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瑞典的区域地震活动明显地与全球地震活动相关。该结果表明,瑞典区域地震活动通过板块内部构造与全球地震活动相联系,而不是仅仅由区域效应,如上次冰川作用后陆地隆起,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东缘地震活动与居里点深度之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选取不同的地壳速度分区模型,应用双差定位法对2008—2017年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共得到4921个精确定位结果.重定位后的地震更加集中分布于龙门山断裂带、鲜水河断裂以及四川盆地南缘,震源深度多为5~20 km.根据NGDC-720地磁场模型计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三分量磁异常及其梯度张量,重定位后的大多数地震位于负磁异常区域以及四川盆地西南缘的强-弱磁异常边界.基于三维分形磁化模型获得了青藏高原东缘的居里点深度,并计算了磁性层的平均地温梯度,进而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获得了其地壳温度结构.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缘大多数地震均发生在居里点深度较大、地温梯度较低的区域.大多数M≥2.0地震震源区温度为100~500℃,M≥4.0地震震源区温度多为200~400℃.2008年汶川MS8.0、2013岷县MS6.6、2014年鲁甸MS6.5以及2017九寨沟MS7.0地震震源区温度均为300℃左右,而2013年芦山MS7.0地震震源区温度接近约400℃,更多地受控于龙门山断裂带与鲜水河断裂交汇处的局部构造应力场异常.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地震构造与地震活动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辽盆地是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也是东北地震区MS≥6.0级地震活动的主要场所,研究松辽盆地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相关性是地震监测预报和抗震减灾工作重要基础性工作内容.松辽盆地是我国六大活动盆地之一.新构造运动以来以间歇性、差异性升降运动为特点的构造活动水平的差异性,反映了NE向、NNE向或SN向深大断裂.在地震预测中,通常把NW向断裂与NE或NNE向断裂交切部位视为地震多发地段和主要发震模式.我们在重磁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古老的SN向和EW向断裂,特别是松辽盆地基底地震构造层内的SN向断裂或EW向断层是主要的发震与控震断裂,分析中强地震多沿SN向或EW呈线性分布特点,确定NNE向或NW向断裂与SN向或EW向断裂交切成为发震构造是东北地震区内主要发震模式.根据历史上地震的分布和区域构造体系,东北地区将来地震的发生表现为2000年以来本周期地震活跃时段已经结束,目前处于相对平静时期.在大庆—松原坳陷内细划了124°~125°和126.5°~127.0°经向地震条带,MS≥4.0级地震无一例外的归属两个条带,为预测发震构造和位置提供了可能.这些结论将为东北地区地震预测和防震抗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讨论了太阳黑子活动与辽西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1966年以来辽西地震活动强度与太阳黑子活动强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性,辽西以往发生的3次≥5级地震均位于太阳黑子活动的低谷之后不久,据此,结合可公度预测结果认为:辽西下一次≥5级地震很有可能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的第22周末的1至2年间的1999年上半年前后。  相似文献   

5.
全球地震活动与宇宙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实践表明,不同区域的地震活动在时空分布上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何正确认识这些规律性及其形成的原因是地震预报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曾对巴特和杜达发表的1897—1977年全球7级以上大震资料作了统计分析,认为全球地震活动在频度上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准周期性(±30年),而在本世纪  相似文献   

6.
特征地震假设是模拟大断层上随时间变化的地震复发过程的基础。但是,特征地震假设并没有有力的观测证据。鲜有断层段具有单个已破裂事件的悠长历史记录或古地震记录,加上资料与参数的不确定性,很难获取复发的分布特征。例如,科林斯湾断层系(CGFS)的强震记载超过2 000年,虽然最近300年M≥6.0地震的目录是完整的,但其中记录的独立断层段上发生的特征地震则凤毛麟角。采用基于物理的地震模拟算法可以产出长达10万年且包含超过50万个4级以上事件的地震目录。此模拟算法的主要特征是:(1)对断层系中每个断层段都采用平均的地震滑动速率;(2)采用探索式程序实现破裂生长和停止,从而得到自组织的震级分布;(3)地震震源间具有相互作用;(4)应力再分布过程中微小地震的影响。用此算法模拟科林斯湾断层系可以给出较为真实的地震时空强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强震的长期周期性、强震与小震事件的短期丛集性以及在较高震级区间偏离古登堡—里克特分布的较真实的震级分布。  相似文献   

