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兵棋地图是兵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战场环境信息的载体,是兵棋推演者认知战场环境的工具。在介绍兵棋地图概念和作用的基础上,阐明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的重要性,总结目前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提高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效率和改进其可视化表达效果为目的,将地图模板技术运用到兵棋地图可视化设计中,分析兵棋地图可视化模板设计的影响因素,构建兵棋地图可视化模板库,并对其实现机制进行研究,最后给出应用实例,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提出兵棋地图定义,明确界定其特征、用途和形态。分析兵棋推演中三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将推演人员、兵棋地图和作战模型关系概括为三类,并分类阐述。总结兵棋地图在战场环境认知方面的作用,提出兵棋地图概念框架,为兵棋地图的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3.
兵棋地图是兵棋的三要素之一,是棋子部署、机动、交战的载体和重要条件。首先阐明了兵棋地图和地图表示方法的概念和作用;然后,从整体特点和内容要素表示方法两个方面对当前六角格兵棋地图表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面向认知的六角格兵棋地图表示方法设计的过程模型,为今后的相关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兵棋是对作战过程进行逻辑推演研究和评估的重要工具,是现代作战模拟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兵棋的三大要素包括棋盘、棋子和规则,棋盘的经典样式就是六角格网兵棋棋盘,计算机兵棋中也常采用六角格网兵棋棋盘描述战场地形环境。推演过程中通常涉及到大量的坐标转换,因此坐标转换效率对于推演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针对经纬度坐标和六角格网编码的转换,提出了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两种坐标转换方法,分析了各自的基本转换原理,并给出了坐标转换公式,最后通过实验对两种方法的转换效率进行了分析,证实间接坐标转换法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5.
兵棋是作战研究与指挥训练的重要工具,兵棋推演对提高指挥员作战指挥技能和谋略具有重要意义。兵棋棋盘是兵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战场地理空间环境的描述与表达。在计算机辅助兵棋系统中,兵棋棋盘制作采用人工采集、编辑、设计的方法,制作成本高、周期长。文中基于矢量地图数据,从六角格网兵棋棋盘的数学基础、线状要素移位生成算法、面状要素处理算法3个方面,对快速生成兵棋棋盘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越野机动作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行动,对其进行符合逻辑地建模与仿真是计算机兵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机动路径规划和时间计算的精度和效率与兵棋地图样式紧密相关。首先分析了四角格和六角格两种典型样式计算机兵棋地图的特征;再通过可行路径数量和路径规划效率两个指标对四角格(四方向)、四角格(八方向)和六角格3类越野机动路径网络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四角格(八方向)的可行路径数量分别是其他两种模型的2倍和1.75倍,且三者的路径规划效率相当。  相似文献   

7.
兵棋地图是对战场环境各要素及其对作战行动影响规律的客观描述,构建兵棋地图概念模型能够促使军事人员和技术人员建立对同一问题的统一认知。首先,分析了军事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形式化描述方法;其次,提出了战场环境仿真概念模型,据此构建了兵棋地图概念模型,并对概念模型中的两类元素和三种交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最后,利用UML对兵棋地图概念模型进行了形式化描述。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态势已发展为融合多军兵种、多层次、相互关系复杂、信息海量的综合战场态势。兵棋是对作战过程进行推演的工具,如何对兵棋推演的综合战场态势进行表达从而提高指挥员感知战场态势的效果是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作战指挥中各级指挥员关注战场态势的特点,提出了综合战场态势多尺度表达模型的概念,分析了影响综合战场态势多尺度表达的相关因素,并建立了综合战场态势多尺度表达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实现了兵棋推演的综合态势多尺度表达,并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兵棋是对作战过程进行逻辑推演研究和评估的军事科学工具,其三大组成要素包括棋盘、棋子和规则。棋盘的经典样式就是六角格兵棋棋盘,计算机兵棋中也常采用六角格棋盘描述战场地形环境,而棋盘的投影变形和坐标转换分别是制约兵棋推演可信度和推演效率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了棋盘所用投影方式的变形规律,提出了个体值法和平均值法对变形进行修正;然后针对经纬度坐标和六角格编码的转换,提出了直接转换和间接转换两种方法,分析其基本转换原理,并给出了坐标转换公式;最后通过实验对所述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证实平均值法对于修正投影变形具有很好的实用性,且间接坐标转换法具有更高的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地图标注和地图注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图注记是地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图语言,是对地图内容的解释,是一种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提出了另一种表达--地图标注.通过对地图注记和地图标注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认为地图标注是计算机环境下地图注记的表现形式,是地图注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试图引入“演化论”,采用“来源域”到“目标域”的“隐喻映射”方法,勾勒地图演化过程的历史脉络;并从地图演化与人类社会的演进及生产力发展、地图演化过程中出现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与社会演进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地图演化与社会科技进步、地图演化与文化变迁、地图演化与地图哲学思维等5个方面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入开展地图演化论研究会有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对立统一的学说。文中论述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专题制图、地图概括、地图现势性的演化和地图制图过程等地图学中的对立统一问题,说明对立统一在地图学中普遍存在,从而在哲学层面上阐释地图学发展演进的动力机理。  相似文献   

