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柯莉 《地理教学》1999,(2):34-34,47
地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示地理事物空间状况的手段,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是地理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上课之初,先挂出“大洋洲地形图”,以图吸引学生注意力.从复习提问开始进入新课。在这里设置了三个问题:1.在地图上指出大洋洲的范围.看它位于哪些大洋和大洲之间。2.说出大洋洲的组成,在图上指出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3.看图说出大洋洲哪个国家面积最大?它的领土包括哪些?  相似文献   

2.
西北太平洋: 21世纪的地理--政治枢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初,英国著名地理学家麦金德在其名著《历史的地理枢纽》一书中,通过对地理大发现以后世界政治地图,尤其是欧洲政治地图变化的分析,提出了“大陆腹地”的概念,并把中、东欧地区称为国际政治的“枢纽”地区。二战以后,美、英等西方国家正是基于麦金德的这一思路,把围堵“枢纽”地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拉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帷幕。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北太平洋地区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蓬勃发展的经济和急剧增长的军备,成为国际地缘政治中新的“枢纽”地区。本文从政治军事地理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供关心西北太平洋地区局势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使用地图的国家之一。成书于春秋战国年间的《左传》就载有夏禹“铸九鼎,像九州”,即把九州的山川地形镌刻在“九鼎”上。这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地图了。 在先秦的诸多典籍中,有关我国上古时期地图的使用、绘制的记载屡见不鲜。《管子·地图篇》即明确指出,作为军事指挥者“必先审知地图”,并详细总结了地图运用的一般规律。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地图在军事政治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于和国家命运相联系。荆轲刺秦王,献的就是燕国的地图。  相似文献   

4.
范文娟 《地理教学》2011,(11):31-34
课标要求:①在地图上找出某一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②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地区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说出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③运用图标说出某一地区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国家版图体现着国家的政治主张,正确的国家版图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象征。随着地图的政治化与政治的地图化两种趋势不断增强,地图与政治在国际舞台上已然成为不可割裂的整体。本文试图列举对中国国家版图误用的实例类型及其特征,并分析这类问题的根源因素,指出跨国地图公司对地图底图的垄断性、中国学者对国家版图意识的薄弱以及与出版商之间的博弈,使得我国学者在国际科学论文中频频出现中国版图误用的问题,这一现象和背后的问题应引起政府和学者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6.
非洲政治地图的形成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瓜分。在此之前,除北部地中海地区外.非洲大陆地广人稀.各游牧民族部落为寻找水源和牧场经常迁徙,尚未形成现代民族和国家的政治概念:由于西方传教士和探险家的深入活动,迟至1840年才出现比较精确的非洲地图。但随之商来的是西方殖民者对非洲大陆的征服和统治。他们在非洲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建立起殖民统治机构,从而构筑了今日非洲政治地图的雏形。二战后,非洲国家纷纷取得了独立,但它们并没有触动殖民者遗留的地理边界,只是在名称上有所变化。这就为非洲国家日后的边界、部族或种族的冲突留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7.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8.
李小妹 《地理教学》2009,(9):20-22,19
“地图·国家”一课是上海教育资源库(www.shere.net)中六年级《地理》的一个课堂教学实录,观摩了这堂由上海市辽阳中学张焱老师执教的初中地理课,笔者感触颇深,下文结合课堂实录片段,谈谈这节课的一些特色和有关思考。一、大胆开发教材,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地图·国家”是上海六年级教材中国家区域地理的概述部分,上海地理课程标准对于“地图·国家”内容的学习和应用要求是“用地图描述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读图说出一个国家地理事物的分布,读图说出某个国家自然要素或人文要素,将数据图表中的内容换成文字形式的表述。”  相似文献   

9.
环印度洋地区对中国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但是环印度洋地区广阔的地域空间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中国企业投资、商贸往来等构成诸多潜在风险。基于2005—2019年环印度洋地区49个国家的相关数据,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4个维度选取22个指标构建环印度洋地区国家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动态时间规整和地图可视化探究环印度洋地区5个子区域2005—2019年综合风险及各维度风险的时空演变特点。研究结果表明:① 2005—2019年,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综合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区域内国家仍集中在中风险和较高风险等级;② 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拉克?伊朗和埃及?苏丹?厄立特里亚?索马里是区域内2大综合风险高值集聚区,环印度洋地区国家的综合风险呈现较为明显的“区域集聚性”特点;③ 不同地区主导风险不同,政治风险是除澳大利亚以外其他地区的主导风险,也是环印度洋地区目前最主要的风险来源。  相似文献   

