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部斜坡带奥陶系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台缘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藏和台内岩溶风化壳大型油气藏。利用有机地化指标与构造沉积演化紧密结合对有效烃源岩及成藏过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好成果,但随着勘探的纵深发展,流体分布复杂的问题日趋突出,通过天然气组分以及相关同位素等分析化验数据,进行塔中北部斜坡带奥陶系油气成藏研究,建立了"三期成藏、两期调整,早期成油、晚期注气,复式聚集、普遍含油"成藏模式,明确了塔中天然气以原油裂解气为主,强调晚期气侵是形成塔中大型天然气田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林家营子环状花岗岩(141-131Ma)是一个典型的热气球式岩体。对其岩浆成因和侵位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该区早白垩世地幔上隆、加热与岩浆侵入引起的隆断构造和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岩浆侵位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浆侵位机制是研究地球动力作用的重要依据,综合国内外资料,对岩浆侵位机制提出了按侵位深度,岩浆迁移距离,岩浆结晶程度的分类方案及其联合侵位类型。分别对各类侵位机制 岩浆侵位过程,特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岩浆定位空间问题和影响岩浆定位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滨岸地带自然环境多变,地质环境极为脆弱,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我国东部滨岸侵沉变异特征,研究滨岸侵沉变异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规律。  相似文献   

6.
7.
喜山期的干气对塔里木盆地塔中Ⅰ号坡折带古油藏气侵作用是导致油气分馏形成凝析气藏的重要原因,前人关于塔中地区气侵的研究多为定性描述,而定量化的研究较少。以处于塔中Ⅰ号坡折带内带的塔中83井区为研究对象,剖析研究区的成藏地质条件,总结其油气性质、组分特征,进而开展原油样品正构烷烃定量测试,计算研究区不同油气藏的原油正构烷烃损失率Q,对其气侵强度进行了定量化评价。正构烷烃损失率Q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油气藏都遭受了不同程度气侵(Q变化范围为12%~86%),气侵强度在平面上表现出由北西向南东逐渐减小,剖面上由下向上逐渐变小,同时,气侵导致油气性质改变,原油中的低碳数正构烷烃溶于气相,脱离油相形成与凝析油伴生的高含腊量原油,证实了沿塔中82走滑断裂和塔中Ⅰ号断裂交汇部位充注的高-过成熟度干气对研究区油气藏的气侵作用,为该区油气成藏研究提供了定量证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部滨岸侵沉变异规律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滨岸地带自然环境多变,地质环境极为脆弱,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着重分析我国东部滨岸侵沉变异特征,研究滨岸侵沉变异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青藏高原北缘末次冰期最盛时期的湖侵及其原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李栓科  李世杰 《冰川冻土》1991,13(4):299-306
  相似文献   

11.
12.
平顺铁矿为山西省南部典型的矽卡岩型铁矿床之一,矿区内发育有东西两岩浆岩带,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具有低硅(绝大部分小于56%)、高镁(Mg#=51.47~81.66,平均值为61.42);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Sr、Ba、K)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Ti);LREE富集,HREE亏损,无或只有微弱的正铕异常,富集放射性成因Pb,以及第一岩浆岩带橄榄辉长岩含有大量橄榄石、角闪石和辉石的捕掳晶等特点,显示两岩浆岩带具有起源相同、快速侵位的特点。平顺地区6个典型钻孔岩性的化学分析结果说明岩浆后期热液具有从东往西运移的趋势。结合两岩浆岩带侵位特点,提出第二岩浆岩带是由第一岩浆岩带晚期岩浆侧向侵位形成,二者之间在某一范围内深部相连,并可能成矿的观点。这为本区将来深部找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武功山片麻岩特征及侵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武功山片麻岩,前人存在两种观点,混合成因和岩浆成因,近年来,作者等人通过1:5万区调,对武功山片麻岩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认为武功山片麻岩是岩浆成因,属岩浆多次脉动形成的气球膨胀式强力侵位机制。  相似文献   

