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83年7月5日至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科学研究委员会,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和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共同组织的国际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曾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召开会议,讨论海洋学计算用算法和国际海洋学常用表第四卷稿。“算法”和“表”均以新海洋学标准——实用新盐标和海水状态方程为基础,并用实际应用所需要的数字形式实现了新海洋学标准。“算法”实际上是按新标准计算下述海水特性所用公式和程序之汇集:1.相对电导率换算成实用盐度;2.实用盐度换算成相对电导率;3.比容变化,条件密度变化和比容;4.压力换算成深度;5.海水比  相似文献   

2.
本世纪初以来,计算海水密度都是以福尔奇、克努森、苏伦森(1902年)的密度测量和爱克曼(1908年)的压缩率测量为依据的。新近得到的数据表明,克努森—爱克曼方程计算的数值存在误差。这些误差主要是由于测量的样品成分不同所引起的,并与盐度定义和测量的精确度有关。需要一个与1978年实用盐标定义一致的新国际海水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3.
在1980年9月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的最后一次会议期间起草了一份有关实用盐标和国际海水状态方程的文件。下面摘引的结论是关于实用盐标定义和根据现场电导率测量计算实用盐度的演算法,下述的方程是用来计算实用盐度的。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及其所属“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已正式提出并通过了1978年实用盐标(PSS78)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及其用表,同时已联合发出通告,要求世界所有海洋工作者自1982年1月1日起,在海洋调查和研究报告中一律使用新盐标、新方程和新的用表。 实用盐度公式可写为:  相似文献   

5.
一 1982年1月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和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采用1978年实用盐标和1980年国际新的海水状态方程的通告”,定于1982年1月1日开始启用新的方法、公式和表格,从而取代以前所使用的方法、公式和表格。  相似文献   

6.
新的实用盐标从1982年开始实行了。在我国新盐标对现行仪器会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说,为了适应新盐标,仪器是否需要改动?我们针对这一问题作简要的讨论。我们现有的测量海水盐度的仪器有氯度滴定、精确度较高的实验室盐度计、现场用的STD和CTD。这些仪器有我国自己研制  相似文献   

7.
实用盐度公式延伸应用于低盐海水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及其所属“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已正式提出并通过了1978年实用盐标(PSS78)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及其用表,同时已联合发出通告,要求世界所有海洋工作者自1982年1月1日起,在海洋调查和研究报告中一律使用新盐标、新方程和新的用表。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等单位组织的关于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的联合专家小组推荐采用1978年实用盐标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在UNESCO出版的有关海洋科学的技术报告丛书中,可以看到他们作出这项推荐之前所发表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9.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四个组织联合发出的:“关于采用1978年实用盐标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的通告”,国家计量局、国家海洋局于11月11日至15日在青岛市联合召开了关于在我国贯彻国际实用盐标的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海洋界科研、教学、海上石油、航务交通、水产、河港工程、仪器生产、检定、标准计量及海洋局系统共卅余单位。  相似文献   

10.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学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共同组成的“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经过16年的努力,终于在1980年的锡德尼(加拿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并通过了1978年实用盐标(PSS78)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及其用表。上述四组织  相似文献   

11.
(1978)实用盐标给我们提供了精确定义的、无异议的方法,它适用于各种海水,通过测量海水的电导率,温度和压力就能确定盐度(准确一点说是实用盐度。)。从标准的术语出发,也很需要有一个唯一的标度(Scale)。例如我们希望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对某一特定水样实施测量,应该给出相同的实用盐度值.我们通过调查世界上几个洋区的天然海水的情况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的结论是:对所有这些洋区的海水来说,(1978)实用盐标为盐度测量提供了唯一的标度,其误差范围在±0.001之内。  相似文献   

