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袁福强  陈诗越 《地理教学》2011,(24):23-24,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对中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战略目标中具体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地理学科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于我们周边的自然地理环境、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2.
周慧 《地理教学》2005,(4):9-11
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并在引导学生关注全球性问题和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孙庆红 《地理教学》2010,(19):33-35
一、回到“生活世界”的课堂教学策略符合中学地理教育规律 地理学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正确认识来自于实践,验证于实践,并通过实践加以应用。中学地理课程应该反映其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和自身经验出发,观察、发现、了解并研究生活中的地理,并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4.
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地理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和现成结论的灌输,不再局限于对学生实施静态的、封闭式的、记忆型的地理教学。而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心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和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地理学科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让地理学科充分地置身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可以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学是研究地理要素和当前地理综合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社会区域特征的发展性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特征。随着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地理学的研究也需要与经济形势结合,并逐渐成为发展变化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实践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目前,基于经济发展视域下的地理学核心研究点,在于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的空间属性活动和地域自身的空间属性,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一般包括:基于地理学发展角度下的人类经济创新和分布规律、人类如何利用经济活动正向影响和引导地理学科发展、人类经济地理活动的根本动力等。从经济地理学角度来看,人类  相似文献   

6.
任苏蕊 《地理教学》2023,(15):35-38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指学生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的培养是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落实的。地理教学需要走出课堂。乡土地理资源是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素材之一。本文以必修《地理2》主题5“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课为例,以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为调查区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从身边的乡土资源出发培育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王碧玮 《地理教学》2013,(11):43-44
正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中学地理教育应该教给学生什么?地理学习能够给学生留下些什么?近几年来,笔者一直试图从自己的地理课堂教学实践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一、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修养人类的文化根植于地理环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孕育了不同的文化。初中地理教材开篇就是"景观地图"篇,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地区的地  相似文献   

8.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获得必须创新学习方式。地理学独特的研究视角和学习领域使得地理学科成为研学活动的主角。通过带有自主、合作、探究特点的研学旅行综合课程的实施,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和社会大课堂,验证知识,生成新知识,感受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改造,体验人地协调。本文以研学实践为背景,综合阐述了地理研学实践的过程、方法和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张春杰 《地理教学》2021,(15):57-60
高中地理作为唯一将实践力列入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性.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设计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引导未来职业规划的研学活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托桂林市的岩溶地貌,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总结等方面,通过区域内典型岩溶地貌地点进行地理研学旅行课程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上位和具有统摄地位的大概念,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价值。基于“人地关系”大概念设计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可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整合。以“人地关系”学科大概念为线索,将整合的学科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推进“人地关系”大概念的学习进阶,既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构建与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周慧 《地理教学》2005,(12):30-32
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信息搜集处理活动和观察、观测、调查、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地理实践力是地理课程标准和新时代地理新课程的要求。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基于“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路径实践研究”课题,持续开展不同形式的地理实践探索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侧重探讨结合不同的时空尺度,通过课堂模拟实验、作业设计、社会调查、社团活动、野外考察和研学旅行六大途径探索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桂海金 《地理教学》2022,(11):34-36
高考评价体系确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为考查内容,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建立基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思想方法,与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构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基于综合思维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基于区域认知素养设计的试题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并从多角度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邹金伟  张淑琴 《地理教学》2021,(16):31-34,49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含有丰富的实践内容.2017年宝安区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区学生地理实践机会少,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偏于传统教学,缺乏对校园内外地理实践资源的开发与实践.因此,笔者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学情及校园内外资源搭建实践平台,初步探索构建我区初中地理实践课程体系.按照教学组织场所,笔者将地理实践课程分为三大类:教室实践活动、校园实践活动及野外实践活动.针对每一类地理实践课程,分析其具体内容,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5.
鄢凯 《地理教学》2022,(24):22-26
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但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还存在许多困难。本文以校园内的地理现象为教学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实践活动,提出以校本资源为载体的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高中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目前的地理实践活动存在着组织随意、知识碎片、学习浅化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大单元教学理念的地理实践活动,探索“基于学科逻辑,建构活动单元”“基于学生中心,优化活动设计”“基于目标导向,完善评价体系”等地理实践活动设计策略,以期排除妨碍地理实践活动推进的各类障碍,促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比较,从“课程内容”的结构变化、“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内容标准的变化以及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对两个版本课标“课程内容”的变化进行解析:内容结构方面,课程内容从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并行的平行结构变为学科知识按“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线性结构,将形式更具体丰富的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活动串联其中,进一步凸显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的联系;教学实施方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做”“用”等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地理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地理实践力是指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除课外实践外,开发和设计地理实验并将其引入课堂是培养中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本文以"太阳直射点移动引起昼长的变化"的教师演示实验和"时间差异和日期变更"的学生操作实验为例,表明实验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图表能力、地理观察和观测能力、地理实验能力等实践能力。因此,课堂实验教学是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作为地理学原理之一,反映地理学学科逻辑,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具有学科内在价值。本文通过梳理人类活动的空间动态与地表差异互为因果关系的内容逻辑,分析其在人教版必修《地理二》知识内容中的体现。同时归纳该因果关系在地理教学中的问题逻辑,并结合高考试题分析得出其对地理教学的启示:借助“空间场效应”分析方法分析;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调动整体性思维解决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计算机环境中要素可视化、可量化的特点模拟地理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的重要载体。实践证明,在计算机教室中进行的虚拟实践活动在激趣、释疑、促评等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