624.61公顷、3853公顷。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4,(4):35-35
<正>近日,通辽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刘中平、韩杰带领相关科室人员以及由农牧、林业、环保等部门组成的专家组对霍林郭勒市2014年工矿废弃地复垦情况进行检查验收。专家组一行在经过对外业的踏查和对内业材料、图件等相关资料的细致检查后,认为霍林郭勒市2014年工矿废弃地土地复垦区植被选择适宜,恢复良好,对改善生态和人居环境,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在给予充分肯  相似文献   

9.
<正>兴安盟五个旗县市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数据库已报备到国土资源厅。本轮规划主要明确了兴安盟未来4年的土地整治项目和整治完成后增加的新增耕量、土地复垦补充耕地量以及预计达到的效益。通过土地整理,可增加新增耕地总量18,943.22公顷以上,新增耕地具备了农田灌溉的水力资源条件,增加了产量,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农村建设用地拆迁、复垦后补充耕地可达到952.99公顷以上。  相似文献   

10.
分析和预测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时空变化,可以为该类型城市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以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为例,基于SD模型和CLUE-S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以工矿用地逐步消亡为背景,模拟多情景下研究区2018年和2023年土地利用格局,分析工矿用地变化过程,并基于PSR框架建立指标体系评价工矿用地变化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在低速发展、均衡发展和高速发展3种情景模式下,2013-2018年工矿用地分别减少234.64 hm2、270.48 hm2及311.13 hm2,2018-2023年工矿用地分别减少223.66 hm2、187.82 hm2及147.17 hm2,两个阶段不同模式下工矿用地变化趋势一致;(2)2003-2018年工矿用地变化生态风险呈现加剧的趋势,3种发展模式下,2018年工矿用地变化的生态风险依次提高,2023年则依次减小,这与研究区工矿废弃地的增加速度,转型发展不同时期工矿废弃地的治理能力以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平有关;(3)设定3种情景模式,基于SD模型和CLUE-S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同状态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可为当地政府设置工矿废弃地治理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汕头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汕头市六区一县为研究区域,采用1996-2007年土地利用详查变更数据,分析汕头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及其对陆地和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耕地、未利用地、林地及草地依次减少,园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依次增加;潮阳和潮南区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为主,南澳县以林地为主,潮阳区和澄海区主要为其他农用地,澄海区未利用地最多。汕头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使得其内江河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使得近海水体富营养化以及地下蓄水层和海岸带水质污染,海岸湿地功能退化,物种多样性丧失。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土地利用十年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遥感与GIS为技术支撑,分析华北地区十年的土地利用动态特征。华北地区耕地增加,以旱地为主,主要分布于河北、河南;林草地减少,尤其是草地的减少集中于内蒙古,表现为耕地大量占用草地;城镇增加迅速,主要表现在城镇用地占用耕地,以农村居民点发展快;华北土地利用转换以耕地变城镇、农村居民点与工矿用地为主。按土地利用变化分区,华北处于两个区:黄淮海耕地-城镇转换区,主要表现在河北旱地变为农村居民点,河南、北京、天津旱地变城镇。华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草地-耕地转换区,集中在内蒙古草地变耕地。从两个时间段看,华北土地利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耕地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华北土地利用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华北土地利用9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城乡、居民工矿用地面积的增加幅度比华北土地利用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快。  相似文献   

13.
《西部资源》2014,(2):12-14
强化矿山和土地复垦执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无证开采、私挖盗采、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加强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执法监察。■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从严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把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作为卫片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弄虚作假、顶风违法违规、被媒体曝光等重大、典型案件,从严查处,从重问责。■继续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厅执法监察局(总队)直接调查处理反映强烈、违法征占土地规模较大的违法线索;继续落实厅领导包重点案件和定期接访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落实共同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建立起政府为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重点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私搭乱建、擅自出让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等行为。■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执法监察工作上水平——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一张网"建设,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强化矿山和土地复垦执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对无证开采、私挖盗采、破坏环境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打击;加强工矿废弃地和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执法监察。■切实转变工作方式,从严开展卫片执法检查——把占用耕地特别是占用基本农田作为卫片检查的重要内容;对弄虚作假、顶风违法违规、被媒体曝光等重大、典型案件,从严查处,从重问责。■继续加大信访矛盾排查化解力度,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厅执法监察局(总队)直接调查处理反映强烈、违法征占土地规模较大的违法线索;继续落实厅领导包重点案件和定期接访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强化一把手负总责的信访工作责任制。■继续落实共同责任,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真正建立起政府为责任主体和第一责任人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重点查处违法占用耕地、私搭乱建、擅自出让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设销售"小产权房"等行为。■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执法监察工作上水平——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一张网"建设,全面提升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15.
《西部资源》2008,(3):10-10
上半年实现土地收益3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2430.59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503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1060.09公顷,占供应总量的43%,存量土地供应1370.50公顷,占供应总量的57%  相似文献   

16.
娜仁花 《西部资源》2012,(6):132-133
土地复垦是对因采掘、建材工业发展和其他工矿废弃物堆积等而被占用或破坏的土地,通过整治改造使失去的生产能力得到重新再利用。是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采掘、建材等工矿企业与农、林、牧、渔业争地的矛盾,防止环境污染、恢复生态平衡的有效途径。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为获得更多矿产品,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最宝贵的土地资源日益遭受严重破坏。据估计,全世界约有300万公顷土地为露天采矿所破坏或荒芜。故进行矿区土地复垦,提高受破坏土地的复垦率势在必行,许多国家正继续寻求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和对策。我国已明确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节约用地,耕地、草原、林地因受采矿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对于中国这个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对于内蒙古这样一个采煤大省区,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对于有效缓解人地矛盾,改善被破坏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安定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现时性的掌握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的特点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研究意义:石拐区是资源枯竭型地区,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研究能够现时性的认识分析土地现状的一些情况,并且对石拐区经济转型提供一个参考。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系数法对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进行研究并评价。研究结果:土地建设利用率现状较高,其中采矿用地占31.5%,复垦工矿废弃地不仅能够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塌陷区再一次出现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石拐区需要优化三产业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矿区废弃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我国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相当严重,同时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利用率又非常低(约10%),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研究工作非常迫切。开展全国矿区废弃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其复垦研究的基础,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实时指导。本文正是根据这种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一定的原则与依据,将矿区废弃土地资源划分为5类25个亚类,均对每一亚类,作出了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途径。为矿区废弃土地复垦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价,为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提出有效的开发利用途径,从而为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4,(度(一)
正近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组对根河市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项目2014年度(一期)内业资料进行审查验收,专家组针对该市2014年度复垦内外业工作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内业资料,二是继续做好复垦后期的管护工作。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该局会同项目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备案。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组织专家组对根河市废弃居民点土地复垦项目2014年度(一期)内业资料进行审查验收,专家组针对该市2014年度复垦内外业工作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内业资料,二是继续做好复垦后期的管护工作。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该局会同项目施工单位、建立单位及时落实整改,并将整改落实情况上报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审查备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