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地震预报的观测和研究工作,自1964年7月以来,一直是遵循测地学审议会提出的地震预报计划建议的宗旨进行的。以上述研究成果为背景,1978年6月制定了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施法。1979年8月,又根据这个法律,指定了以东海地区为中心的加强地震防灾对策的地区,国民对地震预报的关心和期待也进一步增强。鉴于这种情况,1981年度日本地震预报观测、研究规划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0年是联合国规定的“国际减灾十年”的第一年。在洪水、火山喷发等灾害研究中,地震的观测、预报也是日本的研究课题之一。地震中有一种是因其它板块向某一板块下俯冲而造成的。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正在进行这种板块构造理论和地震预报的研究,这里是地震研究的主战场。茨城县筑波市的该中心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冈田义光,从总结地震预报研究的角度出  相似文献   

3.
据日本《地震预报观测情报中心消息》1979年第1期报道:从1979年4月起,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地震预报中心改名为:地震预报观测情报中心,并于4月9日开始工作。它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调整全国各大学之间的地震预报计划,以及研制新的台网系统等等。该情报中心除中心室以外,还设有公用系统室、情报处理室、地震预报观测室、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4.
第五篇介绍了日本地震学会代表团访华期间就地震预报及有关问题发表的一些看法:如日本提高地震预报水平的两个途径、日本两个有希望的前兆手段、日本对观测强化地区的一些做法,并对地震云预报地震的观点提出了否定的看法等。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震局科学顾问、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丁国瑜同志在考察了伊犁地区地震地质之后,应邀于1993年9月15日出席了与新疆地震局科技人员的座谈会。会上他介绍了1993年日本北海道8级地震情况,在分析了震前小震及无前兆显示状况后,指出目前地震预报处于粘滞状态,基础研究的水平决定地震预报水平。现在国际上对灾害与环境的研究为热点,日本投资1  相似文献   

6.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地震信息中心(EIC)在日本国立大学联合地震观测台网的地震预报项目中发挥着中心作用,并对所有在日本观测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存档。EIC还建立了一个数据库,并开发软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日本地震预报推进总部最近确定了推进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的方针。一、基本方针1.在进行地震预报观测和研究时,要本着测地学审议会所建议的第四次地震预报计划的宗旨,遵循“有关防灾研究开发的基本计划”,在有关政府机构和国立大学密切合作下,统一实施。2.在加强观测地区(关东南部、东海地区)及其它必要地区,要集中进行对短期预报有效的观测和研究。另外,鉴于气象厅是负责地震防震加强地区大地震预报的机关,要继续  相似文献   

8.
动态     
《地震》1984,(1)
著名日本地震学者、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教授应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邀请,于1983年10月初来华进行了为时半月的讲学访问。茂木教授在岩石力学实验与地震活动性等领域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是地震预报研究的积极推进者。他现任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副会长和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地区判定会(前东海地区判定会)委员。  相似文献   

9.
南关东地区和东海地区,被地震预报联络会确定为加强观测区。这是因为该地区是日本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区,而且,自古以来,经常遭受地震灾害,尤其是内陆发生的直下型地震比其他地区都多,并与沿日本海沟发生的海沟型地震(也可称为海洋性地震)一样,地震活动性较高。到目前为止,人们普遍认为,震源在陆地上的直下型地震是由于活断层所引起的。这种  相似文献   

10.
日本地震预报设备亟待充实加强──日本地震预报观测研究体制现状的补充介绍1991年,日本报纸等宣传媒介曾报道过东京都防灾会议汇总的有关目前日本首都圈若发生烈度6(日本气象厅标度)巨大地震时的灾害预测数据。该预测是假设在某个冬天傍晚6时左右,激烈的地震袭...  相似文献   

