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黄低洼盐碱地对虾养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研究了沿黄低洼盐碱地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南美蓝对虾(Penaeus stylirostris)养殖技术和健康养殖模式。结果表明:沿黄低洼盐碱地养殖用水经适当的岛子调节,可明显提高2种对虾虾苗的存活率;通过合理的水质调控和病害防治技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其中半精养池塘2种对虾养殖平均产量为163.5lkg/亩,平均投入产出比为220%;精养池塘分剐为395kg/亩、244%,而且南美蓝对虾的成活率、产值、纯利润和投入产出比均比南美白对虾的要高。提出在沿黄低洼盐碱地推广抗病力强的南美蓝对虾健康精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58批次的人工育苗试验,总结点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阐述了育苗池、育苗的环境条件、鱼苗不同生长阶段的饵料及投喂方法、育苗水质管理及生产中的操作方法等;讨论了如何解决开口饵料问题和出现3个危险期的原因等。  相似文献   

3.
生物磁化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对磁化水的机理研究和磁化技术的应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注意,但它应用于对虾育苗和养成方面国内尚欠报告,国外文献亦罕见。本文着重介绍应用磁化技术对越冬和捕捞亲虾进行人工培育和养成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1993年,于文登市小观海珍品育苗养殖场,在海湾扇贝和对虾育苗结束后,利用其配套的单胞藻培养地进行真鲷育苗,利用对虾育苗池和卤虫孵化池培养轮虫。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育成全长3.01~6.50cm,平均全长3.44cm的真鲷商品鱼种161116尾,从仔鱼培育到商品苗种的成活率达到24.72%,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达到2685尾,1993年7月19日通过了文登市科委组织的验收。正材料和方法1.1育苗设施亲鱼产卵池(1个)和鱼苗培育池(6个)皆用单胞藻培养池(规格为3.8m×3.7m×0.8m,水…  相似文献   

5.
石鲽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石鲽鱼的生物学特性,对亲鱼的选择培育、人工催产、挤卵、受精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技术,进行试验探索,在室内人工控制水温、光照、饵料投喂的条件下,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鲽鱼的发育和变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探索了人育苗的关键技术,突破了过去单纯领带采捕自然苗进行人工养殖的方式,为实现室内全人工育苗及养成产业化生产,解决苗种来源途径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6.
石鲽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石鲽鱼的生物学特性 ,对亲鱼的选择培育、人工催产、挤卵、受精孵化和仔稚鱼的培育技术 ,进行试验探索。在室内人工控制水温、光照、饵料投喂的条件下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石鲽鱼的发育和变态及其与理化因子的关系 ,探索了人工育苗的关键技术 ,突破了过去单纯依赖采捕自然苗进行人工养殖的方式 ,为实现室内全人工育苗及养成产业化生产 ,解决苗种来源途径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7.
闽南紫海胆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1999年7月到2000年10月在福建省东山县鲍鱼增殖中心进行的紫海胆(Anthocidaris crassistpina)生产性人工育苗技术试验。受精卵孵化后经过11d的浮游阶段的培育,移入采苗池,经过80d稚海胆阶段的培育,出苗量1万-1.2万粒/m^3,个体壳径4—16mm,平均壳径7.7mm。  相似文献   

8.
由威海市水产局主持召开的裙带菜海上育苗直接养成技术于1988年2月14日在威海市石岛镇通过鉴定。参加鉴定会的有来自中国科学院、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烟台市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水产学校等单位的十多位专家、教授。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成果达到预期指标,研究成果可靠,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育苗养成效果好等优点;改变了裙带菜传统的养殖方法,创立了一条技术先进、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新养殖工艺。专家们建议,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此项技术,把裙带菜养殖生产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双斑东方Tun人工繁殖及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1年双斑东方Tun人工繁殖及育苗过程与结果。在春季当海水水温达到16℃以上时,用DOM、LRH-A3或HCG进行催产,混和或单一使用,剂量视亲鱼性腺成熟度而定。受精卵在水温18.0-22.4℃、盐度22.2-28.6条件下,经117-156h孵化。用250万尾开口仔鱼培育出平均全长为37mm,平均体重为1.3g的鱼苗52.35万尾,成活率25.5%。此外,对亲鱼的暂养、催产、受精卵的孵化、仔鱼的前期培育和后期培育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斜带石斑鱼人工育苗技术试验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周仁杰  林涛 《台湾海峡》2002,21(1):57-62
试验获得初步成功:用50万粒受精卵孵得34.8万尾仔鱼,经60日龄培育,获全长20.5-48.5mm(平均全长26.5mm)的斜带石斑鱼鱼苗0.4万尾,育苗成活率达1.2%。试验期间育苗池水温、盐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7.3-30.5℃和31.5-32.0。试验采用如下铒料系列:牡蛎担轮幼虫-轮虫-卤虫无节幼体-卤虫无节幼体 冰冻桡足类、海水技角类。试验经历了3个死亡高峰期,它们分别出现在育苗初期仔鱼开口阶段、稚鱼期30-38日龄阶段和进入幼鱼期以后,本文讨论分析了其成因。  相似文献   

