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水利 《西北地质》1997,18(2):62-65
文中表明,产于贵州瓮安D煤层底板粘土岩中的I/S混层矿物为无序+似累托石型,平均混层比为40.41S%~30.67S%,属Ca基蒙皂石层。I/S混层矿物的母体为蒙脱石,由进变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
王水利 《西北地质》1998,19(3):32-36
产于河北井陉矿区2号煤层中的中层矸以层位稳定,单层分布广泛为特征.分析表明,夹矸主要由高岭石和I/S混层矿物组成.高岭石主要分布于夹矸上、下部,而中部以I/S为主.I/S主要为IS有序,混层比为26%~38%S.由TiO2/Al2O3值所反映的是一种酸性火山灰物源.  相似文献   

3.
陈涛  王河锦 《地球科学》2008,33(5):716-722
为了解天津蓟县长城系串岭沟组地层中混层粘土矿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 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 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比该区粘土矿物的自然干燥片、Ca离子饱和片、Ca饱和的乙二醇膨胀片、加热到375℃和550℃的乙二醇膨胀片获取的XRD衍射峰, 确定该区混层粘土矿物为伊利石/蒙脱石(I/S) 不规则混层矿物和绿泥石/蒙脱石(Chl/S) 不规则混层矿物.从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到I/S规则及不规则混层的晶格条纹像以及Chl/S不规则混层的晶格条纹像, 揭示了该区I/S混层和Chl/S混层的层间堆跺结构特征.该研究为蓟县中元古界典型剖面提供了重要的混层粘土矿物的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4.
吴秀玲  李斗星 《矿物学报》1996,16(4):365-369
根据HRTEM研究,在四川西昌地区的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衍生多晶体中发现了四种不同的B10S8型[即氟碳怖矿(B)/直氟碳钙铈矿(S)为10:8]新规则混层矿物(B10S8-I,B10S8-Ⅱ,B10S8-Ⅱ和B10S8-Ⅳ)。用SAED和HREM方法确定了四种新规则混层矿物的晶体结构对称性、晶胞参数、结构堆垛模式及晶体化学式等。四种B10S8新规则混层矿物结构中,Ce-F离子层的堆垛层序以及两个Ce-F离子层之间的碳酸根离子层的排列方式均不同。同时还观察到该类矿物中的畸结构及堆垛层错等。  相似文献   

5.
蒙皂石—伊利石演化及有关问题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立兵 《现代地质》1995,9(1):37-41
摘要:作者认为蒙皂石—伊利石的转化是多因素、多机制作用的结果.不同环境、不同机制形成的伊/蒙混层矿物,有序化出现时的伊利石层含量不同。伊/蒙混层由无序到有序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存在过渡型混层矿物,多数伊/蒙混层矿物都是以某一类型为主的复杂集合体。作者指出分散蒙皂石是影响无序型伊/蒙混层矿物混层比计算精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浙江长兴地区P—T界线上的粘土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成岩混层I/S进行了K—Ar和Ar—Ar测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岩中成岩混层I/S的K—Ar年龄在没有碎屑含钾矿物混入的情况下,比其对应的地层时代要年轻。成岩混层I/S的常规^40Ar/^39Ar阶段升温测年一般情况下得不到年龄坪,只有当类蒙皂石层的含量为零时(即没有膨胀层的成岩伊利石),才能形成平坦的年龄谱。^39Ar的核反冲丢失不仅发生在矿物表面,也发生在矿物内部,最高可达48%左右,0.2μm粒级可能是^39Ar核反冲丢失量的拐点,同时也表明,用快中子照射硅酸盐样品,核反冲距离可以达到0.2μm。  相似文献   

