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农民的收入主要靠耕地,耕地保护工作服务的主体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价值体现在要向耕地要产出、向耕地要效率、向耕地要效益,满足基层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实际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2.
蔡亚群 《国土资源》2004,(10):46-49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才是实现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惟一出路。全面实现小康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大地上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农村城镇化正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在城市的边缘徘徊。  相似文献   

3.
文星镇是湘阴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全镇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9817人,土地总面积30450亩,耕地6083.7亩,农民人均耕地0.62亩,2007~2008年公益性征地682.4亩,耕地171.6亩;经营性征地1989.8亩,其中耕地389.06亩.  相似文献   

4.
浅议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失地农民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一个群体,由失地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的不和谐音符。目前,全国失去土地或者人均耕地0.3亩以下的农民多达四五千万,他们的生存状态很让人担忧。2003年国家统计局对失地农民的抽样调查显示,完全失去耕地的占43%,耕地被占后收入下降的占46%,如何安置失地农民,保障失地农民的生存权益,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农民参与耕地保护的激励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作为耕地最基本的经营主体,是现阶段,也是将来很长时期我国农村经济的基本政策。对耕地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户参与耕地保护的基本机制是现实的需要,也是耕地保护的长效机制。耕地对农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耕地对农民  相似文献   

6.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力度是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但在前几年开展的“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调研工作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目前广西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仍基本处于无序的状态,普遍存在着两种极端现象:一是任由农民跟着感觉走,政府缺乏必要的规划和引导,加上农民了解市场信息和掌握特优产品种养技术能力不高,盲目跟风,造成产品质量不高和恶性竞争,因此没有形成产业化和经济规模,农民收益增长缓慢,逐步丧失了农业结构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耕地被转化成建设用地,导致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日趋降低,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的正常生活,为了缓解耕地资源日趋紧张的局面,我们应加大力度进一步保护耕地。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让农民普遍富裕起来。农民的收入主要靠耕地,耕地保护工作服务的主体是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价值体现在要向耕地要产出、向耕地要效率、向耕地要效益,满足基层农民群众的愿望和实际需求,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整治是国家确保耕地红线,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也是省委、省政府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二是人口多、耕地少。土地面积广大,但是耕地很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这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考虑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以《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为核心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本文主要介绍国土资源保护利用的主要制度及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