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大流域区划数据是反映水资源分布的重要数据,也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农业结构总体规划所必需的重要基础数据。针对当前没有与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一致的大流域区划数据,参照北京市已有的流域划分数据与方案,以DEM和SPOT5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通过GIS数据处理、水文特征分析与流域划分等生成北京市五大流域区划数据;通过三维景观图等对大流域界线进行调整,重新勘定北京市大流域界线。  相似文献   

2.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包括行政区域边界争议调处、行政区域界线勘定以及勘定后的行政区域界线维护和管理。全面勘界之后,原来的习惯线和争议线得以法定,为行政区域界线从粗放管理转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基础。法制化是科学化、规范化的前提,要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做到依法治界,当务之急是制定出台切实可行的管理法规,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的目的、原则、任务、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内容方法和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等,都用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本文拟就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法规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行…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30日,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签发市政府第153号令,颁发了《北京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办法》。该办法已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2001年勘界工作结束后,北京市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从全面勘定转到日常管理上来。在开展界线管理工作中,北京市民政局根据北京市实际情况,不断摸索和总结界线管理工作经验,为今后界线立法、实现界线法制化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2002年7月国务院《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的施行,更为本市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区域界线是各级政府依法实施分级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北京市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建设速度较快,部分…  相似文献   

4.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生态地理区域界线由一系列反映生态地理区域特征的指标为依据 ,通过其空间差异落实到具体的空间位置上。客观地认识和划定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揭示生态环境时空有序性的重要途径 ,是地域系统研究的基础。生态地理区域界线是两个相邻的、彼此不同的生态地理区质上转变的线或带 ,反映同一等级内划分出来的内部相对一致性与外部的差异性。界线代表有一定宽度的带 ,而且可能随着时间而迁移变化 ,等级越低界线越明显 ,等级越高界线越宽。在生态地理区域划分中 ,先选择人力不能大规模改变的几个主要因素 :温度指标 ,主要指标是日平均气温≥ 1 0℃的天数和积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 ,最暖月平均气温等 ;水分指标 ,干湿指数 ,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年干燥度 ,它可以近似地表征某一地方的干湿程度 ;年降水量的资料通常比较可靠 ,但潜在蒸发的计算需要改进和提高。生态地理区域较高级单位的划分依据侧重考虑生物气候的差异 ,先注意水平地带性 ,由于气候台站的有限性 ,所划分出的界线往往用植被界线去修正 ;而垂直地带性则将潜在植被与气候联系起来 ,按照降水量、潜在蒸发率和生物温度来进行划分。如何处理级别与依据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另一个重要问题 ,在这个问题的处理上 ,国内外很不统一。  相似文献   

5.
为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界桩(以下简称"界桩")的管理和保护,维护界桩的法律地位,发挥界桩指示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的作用,民政部根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制定出台的《行政区域界线界桩管理办法》(以下简  相似文献   

