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淑兰  江在森 《地震》2004,24(10):98-102
着重介绍了2001年以来我国大陆西北地区中强地震前地磁绝对观测资料的前兆异常情况。利用地磁场等变线大台距差值法,在预报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多年的震例总结,在震前几天到几个月有中短期、短临异常显示,与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张淑兰  李献智  丁鉴海 《地震》1999,19(4):399-402
在应用地磁绝对测量预测地震中,为适应我国大陆地磁台距大的状况,充分利用地磁场等变线有规则分布特征,使原来仅限于小台距的差值预报法扩大到大台距,并取得了一定的预报效果,自1996年以来已获得Ms ≥ 6. 0震例6组次,并在震前做了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对2007年红山地磁台GM4磁通门磁力仪、FHD质子旋进磁力仪及CZM-2核旋仪的总强度F观测数据,进行了趋势变化、均值、差值以及基线值的对比分析,认为两台数字化仪器F的观测数据具有较高的观测精度和一致的变化趋势,仅均值存在较小的差别,已达到了国内高精度地磁观测的水平.CZM-2核旋仪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仪器精度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2017年度辽宁省流动地磁测区40个地磁观测点所得的流动地磁总场数据,结合2017年12月19日辽宁海城M4.4地震发生前后流动地磁监测结果,分析地磁场出现的邻期差值局部异常特征,在研究地磁时序变化和地磁前兆异常后,认定该区域地磁场总强度的异常是海城M4.4地震的前兆异常,得到了该地震与地磁场异常活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5.
对大同—阳高、忻州3次中强地震的地磁场总强度△F异常变化的时、空、强进行了总结。认为△F异常变化的空间展布与主干断裂有关,提出磁异常有时间长、连续性好、空间分布广、强度由弱到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基线值的观测质量是综合评价地磁台观测资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肇庆地磁台2007年9月18日进行的连续46组绝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相应时段基线值的稳定性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磁静日的不同时段进行的绝对观测对基线值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基线值观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对比、抗干扰分析、年变规律分析以及对深井地电阻率水平测向与垂直测向近两年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两种观测方式,各有其特点.在观测精度上深井地电阻率高于浅层地电阻率,但是与浅层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相比仍需继续不断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大连九龙地磁台观测环境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连九龙地磁台台址勘选、建筑材料磁性检测、台站建设以及观测数据精度等方面着手对大连九龙地磁台的观测环境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连九龙地磁台的观测环境符合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通过深井地电阻率和浅层地电阻率的观测精度对比、抗干扰分析、年变规律分析以及对深井地电阻率水平测向与垂直测向近两年的变化分析,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高台地震台钻孔应变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高台地震台2008—2012年的YRY-4分量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进行处理与分析,结果显示:高台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仪运行良好,产出的观测数据连续、稳定、可靠;各个分量应变潮汐因子及相位变化相对稳定,相对误差较小,符合地壳形变观测技术规范要求;各个分量应变观测数据具有明显的周期特性和同向漂移变化。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斌 《四川地震》2005,(1):29-33
对成都地磁台绝对观测仪器的配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对数字化地磁绝对观测仪器(DI磁通门经纬仪)和模拟观测仪器(GSI)的理论与实际观测精度作了对比分析。认为CTM—DI磁通门经纬仪与GSI一等磁力仪观测结果一致性较好。数字化仪器优于模拟仪器,并对DI仪的工作状况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选用中国21个地磁基准台站2011年的绝对子夜均值数据,分析D、H、Z分量年变化量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各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分布比较均匀,其中:D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沿南北向分布,零经线附近台站年变化量较小;H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大致呈U型分布,且中心点位于甘肃省;Z分量年变化量等值线沿纬线方向,随纬度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地铁对地磁观测影响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国际上先进的高精度数字化磁通门,在距上海市地铁交通线的不同距离处进行了野外观测,对上海地区地磁观测环境进行了实测试验和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地铁交通对其周围的地磁观测环境具有较大的影响。分析了地铁列车运行时段在地磁观测中高频成分所呈现的干扰信号空间形态特征、幅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出这种干扰信号随着距离地铁交通的远近不同而出现的噪音衰减特征,从而为识别地磁台站观测中的地铁等轨道交通干扰噪音给出了有意义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3年8─11月,在马起乏与新测点上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磁场对比观测,获得了大量准确可靠的地磁资料。应用通化处理法、同步差值法、日变特征量比较法、快速谱分析法(FFT)、幅比与位相差值法,分析研究了地磁对比观测资料。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地磁变化形态相当一致,两个测点之间的同步差值平稳。由各测点地磁场总强度日变化的定量分析比较得出,其日变化是相当一致的。快速谱分析显示,在相同时间段内,各测点的幅度随周期的变化形态十分相似,总体上看,FFT幅度随周期的减小呈下降趋势;从FFT幅度A,位相以及快谱幅比A_i/A与位相差的定量比较结果上看,各测点的FFT有着良好的一致性。此外,还得到了新老测点之间的地磁数据的接点差。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绝对重力观测技术应用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运用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开展和建立我国2-5×10-8ms-2精度的绝对重力基准和绝对重力网工作;回顾了近年来中国学者利用绝对重力观测技术在地壳运动、地震监测与预报及地球动力学等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探讨了未来进一步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喀什地磁台旧址由于受到环境的干扰,将搬迁至新台址观测,为了延续观测资料,对新旧台址进行了并行观测。本文通过对喀什地磁台新旧台址并行观测的相对观测数据、绝对值数据以及绝对观测基线值精度的分析,经过对两测点D,I,F,H,Z地磁要素的比较,认为新旧台址观测的数据存在较好的一致性,通过点位差校正,可将新旧测点的数据衔接起来。  相似文献   

