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姜春潮 《地球学报》1984,6(2):157-168
<正> 自1938年斋藤林次建立辽河群以来,人们对辽河群的概念始终是它代表着鞍山群和辽东震旦系之间的一套地层。它的层序是下部片岩系(浪子山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后来虽然有些变动,但大体上仍然保持着原来层序的概念。自1974年以来,实施了采用统一地层系统,将辽河群由下到上划分五个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于是就出现两个关键问题:辽吉地区的含硼岩系是在浪子山组之上,还是之下?在辽河群建群的标准剖面地区即大石桥区,大石桥组是在盖县组之下,还是之上?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本溪连山关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朱家沟典型剖面浪子山组中识别出2层斜长角闪岩,镜下观察其原岩为玄武岩;在连山关及河栏镇里尔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对浪子山组2件斜长角闪岩样品、里尔峪组2件流纹岩样品测定LA-ICP-MS锆石U-Pb年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样品D020锆石内部结构整体发黑、条痕状吸收程度不等,Th/U值较低,为变质锆石,其1934±45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变质年龄。其余3个样品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为岩浆锆石。1952±38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形成时代,2177±34Ma和2208±12Ma代表了里尔峪组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资料,将辽河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20~1.95Ga,其形成时代持续了250Ma左右。野外接触关系及火山岩年代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揭露了辽河群总体为一套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各岩组间不存在上下关系,浪子山组已经不适合置于里尔峪组之下。  相似文献   

3.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地层单元划分与构造属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造山带的沉积构造背景和地层格架长期存在争议。最近的研究表明,辽吉古元古代造山带的沉积环境为一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经历了早期弧后盆地扩张和晚期盆地收缩-俯冲-造山的演化过程。北辽河群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含老岭群达台山组)与南辽河群的里尔峪组和老岭群的蚂蚁河组应是同时异相的产物,前者沉积在弧后盆地大陆边缘一侧,以陆缘碎屑沉积为主夹少量酸性火山岩;后者发育在弧后盆地岩浆弧一侧,火山作用强烈。集安群(荒岔沟组和大东岔组)和南辽河群的中上部(南高家峪组—大石桥组)所构成的孔兹岩系为弧后盆地收缩-俯冲阶段的沉积建造(相当于弧前构造背景),遭受了~1.9 Ga的变质作用,并被~1.9 Ga的石榴石花岗岩侵入。河栏—草河口地区的"大石桥组一段"为一套大理岩夹变质基性火山岩的沉积建造,变质基性火山岩和变质基性岩脉均具有岛弧拉斑玄武岩特征,形成于弧后盆地的构造背景。依据其中基性火山岩~1.87 Ga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推测其为弧后盆地俯冲收缩阶段的产物。狭义的盖县组及其相当地层的碎屑锆石反映出大量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太古宙年龄信息相对较少,故推测物源区主要来自南侧的岩浆弧,所谓的"狼林地块"不是一个太古宙陆块,而主要表现为一条古元古代岩浆弧。  相似文献   

4.
处于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之间的古元古代辽吉构造带内分布有大量的变质沉积-火山地层,在辽宁地区称为辽河群.对于辽河群沉积时限及其内部各岩组之间关系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为了限制古元古代变沉积岩(辽河群)的沉积时限及其内部各层位间关系,选择辽东地区高家峪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 LA-ICP-MS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高家峪组代表岩石成岩年龄的岩浆活动有4期2 179~2 145 Ma、2 079 Ma、1 985 Ma、1 928 Ma.结合前人已发表辽河群火山岩年代学数据显示,辽河群火山活动主要集中在3期:第1期(2 210~2 140 Ma)早期岩浆活动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在末期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第2期(2 100~2 050 Ma)岩浆活动以基性岩浆活动为主;第3期(2 000~1 960 Ma)岩浆活动也显示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辽河群火山岩的形成年龄将其沉积时限限制于2 229~1 928 Ma,沉积作用至少持续了300 Ma.火山岩年代学结果显示,辽河群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和大石桥组火山岩形成时代呈现互相交替穿插关系,没有显示规律性的上下有序关系.结合野外辽河群各岩组之间多以韧性剪切带形式接触,认为辽河群各岩组之间不是从底到顶的有序沉积,而是“整体无序,局部有序”.   相似文献   

5.
辽东—吉南地区下元古界产有丰富的硼矿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乎所有硼矿地质勘查报告、有关论文、专著等无不涉及含硼岩系。含硼岩系称谓比较混乱,有"下元古界含硼岩系"、"宽甸群含硼岩系"、"集安群含硼岩系"、"辽河群里尔峪组含硼岩系"、"辽东岩群含硼岩系"以及"含硼层含硼岩系"等多种称谓。通过编纂《中国矿产地质志·硼矿卷》,对辽吉硼矿进行了新一轮研究,摒弃了过去多种称谓的乱象,厘定集安群新开河组为含硼岩系。  相似文献   

