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吉林省“七五”期间基础地质研究简介张普林,张轶男(吉林省区调所)(长春地质学院)吉林省基础地质工作在“七五”期间,通过省内外有关生产、教学和科研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取得可喜的进展。前寒武系研究,以地质事件为主线,辩认出深成侵入体,划分出地质事件期次... 相似文献
4.
5.
南京地质调查中心于2007 ~ 2015年间在宁芜北部南门头地区开展了大量的物探测量和地质工作,为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提供了找矿经验和方法指导.南门头地区物探资料的解释存在一定多解性,在分析物性数据的基础上,对南门头地区的重磁异常数据进行了一定的处理和解释,总结了引起重力异常的主要因素,并对本区岩体、火山岩、隐爆角砾岩筒、古火山通道的分布及断裂特征有了新的认识.在验证钻孔的控制下,结合重磁剖面、CR法与CSAMT法剖面特征、钻孔测井曲线特征,对本区深部地质结构有了整体的认识.通过对电法、重磁异常的二次解释及对以往取得的资料进行的综合分析,丰富了物探异常解释的经验,对于长江中下游深部找矿方法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实测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在中国东部海域开展了地学大断面重磁震联合反演,系统研究了各构造单元的基底性质和地层结构,并以此为约束开展了海陆综合地层分区。研究认为,东海陆架盆地基底为元古宇和古生界,盖层发育5套构造层;南黄海盆地具有双重基底,盖层可以划分为8个构造层。东海陆架盆地以晚中生代燕山期以来的变形为主;南黄海盆地海相下构造层主要表现为挤压变形,陆相中构造层主要发育拉张作用形成各种构造样式。区内莫霍面深度稳定,一般在30 km左右,仅在勿南沙—中部隆起处上地幔略有抬高,总体上南部东海陆架盆地区莫霍面埋深要大于北部南黄海盆地—苏鲁造山带。将中国东部海域划分为2个地层大区,6个地层区和14个地层分区。大断面地层结构研究揭示,在南黄海海域和东海海域广泛发育中、古生代地层,巨厚的中—古生界为油气资源的形成与赋存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
“七五”期间航空放射性测量取得重大成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五”航空放射性测量在航测生产、科研和军转民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文较全面、简要地综述了航空放射性测量在区调普查、航测生产中科研和利用航空伽玛能谱新技术普查黄金、石油天然气、钾盐及进行环境监测等综合找矿和扩大应用领域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9.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综合性的基础地质工作,其所取得的资料和成果,不仅能促进地质科学理论和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而且还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广泛利用,因此该项工作受到高度重视。1983年地矿部就强调大力加强1∶5万区调工作,并且明确提出本世纪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
台湾—四川黑水地学大断面所揭示的湖南深部构造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介绍了“台湾—黑水地学大断面综合研究”(袁学诚,1990)中与湖南深部构造有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华南地壳三层结构模型的确凿证据,明确了华南是较稳定的大陆地壳,整个华南不存在洋壳。并按上地幔电性差异推断华南岩石圈中存在软、硬不同的块体,据此划分了华南深部构造单元。指出湘中岩石圈增厚到300km,而且湘中地热流比正常值偏低1—2倍。由陆壳反射地震查明了江南古陆之下存在更老的结晶基底,对雪峰地区是否存在巨大推覆构造运动问题,给出了否定的答案。此外该成果还为研究湖南区域构造,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也为探讨控制超大型矿床的深部构造背景,开创了新局面。这些研究成果必然会对我省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综合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从南到北穿过昆仑、祁连和北山3个构造带;在断面中划分出北昆仑-柴达木、中南祁连、北祁连、北山南部和北山北部5个构造地层地体;以及昆仑中央、北宗务隆、中祁连北缘、宽滩山及石板井-小黄山5条地体边界断裂带。断面内地壳厚度约50 ̄70km,中南祁连地体地壳厚度最大,显示有山根存在;岩石圈厚度约140 ̄150km。根据地球卫星及地震反射剖面结构表明:青藏高原为一个单独的岩石圈构造单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地学断面CorelDRAW图形数据库资源整合综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整合了历时数年(2001—2006)数字化研究取得的中国全部11条地学断面图各种专业图件的CorelDRAW图形数据资源及其说明书。参照国际全球地学断面(GGT)数字化编图指南,独立研制了全球地学断面图的GGTCorelDRAW制图色盘和模板,为应用和普及制作地学断面图提供了软件工具。建立了网页类型的中国地学断面元数据库,编撰了地学断面电子字典帮助文件。上述综合研究工作为中国地学断面图资源共享提供了底层数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矿部“七五”期间岩矿测试科技成果交流会于1991年7月23日至28日在东北丹东市举行。全国42个省局、队级实验室和各级研究所的8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成果交流会是由地矿部科技司主持并会同国家地质测试中心(地矿部岩矿测试技术研究所)和地质实验情报网共同主办的。交流会论文摘要集收录了252篇成果,论文内容涉及了岩矿测试中原子吸收和发射光谱、光度分析、电分析化学、色谱及分离富集技术、X- 相似文献
16.
吴宣志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87,(1)
一、电子计算机在物探资料解释中应用的历史回顾廿余年地球物理勘探中电子计算机应用历史大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图1)。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是“全自动”解释程序发展阶段。人们热衷于寻找全自动解释方法,认为不受人干预的解释才是真正可靠的。按照这一方针,人们开发了数据预处理,变换及计算机成图技术,但在全自动反演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事实证明物探资料解释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值计 相似文献
17.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7,(3)
大火成岩省成因是国际地学界的研究热点,涉及地球内部运行机制和过程、资源和生物环境效应等多个地学前沿研究领域。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不仅是中国境内第一个获得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大火成岩省,也是全球范围内研究程度最高的大陆溢流玄武岩省之一。前人基于沉积地层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系列证据提出了该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头熔融"成因模型。深部是否存在"地幔柱头熔融"假说所预示的大规模岩浆作用"遗迹",有待地球物理探测的进一步检验。地球物理方法是探测现代地幔柱的常用手段。本项研究集成利用人工源地震、天然源宽频带地震探测,以及密集重力/地磁剖面测量等综合地球物理手段探测"古地幔柱"作用,在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研究中取得了系列成果,其研究思路与方法对其他古地幔柱作用"遗迹"的识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几何结构-物性结构-动力学属性参数之间的联合约束,以及与地球化学、地质学研究成果的有机结合,可靠地揭示出与古地幔柱作用有关的大规模岩浆活动导致的地壳结构和组分变化以及深浅响应过程等,显示了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在重建古老重大地质事件深部过程方面的巨大潜力。大规模岩浆作用"底侵"位置的确定、"透明"上地壳特征的发现等,对于该区未来的深部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日,经单位推荐、形式审查、初审、审定和公示等程序,遴选产生了中国地质学会2023年度“地质科技重要进展、地质找矿重大成果”项目(附表1、表2)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