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涟邵煤田晏家铺向斜滑脱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家铺向斜石炭纪地层内,滑脱构造比较发育,既有挤压推覆构造集云断层和金盘仑断层,又有重力滑覆构造大成坪断层与飞来峰群,并具有多期多层次特点。勘探结果表明,这些推覆构造常造成煤层重复,扩大了煤炭资源量。向斜内测水煤系中,常见层间滑动断层,尤以主采煤层顶板附近的顶板断层最发育。它有时对煤层及顶、底板破坏较大,是井田勘探与开采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2.
利民煤矿3煤中砂岩包体的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利民煤矿位于湘中涟源县城西北11公里处,开采石炭系下统测水煤组。在构造位置上,该矿位于晏家铺向斜西南端(图1)。   相似文献   

3.
杨家山勘探区位于冷水江市东北方,面积约40平方公里。为涟源含煤区晏家铺向斜西南翼一个次一级复式向斜,煤系地层为石炭系下统测水组,其上段含煤1—2层,不可采;下段含煤5层,其中③煤为主要可采煤层。勘探区以华夏系构造和新华夏系构造组成主体构造格架,表现为一组平行断裂与华夏系褶曲截接复合而组成的一个多字型构造型式(图1)。   相似文献   

4.
渣渡矿区南段—毛易矿区外围位于晏家铺含煤向斜至毛易含煤向斜之间,根据以往地质勘查资料分析,本区尚存在一些构造解释问题。结合生产矿井揭露煤层情况以及最新地质勘查资料,对该区段构造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金盘仑断层(F1)为本区主要控煤构造,是一条规模较大的由南东向北西的逆冲推覆构造,其下盘测水组(C1c)在区内呈现一向斜构造,为一隐伏含煤区,通过估算获得预测资源量(334)3 075万t。研究认为本区具有较好的找煤前景,其分析方法对进一步寻找煤炭资源勘查靶区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川东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层领域拓展,尤其是泸州地区显示出3500 m以深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巨大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泸州地区构造特征及变形机制,依据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构造解析,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探究了其构造变形的主控因素,恢复了泸州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多滑脱层和区域构造挤压是泸州地区构造变形的主要控制因素。受膏盐岩影响,泸州地区发育低陡的盖层滑脱构造,垂向分层明显,形成断展褶皱、滑脱褶皱和滑脱层间隐伏褶皱、双重构造等复合的构造。该区域构造变形主要受下寒武统膏盐岩滑脱作用控制,膏盐岩和页岩滑脱层协调变形向低陡背斜核部聚集。燕山晚期以来,泸州地区多滑脱层沉积伴随区域挤压,发育盖层滑脱的隔档式褶皱;喜山期褶皱带再次隆生,原有的断层和剪切带位移量增大,滑脱层间形成一系列次生断层和隐伏褶皱。背斜处油气藏容易受到破坏,向斜处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地区,其中对冲型向斜结构相对简单,内部应力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早中生代(晚印支-早燕山期)岳阳-赤壁断褶带位于江南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交界地带.作者对该构造带进行了地表地质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了构造剖面结构及构造变形动力机制.岳阳-赤壁断褶带自南而北可分为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桃花泉-肖家湾盖层滑脱褶皱带,以及赤壁-嘉鱼前陆盆地断-褶-盆构造带.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自南而北依次有郭镇向斜、官山背斜、临湘倒转向斜和聂市背斜,组成隔槽式褶皱组合.褶皱轴面多向南倾,褶皱变形面为南华系盖层与冷家溪群褶皱基底间的角度不整合面和顺界面的滑脱断裂面.桃花泉-肖家湾盖层滑脱褶皱带主要发育轴面南倾倒转褶皱,褶皱波长较小,卷入地层为南华系-志留系以及上石炭统-中三叠统沉积盖层.赤壁-嘉鱼前陆盆地断-褶-盆构造带以南倾蒲圻断裂(江南断裂)为南部边界,发育T3-J2前陆盆地沉积,带内褶皱与断裂卷入地层包括沉积盖层以及T3-J2地层:南部断裂与褶皱轴面南倾.北部轴面近直立.自南西至北东,研究区内构造线走向由EW向渐变为NEE-NE向.上述构造分带及变形特征反映出自南向北的运动指向,表明岳阳-赤壁断褶带具前陆冲断带构造性质.从断裂相关褶皱理论出发,以地表构造特征为依据,厘定了岳阳-赤壁地质剖面结构并进行了变形动力机制分析,认识如下:①自南而北、自下而上的多个滑脱层及其间的南倾逆断裂或断坡(主要为江南断裂)组成近似台阶状的逆冲断裂系统,从总体上控制了构造块体的滑移、逆冲以及相应的构造格架或变形分区.②郭镇向斜为基底滑脱褶皱,官山背斜具滑脱褶皱和断裂传播褶皱双重成因,聂市背斜为断裂转折褶皱;临湘向斜为受两侧背斜控制的被动向斜,由于弯滑褶皱作用在其两翼沿不整合界面形成滑脱断裂.③岳阳-临湘基底滑脱-逆冲带隔槽式褶皱的形成主要受控于褶皱基底的滑脱和基底整体的水平压缩,其形成机制类似于肿缩式褶皱.最后讨论认为湘东北-鄂东南地区不存在大规模、长距离的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7.
黔东松桃地区构造格局主要是受到燕山运动影响形成。燕山早期,区内处于SEE—NWW向区域挤压收缩,形成了NNE—SSW向褶皱和断裂。下寒武统杷榔组—变马冲组地层和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地层作为两套滑脱层,在构造变形过程中起到滑脱作用,滑脱层内褶皱变形强烈,以大量紧闭、顶厚不协调褶皱为主要构造样式,而其上、下岩层则以断块或宽缓褶皱变形为主,以软弱层为界面,其上、下岩层发生逆冲滑脱作用,形成了区内隔槽式褶皱的构造样式。燕山晚期,区内处于NNE—SSW挤压为主,形成了区内NWW向小型褶皱和断裂,同时燕山晚期构造横跨叠加在早期变形之上,导致早期NNE向褶皱枢纽呈波状起伏,轴迹弯曲,部分地区形成了构造穹窿和构造盆地,部分早期断层呈左行走滑性质。在燕山早、晚两期构造作用下,高地矿区含锰岩系作为软弱滑脱层,向猴子坳向斜的核部进行滑脱聚集,使其在向斜的核部富集,翼部相对减薄。同时,由于犁式正断层的存在,也影响了锰矿层的保存与破坏。  相似文献   