6.
辽东-吉南地区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辽东-吉南地区裂谷盆地中的古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组为一套含硼岩系。其中划分的上、中、下三个含硼岩系分别赋存硼镁石-遂安石型、含磁铁矿-硼镁石型和硼镁铁矿型三类硼矿床。硼矿的发育与地层、围岩物质成分、围岩厚度及电气变粒岩等均有一定关系。通过分析研究,划分出营口后仙峪外围、风城和宽甸3个成矿远景区。并圈定出后仙峪硼矿外围、凤城县东汤镇西山、宽甸牛皮闸—大西岔、集安太平沟—小西沟、宽甸县老阳沟等4个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7.
邵军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2,11(3):147-151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交代重熔了变质岩系,变质岩系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至岩浆期后热液中,在成矿热液演化为偏酸性-还原性条件下,金等成矿元素发生了沉淀作用.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盖县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为岩浆期后热液.伴随岩浆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剪切构造既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新甸金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8.
陈井胜  邢德和  刘淼  李斌  杨浩  田德欣  杨帆  汪岩 《岩石学报》2017,33(9):2792-2810
辽宁省辽阳地区出露有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辽河群里尔峪组及高家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本文通过对酸性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用以限定辽河群形成时代,并进一步探讨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这套酸性火山岩岩性包括流纹岩、变流纹质含角砾凝灰岩、角岩化流纹岩和弱硅化流纹岩,对其中6件样品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年。CL图像显示辽河群酸性火山岩中的锆石均具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比值,显示为岩浆锆石。锆石U-Pb年龄可分为3期:2190~2180Ma、2110~2100Ma、1970~1960Ma,结合其中存在继承锆石的结果认为辽河群至少存在3期岩浆活动,将辽河群形成时代限制于2.19~1.96Ga,其形成时代大约持续了230Myr左右。野外接触关系的观察及酸性火山岩的年代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揭露辽河群总体为一套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各岩组间不存在上下关系。前人研究表明"辽吉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16Ga,通过野外观察其与辽河群之间均为构造接触。D1442-1和D1444-2两个样品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180±12Ma、2190±13Ma,均略早于"辽吉花岗岩",结合其与辽河群野外关系,认为"辽吉花岗岩"应该不是作为沉积基底,而是与辽河群为同一构造运动的产物。辽河群流纹岩Al_2O_3含量16.33%~16.90%,K_2O含量4.62%~4.77%,K_2O+Na_2O含量5.97%~7.54%,含铝指数(A/CNK)比较高为1.27~1.50,为过铝质岩石,显示富铝、高钾特征。此外流纹岩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明显的负铕异常,亏损Ba、Sr、Ti,较高的Zr及(Zr+Nb+Ce+Y)含量、10000Ga/Al比值等特点都显示为A型花岗岩,说明其形成于地壳减薄环境。本文在辽河群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与前人在南辽河群识别出的变质流纹岩组成了酸性端元(2201~1960Ma),同时期存在的基性火成岩(2198~1869Ma)为基性端元,证明了辽河群"双峰式火山岩"的存在,暗示辽河群形成于伸展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岫岩县青苔峪地区之地层是一套前震旦纪的辽河系沉积变质岩系,在该区有辉长岩脉及其它火成岩活动,矿体生在辉长岩中。该区镍矿是岩浆熔离矿床,这种矿一般较小,但常富集成品位极高之柱状,不规则状,脉状等矿体。这种富的镍矿体厚度不大,其出露范围,最大不超过10m~2,一般矿柱本身横截面积大者约为4m~2。  相似文献   

10.
康定杂岩时代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胥德恩  陈友良 《地质论评》1995,41(2):101-111
康定杂岩是康滇地轴上一套复杂岩系,由紫苏辉长质暗色杂岩、英云闪长质浅色杂岩及复成分混合杂岩构成。岩石结构构构造,铀、钍及稀土特表明,主体为岩浆杂岩,包含大量具层状痕迹的变质杂岩。大量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它同位素年龄表明,岩浆岩属晋宁-澄江期。变质杂岩时代与河口群相当。  相似文献   

11.
大石桥组是辽河群中一个重要的含矿层位,其岩性主要由白云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云母片岩组成.在本次研究中,在辽阳南部八会镇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大理岩中首次发现有一层酸性火山岩夹层,岩性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野外产状判断,酸性火山岩与大理岩为同时沉积.清晰的振荡环带及比较高的Th/U比值,显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的锆石为岩浆锆石,对其进行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2171±11 Ma,首次精确地厘定了大石桥组的形成时代.此年龄也进限定了置于大石桥组之下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等3个地层的沉积时限为2171 Ma之前.  相似文献   

12.
赵岩  张朋  吕骏超 《地质学报》2015,89(Z1):56-57
<正>辽东半岛位于华北板块东部,根据岩石建造又可划分为北部的太古宙鞍山-抚顺杂岩(辽北-吉南地块)与南部金州太古宙杂岩(辽南地块)以及中部的辽吉花岗岩带和辽河群变质沉积岩。辽东花岗岩带又分为三套岩石组合:以虎皮峪为代表的片麻状  相似文献   

