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密近双星自转的测量和研究(Ⅱ)自转同步性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继续研究(1)中的密近双层系统。中收集了不同作给出的、或由此而推出的各子星的基本物理参量,加权平均后作为计算自转参数和统计工作的依据。计算了同步自转速度(Vsini)syn,对于非圆形轨道在近星点时的即时同步自转速度Ve,以及反映自转同步性的参量(F-1)。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系统的自转接近同步,但对分离系统,(F-1)分布范围很宽。  相似文献   

2.
利用双星自转同步理论给出了69个三类密近双星系统中93个子星的临界同步自转参量和临界自转周期,并把利用临界自转同步参量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与由气体星与不稳定理论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做了比较,其结果是两均属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3.
利用双星自转同步性理论给出了69个三类密近双星系统中93个子星的临界同步自转参量和临界自转周期.并把利用临界自转同步参量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与由气体星自转不稳定理论所计算的临界自转周期做了比较,其结果是两者均属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判断双星自转同步性的一种新方法.把假定双星为同步自转时的拱线进动周期的理论计算值与该双星的观测值之比作为同步自转参量,以判断双星同步自转情况.利用此方法对YCyg和CWCep两对双星系统中子星同步自转情况做了判断.结果表明,其中CWCep为同步自转双星,YCyg为接近同步自转双星.最后将所得结果与其他作者用直接测量自转速度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5.
本提出了判断双星自转同步性的一种新方法,把假定双星为同步自转时的拱线进行周期的理论计算值与该双星的观测值之比作为同步自转参量,以判断双星同步自转情况,利用此方法对YCyg和CWCep两对双星系统中子星同步自转情况做了判断。结果其中CWCep为同步自转双星,YCyg为接近同步自转双星,最后将所得结果与其他作用用直接测量自转速速度方法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地球定向参数(EOP)序列和对应的地固参考架,本文得到了依巴谷输入星表(HIC)和国际地球自转服务(IERS)基于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建立的河外天球参考架(ICRF)之间的旋转参数,在J2000.0历元,前者至后者的旋转参数为[8.4±1.1mas,46.7±1.1mas,45.5±1.5mas],其时间变率为[-0.14±0.05mas/a,3.22±0.05mas/a,5.70±0.07mas/a]。依巴谷输入星表是完全基于FK5系统的,本文得到的旋转参数与ICRF和FK5之间的系统差异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7.
地球自转变化非潮汐项的冰期后地壳反弹解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根 《天文学报》1996,37(3):313-319
本文采用地球上四个最大的冰帽参数,计算了冰帽的融化对地球转动惯量的影响.根据冰期后地壳反弹理论,由现代天体测量空间技术观测资料分析得到的地球自转变化非潮汐项,估计给出了基于1066B地球模型的下地幔粘性系数为1.35×10(22)≥V(LM)≤1.91×10(22)Pas.结果表明,用冰期后的地壳反弹理论和上述的地球下地幔粘性系数基本可以解释现代空间技术观测得到的地球自转变化中的非潮汐项.  相似文献   

8.
作为密近双星自转测量和研究的系列文章之一,本文从轨道圆化的角度讨论了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及粘滞理论、Ta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的符合程度.对前文(文IV)中的29个不相接双星系统,均分别计算出了以上理论所预期的轨道圆化时标,分析比较了各系统的理论圆化时标与它的年龄及轨道圆化程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动力学潮汐、粘滞理论的计算结果比纯流体动力学机制的预期更符合实测数据.但与文(IV)的结果相比,动力学潮汐、粘滞理论对轨道圆化过程的预期不如它对自转同步问题的预期那样准确.本文认为,动力学潮汐和气体沾滞是密近双星系统轨道圆化的两种主要机制,但决不是唯一的机制.在主序前和AGB后两演化阶段,纯流体动力学机制可能起较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讨论了对早型星适用的密近双星子星自转同步化理论,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Tas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及统计性质的符合程度,对(Ⅲ)中的39个不相接双星子星,均分别计算出两种理论所预期的同步时标,估计了样本星的年龄,并分析,比较了各样本星的理论同步时标与年龄,以及自转同步性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大多数样本,动力学潮汐同步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一致;而纯流体动力学同步机制预  相似文献   

