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津市海岸带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已成为天津市海岸带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本文根据天津市海岸带构造、地层、地下流体开采、建筑物荷载等综合分析了影响地面沉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为天津市海岸带合理控制地面沉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徐佳  王巍  韦劲松  解大可 《地下水》2012,(4):205-207
地面沉降是当前天津市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随着天津市区经济及基础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成因也由地下水占主导因素转变为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实测数据及定量计算,分析沉降因素在不同地区所占比例,为天津市区地面沉降管理与研究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天津滨海地区晚新生代地层自然固结与地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滨海地区地处渤海湾西岸,晚新生代沉积了巨厚的松散沉积物。地下水位下降、地层自然固结、地表载荷的加速增长等复合因素造成了严重的地面沉降。利用在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地区施工的一眼1 226 m全取芯钻孔,通过原状样品测试分析,系统研究了晚新生代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黏性土固结特征,并结合欠固结黏性土层沉降量计算等方法阐述了土层固结状态空间特征,探讨了土层固结特征与地面沉降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0~100 m深度土层具有低天然密度、高孔隙比、高含水率、高压缩性等特点,表现出软土的性质,在地表荷载增大的情况下,易发生地面沉降;100~550 m的黏性土大都处于超固结和微超固结状态,主要是由于过去地下水的大量开采造成的;550 m以下的黏性土多为正常固结,局部存在欠固结黏性土夹层。钻孔中存在合计约218 m的欠固结黏性土夹层,这些欠固结黏性土夹层在自重应力下的最终沉降量为1 985 mm,沉降量最大的土层对应于第1、6含水组,分别达614 mm和665 mm,这一沉降过程完成所需时间为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滨海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了天津市滨海地区开发地热资源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根据已有资料对开发地热造成的地面沉降现象、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此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是沿海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灾害。天津是地面沉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全国地面标高最低的沿海城市。地面沉降除了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外,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也相当严重,如降低河道行洪能力、损失库容、降低闸门挡潮功能等。本文通过对天津市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如:河道堤防、闸门、泵站、水库及输水管道等的分析研究计算,并与相应的地面沉降进行对照,分析研究地面沉降对水利工程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的效果测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应用笔者提出的效果测度关联分析方法,研究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的关联排序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结果相同,且效果测度关联分析计算原理通俗易懂,计算方法简捷快速,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关联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天津市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天津市提出了“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控制地面沉降的3大技术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控制地面沉降效果明显。如何解决地下水开发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关系,更好的贯彻这3大技术措施,是该文编写的初衷。即在开采同样地下水量的情况下,如何使地面沉降量最小;或在地面沉降量容许的情况下,如何开采最大量的地下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是治理地面沉降的根本措施,亦即如何压缩采水量或调整开采层次会达到最好效果。论文对天津市某区各个地下水开采层的多年累计开采量、累计沉降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累计沉降量及各个地下水开采层的多元相关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地下水开采层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相关程度。以此为该区控制地面沉降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印胜 《山东地质》1999,15(1):46-51
对影响某市地面沉降的六个因子,采用相关分析,效果测度、距离系数、灰色关联度、地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和模式特征及地面沉降影响因素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形成时代新、厚度大的第四纪松散地层为地面沉降提供了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沉积物固结和海平面运动等自然因素对沉降的影响由来已久。近几十年日益加剧的地下水和油气的大量开采及大规模工程建筑等人类活动成为沉降新的触发因素,多种因素的叠加作用使沉降时空分异规律和形成机理复杂化。本文基于水准监测及相关背景资料,分析了人类活动集中区广饶县和东营区的沉降特征,综合比对各种人为和自然沉降诱因,发现黄河三角洲地下水超采、工程建筑、油气开采、构造运动、沉积物自然固结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年均贡献比约为28:4:2:3:2:1,人类活动对地面沉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珠三角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成因机理较为复杂,本次研究范围为珠三角平原区中南部珠江口西部沿岸,亦是珠三角平原地面沉降重点区。本文从研究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以及地面沉降分布状况、沉降类型、主要控制因素和发展规律入手,综合分析区内地面沉降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地面沉降与各影响因子的关系,总结了产生沉降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软土厚度大,总厚度一般10~30 m,最厚达63. 8 m;二是局部开采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南沙区万顷沙镇和中山市大鳌镇、板芙镇、坦洲镇及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斗门区白蕉镇、乾务镇等大面积水产养殖区,开发利用强度高区域约123. 21 km2,开发利用强度中等区域约111. 97 km2,开发利用强度低区域约73. 70 km2;三是上部荷载的影响,这类作用类型主要由上部建筑物荷载、大面积人工填土荷载及机械动荷载组成,主要位于城镇、工业园、乡村等建筑区和公路、桥梁、堤坝等线性工程周边,人工填土厚度最大达8. 6 m。该项研究成果可为全面开展珠江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调查、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也为地方经济建设规划决策、有效控制地面沉降和保护地质环境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地面沉降分布和产业布局有关,其深层沉降比重较大。全市平均沉降量与平均降水量密切相关,年度沉降随季节变化,部分地区地面沉降过程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2.
