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阳  严大江 《矿产与地质》2005,19(3):313-317
桂林市混合土层有其特殊性,目前对它的判定划分标准尚未统一。文章运用概率分布和假设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混合土层中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数据的研究,得出了在自然地貌条件完好性不同的情形下,其不同的数据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划分及正确评价该土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京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北京市平原区含水岩组和压缩层进行了划分。通过天竺地区两个不同深度土层压缩固结试验,及地面沉降站分层标和地下水位2005年具体监测数据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
上海地区基坑开挖卸荷土体回弹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宁  楼晓明  杨敏 《岩土力学》2011,32(Z2):244-249
通过对上海地区某基坑工程坑底不同深度土样进行一系列K0固结不排水三轴卸荷试验,对上海地区不同深度土层随基坑开挖卸荷变形性状进行研究。研究不同深度的不同土层在两种典型卸荷应力路径下的变形特性,分析了回弹率及回弹模量与卸荷比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软土的初始卸荷模量Ei及最大回弹率 不仅取决于土层性质,还与所经历的不同卸荷应力路径、预压最大荷载等有关,且不同卸荷路径下土体发生强回弹变形的极限卸荷比亦不同  相似文献   

4.
肖仁成  赵锡宏 《岩土力学》2007,28(10):2133-2137
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得到横观各向同性土层的力学参数,综合9种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横观各向同性土层的土样参数,研究分析了横观各向同性土层参数对建筑物沉降的影响。作为典型例子,对上海一幢剪力墙结构的箱形基础与横观各向同性土进行共同作用分析,并与各向同性土层上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横观各向同性土层参数对沉降的影响有些不同,尤其是不排水加载条件确定的土层参数影响的结果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曹子君  胡超  苗聪  王轩毫  郑硕 《地球科学》2023,(5):1730-1741
基于静力触探试验数据划分土层依赖于经验图表和主观判断,划分的土层剖面不可避免地存在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土体分类指数Ic的土层界面快速识别和不确定性量化方法 .在分层贝叶斯学习框架下,所提方法采用全高斯概率模型表征土体空间变异性,通过引入正态-逆威沙特共轭分布实现似然函数的快速计算,高效求解模型证据,识别最可能土层数目和厚度.所提方法基于Ic的统计特性自动划分土层,提高了识别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正> 随着地质生产的发展,地层学特别是生物地层学的研究进展很快并已取得可喜成就。但是运用多门类古生物进行地层划分时,经常还会存在地质年代的分歧意见,甚至于同一门类古生物的不同组合的差异,也可能出现不同地质年代意见,造成生物地层划分对比的困难。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生物的发生、发展、演化、迁移、绝灭、埋藏等过程和地质变迁  相似文献   

7.
2004年国际地层委员会将地球上的岩石划分成两大部分,即显生宇和前寒武系。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显生宇是依据"全球层型剖面和层型点",而前寒武系则是依据"全球标准地层年龄"。为了建立一个"自然的"前寒武纪地质年代表,人们提出了2004~2008年前寒武系划分参考方案,它指明了前寒武纪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前言国际地科联前寒武工作组对美国和墨西哥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评议,导致对前寒武地质年代表提出一项建议,兹叙如下。归属到任一地质年代表內的岩体都必须采用已确认的程序、命名和分类方法。本文将提出在几种现行划分地质年代表的学术观点和推导方法中我们的看法,以供美国地危  相似文献   

9.
前寒武纪(pre-Cambrian,Precambrian)是一个非正式的地质年代单位,泛指寒武纪之前的地质时代,在地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被广泛使用。约占地球历史88%时长的前寒武纪岩石和地层经过长时间各种地质作用改造,不仅记录不完整、保存差,而且原始地层层序复杂不清。同时,前寒武纪没有像显生宙那样可以用于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生物化石,因而前寒武纪地层研究和地质年代划分与对比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0.
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已正式同意前寒武地质年代的划分和命名方案,该划分和命名方案也已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同意国际上正式使用。为便于国际上使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确定、命名和应用。关于新的前寒武地质年代表的更易于理解的评论文章正在准备之中。前寒武纪地层学分会也正准备将太古宙进一步细分到代。  相似文献   