8.
对京西煤田今后勘探开发方向及地质研究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根寿 《城市地质》1997,9(3):27-29
文章回顾了京西煤田已往地质勘查及开采状况,综合1991-1992年对京西斋堂地区滑脱构造验证的结果,认为今后京西煤田的勘探工作主要投向隐伏煤田,特别是髫髻山-庙安岭向斜和百花山向斜轴部的火山岩覆盖区更应当作今后工作的主要靶区,指出地质研究工作应首先考虑继续对斋堂地区滑脱构造验证,进一步对滑脱而下煤层赋存进行各方面定向研究,最后在京西煤田划分出六个含煤地层勘探预测区。  相似文献   

9.
乌尼特坳陷属于二连盆地五大坳陷之一,内部发育一系列地堑、半地堑,主要充填地层为下白垩统。坳陷基底由晚古生代复式向斜及二连-贺根山混杂岩带(Pz_2)组成。乌尼特坳陷早白垩世断陷结构和分布组合与基底构造紧密相关。复式向斜断陷带基底为北东向、北北东向晚古生代复式向斜,受基底控制早白垩世发育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陷。断陷带北部主干断层向深部延伸时受复式向斜构造层韧性伸展变形影响而在浅层滑脱,形成浅而宽阔的断陷,主要为并联式组合。断陷带南部终止于混杂岩带并与之斜交,主干断层向深部延伸时受混杂岩带伸展走滑构造变形影响而在浅层滑脱,形成浅而狭长的断陷,主要为斜列式组合。二连-贺根山混杂岩断陷带基底为混杂岩带,受基底控制早白垩世发育一系列北东向、北北东向断陷。断陷主干断层向深部延伸时受以伸展为主的构造变形影响而在混杂岩深层滑脱,形成深而狭长的断陷,以串联或并联式组合。  相似文献   

