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南方地区有些小河(溪)地表水氨氮超标严重,通过新型人工快滤组合技术研究,得出新型人工快滤组合最佳处理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氨氮的除去率可达80%,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该技术可推广应用于氨氮超标严重的小河(溪)或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谭现锋  王浩  康凤新 《探矿工程》2016,43(10):230-233
地壳中干热岩所蕴含的地热能量巨大,已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开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干热岩热储层建造(EGS系统)与采热技术研究方面,主要有人工高压裂隙、天然裂隙及天然裂隙—断层3种模式。水力压裂是目前人工热储层建造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停留在实验室模拟的阶段。2014年在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完成了1眼干热岩勘探孔施工(GRY1孔),并进行了2组水力压裂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该成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为我国后续研究人工热储层建造技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者顺  樊佳芳  高鸿  唐文榜 《物探与化探》2004,28(5):436-438,442
塔河油田岩溶储集体(洞穴、礁滩、孔洞、裂缝或裂隙等)的地震波场特征是弱反射背景之上的强弱不同的绕射波,因此,绕射波准确归位成像和振幅保持是研究岩溶储集体的基础。笔者从塔河油田地震资料高保真处理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适应该区碳酸盐岩储层预测要求的以叠后高精度偏移算法和振幅保持处理为主的叠后高保真处理技术,取得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媛  颜利君  廖诗荣  杨佳佳  庞瑶  蒋策  房立华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52005-2022052005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自动处理地震序列目录,并与人工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震后10d内,RISP系统自动处理获得了386个地震信号,地震数量是正式地震目录的1.98倍,匹配率为97.43%。分析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的地震占比71.05%,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占比96.31%,震级偏差小于±0.3级的地震占比99.47%。根据RISP系统检测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北东侧的一条未发现的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RIS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能力,可快速产出地震序列目录,对大震应急、震后趋势判定和发震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时智能地震处理系统(RISP)是一套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新型地震实时处理系统,于2021年6月在四川开始试运行。为了评估该系统在四川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和处理能力,笔者等采用RISP系统对2020年4月1日四川甘孜州石渠县发生的M5.6级地震序列进行了回溯性分析,获得了较为可靠的自动处理地震序列目录,并与人工目录进行了对比分析。震后10d内,RISP系统自动处理获得了386个地震信号,地震数量是正式地震目录的1.98倍,匹配率为97.43%。分析显示,发震时刻偏差小于±1.0 s的地震占比71.05%,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0 km的地震占比96.31%,震级偏差小于±0.3级的地震占比99.47%。根据RISP系统检测地震序列分布特征和震源机制解,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为五道梁—长沙贡玛断裂北东侧的一条未发现的分支断层。研究结果表明,RISP系统的应用可以提升台网稀疏区域的地震检测能力,可快速产出地震序列目录,对大震应急、震后趋势判定和发震构造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套SEM-EBSD-EDS-CL联合分析系统(FEI Quanta 650 FEG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功能和特点,并使用该系统开展了石榴石、白云石的矿物学研究以及和田玉仔料研究。多工作模式、待试样品要求低和制备简单、高质量的分析图谱、信息数字化处理以及多技术结合应用是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系统的显著优点。SEM-EBSD-EDS-CL联合分析系统在宝玉石研究中将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陈宇 《地下水》2023,(6):196-198
传统水文资料整编靠人工处理,不能完全满足适时提供水文数据服务的要求。运用高效运转的水文资料在线智能处理系统是智慧水文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巴州水文数据一体化智能处理系统研发及应用过程为例,对该系统在水文资料整编中的应用、系统架构、设计思路及主要功能特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工作需求,提出进一步开发升级思路。通过应用水文资料在线智能处理软件,可进一步践行五大水文发展理念,为日常水文监测资料日清月结筑牢成果智慧输出的硬件基础。从而全面提升水文资料整编的时效性及精准性,为区域防洪减灾提供可靠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00,(1)
该技术是选用澳大利亚、丹麦等国的抗旱优良草种,然后进行种子处理,再利用水力播种技术,建设灌溉人工草地。该技术能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对发展牧业、增加肉食产量有着极为现实的意义。在我国西北干旱牧区种植优良牧草比国内同类牧草增产15%左右人工草场节水灌溉增产技术  相似文献   

9.
面向网络应用的构件化嵌入式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忠  徐欣  班凯  凤鸣  李冉  阎晨 《地球科学》2006,31(5):631-634
解决在嵌入式有限的资源条件下 (硬件处理速度、存储容量等) , 大容量空间信息的压缩与检索、与大型GIS系统交互等关键技术问题.系统综合应用了构件 (component , 组件) 技术、中间件技术、嵌入式操作系统和网络通讯技术.基于该系统的实际应用, 证明了它能够实现嵌入式设备上的空间信息管理、浏览、查询、分析处理等GIS功能;并支持嵌入式地理信息终端与大型GIS系统的交互、网络服务 ( Web Service) 以及实现系统间功能的互操作.   相似文献   

10.
生态自然修复为国家生态修复政策的重要方向;采取有限人工措施实现煤矿区生态的自然恢复促进,符合“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工程实际需求也更具市场应用前景。针对煤矿区3种主要受损土地类型,系统梳理生态自然修复方向的研究成果,研究分析人工促进自然修复的理念内涵,并结合煤矿区受损生态生境特征,探讨煤矿区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的分区分类治理模式及主要技术方向。研究表明,分区分类实施人工促进措施是低扰动、高效率实现煤矿区生态自然恢复的主要策略;具体实施中可在煤矿区生态自然修复潜力评估基础上,构建基于大部免于干扰、关键局部处理原则的人工促进生态自然修复3类区域治理体系,综合选用原有植被保护与促进更新、易扩繁乡土植被建植、微区域土壤重构改良、微地形地貌塑造等技术方法,来充分挖掘煤矿区的生态自然修复潜力,并应在矿区微地形与植被恢复关系、人工促进措施实施区域选择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进一步有效提升生态治理效率、降低工程成本。本研究可为经济、高效和稳定地实现煤矿区生态治理目标提供基础理论及技术策略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