11.
山崎断层地震预报实验场是日本地震学界为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的实用化目标而大力开展的一项重要实验研究项目。本文较系统地概述了日本地震学界地震预报研究的思路,选定山崎断层作为地震预报实验场的条件,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做法,实验场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作用,山崎断层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特点及其与苏美等国的实验场的比较,十年来实验场在一些主要科研项目中所取得的进展;尤其是在综合观测与综合预报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最后,还介绍了日本地震学界对如何进一步搞好地震预报实验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四、地下流体综合观测与研究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之一。由于近年来在世界上一些地区(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强烈地震,震前未作出任何预报,使人们对地震预报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地震预报正处于低谷时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我们作为长期从事地震地...  相似文献   

13.
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所长高桥博)为推动关东、东海地区的地震预报研究,于1984年3月建成了关东、东海地区地壳活动观测网,并已开始发挥其威力。由于有了这一观测网,已能立体地掌握地震巢的情况,从而以高的精度确定地震震源,并使人们清楚地了解到触发地震的基础——板块的动态。今后,该中心还将利用这一观测网,建立地震前兆现象的分析系统,并进行试验性的地震预报。关东、东海地区是菲律宾海、太平洋和亚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地震预报》一书于1982年11月由日本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三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世界地震界在地震预报方面走过的历史。第二部分从地形变、地震、地下水等许多方面介绍了日本地震预报研究中的观测及资料分析方法。第三部分具体地讲述了日本在执行地震预报计划以来所取得的成果。第一、二章分析了  相似文献   

15.
茂木清夫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地震学和岩石力学专家 ,曾先后担任日本地震防灾对策加强地区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关东部会长、东海地区地震预报判定会委员、地震预报联络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委员、日本学术会议地球物理学研究联络委员会地震预报小委员会委员和日本地震学会会长。 1 989年 1 2月 2 8日 ,他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所长的位置退休后 ,仍一如既往致力于地震预报事业 ,目前担任着地震预报联络会会长、(财 )地震预报综合研究振兴会理事。茂木先生 1 92 9年 1 2月 2 8日生于日本山形县 ,1 950年高中毕业…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在逢坂山地形变台观测到的近场地震记录,发现了明显的 P 波初动方位偏差,因而就其原因作了考察。观测方法和时间与本文作者1983年已报导的相同,但这次是对观测坑道内的记录中既大而又清晰的 P 波初动振幅作了解析。地震数为31个,其震源资料选自京都大学理学部地震预报观测地区中心的资料和气象厅的  相似文献   

17.
1984年9月14日,日本本州中部发生了M6.9的“长野县西部地震”(日本气象厅命名),有感范围甚广。此次地震是日本近年来仅次于北海道浦河地震(1982年3月21日,M7.1)的内陆大震。就长野县一带而言,则是明治时代以来发生过的最大地震(1918年11月曾发生过 M6.5的地震,长野烈度为日本气象厅烈度标度的4度)。长野县临近日本中部地区最大的活断层——阿寺断层,为了监视该断层的活动,从1978年开始把这一地区指定为日本全国8个地震特定观测地区之一,并布设了  相似文献   

18.
零讯     
零讯日本对VAN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实验日本北海道大学理学部副教授笠原植的研究小组开始了确认希腊用于地震预报的VAN方法在日本是否也有效的验证实验。他们将在北海道东部弟子屈测量地下电流的异常,同时,利用地壳应变等现有的预测技术进行对比观测。报神大震灾...  相似文献   

19.
1993年1月15日东京时间20时06分(格林尼治时间11时06分)在日本北海道至本州北部发生7.8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原先测定为7.5级,后来根据区域台网观测资料修定为7.8级)。据日本气象厅测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北海道钏路市以东约120公里的海底。钏路地区的烈度为日本7度烈度表的6度,带广为  相似文献   

20.
地震预报观测体制亟待加强在当今这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地震预报”已显得有些落后了。1993年7月12日发生的造成230余人死亡和失踪的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更加重了这种感觉。当时,出乎预料的高度在20米以上的大海啸袭击了毫无防备的城镇。如果议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