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美国第八次山地气象会议于1998年8月3~7日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Flagstaf举行。在我国山地气象"常称为高原气象"。约120名与会者主要来自美国,余者来自欧洲及中国等10多个国家,中国只去了我和一位台湾学者。会议共交流了论文119篇,其中口头...  相似文献   

2.
七月下旬,国际动力气象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气象系付主任伍荣生付教授及物理气候学家高国栋付教授,应邀返回故里,出席了“温州经济振兴恳谈会”。会议期间,二位专家亲临市气象局、台进行恳谈指导,并分别作了“国内外动力气象学及天气预报的发展动向”、“国内外物理气候学及应用气候学发展动态”专题学术报告,同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气象学会在世界气象日(三月二十三日)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于三月二十九日在桂林市胜利闭幕。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和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外气象专家和各省、市、自治区及部队系统的气象工作者一百八十多人。  相似文献   

4.
南方云物理和人工降水学术讨论会于1985年12月12日至15日在贵阳市举行.来自南方七省(区)气象局以及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科研所等十四个单位的三十多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还邀请北方的新  相似文献   

5.
第二届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国际会议于1992年9月7~10日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的气象专家80余人出席会议.我国到会的有29位大陆学者和24位台湾学者.会议交流的论文内容包括:台风、暴雨、气候变化、季风、中尺度气象、遥感、新技术应用等.国家气象局邹竞蒙局长以专家身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7.
由世界气象组织和中国国家气象局联合召开的“第5次WMO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理科学会议”,于5月8日——12日在北京举行.国际气象学和大气物理学协会(IAMAP)、美国气象学会(AMS)和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参予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世界五大洲26个国家的200多位学者,报告和交流了他们在人工影响天气和应用云物  相似文献   

8.
20 0 0年 4月 10~ 13日 ,由中国气象学会第 2 4届热带气象学委员会主办、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和动力气象学委员会协办的“全国季风与暴雨科学讨论会”在广东珠海召开。参加研讨会的代表共计 90人 ,其中 ,有来自中国气科院和国家气候中心的院士和权威人士 ;也有来自各区域民航空管局气象中心、各省、区气象局 (台 )、热带所的气象专家和课题主持人 ,还有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中山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高等学府的教授、学者。香港天文台和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也派出专家出席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 6 9篇 ,大会报…  相似文献   

9.
何绍钦 《气象》1986,12(9):13-13
第九次全国云雾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8月11—1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科协、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空军第七研究所、北京气象学院以及各省、市、自治区气象部门的专家、学者、教授和干部共129人。  相似文献   

10.
戴洋 《气象软科学》2009,(4):161-166
2009年10月15日,气象软科学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19分会场——“公共气象服务与灾害管理”在杭州召开。来自全国气象行业不同单位的几十位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学者、关注者参加了为期一天的分会场学术交流和研讨,会议对进一步提高我国气象软科学和气象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在河池地区科学技术协会、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广西气象局业务处、广西气象学会大力支持下,河池地区气象学会为提高广大基层台站气象科技人员的业务理论和应用分析水平,于1982年5月7—21日,在金城江举办了一期“气象时间序列及谱分析”学术讨论会。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八个地区气象台站及空七军、广西农学院、区观象台、广西部分地区水文站的业务技术人员共九十人参加了讨论会。讨论会特邀南京气象学院气象系气候教研组  相似文献   

12.
谢鸣 《气象软科学》2007,(1):F0003-F0003
按照中国气象学会《关于组建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学科(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中气会发[2006]36号)的要求,中国气象学会第二十六届理事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于2007年3月正式组建。新一届气象软科学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为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博士担任新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原主任委员刘英金研究员担任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南来自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兆中央党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军队部门、高等院校和中国气象局部分职能司、省(区、市)气象局、直属单位等共64位专家组成。新一届委员会增加了来自大学的专家,以进一步加强人才和教育培训的软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气象学会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的第九次全国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8月11-16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行,来自二十个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人控办、气象学院(系)、气象科研单位以及国家气象局科教司、气象出版社、《气象》编辑部等三十二个单位132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交流会.这是近年来大气物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交流会,表明云物理学科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研究生气勃勃.会议收到学术论文提要  相似文献   

14.
1985年3月23—29日,中国气象学会委托动力气象和数值天气予报专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大气环流及异常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继1959年和1963年以来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大气环流学术讨论会,也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动力气象专业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气象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等二十三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和部队系统的气象科学工作者共180人,其中教授级的气象  相似文献   

15.
《气象软科学》2005,(3):140-140
2005年9月6-7日,2005年全国气象软科学目标管理专题研讨会在湖北宜昌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气象学会气象软科学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举办,湖北省气象局和宜昌市气象局承办。来自中国气象局机关、各内设机构和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以及解放军总参谋部气象局、空军司令部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气象局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近50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自20世纪70年代中以来,全球气候有逐步变暖的迹象,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越来越恶劣,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异常天气层出不穷,生命财产损失惊人。气候问题也因而受到各国政治家、气候学家、环境学家的高度重视,纷纷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深入研究,世界气象组织也专门多次召开会议,讨论21世纪的气侯变化趋势及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对策。由于气候学家们选取的资料及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出的观点和结论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完全相反,这也间接地说明了气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全国热带环流和系统学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五年元月十一日至十五日在福建省夏门市举行。来自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气象中心,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南京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杭州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山东海洋学院和广西、福建、湖南等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广东省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的正式代表41人,福建省气象局组织省内有关台站的列席代表32人,交流了近二年来的研究成果。会议还邀请南京大学黄士松教授、北京大学陈秋士副教授和大气物理研究所李崇银同志分别作了题为“厄·尼诺现象与南方涛动”“热带  相似文献   

18.
读图     
<正>2013年:中国位居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论文产出世界第二中国气象局图书馆和本刊基于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AJD文献数据库开展的一项统计显示,2013年全球在气象和大气科学领域发表论文12435篇,其中中国作者参与的论文2199篇,占17.7%,位居美国之后列第2位。此外,中国气象局系统分别在气象和大气科学、环境科学和地学多学  相似文献   

19.
著名气象学家、气候学家么枕生教授,生于1910年,卒于2004年,河北丰润县人。1932—1936年就读于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组,毕业后在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工作,任助理员、助理研究员;1941-1943年在西北农大任教,副教授;1946—1948年在东北大学地理系任教,教授;1948—1952年在浙江大学地理系任教。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系调整,浙大物理系并入南京大学气象系,么教授随之调入南大气象系任教,至2004年辞世。  相似文献   

20.
季和 《气象》1986,12(8):50-50
全国首届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会,于1986年6月6日至9日在南京空军气象学院召开。这是中国气象学会建会62年来第一次召开的以青年为主体的学术交流会。 被推选参加这次大会的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共100名,其中1985年度青年气象科技奖获奖者5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学会评选的代表71名,中国气象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评选的代表24名。百名青年代表中有52人来自各个部门气象业务技术岗位,有35人来自各级科研部门,有13人为气象教育育工作者。从代表们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和分布的部门来看,无论是从事科研、教育工作,或是从事业务、技术工作,也无论是在高等院校、研究院所,或是在基层台站工作,只要刻苦学习、奋发努力,都能够迅速成才。 大会还特邀了近20名著名的老中年气象学家到会指导和做专题报告。老中青年气象学者共聚一堂,探讨学术,共议青年成长发展的道路。 大会于6日上午隆重开幕,中国气象学会副理事长谢义炳致开幕词。他说: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检阅青年气象工作者的科技成果,发现和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