10.
将“地图可以改变世界”写入本书的前言,这样的主张不禁引发读者思考:地图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呢?又改变了谁的世界呢?由于地图可以传达关于新大陆、商旅路线、殖民地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世界便被扩张了——把发现的新大陆加进地图。换个角度看,把相距甚远的地区放在似乎更近和更容易控制的范围内——世界便被压缩了。  相似文献   

11.
赵济 《中国沙漠》2010,30(5):1245-1245
荒漠化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国是世界上沙质荒漠(沙漠)分布最多的国家之一,面积有80.89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8.4%.国沙漠的面积仅次于澳大利亚(113.6万km2)和沙特阿拉伯(86.22万km2),列世界第三位.国也是世界上受风沙和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2.
国际地理学界政治地理研究源渊流长,1984年国际地理联合会世界政治地图研究组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国际政治地理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在我国坚持开放搞活的今天,回顾介绍国际地理学界政治地理研究和世界政治地图研究组的组织、活动,刊物,对推动我国地理学家开展政治地理的研究和教学定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旅游地图     
在当前世界上得到广泛地发展的旅游制图,被认为是地图生产的重要方面之一。旅游制图问题在一些国际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并组织有国际旅游地图展览。在苏联,对旅游地图也十分注意。国家测绘总局曾召开专门会议和大会讨论这个问题。在莫斯科地理学会分会的地图组会议上,也进行过讨论,评选出优秀的旅游地图。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地理(发达地区版)中大量地融进地图、示意图和资料图。现就第六章中“自然灾害及其防治”一节为例,并结合试点教学的实践和效果.评述其特色。  相似文献   

15.
程圣涛 《地理教学》2005,(3):4-6,23
16一17世纪。欧洲人在向东方扩张时,以欧洲为中心,根据离欧洲的远近,把东方国家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地区。广义的中东指除外高加索三国外的西亚和北非埃及,一般泛指亚欧非三洲连接地区。总面积7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l亿多。世界“热点”地区。通常是指世界上目前动荡不安、且有可能对世界政治、经济等的走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素有“森林和水的国家”之称,有10个省和3个地区,幅员辽阔,但人口相对较少,连续7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国土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万。加拿大湖泊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6%,湿地占14%,永久性冰雪覆盖地占2%。其中淡水资源占世界淡水水面的15%,领土中有7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淡水覆盖。加拿大的淡水资源在世界水资源排行表上名列前茅。尽管如此,加拿大政府还是非常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并取得了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克服采用地方时而造成的不同经度地方在时间上混乱的局面,统一时间标准,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国际经度会议上,与会国家创立了在世界范围内应用的标准时间制度。但是,这是一种理论上的标准时制度,完全不考虑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和政治疆域,因而只适用于航海。实际上,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不严格按时区来计算时间,而是根据本国实际的政治疆界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些特殊的计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西部资源》2012,(3):29
瑞士银行金融集团近日发布了关于全球石油领域现状的最新报告。报告中列出了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多的15个国家的最新排名。沙特阿拉伯排在这份新名单的首位,排在第二位的是委内瑞拉,伊朗居第三位,伊拉克居第四位,科威特居第五位,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居第六位,俄罗斯居第七位。向后的其他排名依次是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尼日利亚、加拿大、美国、  相似文献   

19.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全球森林评估报告,2000年世界约有35亿公顷森林,人均0.6公顷,其中一半以上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发展中国家;其余一半位于温带和寒温带,大部分在工业化国家内。   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为27%。主要位于亚洲和非洲的78个国家和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0%;巴西、芬兰、加蓬、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瑞典等7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超过60%;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和苏里南的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   亚洲的人均森林占有量非常低,而大洋洲和南美洲较多。人均森林面积超过3公顷的国家只有22个,其中18个是发展中国家,约5%的世界人口居住在这些国家,主要是巴西和俄罗斯联邦;而世界人口的3/4居住在人均森林面积低于0.5公顷的国家,包括人口稠密的亚洲和欧洲的大多数国家。   2000年全球森林的净损失速率为每年900万公顷,表明现在的森林年损失率比1995年报道的数字降低了20%。在非洲和拉丁美洲森林的消失最快;而在亚洲,天然林的损失大部分由新营造的人工林补偿;在欧洲和北美,森林面积正在增加。总之,世界人均森林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每年减少12平方米。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面积约20万平方公 里,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 用天然气的地区。据记载,早在西 汉时期在四川省境内就凿有天然气 井,用天然气熬盐和照明。自公元 1700年以来,我国在四川自贡地区 共钻井1.1万口以上,其中采气50 年以上的气井就有30多口。但真正 有计划的大规模开展石油地质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