14.
花岗岩体的累积生长与高结晶度岩浆的分异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马昌前  李艳青 《岩石学报》2017,33(5):1479-1488
花岗岩成因研究是认识大陆地壳形成和分异的有效方式。野外地质和地球物理观测、岩石学和地质年代学研究以及热演化模拟证明,很多花岗岩体是在数百万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跨度内、由多次岩浆累积添加侵位而成的。地壳内可能不存在岩基尺度的大岩浆房,具有流动能力的岩浆体一般规模很小(宽度1000m)。1000m宽的岩浆体冷凝到固相线只需要数千年时间。复式岩体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源区岩浆沿岩墙的上升、在脆-韧性地层界面处岩墙转化为岩床以及无数的岩床的垂向堆垛导致侵入体长大。存在于上地壳的岩浆储库,特别是多次先后侵位产生的岩浆体,主体上是晶粥体,其晶体含量高,粘度大,活动性弱,不利于发生对流、分异和混合。当幔源镁铁质岩浆大规模注入到地壳时,使粘稠的晶粥状岩浆受到加热,熔体含量增大,岩浆的粘度降低,引起岩浆体内部的成分分异和不同成分的岩浆之间的混合;当逐渐加厚的熔体层产生了足够大的浮力后,特别是有挥发份加入后,就会快速上升,甚至穿透上部的晶粥体,触发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幔源岩浆的通量越大,地壳岩浆的活动性也越强,大规模的长英质岩浆聚集就可能发生大喷发,形成超级火山。本文提出,只有将侵入岩与火山岩相结合、长英质岩石与镁铁质岩石相结合,重点从侵入体形成的时间长短、岩浆相互作用的规模和频率、岩浆通量的演变、高结晶度的岩浆分异机理、侵入岩与火山岩的关系、地幔热和物质的贡献、挥发份在岩浆分异和火山喷发中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开展野外地质、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岩浆动力学的综合研究,才能深入认识花岗岩的成因机制,深化对大陆地壳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关于西秦岭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时代期次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炳昆 《地球化学》1982,(4):340-347
Based on ge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isotopic age data, a continuous cycle of granite iatrnsion from Early-Middle Triassic to Cretaceous has been demonstrated for the Mesozoic granitic bodies in western Qinling Range. Six periods can be further recognized within this cycle, i.e., (Ⅰ) Early-Middle Triassic (240--205 my); (Ⅱ) Late Triassic (205-185 my) ; (Ⅲ) Early Jurassic (185--170 my) ; (IV) Middle-Late Jnrassic (170--140my); (V) Early Cretaceous (140--100my); and (Ⅵ) Late Cretaceous( 100--70 my).  相似文献   

19.
冀东地区分布有一千多个小型超基性岩体,除在遵化县毛家厂找到了几十万吨的铬铁矿外,其余大量的勘查工作,则成效甚微。究竟在该区还有没有工业铬矿,是至今尚未解决的一个问题。作者经长期思考和探索,得出该区铬矿受超基性岩体的侵位空间类型控制的认识。即只有在主侵体和主侵通道构造中才可能有贯入式工业铬矿体的赋存,据此提出在珠岭南山等地可能有工业铬矿床赋存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孙景贵  林强 《吉林地质》1992,11(4):28-35
金州地区太古宙英云闪长岩体位于大型NW—SE向“董家沟”低角度右旋剪切带的北侧。岩体与其内部出露的花岗闪长岩侵入体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二者的变形构造形式协调一致。英云闪长岩体内部显示的原生变形构造、斜长石板状斑晶和角闪石、黑云母颗粒具空间取向,以及拉长斜长石颗粒重结晶集合体的双晶具优选定向等特征,表明是由岩浆流动引起的。两侵入体是同在围岩韧性变形(带)作用的构造环境控制下,先后侵位、变形形成的古深成侵入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