10.
推覆、滑脱构造为福建省主要控煤构造,但在其南、北两段含煤区的表现迥然不同。北段滑脱强度大,为大规模由隆起向坳陷(由西向东)逆冲的推覆构造型式,而南段滑脱强度相对较小,为两侧向向斜中部对冲的推覆构造型式。究其原因,除公认的软硬岩层相间、隆起坳陷的位能差异原因外,还认为北段的宽缓波状带、南段的向背斜序列带以及北西走滑性断裂的分割作用是造成该推覆、滑脱活动迥异的基本因素。研究这些规律,对福建省新一轮找煤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福建大田广平推覆构造与隐伏煤、多金属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仁生 《福建地质》2007,26(3):142-150
广平推覆构造是与广平—龙凤场平卧向斜相伴产出的褶皱推覆构造,是由一组大致沿石炭—二叠纪不同地层岩性界面发育的滑脱断层和沿外来岩系底界分布的逆冲推覆断层构成。推覆构造是内生铁硫铅锌多金属矿的重要控矿构造,同时,对二叠纪含煤地层的保存和破坏有重要作用。研究和分析推覆构造特性,对于我省寻找隐伏矿产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推覆构造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关玉祥  杨添水 《福建地质》1994,13(4):248-277
本文主要是根据“闽西南地区推覆构造与隐伏煤田预测研究”的主要成果来写的。在概述两次研究课题取得主要成果的同时,对福建省重大基础地质有关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认识。文中重点是总结了福建省推覆构造发育的特征,将推覆构造划分为两大类(逆冲推覆构造,拆离构造)和五种类型(中深层次逆冲推覆构造、浅层次逆冲推覆构造、褶皱逆冲推覆构造和拆离(滑脱)构造、褶皱拆离构造),对各类型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和推覆构造的发生和发展进行系统的总结,明确指出了燕山早期中深层次边冲推覆构造是福建省规模最大、对今后寻找隐伏矿产关系最密切和最重要的推覆构造,对研究我省的推覆构造具有重要意义。并结合福建省的实际,从基础地质和找矿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根据高陂煤矿区主要断层的走向、形成期次、平面展布样式和发育特征,分析了该区应力状态及矿区构造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在矿区北东、南西向局部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了南部一系列逆冲断层和褶曲,同时在这种压应力持续作用下,又产生了与局部主压应力几乎垂直的北西、南东向的张应力,从而进一步产生了低序次的北东—南西向张断裂;该区在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了3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了高陂向斜、矿区东西边界断层、次一级褶曲和小断层;燕山中、晚期形成了矿区南北边界断层,并使高陂向斜南高北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并初步厘定该地区的滑脱拆离属于江南古陆北侧、长江以南整体滑覆-剥离断层体系的后缘位伸带及中间过流带之部分。文章把丁香地区滑脱拆离构造划分出下伏系统。四个滑脱拆离层系及四个主滑脱拆离面和八个次滑脱拆离面。结合区域地质发展史,还对滑脱拆离构造的成因及其演化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徐宿弧形构造对袁庄矿矿井构造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徐宿弧形构造西部外缘带中段闸河复式向斜北部的袁庄矿地质构造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徐宿弧形构造对闸河向斜和袁庄矿矿井构造形成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各级构造对煤层、瓦斯及岩浆岩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在徐宿弧形构造背景下,闸河向斜构造虽处于应力集中区,但因石炭-二叠纪地层软弱,故闸河向斜褶皱发育,逆冲断裂却很少,这与向斜两侧的逆冲断裂系形成鲜明对比;袁庄矿矿井构造秉承了闸河向斜构造特征,以褶皱为主要构造形式;煤层赋存、瓦斯含量及岩浆岩等开采地质条件的特征明显受各级构造形式的影响。研究认为,不同尺度下的各级构造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又有各自独有的特征,因此在多级次构造研究中,在考虑区域构造背景的同时还应重视次级构造自身条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滑脱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南省渣渡矿区测水煤系断裂构造特征的总结分析,将该区的断裂构造划分为缓倾角滑脱构造、中等角度逆冲断层,高角度张性断层和高角度平移剪切断层四种类型,其中以缓倾角滑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对煤层产生强烈的挤压、剪切、推滑作用,是造成该区测水煤系地层和煤层大面积重复或缺失的主要原因,分析研究这些断裂(特别是滑脱构造)的构造特征及其控煤作用,对煤田勘探及煤矿生产均具有熏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湘东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厘定了湘东太湖逆冲推覆构造.推覆构造总体呈北东走向,自北西往南东依次由前缘逆断裂(螺丝桥断裂)、推覆体前带和上部滑脱构造、下断坡(铁铺坳-龙凤桥隐伏断裂)及推覆体后带、反冲断裂(中湾断裂)、后缘向斜等组成.在前缘断裂北西面发育青洞倒转向斜.后缘向斜呈向NW凸出的弧形,其中段发育丫江桥穹状隆起和印支期丫江桥花岗岩体.青洞向斜走向中分点、后缘向斜弧形前凸部位及丫江桥岩体(穹状隆起)中心组成NW向直线,并与丫江桥岩体长轴重合.基于以上特征,分析提出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及丫江桥穹状隆起和丫江桥岩体形成的动力机制:印支运动中在区域NW(W)向挤压下,发生深部和浅部滑脱以及沿下断坡的逆冲,形成太湖逆冲推覆构造.太湖推覆体向北西运动过程中存在自青洞向斜至丫江桥岩体的具有更强的挤压和更大距离滑移的中轴带,使丫江桥地区形成穹状隆起,并使后缘向斜轴迹因后拽牵引而组成-向北西凸出的弧形构造.丫江桥穹状隆起区由于更强的挤压剪切作用及更大幅度的地壳增厚,深部地壳发生更大幅度的升温,在强挤压过后应力松弛环境下减压熔融、岩浆上侵而形成丫江桥花岗岩体.太湖逆冲推覆构造为华南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英吉苏中新生代凹陷是在古生代逆冲推覆构造背景之上发育起来的背驮式前陆盆地。盆地的沉积作用和变形作用严格受基底参与的逆冲断层的控制。中新生代构造由北向南可划分七个带:北部斜坡带;群克─新开屏背斜带;英北向斜带;阿拉干背斜带;英南向斜带;古城墟斜坡带和罗布庄断凸带。叠瓦式逆冲断层、冲起构造、构造三角带、断展褶皱和披覆构造是英吉苏凹陷的主要变形样式。自三叠纪以来,不同时期的沉积中心自造山带向前陆方向迁移。 中新生界变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是与塔里木板块南缘活动大陆边缘的板块拼贴事件和壳内拆离缩短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