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理教学》2007,(10):46-47
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科学家近日宣布,由于北极海冰融化,怀孕的北极熊不得不到阿拉斯加北部的陆地上产崽。科学家发现,在1998年到2004年间,只有37%的北极熊将洞穴建在冰带上,而在1985年到1994年间,有62%的北极熊将洞穴建在冰上。  相似文献   

2.
从北极国家的北极政策剖析北极科技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剑锋  张芳 《极地研究》2012,24(4):408-414
由于气候变化影响、地区经济潜力、以及地缘政治意义,北极迅速成为北极各国乃至北半球国家关注的焦点。自2006年底以来,挪威、俄罗斯、美国、加拿大、芬兰、冰岛、瑞典和丹麦等北极八国陆续推出了新的北极政策。各国在阐述北极主权、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发展和原住民权利的同时,强调了科学研究和科技发展在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对科研优先领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以引导各国的北极科技发展并服务于自身的北极权益。本文依据北极各国新近发布的北极政策,综合分析北极科技发展重点和趋势,同时结合我国已有的北极考察和合作基础,提出了我国的北极科技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极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敏  陈新军  高郭平 《极地研究》2015,27(2):219-227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覆盖面积逐年减少。在全球海洋渔业资源衰退的大背景下,北极渔业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备受世界各国关注,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科学家开始对北极渔业进行探索研究。由于北极地区环境恶劣,海洋鱼类的种类和资源量相比其他地区较少,但随着北极海冰的融化,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成为可能,北极潜在的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渔业资源正吸引着有关国家的高度关注。为此,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北极渔业种类、资源状况及其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中国参与北极渔业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雷瑞波 《极地研究》2019,(1):114-116
中国第9次北极科学考察是自然资源部组建后组织实施的第一次极地考察。本次考察队共有131名队员组成,包括1名来自美国特拉华大学的科学家和2名来自法国巴黎第6大学的科学家。2018年7月20日,雪龙船离开上海码头,至9月26日考察结束,历时69天。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7,(5):45-45
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最近发表的《北极状态》认为,北极正努力“抗拒”不断变暖的趋势,以维持其低温状态。这份报告记录了7个国家的20名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1年来对北极大气层、海洋、冰层和陆地进行的详细考察结果。报告说,被视为全球变暖晴雨表的北极,温度正在不断上升,荒芜冻土苔原长出了繁茂绿色植物,冰层每年都在缩小。  相似文献   

6.
《地理教学》2007,(2):47-47
美国科学家警告,北极地区的长年积冰已陷入危机,到了“一触速溶”的境地。这些长年存在的积冰将会在未来数十年内加速融化,到2040年夏天,北冰洋可能只是一片汪洋。  相似文献   

