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对北京地区断层的话动性作了初步分析,表明一些跨主要断层所布设的短基线、短水准观测成果,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中,显示了较为明显的错动,而不跨断层的测量结果则显示无错动或错动很少;不同断层的不同部位,其活动性则有相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应用断层位移测量资料,对北京地区断层的话动性作了初步分析,表明一些跨主要断层所布设的短基线、短水准观测成果,在1976年唐山地震的孕育、发生过程中,显示了较为明显的错动,而不跨断层的测量结果则显示无错动或错动很少;不同断层的不同部位,其活动性则有相似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北京黄庄-高丽营断层、八宝山断层现今活动追踪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车兆宏  范燕 《地震》2003,23(3):97-104
综合分析了控制黄庄—高丽营断层、八宝山断层活动性的形变、重力及地磁资料,认为断层的活动以永定河断层与良乡断层之间最为显著;其活动与强震的发生密切相关;断层所在地段是地震活动引起应力场变化的敏感地区。是大同及张北地震后应力转移集中的地区。转移集中的部分应力可能以断层蠕动的形式得到缓慢释放。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区震前断层水平异常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范燕  车兆宏 《地震》2002,22(2):88-93
分析了首都圈及邻近地区跨断层基线测量资料, 研究了唐山、大同及张北地震前后断层水平异常活动特征。结果表明, 震前在震中外围存在显著的断层水平异常活动, 监测断层水平活动是地震预测的有效手段; 同一测点震前断层水平异常活动具有相似性特征; 唐山地震前在震中附近一定范围内出现的断层水平异常活动, 具有断层预位移性质。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震群活动的阶段性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治平  徐平  薛艳 《地震》2001,21(1):47-52
通过对华北地区1970年以来震群活动的分析表明,唐山地震的震群活动显示出一定的迁移性和阶段性。应用流变介质包体孕震模型的理论进行了初步力学分析。张北地震的预测检验表明,震群活动的迁移性与阶段性对强震的中期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唐山活动断层的浅层地震精细探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方法对唐山断层进行精细探测 ,得到了 30 0m以上尤其是近地表结构的清晰图像 ,证明NW倾向的唐山断层在活动时 ,南段是一个高角度的正断层 ,向上错断了全新统 (Q4 ) ;北段则表现出逆断层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唐山活动断层的浅层地震精细探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高分辨率浅层地震方法对唐山断层进行精细探测,得到了300m以上尤其是近地表结构的清晰图像,证明NW倾向的唐山断层在活动时,南段是一个高角度的正断层,向上错断了全新统(Q4);北段则表现出逆断层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唐山地震发震断层动态及其与较强晚期余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设于唐山地震发震断层地表裂缝的形变台站,在地震后18年间观测到的断层形变,分析了唐山地区晚期余震与断层活动对应关系的几种形式,说明监测发震断层的活动对研究形变场动态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区断层现今活动速率与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兆宏  范燕 《地震地质》1999,21(1):69-76
系统分析了华北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计算了断层活动平均速率,研究了断层活动年变率的动态演化。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现今断层活动水平较低,平均速率为0.17mm/a;山西—延怀地区断层活动水平高于华北地区平均水平;山西带及郯庐带北端活动速率呈上升趋势,这与现今及近期的地震活动有密切关系;强烈地震发生前,存在大范围断层活动平均速率的增加;大范围断层活动方式的转折,可能是地震活动分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跨断层形变资料研究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9年云南地区跨断层短基线观测资料,采用应变分析方法得到云南地区断裂带的应变特征,并探讨了云南地区断裂带应变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次工作求解了断裂在各测点处的走滑速率。结果显示,楚雄-通海断裂带的应变量值高于剑川-丽江断裂带,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对于本区域内的大地震的应变响应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对位于北京市西北侧的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否存在、走向与活动性的认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新近开展的北京城市活断层探测工作中的物探数据与钻孔联合剖面分析,认为东北旺-小汤山断裂是存在的,为一条隐伏断裂,长约40km,走向NNE,倾向SE。以南口-孙河断裂为界,该断裂东北段称之为小汤山断裂,西南段称之为东北旺断裂。小汤山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早更新世或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期以来不活动。东北旺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以来不活动  相似文献   