6.
气候对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的定量影响是目前生态脆弱敏感区对气候变化响应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前人已在气候变化对农牧交错带界线的定性影响方面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仍缺乏在时间和空间上对气候贡献率进行有针对性的定量辨识。本文利用1970年以来长时间序列的国家气象站点数据和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分别提取了基于气候要素和土地利用的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前10年4个时期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变动探测方法(FishNet)和界线变迁方向变动探测方法(DSAS)对气候界线与土地利用界线的时空变化进行探测,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气候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影响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气候与土地利用界线空间分布格局及气候贡献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区域差异较大,在西北地区变幅最小,东北地区变幅最大。在大兴安岭东南缘农田控制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西北段以及内蒙古高原东南缘农、林、牧业生态—生产功能区西北段,气候与土地利用界线空间耦合关系最为密切,在该地区基于FishNet方法下水平方向上气候贡献率达10.7%~44.4%,垂直方向上达4.7%~55.9%;基于DSAS方法下气候贡献率为1.1%~16.8%。两种方法探测结果大部分趋于一致,但DSAS方法精度高,适用于小范围精确探测;FishNet方法更简单,适用于精度要求不高、快速直观的统计分析。本研究可为北方农牧交错带内农牧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合理开发土地生产潜力、保护农牧交错带区内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刘想成 《中国地名》2009,(12):63-63
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是各级民政部门的重要行政管理职责。天门市与周边9市(县)毗邻,边界线全长343.25公里。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名》2011,(11):19-19
日前,民政部在其网站发布2010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稳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取得新进展,界线管理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09,(6):68-68
5月25日,四川省阿坝州民政局、甘肃省甘南州边界管理工作办公室在四川省马尔康县组织召开了川甘线阿坝州与甘南州段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第一次联席会议。两州民政局相关科室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双方根据两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四川省与甘肃省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通报了川甘线阿坝州与甘南州段行政区域界线第二轮联合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就当前联合检查工作中存在的有关问题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交换了意见。会议充分肯定了两州边界管理成果,认为两州间的行政区域界线清楚明确,整体形势良好,边界地区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线一直是地理学家和地图学家关心的课题。地理学家讨论的是自然界线的性质、划分指标等。地图学界关心的则是自然界线特征及其在地图中的表示。要正确表示它,就必须对自然界线及其相互联系进行深入地研究。 一、自然界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 所谓自然界线,是指某一狭长空间地带,在这空间地带内,一种自然现象的特征被邻近的自然现象的特征所代替。可以说,自然界线是两种不同特征自然现象更替的边缘。这里的自然现象既可以代  相似文献   