10.
给出了来自新发现的孤立中子星1ES1853-379方向的γ射线上限为5×10-8phcm-2s-1.假设γ射线辐射的立体角的成束和1GeV的平均光子能量,对应的1光度上限为7.6×10~23(D/100pc)2J/s.导出的γ射线辐射效率上限比极冠模型或外间隙模型所预期的辐射效率低两个量级.由此给出了这一中子星自转参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密近双星自转的测量和研究(V)轨道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密近双星自转测量和研究的系列章之一,本从轨道圆化的角度讨论了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粘滞理论、Tas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的简便程度,对前前中的29个不相接双星系统,均分别计算了出以上理论所预测匠轨道沦时标,分析比较了各系统的理论圆化时标与它的年龄及轨道圆化和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动力学潮汐、粘滞理论的计算结果出比纯流体动力学机制的预期更符合实测数据,但与(IV)的结果相  相似文献   

12.
给出了来自新发现的孤立中子星1ES1853-379方向的γ射线上限为5×10%-8phcm^-2s^-1。假设γ射线辐射的1/4π立体角的成束和1GeV的平均光子能量,对应的γ光度上限为7.6×10^23(D/100pc)^2J/s。导出的γ射线辐射效率上限比极冠模型或外间隙模型所预期的辐射效率低两个量级。由此给出了这一中子星自转参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对地方电视台转播CCTV时延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讲述了同步广播卫星电视时间信号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结果,获得了CCTV、CCTV2通过同一颗卫星(亚太-1A)转播的时延差值为163.33μs,测量精度在10ns以内;CCTV2、CCTV4分别经两颗卫星(亚太-1A,亚洲-Ⅱ)转播,在陕西天文台卫星地面接收站时延差值为1644.20μs,严谨为50μs,并分析了影响时延差值和精度的原因,同时测量了地方电视台转播亚太-1A的CCTV信号与直接接收亚太-  相似文献   

14.
用相同的仪器条件在美国KittPeak国立天文台观测了一批密近双星,并用两种方法得出其自转速度,最后给出了75个双星系统的99个子星的自转速度,其中54个子星是首次进行自转测量。这批高精度的自转值为研究双星的同步性和检验各种同步机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5.
密近双星自转的测量和研究(Ⅰ)观测和处理结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相同的仪器条件在美国Kitt Peak国立天文台观测了一批密近双星,并用两种方法得其自转速度,最后给出了75个双星系统的99个子星的自转速度,其中54个子星是首次进行自转测量,这批高精度的自转值为研究双星的同步性和检验各种同步机制提供了可靠的观测资料。  相似文献   

16.
密近双星自转的测量和研究(III)同步性的统计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对前(I)和(Ⅱ)的实测和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自转同步与相对半径,轨道周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几乎所有r〉0.18的不相接双星系统子星都是同步的,而r〈0.10的子星均处于非同步自转,在相接,半相接双星系统中,同步性与相对半径r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由于子星间物质交流的影响,它们的同步性临界相对半径的0.21,大于不相接双星系统的0.18。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前文(Ⅰ)和(Ⅱ)的实测和计算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讨论了自转同步与相对半径、轨道周期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几乎所有r>0.18的不相接双星系统子星都是同步的,而r<0.10的子星均处于非同步自转.在相接、半相接双星系统中,同步性与相对半径r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由于子星间物质交流的影响,它们的同步性临界相对半径为0.21,大于不相接双星系统的0.18.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对早型星适用的密近双星子星自转同步化理论:Zahn的动力学潮汐机制;Tassoul的纯流体动力学理论与实测数据及统计性质的符合程度,对文(Ⅲ)中的39个不相接双星子星,均分别计算出了两种理论所预期的同步时标,估计了样本星的年龄,并分析、比较了各样本星的理论同步时标与年龄,以及自转同步性与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大多数样本,动力学潮汐同步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测一致;而纯流体动力学同步机制预期的同步时标则偏小,大约平均偏小3个量级。因此,我们认为,在早型密近双星中,动力学潮汐是子星同步的最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于快速自转的恒星,谱线的等值宽度(EW)受引力昏暗效应的影响,即使自转速度达到临界也是很小的,而谱线半宽(FWHM)受引力昏暗效应影响相对较大,在(w=0.99)时,相对变化达到8%。对于光谱型在B0 ̄B9范围内的主序星,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在自转速度较小时(w〈0.8)与光谱型无关,在自转速度较大时(w=0.99),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随光谱次型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0.
对于快速自转的恒星,谱线的等值宽度(EW)受引力昏暗效应的影响,即使自转速度达到临界也是很小的;而谱线半宽(FWHM)受引力昏暗效应影响相对较大,在(ω≈0.99)时,相对变化达到8%.对于光谱型在B0~B9范围内的主序星,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在自转速度较小时(ω<0.8)与光谱型无关;在自转速度较大时(ω≈0.99),谱线半宽的相对变化随光谱次型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