11.
于1991年3 - 9月和1992年3 - 9月,在中国沿海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辽宁等9个省市的养殖场采集中国对虾、斑节对虾和长毛对虾3种对虾标本,运用显微和亚显微观察方法,对养殖对虾的微型生物污着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患该症的对虾其体表污着生物群落通常由微型生物组成,包括各种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主要类群是具柄的缘毛美纤毛虫;其他观察到的常见类群包括丝状和非丝状的细菌、附着性藻类和吸管虫类;在养成期偶尔发现有营薛虫和藤壶等大型污着生物。对育苗期和养成期中国对虾体表的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某些对虾体表,污着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对虾体表的不同污着程度与其体表污着群落的不同发育阶段有关。据此,认为对虾体表微型生物污着症可能是一种慢性的疾病综合症。  相似文献   

12.
利用老化虾塘进行斑节对虾与锯缘青蟹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老化虾塘中进行斑节对虾(Penaeus monadom Fabricus)与锯缘青蟹(Scyll serrata)混养试验,结果如下:斑节对虾的产量为1225kg/hm2,养成存活率为65.3%:锯缘青蟹的产量为422.5kg/hm2,存活率为40.2%;纯收入42105元/hm2,投入产出比达到1:2,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泥蚶人工育苗高产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泥蚶人工育苗的若干技术。提出一些高产措施:如优选亲蚶;高密度来卵再分地洗卵、孵化,高密度培育面盘幼虫;无“底质”采集眼点幼虫,细砂(含极少量泥质和有机质)底质培育稚蚶,加大投饵量和换水量;严格防病等。在生产中取得一定的效果,平均单产稚蚶(壳长0.9±0.2mm)32.90万粒/m2,最高单产59.44万粒/m2。  相似文献   

14.
大黄鱼人工苗种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严正凛 《海洋科学》1999,23(6):16-18
大黄鱼Pseudosciaena (Richardson)人工苗种生产技术包括亲鱼强化促熟、催产、孵化、苗种管理和疾病防治等部分。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大黄鱼育苗生产实践,并参照有关资料,现将其各个技术要点分别进行介绍,供大黄鱼和其他海水鱼类苗种生产参考。1亲鱼促熟在大黄鱼人工苗种生产中,提供足够数量的成熟亲鱼,是保证育苗成功的物质前提和首要条件。亲鱼促熟的方法有2种:室内水池促熟和海区网箱促熟。1.1室内水池促熟从海区鱼排中挑选规格大的养成鱼(雌鱼为0.6kg/尾以上,雄鱼为0.5kg/尾以上)作为…  相似文献   

15.
云斑尖塘鳢人工育苗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斑尖塘鳢(Oxyeleotris marmoratus (Bleeker))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利用燃油热水炉加温进行亲鱼越冬,采取人工辅助控温、保温的方法,配合其生态条件的调控和投喂优质饲料,培育亲鱼成熟并能自然产卵,使用人工饵料、代用饵料、生物饵料等混合饵料互相搭配组合,经过2个月左右的培育鱼苗全长达3cm左右。亲鱼具多次产卵习性,观察到一年当中最多产卵4次。利用外源激素催产率达到95.0%,自然产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高于人工催产。  相似文献   