11.
城市固体废弃物(MSW)的沉降参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室内配制的 4种不同成份比例的垃圾土固结试验 ,对不同成份垃圾土的沉降参数的变化规律及垃圾土的变形机理和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垃圾土的室内沉降试验 ,对垃圾土沉降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2.
大直径桩荷载传递规律的试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室内直剪摩擦试验和压缩试验测定桩侧不同深度土层及桩端土层的荷载传递参数 ,根据桩 土共同作用理论分析桩的荷载 沉降关系及桩的荷载传递规律 ,为确定大直径桩的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非破坏性的室内试验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其分析结果与现场荷载试验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3.
从构造运动谈地质年代表的划分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文佑  张抗 《地质科学》1983,(4):338-344
地球的发展进入“地质时期”以来,岩石圈(首先是地壳)、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外部圈层,相继形成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不断演化。这种演化过程,以不同程度和不同形式保留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体上。我们正是通过对具体地质体的研究,从中抽象出它们形成的相对顺序和时限概念,逐步建立起地质年代表。因此,随着研究的深入,地质年代表也将不断被补充和修正。一般说来,前寒武纪地层受后期改造较强烈,地质年代表的这一部分就有着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世界各地的地质学家提出过多种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层状土层之间孔隙结构和水力学性质的不连续性对土体水盐运移有显著影响。基于现场调查,设计了两种不同粒径土层二元结构组合(黄土-砂质粉土和黄土-粉质黏土)的室内土柱试验,通过模型试验讨论了不同地下水补给条件下土层结构对毛细水分布和盐分累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毛细水补给条件下,黄土-砂质粉土构成的上细下粗型土层结构有利于毛细水盐运移,经过60 d蒸发后,其表层SO_4~(2-)含量是上粗下细型土柱的两倍。在无毛细水补给条件下,砂质粉土层中水盐向上迁移总量和迁移速率大于粉质黏土层,最终上细下粗型土柱中上覆土层各层位离子含量均大于上粗下细型土柱。研究结果为层状土区盐渍土病害的防治提供了试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土体变形特征与其经历的应力状态有关。由于抽灌水位置和水量的变化,同一土层中不同时期的地下水位可以呈现不同的变化模式,土层表现出不同的变形特征。论文根据上海1400多个水位孔近40a的水位观测资料和各土层的变形资料,从土层变形角度将地下水位的变化方式划分为5种模式。分析了每种地下水位变化模式下土层的变形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上海地面沉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变化模式对上海土层的变形有显著影响。同一土层在不同的水位变化模式下可表现为弹性、弹塑性或粘弹塑性的变形特征;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开采层次与主要沉降层具有密切的关系,开采地下水是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与现阶段含水层的水位变化模式相联系,第四承压含水层是上海最近几年来地面沉降的主要沉降层。  相似文献   

16.
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厚表土中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是一种新的矿井地质灾害。以往的煤田地质勘探工作没有涉及该问题。本文建议立井破裂工程地质勘察可划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阶段,提出了各阶段应包含的具体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特别是提出要进行模拟土与井壁相互作用试验,获得不同埋深土层与井壁相互作用的力学参数;提出在勘探阶段判断厚表土层中煤矿立井非采动破裂的系统工作方法。最后给出了一勘察分析实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沉积厚度与时问平方根和沉积厚度与时间呈直线关系、底面不排水时沉积过程中固结的Gibson理论解答以及不考虑沉积时固结作用、底面不排水时沉积后自重固结的Terzaphi理论解答,据此分析了上述两种沉积模式不同沉积速率时目前仍处于沉积过程的土层的固结状态,求算出了停止沉积后土层固结所需的最长时问,指出业已停止沉积数百年以上的土层一般不应处于欠固结状态。  相似文献   

18.
丁海平  马俊玲 《岩土力学》2013,34(Z2):35-40
从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特征周期 出发,提出了分别取 和 作为时域计算瑞利(Rayleigh)阻尼的两个目标频率。通过3种不同厚度的单一土层和1种多层土层模型在3条不同地震动作用下的计算,比较了基于Annie方法和本文方法确定Rayleigh阻尼的时域解,以及基于等效线性化的频域解,结果表明:两种Rayleigh阻尼形式的地表加速度峰值误差都在10%以内,地表加速度反应谱基本一致,但本文方法对土层厚度和输入的地震动不太敏感,即误差随着土层厚度及输入地震动的不同离散性很小,且应用更为简便,无需求土层的自振频率,只需要根据场地类别获得场地特征周期,就可确定Rayleigh阻尼值。  相似文献   

19.
分层总和法在高速公路软基沉降的预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基于钻探的土层划分往往比较粗糙以及基于室内试验的压缩模量确定不太可靠,导致沉降预测与实际偏差较大。孔压静力触探(CPTU)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原位测试技术,可以同时测试得到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压沿深度的连续剖面,较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以连盐高速公路为研究实例,采用多变量统计分析中的最优分割理论,基于CPTU高精度测试数据对土层进行了精细划分,并通过实际沉降观测资料的反演分析确定了基于CPTU的压缩模量计算方法,进而通过对高速公路实测沉降和CPTU预测沉降的比较,验证了文中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静力触探中土层界面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成层土模型试验结果,对静力触探中土层面效应进行试验研究和机理分析,取得了成层土界面效应的规律性,为利用静力触探划分土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