12.
首都圈地区的地震活动性与断裂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学参数研究构造脆性变形的方法 ,着重分析了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及其震源机制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的关系 ,展示出该地区断裂活动的定量性规律 ,由此获得了首都圈地区上地壳变形的物理模型。结果表明 :首都圈地区地震活动的“时、空、强”及其震源机制分布特征与断裂活动性质吻合较好 ,NE或NEE向和NWW向 2组断裂构成共轭断裂 ;沿NWW -SEE向的张家口 -渤海湾断裂带两侧形成了燕山块体、晋北块体、太行山块体和冀中块体的基本活动体系 ;在NWW -SEE向串列状的块体边界上形成一定量的NWW向地震活动密集带 ,而在与其共轭的NE或NEE向断裂交汇点附近具有发生中强震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钻孔应变观测研究北京地区活断层的现今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断层活动性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了解地震危险性,与地震危险性最直接相关的是现今的断层活动情况.如果对当地断层分布和性质有比较清楚的了解,那么就可以根据位错理论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反演断层活动.用遗传算法进行这种反演可以在进行全局搜索的同时大大提高计算效率.北京地区的活断层研究程度比较高,同时有比较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台站.利用2003-2005年钻孔应变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活断层活动的初步尝试性反演表明,在此期间顺义-良乡断层北段和南口-孙河断层东南段的活动可能起主导作用,活动程度与小震活动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震引起北京地区烈度异常区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山地震导致北京地区出现烈度异常区的主要地质因素是砂土液化、断层和潜山。砂土液化分布于地势低洼、新近沉积的饱和砂层地区,并位于地下水埋藏浅和迳流滞缓地区。断层控制异常区呈带状分布。潜山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形态引起的地震动“放大”作用。几次地震对某些地区的影响,常重复出现烈度异常,反映在该地区具有长期起作用的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5.
俞维贤  何蔚 《地震研究》1998,21(2):172-178
本文通过小江断裂带与石屏建水断裂交汇地4条主要断裂的现场考查及其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特征的分析研究表明:中更新世区内存在有一个较明显的构造活动平静期;全新世以来石屏一建水断裂仍明显强烈活动。李浩寨-甸尾断裂蝇有活动但不强烈;黑依小水箐断裂和李浩寨-利民断裂,全新纪以来基本不活动。  相似文献   

16.
预报地震涉及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识别异常,地震活动性的各种指标也不例外。没有正常也就无所谓异常,因此一个地区地震活动的正常背景对于提取异常信息无疑十分重要。1954年2月山丹7(1/4)级大震和同年7月民勤7级大震以后,整个甘肃及邻近地区(以下简称甘肃地区)地震活动处于相对平静阶段,至今已20多年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大震,因而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尾波衰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万琴  韦士忠 《地震学报》1990,12(4):442-447
Aki(1969)提出了单次反向散射模式,该模式认为,尾波是由许多随机分布的不均匀体产生的单次反向散射波叠加而成的,是随机过程的结果。因此,尾波的某些性质反映了不均匀介质的平均效应,而与震源到台站的具体路径无关。这个模式成功地解释了这样的观测事实,即不同的微震记录中尾波振幅随时间衰减的形式基本是一致的,与震中距的大小和波传播的具体路径无关。Aki和Chouet(1975)认为,由于散射波所经过的路径比震源距大得多,所以可把台站和震源近似地看作同一个点。在这种情况下,近震图上延迟时间为t的尾波是由半径为β·t/2的球体表面的不均匀体产生的单次反向散射波叠加而成(延迟时间t是从发震时刻算起的,β是S波波速)。如果散射体随空间分布是  相似文献   

18.
文中采用钻探技术对南口-孙河断裂带进行了试验探测研究,并通过层序地层学、岩性岩相分析、磁化率分析与年代测定等方法建立了钻孔联合剖面,进而研究了断层距今60ka以来的多期活动特征,得出断裂带的3个活跃期是60~47kaBP、36~28kaBP与16kaBP以来,其余时段为相对平静期。断裂带的平均垂直位错速率,距今60~37ka之间约为0.35mm/a,37~32ka之间为0mm/a,32~12ka之间为0.78mm/a,12ka以来为0.35mm/a。研究认为,与传统的岩性、沉积相分析方法相比,层序地层学方法在钻孔地层对比与隐伏断层活动分期研究中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滇西怒江断裂带新构造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京昌 《地震地质》1998,20(4):25-320
怒江断裂带从走向上可以分为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其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变形以右行剪切为主导。右行剪切的变形历史可以分为早期压剪变形和晚期张剪变形两个大的阶段。这两期变形各自在南北走向段和北东走向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之,怒江断裂带喜马拉雅期构造变形具有时空不均一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云南是一个新构造运动复杂,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自有地震记载以来,该区共发生7—7.9级地震16次,8级地震1次。通过对云南新构造运动特点分析该区新构造运动分区现象及年代学差异明显,全新世断裂活动主要集中在新构造单元边界断裂和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区的较大规模的断裂上,这些断裂大多是7级以上大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