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一)第27届国际航运会议:常设国际航运会议委员会(PIANC)拟定第27届国际航运会议于1990年5月20日至26日在日本大阪召开。它是第一次在亚洲举行的国际航运会议。与会人员约计一千人。本届会议有港口及海岸工程技术成就的两个讨论会、发展  相似文献   

2.
第四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第一号通知第一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COPEDEC),于1983年3月在斯里兰卡科隆坡举行,并产生了常设秘书处,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来组织会议。第二届COPEDEC于1987年9月在中国北京举行,第三届CO...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岸工程会议(International Co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每两年举行一次会议。其第二十届会议,于1986年11月9日到11月14日,在中国台湾省台北市举行.国际海岸工程会议,由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主办.因第二十届会议是在中国台北举行的,所以由台湾省的土木工程学会承担了会务工作。在本届会议上的学术演讲相当多,共有四个会场。所以,即使每天都出席会议,也只能听到四分之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学会、连云港港口协会于1991年11月5日至11月9日在江苏连云港市召开了第六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这是一次海岸港口工程界跨系统、跨学科跨行业的盛会,特别是在“八五”第一年举行这次会议更具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2月1日至6日在福州市隆重举行了。这次会议是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跨系统、跨学科的综合性学术讨论会。会议得到了各方面的支持,交通部、水电部、农牧渔业部、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21-23日,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08年联合学术年会——中国海洋资源与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举行,会议由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来自中科院研究院所、高等院校、中国地质调查局、解放军院校的4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分别就海洋地理信息系统、海洋资源利用与开发、滨海湿地环境与评估、海岸带沉积与环境、海洋国土及城市主题功能规划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7.
第四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第二号通知第四届发展中国家海岸港口工程国际会议将于1995年9月25日至29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该会议组委会现已发出第二号论文征集通知书,其主要内容如下: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为发展中国家的海岸港口工程师提供一个可以...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六日至十二月十日在杭州西湖宾馆举行。会议由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严恺教授主持。浙江省副省长刘亦夫同志、浙江省科协副主席、水利厅厅长徐洽时同志和浙江省科委副主任钟诚同志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有64个单位的156位代表。在讨论会上宣读了126篇论文,论文内容述及海岸动力,河口演变和河口整治,海岸演变及海岸泥  相似文献   

9.
2006年2月26日—3月5日,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中国海洋资源环境与南海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市召开,来自国内高等院校、中科院研究院所、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地方院所65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海岸、河口环境演变、热带生物海岸、天然气水合物、数字海洋系统等展开了充分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40余篇,主要论文集中在《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3期上刊载。本专辑收录了北海市市长精练、全面介绍北海历史和发展的大会致词以及篇幅适宜的6篇学术论文,内容涉及海岸、河口的海洋地质环境调查和变迁以及海岸工程的研究,从不同方面探讨了海岸环境变化对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海岸带科学规划、综合治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发展中国家海岸和港口工程国际会泌(简称 COPEDEC'87)于1987年9月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和拉丁美洲的45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外国代表有265位(其中75位为随行人员),其中发展中国家代表占45%。世界各国在海岸和港口工程方面的一些知名学者都前来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李成治 《海洋与湖沼》1984,15(3):282-282
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河流与平原海岸地貌工作组第三次学术讨论会于1983年12月11—17日在泰国首都曼谷举行。参加会议的代表为该工作组的会员及通讯会员共33人,分别来自11个国家。中国首次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会上共宣读和展示论文和研究报告24篇,按专业专题分平原海岸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及海平面变化、河流地貌、遥感图象处理地质地貌应用解译及地质矿产等四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为了总结和检阅“六五”期间特别是近两年的科技成就,以便加速“七五”建设事业,由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和天津水运工程学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19日至24日在天津召开,这次会议对于促进海岸工程建设的发展,提高海岸工程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学术交流,团结广大海岸工程科技工作者,发现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七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在珠海市召开第七届全国海岸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13日至16日在广东省珠江海市隆重召开,这次会议由海洋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港口工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港口航道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海岸河口分会、广东省海...  相似文献   

14.
1983年3月21日至25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召开了“发展中国家海岸与港口工程国际会议”。发展中国家海岸工程问题很多,历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的论文报告有一半是属于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参加会议的代表却不到5%.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名代表,发展中国家占45%.这是对国际海岸工程会议一向为美国海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17日在韩国首尔举行的第34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ICCE2014)上,大连理工大学李玉成教授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所属海岸、海洋、港口与航运工程院(Academy of Coastal,Ocean,PortNavigation Engineers,ACOPNE)授予的港口工程杰出学者(Diplomate of Port Engineering)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会议消息     
第21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将于1988年6月20日—6月25日在西班牙的 Torremol-inos 举行。会议将交流和讨论下述几个方面的信息和研究成果:①风、流、波浪及波浪作用;②潮、风暴潮及长波;③海岸的稳定性,岸滩侵蚀及控制;④港口规划与设计,港址选择、布局,结构和材料选择,施工与作业;⑤设计施工、人造岛、防波堤;⑥沉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0月13—21日,"中国海岸与海岛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厦门维也纳国际酒店召开。来自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调查局等系统的5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也是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海洋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2012年联合学术年会(封底照片)。本次学术研讨会是在200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相似文献   

18.
李炎保  刘璠 《海洋工程》2006,24(3):124-130
简要介绍2005年9月在韩国举行的第三届亚太海岸会议(APAC2005)论文概貌。分析会议论文内容和特点,从而透视亚太海岸工程研究进展。会议论文特点可概括为:波浪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密切结合,海岸灾害和环境研究,海洋动力因素观测与预报关注恶劣海况、海况变化和预报精度,泥沙运动与河口海岸演变注重机理研究,海岸动力特性数值模拟新发展,波浪-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关注随机性和地基土特性研究,工程案例与其他。初步讨论了我国这一领域发展水平及主要差距。  相似文献   

19.
简讯三则     
全国海岸河口专业学术会议在沪召开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全国海岸河口专业学术会议于一九八○年四月九日至十五日在上海举行。这是建国三十年来第一次召开的全国性海岸河口专业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国家海洋局、中央各有关部门等六十八个单位的  相似文献   

20.
自从几位英国地理学家访问了中国、并报道中国自然地理研究概况以来已将近十年了。那时,虽获知中国科学家对海洋地质学、海岸地貌学和南海珊瑚礁工作的兴趣,但是都无法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已经完成的海岸与海面变化工作相类比。除了在Bird(1985)和Bird and Schwarfz(1985)的最近总结外,很少由中国科学家提出的有关于海岸和海面变化的论文在会议上宣读或公开发表。1986年10月7—14日在山东青岛和烟台举行的国际海面变化及应用学术讨论会则改变了这种情况。这次会议得到了联合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