天津城市发展中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家兵 《华北地质》2004,27(3):164-168
随着天津城市经济建设活动的加快和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超过1 000 mm的面积达4 080.48 km2,并形成多个沉降中心.地面沉降损失地面高程,带来河流泄洪能力减小、雨后城市积水、海岸带抵御风暴潮能力降低、城市地下管网破坏等一系列危害.污水灌溉和工业排污、石油开发等因素引起了土壤与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农业开发、城市建设等因素加速了湿地萎缩,恶化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浅层地下咸水开采强度低、地面沉降降低地面高程,土壤盐渍化继续加重.这些环境地质问题都将制约着天津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引进与开发改善生态环境技术,防治与缓解城市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必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和管理体系之中,以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的时空分布及裂后期异常沉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的时空分布及裂后期异常沉降机制,利用回剥技术计算了盆内68口井的构造沉降史,并选择15口代表井进行拉张应变速率反演及拉张因子计算。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构造沉降空间上表现为中央凹陷带和南部凹陷带强于北部凹陷带;时间上在裂陷期出现局部快速沉降-整体慢速沉降—局部快速沉降的阶段特征,进入裂后期逐渐减缓并在15.5~10.5Ma期间减至最低值,但自10.5~5.5Ma以来又明显增大。裂后期异常沉降在盆地东西部都有明显表现,在北部凹陷带较小,在中央凹陷带内往东区有逐渐增大趋势;时间上裂后异常构造沉降随时间增大,增长过程具有快-慢-快的阶段性。分析认为:裂后阶段早期的快速沉降可能是裂陷期非均匀拉张的结果,而晚中新世以后的快速构造沉降主要与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煤地质学已经历萌芽、创建准备、创建和大发展等四个阶段。影响其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力、社会制度、外力推动、教育促进和新技术应用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煤地质学研究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呈现出新的发展前景,表现在研究领域、新技术与理论应用、国际间合作及煤地质科技人才培养等诸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郭迎春  解习农  沈中延  庞雄奇 《地质学报》2013,87(12):1803-1810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而演化程度高的特点,0.1Ma以来的构造沉降量占到总构造沉降量的60%以上;南冲绳海槽北端是一个持续拉张沉降的过程,而由于台湾弧 陆碰撞,在接近台湾北部的南冲绳海槽南端则有一个明显差异沉降(相对隆升)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正演法模拟得到的理论构造沉降量与回剥得到的实际沉降量,发现南冲绳海槽处于早期的初始沉降阶段,南北两端均存在异常构造沉降,南端早期的异常沉降是台湾弧 陆碰撞造成的,晚期的异常沉降和北端的异常沉降是动力沉降造成的。构造沉降幅度和出现动力沉降时期的对比表明海槽具有从北至南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安溪县剑斗镇湖丘角落地面塌陷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6月30日,福建省安溪县剑斗镇湖丘角落发生地面塌陷,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通过对该区环境地质条件和地面塌陷分布规律的分析与研究认为:塌陷区内岩溶裂隙发育是形成地面塌陷地质条件;矿井对地下水的疏干这是导致地面塌陷或不均匀沉降产生地裂缝的内在动力;深部及周围石灰岩矿的开采,为岩溶洞隙充填物提供了被搬运带走的空间,使得潜蚀作用可以不断地向上扩展;强降雨是加速岩溶区地面塌陷的外部动力。  相似文献   

17.
