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湘西南地区早震旦世湘锰期沉积相特征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南地区早震旦世湘锰期处于浅海沉积环境,锰矿层沉积于浅海陆棚盆地亚相。而盆地中心微相才是锰矿沉积的最有利环境。沉积相受古地理、古构造、古气候控制,它们三位一体联合控制了锰矿床的形成和空间展布。根据其成矿规律,预测新路河-熟坪一带和牛坡头地区为湘西南锰矿的2个成矿远景区。建立了陆源深源锰迁移至浅海陆棚盆地,经藻类生物和氨气的作用形成锰矿的沉积成矿模式。其反应式:NH3+H2O→NH4^ OH^-;Mn(HCO3)2 OH^--MnCO3↓ CO2↑ H2O。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含锰岩系出发,全面论述了广西氧化锰矿类型,在总体各类氧化锰矿成矿机理和主要特征基础上,综合归并三类七型氧化锰矿划分对比图,其中特别指出岩溶洼地锰矿是地方特色的新类型锰矿,具有很大的找矿意义,在分析广西氧化锰矿的原岩,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成矿条件的基础上,建立了氧化锰矿成矿模式图,最后指出了广西氧化锰矿还有很大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3.
响涛源—祖塔锰成矿带位于湘中地区,地处桃江成锰盆地中心部位,带内已发现多个大中小型“桃江式”锰矿床。在汲取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方法,对区内锰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区内锰矿床的形成受到区域构造、同沉积断裂、古地理以及岩相组合等因素的控制,集中分布在同沉积断裂的西侧。锰矿赋存于盆地沉积中心亚相和过渡亚相中,呈NNW向连续展布。成矿带往东的边深部及赋矿向斜的核部具有较大的找矿前景,为后续的找矿工作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基础, 提出黔东及毗邻区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是流体成矿作用, 又有沉积成矿作用。在南华裂谷盆地的不同演化阶段, 形成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黑色岩系有关的锰、重晶石、磷、镍、钼、钒、铀、页岩气等矿床成矿亚系列。提出区域性的导矿构造是新发现北西向中元古代基底中的铜仁古裂谷。对铜仁古裂谷与近东西向南华裂谷盆地同生断裂、次级地堑盆地等配矿构造的交汇处, 形成含矿流体底辟通道, 控制形成了系列超大型锰矿床、超大型重晶石矿床等区域成矿规律进行了论述。在总结贵州新元古代锰矿、重晶石矿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 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 对成功指导实现锰矿和重晶石找矿突破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东山下锰矿是舂陵水两岸风化淋滤型氧化锰矿的典型矿床之一,二叠系孤峰组硅质岩是锰矿的赋存层位,SN向挤压破碎带是矿区的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的地层、岩性、含锰建造、地质构造、气候和地貌等条件均对成矿十分有利,分析研究此类矿床成因进而寻找类似锰矿床对缺锰地区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广西东平表生富集型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广西东平表生富集型氧化锰矿床成矿地质环境,含锰岩系地质特征,锰矿层结构,矿石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矿石化学组分等特征;认为表生富集型氧化锰矿床的形成主要受原生含锰层、地质构造、地形地貌、顶盖层厚度、岩性、气候及水文地质等条件所制约。文章最后讨论了锰矿化富集特征,氧化锰矿成矿模式等并指出探采意义。  相似文献   

7.
广西宜州市龙头锰矿是我国石炭系锰矿的典型代表。2014~2016年,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广西地质勘查院在南丹-宜州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圈定了弄竹、塘岭找矿靶区。两个靶区经后续广西地勘资金勘查,在里苗-塘岭一带估算锰矿资源量达8000多万吨,成为我国石炭系最大的锰矿。为了揭示该矿床的成矿机制,本文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构造环境、岩相古地理、锰质来源、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分析了其控矿因素,圈定了成锰盆地边界线,建立了成矿模式。认为里苗-塘岭锰矿床是受NE向同沉积断裂控制的海底热水沉积矿床,是走滑拉张断陷-含锰热水-台沟相沉积环境耦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省已知锰矿床(点)进行了统计,按集中区、产出时代和已知典型矿床,将锰矿类型划分为虎牙式、轿顶山式、石坎式、高燕式、大白岩式,按成因分类归为海相沉积型、(火山)沉积变质型,从锰矿分布的时间、空间、含矿地层及岩相古地理、构造及成锰盆地等总结了5个矿床式的成矿规律。根据成矿条件、地质背景等,计算典型矿床含矿系数,以地质体积法预测各个矿床式的资源远景,探讨全省锰矿资源前景,对省内锰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湘西北地区民乐式锰矿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考察和室内综合研究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相古地理、地质构造等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结合稳定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以古丈锰矿田中的野竹锰矿为例,对湘西北民乐式锰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认为区内成矿物质(锰)是多来源的,但主要来源于海底火山活动。在成矿作用过程中,堆集在火山喷口附近的沉积物被烘热的海水淋滤改造,从中析出锰质,由热海水体所挟带,随海流迁移,成矿物质在裂陷槽中沉积下来富集形成锰矿床。民乐式锰矿床属离火山喷发中心较远的海底火山喷发-沉积锰矿床。  相似文献   

10.
刘东升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49-257
湖南省民乐-古丈地区锰矿位于上扬子地块东南缘之武陵台陷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为典型的海相沉积型锰矿床。区内主要有民乐和古丈2个锰矿产地,位于松桃成锰盆地的中东部,与贵州道坨锰矿、杨立掌锰矿处于同一断陷槽中,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找矿潜力较大。通过对区内锰矿床(点)成矿地质特征、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等综合分析,总结区域锰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上扬子地块东南缘南华系锰矿找矿突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