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室内空气中甲醛和苯与温湿度及大气压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红宾  赵素利  祁鹏 《岩矿测试》2008,27(2):158-160
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对室内空气中由装修材料和家居用品释放出的甲醛和苯含量进行了检测。通过对一年内在北京地区采集的1000余个室内空气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甲醛和苯浓度的超标现象比较普遍,尤其在6~8月份达到全年的最高值。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浓度随相对应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增大而增加,与大气压力的关系变化不明显,其中湿度对室内甲醛释放能力的影响显著;苯的浓度与其相对应环境的温度、湿度及大气压力的关系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李玉武  张卓 《岩矿测试》2007,26(1):45-50
对用于测定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甲醛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工作曲线有良好的稳定性。工作曲线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4%。为达到定量分析目的,样品蒸馏时,加入水的体积应不低于200mL,涂料样品残留量应小于5mL。样品蒸馏液中甲醛应在当天测定。涂料样品中高含量甲醛的回收率平均值为98.5%,低含量甲醛的回收率平均值为87.9%。对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
沈国春 《福建地质》2008,27(2):238-242
简述了室内污染源和产生有害物质的氡、甲醛、苯、氨、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对人体的危害和影响。介绍了室内污染监测的标准、方法和评价程序,提出了控制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室内空气中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室内空气中污染物甲醛、苯、氨、TVOC、氡的来源,讨论了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2005年南京市装修房室内的150个空气样本5项污染物检测结果分析统计表明,检出率为100%。其中氡浓度范围为10Bg/m3-230Bg/m3,氨0.1mg/m3-0.3mg/m3,甲醛0.01mg/m3-1.42 mg/m3,苯0.005mg/m3-0.10mg/m3,TVOC为0.005mg/m3-1.62 mg/m3,超标率较高的是甲醛和TVOC。介绍了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控制室内空气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平水期洞庭湖不同形态磷赋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丛丹  汪金成  杨宇  钱宝  杨朝云  阎梅 《水文》2019,39(6):74-79
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实验,对平水期洞庭湖24个断面上覆水-沉积物磷的污染程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分析了各形态磷间的相关性,探讨了磷的赋存形态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沉积物释放量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水体内总磷分布规律为南洞庭西洞庭东洞庭大通湖,东洞庭湖以颗粒态磷为主,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大通湖均以溶解态磷、无机磷为主。沉积物中总磷的分布规律为南洞庭西洞庭东洞庭大通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则以Ca-P为主,大通湖以Fe/Al-P为主。Ca-P与Fe/Al-P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通湖释放风险较大,可释放量大;东洞庭湖有一定的可释放量,应对这两个湖泊给予较多的关注。与国内其他湖泊比较,洞庭湖沉积物中TP处于中下水平,IP在沉积物中占据较高比例。湖区沉积物中Fe/Al-P与水体中DIP、DTP、TP均具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存在磷的内源释放。  相似文献   

6.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冻融作用下污染土壤中重金属Pb的溶出规律。结果表明:冻融作用明显改变了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Pb的化学形态;与未冻融土壤相比,DOM明显促进了冻融土壤中Pb的溶出释放。DOM对污染土壤中Pb的溶出释放作用与土壤类型、土壤污染时间和污染程度有关:DOM对棕壤中Pb的溶出释放作用大于对黑土中Pb的溶出释放作用;而且随着土壤Pb污染时间越长和污染程度越重,DOM对土壤中Pb的溶出释放作用越大。DOM对土壤中Pb的溶出释放还与DOM质量浓度、性质和组成密切相关:DOM质量浓度的增加提高了污染土壤中Pb的溶出释放;DOM的低pH和小分子量亲水性组分利于土壤中Pb的溶出释放。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四种醛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醛、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均为环境中常见的醛类化合物,对人的皮肤和粘膜有刺激作用,且有致癌危险。在现行的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测定甲醛采用分光光度法,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则采用气相色谱法,方法复杂且不统一。本研究建立了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甲醛、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的分析方法。考察溶液温度、酸度、反应时间对2,4-二硝基苯肼与水中醛类化合物反应的影响,探讨高效液相色谱三元梯度法分离后测定4种腙类化合物的条件。在温度为40℃、pH=3的条件下,水样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1 h后用二氯甲烷萃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三元梯度法分离后测定,4种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3.1%~115%,相对标准偏差为0.71%~5.3%,检出限为3.50~28.6μg/L。本方法能够同时测定地表水中甲醛、乙醛、丙烯醛和三氯乙醛。  相似文献   

8.
沿海滩涂区底泥-水体可溶性盐分迁移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底泥盐分的释放是滨海区水体咸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研究底泥-水体系统盐分迁移规律入手,通过室内实验主要探索了静置状态下底泥厚度对该系统中盐分迁移的影响,并初步阐明了系统中的溶质运移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底泥厚度的大小与其单位质量盐分释放强度以及盐分迁移率均成反比;仅在分子扩散作用下发生的垂向溶质运移影响深度是有限的;底泥盐分向水中释放的过程是不连续的,将这种导致土体盐分释出忽快忽慢的现象称之为盐分分层释出。  相似文献   