17.
2002年5月,对澳门路环岛地区及相邻珠海横琴岛的地磁流动观测网的25个测点进行了地磁场总强度(F)的观测。同时还进行了地磁环境噪音的测量及十字剖面测量。2003年1月,对此流动观测网进行了复测。尽管该地区四周邻海,存在相当数量的干扰因素。但两次观测结果经通化处理后表明大多数测点的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不大,变化量在1~2nT左右。两次观测结果的总体均方差为2.8nT。  相似文献   

18.
经过长期观察发现用CZM-2型核旋仪(及其同类仪器)进行定点观测读数时,运用分量仪线圈“单向”旋转的方法进行分量观测,再加上做好一些其它辅助措施,能够充分消除人为因素和仪器本身误差所带来的影响,明显提高仪器的观测精度,达到使观测资料更加准确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就流动地磁观测如何应用 PC—1500计算机代替手工记簿-实现记录方式的“变革”,提出一种新的记录软件。该软件的全部源程序均采用 BASIC 语言编写,其主要功能包括:①记录野外地磁观测数据,计算各种均值、桩位差、仪器差,并判断是否符合地磁规范要求。②数据的打印与存储。  相似文献   

20.
地磁场长期变化速率的30年周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主磁场B和它的长期变化都起源于地球外核的磁流体发电机过程,但是,它们的空间结构和时间演化特征却有很大差异. 本文采用全球平均的“无符号年变率”X〖DD(-*3〗〖KG*2/3〗·〖DD)〗〖DD(-*2〗〖KG*2/3〗—〖DD)〗、Y〖DD(-*3〗〖KG*2/3〗·〖DD)〗〖DD(-*2〗〖KG*2/3〗—〖DD)〗、Z〖DD(-*3〗〖KG*2/3〗·〖DD)〗〖DD(-*2〗〖KG*2/3〗—〖DD)〗、H〖DD(-*3〗〖KG*2/3〗·〖DD)〗〖DD(-*2〗〖KG*2/3〗—〖DD)〗和F〖DD(-*3〗〖KG*2/3〗·〖DD)〗〖DD(-*2〗〖KG*2/3〗—〖DD)〗来表征长期变化场〖WTHX〗〖AKB·〗〖WTBZ〗的总体强度,利用第9代国际参考地磁场模型IGRF 9,研究〖WTHX〗〖AKB·〗场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在1900~2000年的100年当中,〖AKB·〗场经历了3幕变化,最大年变率分别发生在1910~1920、1940~1950、1970~1980年,显示出清晰的30年周期变化,而且,每一周期的上升段比其下降段短得多. 研究结果还表明,非偶极场对〖AKB·〗的贡献约为偶极场的2倍,因此,决定〖AKB·〗场周期特征的主要因素是非偶极场(特别是四极子场),而不是偶极子场. 这一特点与主磁场B〖WTBZ〗中偶极场占绝对优势的特点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