7.
王丹  王杰  张浩 《极地研究》2015,27(1):74-82
全球变暖加快了北冰洋融化的速度,从而使得北极航道全面开通的时间将比预期大大提前,北极航道的交通价值也日益凸显。在这种情况下,环北极国家与地区纷纷提出了对北极航道通行的政策和主张。中国虽不是环北极国家,但北极航道能缩短中国国际贸易的海运距离,节约货物海上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并降低传统航线的海盗和恐怖主义袭击风险,所以从维护中国在北极航道通行问题上的"潜在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应该加强对北极航道通行问题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北极航道问题的由来,逐一阐述了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欧盟在北极航道通行问题上的政策和主张,最后分析了北极航道通行政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邹磊磊  付玉 《极地研究》2017,29(2):270-278
北极航道管理与北极渔业管理都是由气候变化所催生的北极重要事务。由于同处北极,两者面临着一些共性的管理问题,使两者之间具有了一定的可比性。两者的对比研究显示,北极航道管理机制构建过程体现了国际合作的精神,航道管理制度体系在形成之初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以期得到完善,依托国际组织制定航行规则也有利于未来北极全面通航后执行统一协调的航道管理制度,这些北极航道管理实践中所体现的管理理念和路径对北极渔业管理具有启示作用。对比研究也揭示了北极渔业所面临的管理瓶颈,具体表现为北极5国谋求北冰洋公海"领导者"地位的单边主义行为,以及北极渔业现阶段所呈现出的"碎片式"管理格局。为实现北极渔业可持续性发展,北极5国之间、北极5国与北极域外国家之间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同时适时成立相应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以协调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04,(12):44-45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众所周知的问题,而它现在已经涉足冰雪覆盖的北极地区。一个专门研究北极气候变化的科学家小组8日宣布,气候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鉴于北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北极科技外交往往是各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起点和实现北极利益的先导。中国也概不能外,北极科技外交对保障北极科研装备、提高北极认识水平和促进北极资源开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回溯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历程,北极科技外交是其中的主要线索和核心内容,现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域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中国北极科技外交还面临着缺乏顶层设计、政策和资金支持不足以及若干国际因素的掣肘。对此,中国应通过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和完善运行机制、扩展北极科技外交的广度和深度等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1.
北极航线问题属于很难获得定量信息,真正需要咨询专家解决的问题。针对在处理北极航线问题中遇到的复杂和异常现象.将系统分析中的KJ法应用于北极航线问题研究中.制作了36张包含与北极航线问题相关的信息卡片,最后得到北极航线问题的结构模型图。并归纳提炼出了具体对策。应用结果表明,KJ法能够充分体现群体的创造性思维并将之有序化.能很好地应用于包括系统战略在内的各种自然、社会、经济以及复合系统的综合集成研究中。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气温不断升高、海冰不断融化缩减,北极海上运输活动日益增加,对北极大气和海洋生物等产生了潜在的威胁。从生态保护视角,以北极船舶海上溢油事故为例,评估北极海上运输活动对北极海洋生物的潜在影响;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的效应大小。考虑到北极航运和北极海洋生物之间潜在的相互作用,运用多主体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建模并进行模拟分析。将北极航运的生物效应模型与北极航运海上运输模型、船舶溢油模型、溢油扩散模型相结合,以溢油污染区域的北极海洋生物损失率(直接接触溢油的北极海洋生物数量占比)和溢油油膜面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北极东北航线为例,北极船舶交通量较少时,北极船舶溢油事故将影响1.1%~1.4%的北极海洋生物;交通量翻一番时,影响扩大至2.1%~2.7%。对北极海洋生物损失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溢油持续时间,北极水域通航期次之,北极船舶交通量影响再次之,溢油种类的影响最小。造成不同溢油种类中北极海洋生物损失率差异的重要原因是溢油面积不同。研究结果有助于评估北极航运对北极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可为北极海上事故应急响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李忠东 《地理教学》2011,(18):62-63
北极海冰夏季每10年减少11.5% 观看介绍海冰一年当中增加和减小的电影,有点像看肺部吸气和呼气一样。在秋季和冬季的几个月中,北极海冰稳步扩展,直至达到最大范围;一般在3月,海冰从某个地方开始减少,通常在9月减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中国对北极环境协作治理的参与程度,基于结构方程理论,选取了地理位置、政策主张、法律公约、国际地位4个指标,构建了影响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定量分析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地理位置和法律公约对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具有反向影响,政策主张以及国际地位对中国参与北极环境协作治理具有正向影响,其中,政策主张的影响程度最大(10.4)。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北极海冰异常变化趋势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璐  张占海  李群  吴辉碇 《极地研究》2009,21(4):344-352
在过去30年间,北极气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异常变化,北极海冰变化更是经历了令人瞩目的、从平缓到突变的缩减过程,因此,北冰洋及其海冰的研究得到广泛的重视。综述当前国内外有关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研究工作,对这些大气的现场观测和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以及一些全球和区域气候模拟的结果,基本上一致地指出了近3O年来北极海冰的快速衰减趋势,尤其是夏季北极海冰正以每lO年超过10%的变化幅度快速减少。从海冰的基本物理特征、与大气海洋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及其对全球和北极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机制,研究形成这种快速变化的因子--海表面气温增暖,太平洋与大西洋人流的热盐性质变化,以及大气环流模态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6.
以气温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致使北极海冰持续融化,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便捷的航行通道、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及军事价值逐渐凸显出来。北冰洋沿岸的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国家纷纷加入到北极利益争夺的行列中。为模拟和评估环北极国家在利益追逐中的合作与冲突行为的演化,基于博弈论思想,构建了环北极五国博弈的动态争端模型,提出了物质收益、惩罚损失和名誉收益等三个机制,综合考虑了气候变化、物质收益、国家关系与国家威望、国际法律法规等因素对环北极五国行为的综合影响。针对当前环北极各国在北极问题上的合作与争端开展了动态博弈建模,并对北极海冰完全消融情景时环北极各国在多种不同合作模式下的争端情况进行了模拟预估与实验仿真。  相似文献   

17.
北极航线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学者多从中国的视角对此进行研究,而且研究俄罗斯北极航线战略的成果较少。未来北极航线开发中俄罗斯将处于核心地位,研究俄罗斯的北极航线战略问题意义深远。本文在收集大量第一手俄文资料的基础上,对俄罗斯北极航线开发的历史、国家战略、北极政策实施的重点、机制和阶段进行了较深入的解析,以期对我国的北极航线战略起到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与北冰洋中央的穿极航线。作为联结亚欧最短的航运线路,北极航线独有的战略地位与潜在开发价值已吸引北极域内外国家的关注并对北极区域作出战略倾斜,北极航线由此成为各国战略利益争夺的前线阵地。虽然北极航线由于其自身地缘特征实际为北极航线沿线国家所掌控,但航线自身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其战略价值的“外溢”,北极域外国家在北极航线同样具有重要的国家利益。北极航线目前存在国际规则不成体系、国内法与国际规则相冲突等矛盾,俄罗斯与加拿大将东北航线与西北航线“内水化”是造成国内外规则冲突的根本因素。中国作为北半球航运大国,北极航线的开通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以及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储备,对我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由此,提升北极航运的参与度,以“负责任大国”形象与北极国家合作的方式参与北极事务以维护本国航运利益,进而推动北极航运治理规则体系的完善,是适合现实参与北极航线实践的中国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5,(4):F003-F003
欧洲科学家新近证实,连续50多年来,北冰洋上空平流层的气温每年冬天持续下降,今年已经达到历史最低点。专家认为,如果这种极度低温现象持续下去,北极上空臭氧层在未来数十年中还会继续变薄,空洞将会继续增大。  相似文献   

20.
北极地区人口数量、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环北极国家的北极行政区域为统计范围,利用环北极国家2001年和2006年的官方人口统计数据,对北极地区的人口状况及其演变趋势作了统计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6年,北极地区总人口约为1044万.人口密度为0.63人/平方公里.是地球上除南极大陆以外人口最稀少的地区:(2)在全球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北极地区近年来人口非但没有增加.而且略有减少。2006年与2001年相比.总人口减少了5.3万左右.主要原因是受俄罗斯北极区域人口减少的影响(减少了约12万),其他国家的北极地区则呈现变化不大或略有增加的趋势:(3)北极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城市或城镇:北极地区首府的人口250万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4%;(4)分布在俄罗斯、北美、北欧北极地区的原住民人口约为200万.俄罗斯原住民以楚科奇-堪察加语族、阿尔泰语族、乌拉阿尔语族等北方少数民族为主,北美加拿大、美国主要以困纽特人和印第安人为主.北欧原住民则以萨米人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