7.
云南腾冲地热区水热活动强烈,各种岩石明显蚀变,形成了硅化带、明矾石化带、高岭土化带、泥化带和规则混层带。I/M不规则混层主要产于高岭土化带和泥化带。I/M规则混层矿物出现在规则混层带,空间分布上与热泉出露区的方向一致,主要是高温地热蒸气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的产物。I/M混层矿物是蚀变过程中由蒙脱石向高岭石转化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8.
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中新多型体的HREM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电子显微术(HREM)研究了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系列中氟碳铈矿(B)/直氟碳钙铈矿(S)的混层结构。发现并确定了B_5S_2(IH,3R)、B_5S_4(3R,6R)和B_(18)S_(10)(IH)规则混层矿物中5种新多型的晶体结构类型、晶胞参数以及理论晶体化学式等。HREM研究揭示出,在B_mS_n(m>n)型规则混层矿物新多型体的结晶过程中,成矿地质环境是复杂的。阐明了这些多型体是由该系列矿物中的氟碳铈矿(B)和直氟碳钙铈矿(S)结构单元层以不同比例沿c轴方向的有序堆垛构成。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含油气盆地中混层I/M的X射线衍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思静 《矿物学报》1992,12(3):267-273
本文以我国部分含油气盆地中的混层I/M为例,论述了混层I/M的X射线衍射特征。解释了空气自然干燥和经乙二醇饱和的定向薄膜片X射线衍射图中,各反射所代表的面网复合类型,澄清了目前鉴定中的一些不明确观念。  相似文献   

10.
张加桂  曲永新 《地质论评》2005,51(2):219-224
由于二峡库区三叠系巴东组(T2b)泥灰质岩石特殊的化学矿物组成和所处亚热带湿热环境,决定了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场地工程地质环境的复杂性。通过泥灰质岩石及其不同风化岩和残坡积土的化学成分、粘土矿物成分定量研究和扫描电镜观察,揭示了CaCOs溶蚀和粘土矿物富集过程及粘土矿物的复杂成分,发现了风化过程中伊利石()向伊利石/蒙脱石(I/S)混层粘上矿物的转化,解释了岩土工程性质恶化的原因,从而提高了地质研究和地质灾害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成因类型及晶体化学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I/S)分布极为广泛,根据大量资料,提出了I/S的成因及晶体化学分类。按其成因分为三类:成岩型、风化型、火山热液型;按其晶体化学性质分为完全无序型、部分有序型及准晶态型。讨论了各成因类型I/S的晶体化学特点,认为产出于P/T界线层粘土中的I/S具二维晶格一维准晶格。探讨了I/S与烃类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钙-铈氟碳酸盐矿物系列中新规则混层矿物的晶格象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吴秀玲  杨光明  潘兆橹  王鲜华 《矿物学报》1991,11(3):193-199,T002
本文用电子衍射和晶格象技术研究钙-铈氟碳酸盐矿物微结构特征。除确定有氟碳铈矿(B),氟碳钙铈矿(BS)、伦琴矿(BS_2)和B_3S_2规则混层矿物外,还首次发现了9种B_mS_n(m≥++n)型新的规则混层矿物。这些新规则混层矿物,往往以共格的形式共存于一个自然晶粒之中。大量的SAED和晶格象揭示了这类稀土矿物各成员之间的相互结构关系。研究表明:钙-铈氟碳酸盐矿物系列中矿物衍生体的微结构特征及其变化是相当复杂的,它们是由不同组分的氟碳铈矿(B)和直氟碳钙铈矿(S)的结构单元层在c轴方向通过不同比例堆垛方式,形成一系列新规则混层矿物及多型。  相似文献   

13.
杨光明  潘兆橹 《地质科学》1994,29(4):393-398
采用现代透射电镜,研究我国西南某地产出的钙稀土氟碳酸盐矿物,又发现8种新的BmSn型规则混层组分和4种未曾报道的微多型。电子衍射和高分辨晶格象研究揭示了新规则堆垛结构特征及衍生体之间的结构取向关系。阐明了它们是由两个端员矿物-氟碳铈矿(B)和直氟碳钙铈矿(S)的结构单元层沿c轴方向以不同比例有序堆垛而成,因而导致了矿物组分和结构的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14.
混层矿物EDS成分谱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平  姚杰 《世界地质》1999,18(1):92-94
根据X射线能谱谱图识别混层矿物具有快捷,方便的优点;EDS为混层矿物研究提供了另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沉积地层中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在沉积地层中广泛存在,通过对17例伊/蒙混层粘土矿物样品进行系统研究得出:(1)沉积地层中的部分有序型伊/蒙混层矿物的晶层连接概率介于完全随机混层与机械混和物的连接概率之间;(2)伊/蒙混层中的蒙皂石晶层向伊利石的转化分两步完成:两层水蒙皂石单层水蒙皂石伊利石;(3)随着成岩作用的进行(埋藏深度增加),I/S中的I晶层含量增加,在此同时,I/S晶体结构中四面体片的类质同相代换增加,四面体电荷及总层电荷亦增加,匹配该增加部分电荷的是层间域K的含量明显增加;(4)在沉积地层中的I/S混层矿物中,I晶层具有白云母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75左右;S晶层则具有纳蒙脱石的成分特点,层电荷为0.30左右  相似文献   