9.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 研究不同钠吸附比(SAR)条件下滨海含水层胶体释放规律, 采集天津平原区代表性含水层土样, 采用室内批实验和土柱实验, 研究胶体释放浓度和释放量的动态特征, 识别不同含水介质胶体释放的差异性, 同时分析胶体颗粒释放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 在NaCl和CaCl2混合溶液系统中, 含水层含水介质胶体颗粒的释放与地下水溶液所含阳离子价态有关, Ca2+含量越高, SAR越小, 胶体越不容易释放出来, Ca2+对胶体释放的抑制作用越强烈.土柱实验表明不同吸附比情况下粉砂和中砂胶体释放浓度均很小; 当地下水中SAR为0和8时粉土胶体释放很少, 当溶液的SAR为∞时胶体有明显的释放, 释放浓度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而增加, 在52个孔隙体积数瞬时达到峰值73.76 mg/L, 然后缓慢减少, 最后累积释放量达0.13 mg/g.胶体释放过程中, 粉土、粉砂和中砂渗透性损失分别为98.2%、86.7%和95.9%;含水介质渗透性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释放的胶体颗粒在空间上重新分布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沉积物胶体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明  马斌  李子琛  赵雪 《岩矿测试》2012,31(5):849-854
以天津滨海地区北大港水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柱试验,研究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不同位置沉积物胶体释放以及盐分释放/截留的动态特征,同时对沉积物胶体释放、盐分释放/截留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水库不同位置地下咸水与水库水体交换过程中,盐分的归宿不同:接近水库入口处的沉积物能将盐分截留下来,而出水口沉积物却将盐分释放转移到水体。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沉积物胶体累计释放量逐渐增加,入库口、库中心、出库口最大累计释放量分别为3.275 mg/g、0.386 mg/g和1.382 mg/g;胶体累计释放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变化曲线符合直线型,胶体释放速率变化很小。盐分的释放或截留是沉积物颗粒的粒径、胶体含量、含盐量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水库水体与沉积物中的盐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当沉积物中含盐量高于平衡浓度时,其盐分会向水体中释放,同时吸附在胶体上的盐分也会随着胶体的释放而释放;反之,水体中的盐分会向沉积物中迁移被截留下来,沉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附水中的盐分。胶体的释放规律可以用双电层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氡地质潜势规律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唐莉  朱立 《岩矿测试》1999,18(1):1-6
氡的地质潜势是环境氡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从地质背景出发快速评价氡浓度水平的有效方法,氡析出率是反映氡地质潜势的最好参数,根据放射性元素分布规律,地质背景及放射性元素衰变等,建立了计算氡析出率的理论公式。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市区氡的地质潜势分为四个不同的区,不同潜势区中室内氡浓度水平发生相应变化。说明通过氡地质潜势规律研究,可以确定室内氡浓度水平潜在高值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调湿板调节工程内湿度的原理和特点,以及调湿板的制作过程;比较了调湿板与其它材料的吸放湿能力;结合某地下工程实例分析了应用调湿板的经济性能。结果表明,调湿板的吸放湿能力远强于普通混凝土材料,应用调湿板能很好地解决地下工程内部的湿度调节问题,并且可以延缓除湿机的开启频率,减少设备初投资以及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13.
朱晟 《岩土力学》2006,27(Z2):221-224
三轴试验的结果表明,由于应用于水利工程的沥青混凝土自身的孔隙率小,侧向作用效应十分明显,体积变形较小,且主要表现为剪胀特性,目前已有的非线性和弹塑性模型难以正确地反映复杂应力状态下的这种力学行为。考虑沥青混凝土不遵守关联流动法则和Drucker公设,其弹性系数伴随塑性变形过程而改变,建议了一个在弹塑性耦合基础上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模型,与室内三轴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刘铭  张伟 《山东地质》2014,(1):28-32,36
青海省都兰县洪利铅锌矿床地处华南板块与柴达木盆地南缘的接合部,位于东昆中断裂带内,总体构造线走向为NW-SE向,构造形迹以断裂、褶皱为主,矿区断裂构造发育,按其走向可划分为2组,即NW,NE向断裂。其中NW向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略具规模,控矿明显,为区内主要的导、控矿构造,洪利铅锌矿床即受其控制。次为NE向断裂,但规模不大,且对矿体具错断和破坏作用。区内岩浆活动多集中于晋宁期和华力西期,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受后期构造活动影响,造成了该矿床由于矽卡岩化与热液蚀变在空间上的叠加而使其矿化特征的复杂多变。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共圈出锌多金属矿体2个,磁铁矿体6个,金矿体2个,铁矾帽9个。根据围岩蚀变、矿体走向、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构造的关系,可分为南、北2个矿段,初步划分了Ⅰ,Ⅱ,Ⅲ条矿化带。研究认为铁矾帽、磁异常、地球化学、矽卡岩化、热液蚀变及角岩化是该区的主要找矿标志,其中铁矾帽系该矿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15.
初步探讨、分析了影响钻孔轨迹设计的重要参数——导向强度(单位钻进长度钻孔顶角的变化量,°/m)。通过对导向钻具进行整体受力分析,建立了导向强度模型,得出了造斜初始阶段在岩土阻力和钻具弯曲影响下导向强度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所得公式对影响导向强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还通过室内实验对连续钻进导向强度的规律作了定性说明。  相似文献   