11.
气候区域分异规律及其时空演变研究是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以1951-2014年中国气象数据和基于HadCM3模式的1950-2059年气象模拟数据为数据源来分析中国主要气候区划界线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寒温带界线北移,且速度呈加快趋势;中温带和暖温带的北部界线向北移动,且东段界线的移动趋势较明显;亚热带北部界线已越过秦岭-淮河一线,且其东段北移趋势较明显;热带范围逐渐向北扩张。东北地区由湿润转干燥,达到干湿并存的状态;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总体上呈转湿趋势,虽北方半干旱区有部分区域转换为干旱区,但未出现明显的移动;华北平原等地区的湿润-半湿润界线和干湿区分界线均向西北方向移动;南方湿润区的干湿状况未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雪芹  孙杨  郑度  毛炜峄 《地理学报》2011,66(9):1166-1178
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热量资源的改变与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将会影响到干旱区天然植被的生长与分布,而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布局与种植制度的调整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采用1961-2007 年均一化气温数据与MPI_ECHAM5 模式输出的21 世纪上半叶A1B情景下的区域降尺度格点数据,选取保证率为80%的日均温≥ 10 ℃持续日数等值线和日均温≥ 10 ℃等积温线为干旱区温度带北界指标,探讨了过去近50 年及21 世纪上半叶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干旱区温度带界线的动态变化。研究表明,(1) 1961-2007 年,干旱区夏、冬半年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且冬半年较夏半年增温幅度要大;各年代日均温≥ 10 ℃积温与≥ 10 ℃持续日数的等值线动态变化一致,均表现为显著向北或向高海拔推移;(2) 通过对温度带北界指标变化的判断,1961-2007 年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普遍北移,北移幅度最大者为阿拉善地区,超过1 个纬度;21 世纪上半叶,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将继续北移,且暖温带移动趋势更为显著;无论是过去近50 年,还是21 世纪上半叶,干旱区暖温带和中温带北界均有向高海拔区域移动趋势;(3) 与温度带北界的变动相对应,干旱区生长期起始日期和终霜日等气候指标显著提早,天然植被与作物种植北界向北向西推移,并呈现向高海拔区域扩展的态势。因此,综合考虑农业气候资源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确定气候条件与农业生产种植之间的反馈关系,这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新认识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吴绍洪  郑度 《地理学报》2000,55(6):689-697
从我国热带北界中段界线的划分,探讨生态地理区域的认识和界线的划分,着重生态地理区域之间界线的逐渐过渡特征。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热带北界中段划分的差异,指出他们在概念、资料和方法上的差异。在热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区域中提出热带、年热带、真热带和热带波动带的概念,从新的角度认识热带区域。在确定和建立热带北界划分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探讨了本次热带北界中段的界线划分与前人研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自然系列地图编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然界线之间的统一协调。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线的定性、定量研究,阐述了自然界线及其相互联系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系列地图轮廓界线统一协调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IPCC AR5提供的全球气候模式模拟数据和全国农业气象站点数据,建立生育期与气象要素的多元回归模型,模拟基准期全国春小麦播种和收获日期的分布,研究RCP4.5情景下气候变化对中国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根据春小麦可能种植和适宜种植限制条件,划定春小麦基准期可能种植界线和适宜气候生态区域,考虑气候变化对春小麦生育期的影响,探讨RCP4.5情景下气候变化对中国春小麦可能种植界线和适宜气候生态区域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可能种植界线主要分布在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河南中部-湖北北部-四川东南部-云南北端一线,在RCP4.5情景下,中国春小麦的可能种植南界不断向北移动,春小麦可能种植面积呈减小趋势;基准期中国春小麦播种和收获日期在新疆南部-甘肃一线比较早,向该线两侧播种和收获日期均呈现推迟的现象;RCP4.5情景下,春小麦可能种植区域内播种日期普遍呈推迟现象,收获日期提早现象明显,因此,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生育期会缩短;春小麦最适宜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受气候变化影响,春小麦最适宜种植面积在不断增加,并且在内蒙古自治区增加最多;由于冬小麦可能种植界线的西扩和新疆地区冬小麦可能种植区域扩张,导致春小麦次适宜种植区和不适宜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6.
孙武 《中国沙漠》2000,20(2):154-158
对河北坝上内蒙古乌盟后山区解放以来农业人口、特畜头数与水花总体退化状态、退化在空间界线上互动关系的研究表明,近50a人畜压力界线的多显示出高度的同步性,80年代 以前向北推,以后停滞回撤,只有东部持续前移。相应地沙漠化总体退化状态普遍加重,退化景凤界线向南推进。表现在程度类型界线上,轻度化范围向南退缩,中度界线向东南推进,类型在旱作北界附近由分散分布发展为东西连绵的重度轴;反映在退化地貌类型上,农田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09,(3):22-22
2008年11月13日,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省第二轮行政区域界线联检工作总结会议在呼和浩特市举行。蒙黑两省区民政厅分管领导和区划地名处处长、界线毗邻地区的五个市(盟、地)民政局领导和区划地名科科长等2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18.
詹小龙  廖克 《地理学报》1989,44(4):496-503
本文讨论了自然系列地图编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然界线之间的统一协调。作者通过对自然界的定性、定量研究,阐述了自然界线及其相互联系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系列地图轮廓界线统一协 主要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戴静 《中国地名》2009,(4):44-44
3月23日,四川省与甘肃省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资阳市召开。民政部区划地名司陈鸣副巡视员出席会议指导工作;甘肃省民政厅副厅长阿布、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杜小炎出席会议并讲话;两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有关同志参加会议。四川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处长王奇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20.
亚洲季风与中国干湿、农牧气候界线之关系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基于中国553个气象站点1958~2000年日降水量资料、北方295个气象站点同期(20(cm)蒸发皿资料,界定出半干旱区和农牧交错区各自的范围。利用东亚夏季风强度指数(1951~1995年)与印度夏季降水量(1951~1998年)资料, 分析了半干旱区和农牧交错区东南-西北界10年际空间变化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近50年中国干湿、农牧气候界线的动态变化是影响中国的季风环流强弱作用在空间上的实物表现, 季风环流的强弱变化控制着气候界线空间摆动的范围与方向, 其年代际变化是中国干湿、农牧气候界线呈现出年代际变化特征的根源。分析显示, 在现代情况下, 农牧气候界线位置的空间摆动主要反映人类生产活动强度的强弱差异, 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