16.
裙带菜是一种大型经济藻类,其菜质鲜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我国从60年代初就开始了裙带菜的人工养殖。而今海上育苗及养成技术的提高为其大规模生产开辟了新的途径。 1 海区的选择 裙带菜适于生长在海流畅通、水质肥沃、无污染、透明度较大的浅海。其水深一般在6m以上,最大流速不小于27.2m/min,透明度周年变化幅度43~430cm/s,水  相似文献   

17.
大弹涂鱼土池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总面积为3 340 m2的4口土池(835 m2/口)进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Linnaeus))育苗试验研究。共放养1龄和2龄亲鱼11 000尾,2004年5月16日~5月21日和5月31日~6月4日先后孵出两批仔鱼,每批次的孵化时间持续5~6 d,共孵出仔鱼330×104尾。采用泼洒泥浆、接种轮虫、施肥、调节池水盐度和遮阳控制水温等方法进行仔稚鱼培育,土池育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初孵仔鱼经过34~53 d的培育,共培育出幼鱼34.76×104尾,幼鱼平均全长23.1 mm,平均体质量100.0 mg,平均成活率10.5%。试验结果表明,大弹涂鱼亲鱼未经性激素注射能在土池洞穴内自然产卵孵化,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在土池中进行大弹涂鱼批量育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点带石斑鱼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陈国华  张本 《海洋与湖沼》2001,32(4):428-435
采用经埋植外源激光法诱导所得的点带石斑鱼功能性雄鱼和人工养殖的雌鱼进行亲鱼培育、产卵和孵化的试验研究,在1999-2000年的两年中,繁殖仔鱼7103万尾,结果表明,雌鱼的绝对生死力为535.01万粒卵,相对生殖力为810.21粒/g体重,水泥池中培育的点带石斑鱼能自然产卵与水温相关,水温高于24℃时,产卵呈一定的周期性,即连续产卵5-7天,停产数天后再开始下一个产卵周期;水温低于24℃时,产卵受到抑制,水温对胚胎发育有明显的影响,水温25.5-28.5℃胚胎发育时间为21h53min,仔鱼活力好,盐度为30-33时,胚胎发育正常盐度降低造成孵化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是利用海捕日本对虾,根据它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点,在室内水泥池内采用模仿自然条件,在不损害其生理机能的情况下,尽可能满足其性腺成熟所需要的生理生态条件的方法,即在自然水温下,采用弱光(在501X以内),雌雄比1:1,池底铺砂(铺砂面积占全面积的1/2,厚度为10~20cm)以及投喂新鲜牡蛎等进行人工越冬促熟。本试验,越冬的水温最低为14.2℃;比重为1.0215~1.0240;pH为8.0~8.5;亲虾越冬池为15m×2m×1m。其结果:越冬亲虾的存活率为85%;成熟率为74%;亲虾的产卵量为15×144~30×104粒;受精率为95%以上;孵化率为90%~95%。试验表明,不采用切除眼柄的方法,同样可达到日本对虾性腺成熟的目的;个体较大(20cm以上),其成熟率和存活率都较高,产卵量亦较多,因此应选用个体大的对虾进行越冬促熟,效果较好。本试验进行了日本对虾生产性育苗,其育苗工艺与其它虾种大同小异。育苗时,幼体的饵料应多样化;当变态进入Z2时,就兼投少量的刚孵出的卤虫幼体,能提高幼体的存活率。采用本方法进行越冬促熟,操作和管理方便,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育苗池和养成池11项水质参数(温度、盐度、pH、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硫化物、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磷酸盐及硅酸盐浓度)对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附着性纤毛虫附着量变动的影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与虾池化学需氧量(COD)之间存在着直线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内,R1=0.002+0.260COD(r=0.711,p<0.05),在养成池,R2=0.553+0.098COD(r=0.668,p<0.05)。R与水质其他因子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对虾体表纤毛虫的附着量(M)与虾池纤毛虫的附着速率(R)之间存在着指数正相关关系:在育苗池,M=0.512e4.01R(r=0.692,p<0.05);在养成池,M=0.409e8.21R(r=0.671,p<0.05)。说明虾池附着性纤毛虫的附着速率和对虾体表纤毛虫附着量的变动主要取决于虾池COD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