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与强烈沉降机制的分析和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孙珍  钟志洪  周蒂 《地球科学》2007,32(3):347-356
莺歌海盆地新生代发生了快速沉降, 盆内充填了最厚达17 km的沉积, 根据模拟实验, 印支地块或之上刚性地块的存在对莺歌海盆地的强烈沉降具有重要的贡献, 可能是造成莺歌海盆地裂陷期强烈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结合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 莺歌海盆地的演化大致可以分为以下4个主要阶段: 早期(42 Ma以前) 主要受到南海北部陆缘(主要是北部湾盆地) 裂解造成的右旋转换伸展作用的影响, 但影响范围较小, 主要为莺歌海盆地西北部和东部边界.42~21 Ma期间, 主要受控于印支地块左行走滑和顺时针旋转作用的影响, 莺歌海盆地在此期间发育了主体裂陷体系, 东侧受到右旋转换伸展应力场的叠加影响而导致沉降加强; 21~10.4 Ma期间, 受印支地块逐渐减弱直至停止的左行走滑作用的影响, 盆地西北部在21~15.5 Ma期间发生局部反转褶皱, 但盆地整体进入以热沉降为主的时期; 10.4 Ma以后, 盆地受华南地块沿红河断裂右旋走滑作用和5 Ma以后新一期热事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地质历史中区域构造沉降史与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区域构造沉降史和海平面变化是层序地层学中起决定作用的两个主参数。运用“反剥法”。(back-stripping)建立了研究区内泥盆纪至三叠纪盆地构造沉降地球动力学曲线模型,识别出盆地演化从被动大陆边缘、成熟被动大陆边缘、周缘前陆盆地到后造山前陆盆地的演化序列。同时,运用沉积体系域、地震及碳氧同位素信息反演编制了二叠-三叠纪海平面变化轨迹曲线,研究区内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海平面升降具同步效应,至晚三叠世研究区海平面变化表现为上升趋势,而全球海平面变化总体处于海平面下降阶段,这与前陆挠曲变形和造山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19.
铁法矿区采煤沉陷区的发展演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矿区采煤沉陷区的调查,对影响沉陷形成的主要因素(煤层的厚度、煤层的埋藏深度、上覆底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松散层的厚度、矿井开采条件等)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并对将来煤炭采空区的地面沉陷情况(至2010年末,区内将再形成约55km^2的沉陷与变形区)进行了预测,为该矿区地面沉陷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天津地区主要河流表层沉积物中饱和烃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根据不同环境功能区 9条河流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饱和烃污染物的分析结果,讨论了天津地区河流沉积物中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初步分析了饱和烃污染物的污染源.结果表明,不同河流表层沉积物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饱和烃化合物,主要包括正构烷烃、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异构与反异构烷烃、烷基环己烷和甾、萜类等.不同河流及同一河流不同河段的表层沉积物中可抽提有机物(EOM)、烃类化合物含量和饱和烃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均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中北塘排污河(北排污河)和大沽排污河(南排污河)沉积物中 EOM的含量相对较高,海河及津北地区的潮白新河、蓟运河、永定新河、北京排污河的沉积物中 EOM的含量相对较低;北运河、南运河及大沽排污河巨各庄河段的沉积物中烃类化合物含量相对较高,海河、大沽排污河和北塘排污河表层沉积物中烃类污染物的含量相对较低.位于市区北部的河流,靠近市区的河段沉积物中 EOM含量有增加的趋势,而位于市区下游的河流,靠近市区的上游河段的沉积物中 EOM含量相对较高,下游河段的有所降低.河流中烃类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矿物油及其衍生物、高等植物蜡和藻类的降解产物,不同河流及相同河流不同河段污染源的相对贡献存在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