13.
To overcome the weakness of modell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p objects that represent the same geographic entities or phenomena at different times and scales, an agent-based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modelling of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map objects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al process of different maps. Map agents are used to establish and manage the many-to-many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p objects, and they render map objects active rather than traditionally passive. The evolutions of map objects are modelled by map agents using association and generation relationships to model the connectivity between map objects. This effort reduces the workload of multi-scale map updating by avoiding update of the entire map; instead, it simply allows map agents to detect, perceive and choose suitable behaviours on which to operate and update a spatially evolving object. Experiments of specific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feasibility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approach.  相似文献   

14.
快速挖掘互联网问题地图是互联网地图监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互联网地图图片数据量巨大、难以搜寻的难点,研究实现了一种基于问题地图样本库的以图搜图搜索引擎快速挖掘互联网问题地图图片的方法。试验表明,该方法大大缩短了挖掘的时间,在保障匹配准确率的同时也表现出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电子地图的信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传统地图向电子地图的发展,介绍了电子地图的交互式阅读,开放式信息交换,实时,动态的信息更新,信息辅助解释以及电子地图产品形式的多方式转换。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应用,电子地图逐渐扮演起主导地图产品的角色.电子地图有众多的产品形式,以面向多用户为主要任务的通用型大区域矢量电子地图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其数据表现为电子地图数据库,其功能则表现为对数据库的快速浏览、检索、维护、更新以及分发.通用型矢量电子地图的设计原理及方法同传统地图和其他电子地图的设计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在地图符号系统的逻辑设计,空间数据可视化的表现手段,地图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化设计及地图数据的应用设计等方面的不同.本文以沪苏浙电子地图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地图设计的角度总结了通用型矢量电子地图的设计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模拟与虚拟地图符号及地理虚拟空间的数学定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从制图区域到主体认知结构,从主体认知结构到二维平面之间存在映射的关系,给出了模拟地图符号和虚拟地图符号的定义,探讨了其演化规律,并给出了规划和预测地图的数学模型以及地理虚拟空间的数学定义。  相似文献   

18.
蒋雪 《东北测绘》2014,(2):43-45
分析了现有网络地图多尺度表达设计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方法,并根据电子地图屏幕显示与阅读的特点,结合地图符号学理论,从地图视觉感受和用户实际需求出发,进行地图载负量设计、地图分级显示设计和符号尺寸设计,并以重庆市地图的多尺度表达设计为例,对提出的设计方法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李佳  段平  梁明  吕海洋 《测绘通报》2017,(10):84-88
针对以欧氏距离作为放大因子对电子地图进行放大裁剪引起的信息失衡问题,提出了采用地理多要素Voronoi图相邻关系的地图放大裁剪方法,可有效避免以欧氏距离作为地图放大因子的地图信息失衡问题。将电子地图中的地理要素分为点、线、面,对于点要素,构建它的Voronoi图;对于非点要素,即线和面要素,构建它们的近似Voronoi图,当用户对电子地图中感兴趣地理要素目标放大时,只需要提取该目标的多要素Voronoi图相邻要素的近似Voronoi图,并计算它们的最小外包矩形,将最小外包矩形区域用于最终的地图放大裁剪区域,则可较好地顾及用户感兴趣地理要素目标周围的地理要素信息,可提高地图的易读性。采用本文方法对某区域电子地图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地理多要素Voronoi图相邻关系的地图放大裁剪方法能够较好地顾及目标周边地理要素信息,避免了以欧氏距离为放大因子的地图信息失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