16.
城市重污染河道环境因子对底质氮释放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苏州市古城区劣Ⅴ类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和探讨了水体环境条件(DO、Eh、pH值、温度)变化和疏浚深度对河道底泥氮释放的影响.底泥供试样中NH4+-N与NO3--N含量一般为0.277 g/kg与0.0012g/kg,上覆水体NH4+-N与NO3--N含量一般为6.743 mg/L与1.500 mg/L.试验结果表明:厌氧环境(DO<0.5 mg/L)、强还原环境(Eh<-108 mV)、酸性环境(pH<6.0)及温度升高均有利于底泥中NH4+-N的释放,NO3--N的迁移转化规律则相反;供试样控制疏浚深度5 cm、10 cm、15 cm、20 cm,当疏浚深度15 cm时,泥-水界面向上覆水体中扩散的氮通量最小;疏浚深度、DO和Eh对底泥NH4+-N释放程度的影响大于pH和温度,通过曝气等方式保持水体中适当的溶解氧或使底泥保持较强的氧化电位环境可以有效抑制底泥中NH4+-N的释放.  相似文献   

17.
软土抗剪强度指标随固结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洪星  杨春和  陈锋  冒海军 《岩土力学》2014,35(Z1):106-112
常规的抗剪强度指标黏聚力c和内摩擦角φ无法准确描述堆载作用下任意固结度时软土的力学特性,而现有的考虑软土抗剪强度值随固结度增长的极限平衡法无法得出应力场、位移场等实际工程需要的数据,因此,基于理论推导和室内试验,对堆载作用下软土抗剪强度指标随固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对现有的2个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它们具有等价性。从孔隙水压力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计算公式,并且得出内摩擦角随固结度单调递增,黏聚力随固结度单调递减的变化规律。当固结度一定且不为100%时,黏聚力与初始固结压力呈线性增长的关系,内摩擦角与其无关。室内试验表明,由于综合考虑了有效应力参数和总应力参数,新推导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得更好,证明了新推导公式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地质背景条件室内氡浓度水平,采用脉冲电离室测氡仪AlphaGUARD测量了北京广东不同地质背景典型测点的室内氡浓度,同时对广东某一测点进行了长期的室内氡监测。测量和研究结果表明:地表岩性是影响室内氡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处花岗岩地区的建筑物内氡浓度高于其他岩性地区的室内氡浓度,广东室内氡水平明显高于北京地区,广东北京花岗岩地区的平均室内氡浓度分别为69.98 Bq/m^3和43.97 Bq/m^3,第四系覆盖地区的平均室内氡浓度分别为43.60 Bq/m^3和35.74 Bq/m^3。民用住宅卧室内的室内氡浓度略高于公共建筑物办公室内的室内氡浓度。因此,结合地质背景研究室内氡的水平与分布对指导开展室内氡调查中确定抽样方案、选择测点及进行区域尺度室内氡评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采空区是高氟矿井水形成的关键区域,其水-岩系统中氟的来源与溶解释放决定了矿井水中氟的富集或贫化。针对蒙陕接壤区3-1煤采空区矿井水氟来源及释放规律不清晰问题,采用水化学测试、岩石矿物成分分析、矿物扫描电镜与能谱检测,以及室内水-岩作用仿真模拟试验,查明矿井水氟物质来源与赋存载体,揭示岩石中氟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3-1煤矿井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与SO4-Na型,3-1煤采空区矿井水氟浓度高于3-1煤生产工作面的矿井水浓度,且采空区矿井水pH、Na+/Ca2+浓度比均大于工作面矿井水。3-1煤采空区矿井水F-的物质来源为泥岩与粉砂岩,2种岩石中氟平均含量分别为741、610 mg/kg,氟在固相中的主要赋存载体为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及绿泥石。采空区水-岩系统中氟的释放受岩性、粒径、pH、温度及Na+/Ca2+浓度比5个因素影响。其中,泥岩及粉砂岩中的氟比细砂岩中的更容易释放进入水中;无论何种岩性,随着粒径的减小,氟释放F-的浓度增大;此外,碱性、高温及高钠低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