13.
王晓鸥 《地质与资源》2014,23(4):339-342
柏杖子金矿系辽西凌源地区重要的岩浆热液型金矿.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代长城系大红峪组,其次为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长城系大红峪组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太古宙建平群变质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柏杖子岩体为区域上大柱子岩体的分支岩体,柏杖子岩体由地壳深部上侵的过程中萃取了建平群变质岩系中的成矿物质,沿北北东-北东方向上侵并在长城系大红峪组地层中形成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柏杖子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辽东——吉南地区早元古宙堆积物中赋存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铁、镁、硼、多金属、金及稀土等,其中层控型铁矿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辽河群层控铁矿成矿规律与成矿作用,并着重探讨“含硼岩系”(里尔峪组)内铁矿。由于辽东地区早元古宙,特别是“含硼岩系”内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矿床密切共生,彼此间存在着内在  相似文献   

15.
涑水杂岩的归属和宋家山群的地层对比是中条山区变质岩系的两大基本问题。经野外对各套岩系的变形变质期次、接触关系性质的重新认识,初步查明流水杂岩是绛县运动及其后热事件的产物;宋家山群可能比绛县群更老,或两者为同期异相。将各套岩系中的不同样品按不同测试方法、地质背景、测年数据进行对比后,得出担山石群、中条山群、绛县群/宋家山群、虎坪杂岩5套岩系的年龄上限依次为1.85Ga、2.0Ga、2.5Ga、2.8Ga。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密云、怀柔、平谷和昌平地区太古宙岩石可划分为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非层状岩系两大类岩石、地层单元。前者包括大港一沙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和四合堂混合岩化表壳岩系;后者主要为TTG(A)-M-Me杂岩,它包括苇子峪、阳坡地、马圈子、对角沟门和冯家峪等杂岩。太古宙表壳岩系的原岩建造有杂砂岩+英安质、安山质火山岩及其碎屑岩+铁硅质沉积岩建造,含铁进质宕的绿岩建造和绿岩建造三类。表壳岩系区域变质作用和太古宙TTG质岩形成的时代均发生于新太古代。推测大港-抄厂表壳岩系及苇子峪TTG(A)-M-Me杂岩中的主体表壳宕系成岩时代为中太古代晚期,其它TTG-M-Me杂老中的表壳岩系成岩时代为新太古代早期。  相似文献   

17.
中条山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南部,涑水群杂岩构成本区结晶基底,其上为绛县群,中条群、西洋河群等前寒武纪地层。绛县群变超钾质火山岩系,全岩Sm-Nd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2.63±0.10(Zσ)Ga;铜矿峪铜矿容矿钙碱性变火山一次火山岩系,原生锆石U-Pb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2.182±0.015Ga;铜矿峪铜矿容矿钙碱性变火山一次火山岩系和胡一篦型层控铜矿床容矿热液沉积岩系,全岩Rb-Sr等时线同位素年龄分别为1.778±0.027Ga和1.832±0.026Ga。前两者代表超钾质火山岩系及钙碱性火山一次火山岩系形成时代,后者反映区域变质作用时代。根据前人Rb-Sr等时线同位素年龄研究资料,西洋河群安山岩系形成于1.454±0.05Ga。  相似文献   

18.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中假玄武玻璃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兰山群变质杂岩是晚太古代的一套孔兹岩系,在其中发育了一条东西向延伸的假玄武玻璃岩带。其产状特征、碎斑的熔蚀结构、基质的长石微晶和球粒结构表明,它是由岩浆结晶而成。这种岩浆形成于古地震带中,与滑动面高速运动摩擦生热有关。岩浆是安山质的,熔融是过热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深融温度可达1400℃以上,深度可能不足1km。  相似文献   

19.
大石桥-凤城-宽甸硼矿体受控于华北地台东北部大石桥-凤城-宽甸古隆起构造带,元古界辽河群下部里尔峪组含硼岩系呈W-E、SW-NE向长约350km、宽60km的长条带状展布。硼矿体严格发育于里尔峪组的蛇纹石化镁橄岩或蛇纹石化富镁大理岩中,具有明显的层控和岩性控制特征,含硼岩系的厚度与矿体的关系呈正相关性,当厚度超过35m时就有可能成矿,且厚度越大,矿体的规模和矿石质量越好。辽东地区硼矿体特征,推测出后仙峪-大营子、古洞峪、二台子、牛皮闸-大西岔四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崆岭杂岩除太古宙结晶基底外,还出露一套以含石墨和富铝矿物为特征的孔兹岩系。相对于结晶基底,目前对于该套表壳岩系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有限。对该套孔兹岩系中代表性岩石类型榴线英岩开展了变质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榴线英岩变质年龄为1964±12Ma。结合前人在相近地层岩石组合中报道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推测崆岭杂岩孔兹岩系原岩可能沉积于2.1~2.0Ga。扬子陆核的古元古代变质-岩浆作用可能与全球广泛存在的同时期(2.1~1.8Ga)碰撞造山事件有关,暗示其很可能是Columbia超大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