12.
用三个方程来拟合与1978实用盐标有关的海水电导率的新数据,用这些方程处理世界各地大洋水的电导率、压力和温度的现场测量。所得的标准偏差约相当±0.0015‰S,它取决于测量时的压力,与新式仪器得到的最佳精确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廿世纪初到现在有关盐度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整个历史,讨论了目前实际存在的困难,特别是关于现场CTD观测结果的换算。一九七八年实用盐标试图克服这些缺点,并已被推荐为国际上采用的标度。新盐标的基础是一个电导率比值的方程,该电导率比为海水样品与标准氯化钾溶液(KCl)在15℃,一个大气压下的电导率的比值,样品是用重量法由蒸馏水稀释和蒸发标准海水制备的。最后,给出了CTD数据换算的新方程组,论述其根据的著作将在本卷另文发表。  相似文献   

14.
UNESCO/ICES/SCOR/IAPSO海洋学表和标准的专家小组(JPOTS)已推荐了1982年实用盐标,并已得到UNESCO,ICES,SCOR及IAPSO的承认、它们共同决定自1982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此新盐标及新的海洋学表。 1978年实用盐标的确立与使用是电导测  相似文献   

15.
海水所含盐量标志海水浓度,通常以盐度表示,现代“盐度”单位已由专一海洋学领域扩展到盐化工、水产养殖、生态网络调查等学科中,并已产生了重要影响.历史上,盐度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几经变革[1,2],人们一直在深化自己的认识,探索盐度的实质,笔者在科研实践中认识到:现行国际“实用盐标”及先前“氯度盐标”,应用于保守性质海水样品准确,而应用于非保守性质样品时不准确,其表现特征是两盐度测定值均偏离样品绝对盐度SA,且无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稀的和浓的标准海水的电导率比在盐度范围0~42‰、温度-1℃~30℃时已被非常准确地测定。全部数据都被列入多项式中,并和过去的数据进行了比较。转换了海水电导率,提出了适合整个盐度和温度范围的多项式。用本文记载的数据和IEEE本期中刊载的多菲尼的数据[1]制定新“1978实用盐标。”  相似文献   

17.
新的高压下水和海水状态方程已从迈阿密大学,米勒罗及其同事以及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布雷德肖和施莱歇的实验结果中推导出来。状态方程的形式为含二次项的正割体积模量。 K=Pv~o/(v~o-v~p)=K~o AP BP~2 K~o=K~ow aS bS~(3/2) A=Aw cS dS~(3/2) B=Bw eS 其中v和v~p为O压和P压下的比容,S为盐度(‰)。方程的纯水部分的系数K~o_W,A_N,B_W是温度的多项式函数。纯水状态方程V~o_W的标准误差为4.3×10~(-6)cm~3g~(-1)由高压海水测定值得到由温度决定的参数a.b.c.d.e的值。海水状态方程V~()的总的误差为9.0×10~(-6)cm~3g~(-1)。就海洋中温、压、盐的范围来说,V~p的标准误差为5.0×10~(-6)cm~3g~(-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学常用表及标准联合专家小组最近(1979)已向各海洋团体推荐使用新的高压海水状态方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1980 年国际标准海水状态方程在盐度小于0 .5 条件下的适用性,测定了0 .039~2 .000 盐度范围内的稀释大洋水的密度,并与状态方程的计算值作了比较。测定值与计算值之间的平均偏差为±0.6×10- 3kg/m3 ,小于状态方程的标准偏差3.6 ×10- 3kg/m3 。结果认为1980 年国际标准海水状态方程的低盐范围可以从现在的0.5 继续扩展到0.039 。  相似文献   

19.
一、问题的提出 1978实用盐标(PSS 78)盐度方程给出了由海水电导率比求实用盐度的公式:此文的写作中,曾得到高级工程师刘雪堂、逮玉佩,工程师苏锐、贾肇基等同志的帮助,在此一井农示感谢。2期雨海水盐度计算海水电导率比的计算方法因而,寻求  相似文献   

20.
黑潮延伸体海域海平面变化及其与比容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AVISO高度计海面高度异常、SODA的温、盐和混合层深度资料,研究黑潮延伸体(KE)海域海平面变化及其与海水比容变化的关系.1993-2007年KE上游区海平面上升,而比容海平面则微弱下降;两者均具有年代际和年际变化,在年际尺度上的差异显著.KE下游区海平面年代际变化明显,而比容海平面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