16.
《岩矿测试》2009,28(3)
X射线衍射/荧光分析方法简便,特别适用于粉末矿物样品的测定。如确定类质同象混晶(固溶体)的成分;鉴别成分相同但结构上有差异的矿物类型;测定矿物的有序-无序结构及其有序度;确定同一矿物族的不同矿物种、矿物的元素组成等。自20世纪初x射线粉末衍射/荧光元素分析技术首次出现后,科学家们就开始收集已知物相的衍射图谱。目前数据库中已收录了25861条以上的矿物相关条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贵州大方伊/蒙不规则间层粘土(I/S)的矿物学特征,包括矿物组成、化学成分、谱学特征、显微形貌特征以及理化特征,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结合XRD和HRTEM两方面证据,获得了关于该矿物在C轴方向上的堆垛方式,三种以上共存的间层作用类型有力地证实了其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18.
以硫尿和乙酸锌为前驱物,通过离子交换和溶液热反应的方法在有机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高蒙混层矿物)层间原位合成了ZnS纳米粒子,得到ZnS柱撑高岭石蒙脱石混层矿物纳米复合材料。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表明高蒙混层矿物的d001从原来的0.98nm被柱撑到1.95nm,表明层间被插入了直径小于1nm的ZnS纳米颗粒。扫描电镜(SEM)观察发现,原高蒙混层矿物的有序片层结构部分被破坏,在被剥离的片层上面均匀覆盖了ZnS颗粒聚集体,粒径在25nm左右。透射电镜(TEM)显示,ZnS颗粒聚集体是由3~5nm的颗粒堆积而成,夹杂在被剥离的高蒙混层矿物层中。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能量散射谱(EDS)测定表明形成的ZnS属于六方晶系,结晶度较低。光降解伊红_B(eosion_B)实验表明该纳米复合物具有极高的反应活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_Vis)跟踪反应历程,表明降解过程中没有其他中间产物生成,20min之内降解率达到99.1%。本方法制备的ZnS柱撑高蒙混层矿物纳米复合材料与前人制备的ZnS纳米粒子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方法更简单,原料较便宜,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规则混层粘土矿物的结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混层粘土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层的种类及比例;二是构造单元层的连结概率。不规则伊/蒙混层粘土矿物(以下简称I/S)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在研究二叠/三叠系(以下简称P/T)界线层粘土矿物时,发现从我国西北到东南很多地区,该界线粘土层中均发育有I/S。利用X射线、红外光谱、电子显微镜和化学分析方法对湖南、湖北、四川和浙江等地的这种I/S,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并对其构造单元层的堆垛序列进行了深入探索(做了MacEwan一维直接傅里叶变换),还发现在c轴方向上,伊利石晶层和蒙脱石晶层的堆垛,可用Fibooacci序列进行推导,由此作者提出了这种I/S具有二维晶格一维准晶格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原料物相组成、原料粒度及煅烧温度对新疆尉犁蛭石膨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尉犁蛭石主要物相为蛭石、金云母、蛭石-云母混层矿物和方解石;蛭石与蛭石混层矿物含量越高蛭石膨胀倍越大,并主要受蛭石混层矿物含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蛭石膨胀倍随粒度增大而增大,当原料粒度超过2 mm时,其膨胀倍随粒度的增加而较小;蛭石膨胀倍随煅烧温度上升而迅速增加,但煅烧温度超过700℃时,其膨胀倍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