7.
本文给出了苏联阿巴斯图马尼天体物理观象台在临震时的夜间气晖光度测量的结果。已经观测到氧绿线(λ=5577A)的强度在地震之前几个小时经历一个最大值,这一上升是由400个小地方震统计分析得出的。氧红线(λ=6300A)与羟基 OH 光谱带的强度却没有明显的异常。所描述的这种现象可能与震源射电辐射引起进入低电离层电子流的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8.
随着宇航事业的迅速发展,在地学中出现了对地球从整体上来进行研究的趋势,並把各种地球物理现象与宇宙中发生变动相联系。在地震学研究中,对全球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亦是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有理论上意义,而且对一些地震带的地震趋势估计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球地震活动的周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按最大熵谱方法对全球及全球各地震区强震活动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是:全球整体的巨大地震能量释放谱的最高峰值周期为10.53年,环太平洋地震系和大陆地震区的最高峰值周期分别是8.16年与10.25年。同时给出了全球各区强震活动的谱分析结果,对各区的周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周期相近的有关地区。最后讨论了产生这种周期的原因,认为不应局限于地球的封闭系统中而应在宇宙环境中探讨地震成因和动力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1981年1月24日,四川省道孚县发生6.9级地震,震前我们曾觉察到远近地震活动性的某些相关性。 一、世界大震与川滇强震的相关性 川滇地震区位于喜马拉雅弧和缅甸弧的汇合部位附近,它的地震活动水平与世界大震有一定关联。根据统计预报的“相关区判别法”,用当年(t)和前一年(t—1)的世界大震,预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全球八级大震的活动水平出发,根据地震频度和应变能释放两个方面,论证了地球自转与全球大震活动在宏观趋势上的一致性。并由84对子样群求出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r等于-0.3489,取自由度n-2=82,置信水平α等于0.01,|r|值线性相关是显著的。这种负相关特征对预测今后大震活动有其实际意义。根据目前地球自转持续加快的趋势,预计今后10至20年间全球地震活动将处于低潮,而在此总的背景下,中国发生7.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3.
地震各向异性能够深刻反映地球内部的动力学机制,将其与板块运动结合起来,研究包括地幔对流甚至地核发电机模式等在内的一系列地球内部动力过程,正逐渐成为地震学与地球动力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据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报告,1982年世界重要(significant)地震为56次,比1981年的51次有所增加。而且1982年美国的有感地震数字比1981年增加了33次。但是1982年全世界死于地震的人数反而比上一年减少了三分之一。所谓重要地震是指那些里氏6.5级或6.5级以上的地震,或震级虽较小、但造成伤亡或严重破坏的地震。所谓有感地震是指据报道人们感觉到的非重要地震。以上情况是美国地质调查局收集了全世界3000个地震台的资料汇编而成的。1982年美国仅发生过一次重要地震(1月25日)。这是没有发生过重要地震的1974年以来的最低数字。1982年的这次地震震级为6.5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上半年全球共发生MW≥6.5地震14次。其中MW≥7.0地震7次;浅源地震10次;中源地震3次;深源地震1次。浅源大地震发生的区域集中于印度尼西亚和南印度洋地区。6月份发生的地震所释放的地震矩占上半年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地震矩的一大半。  相似文献   

16.
1995年全球地震活动达到世纪之交强烈活动期的第一个峰值,全年有三个季度各出现两次巨大浅源地震。全球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41交,超过1994年,全球各大地震带同时活跃,大洋岛弧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性仍居首位。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全球地震活动继续呈下降趋势。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95次,有3次大地震。本年度6级以上浅源地震频数显著减少,全年只有76次,b值为0.70,为1964年以来的最低值。本年度亚欧带地震在全球的比重显著增加。中国大陆地震约比全球活动滞后两年。目前全球仍处于地震高活动期中,5年内有可能出现第二个峰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地震台临时报告》的初步资料和美国地质调查局编印的《PreliminaryDeterminationofEpicenters》月报,整理出1993年全球6级以上地震目录,并画出1993年1-12月全球及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性指数A(b)值曲线。1993年全球地震活动水平初步评定为中等偏高;全球地震活动中心在太平洋西北边缘地震带,共发生M_s7.6地震两次。全球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9月,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最高月份为10月。三次最大地震分别是:7月12日的日本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8月8日的马里亚纳群岛以南(关岛)地震,9月10日的墨西哥恰帕斯州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19.
1996年全球地震活动已从1995年的峰值开始下降。全年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14次,有4次大地震,震级至少为7.7级左右。最近4年来,全球地震逐渐加强,至1995年为一峰值,1996年的A(b)值回落,与1994年相近。1996年,西北太平洋地震带地震相对加强,亚欧带地震则相对减弱,但中国大陆地震活动较1995年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20.
2001年上半年,全球发生MW≥6.5地震22次,其中浅源地震19次,中源地震2次,深源地震1次;发生MW≥7.0地震8次,最大震级达MW8.4。6月23日秘鲁沿海发生了MW8.4地震,这是36年来矩震级最大的地震。上半年地震灾害严重,1月26日发生在印度的MW7.6地震使2万多人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