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黄榕青 《地理教学》2011,(21):29-30
近年来,笔者发现刚升入高一的新生对学习地理学科知识不太适应,如在2009年10月做的问卷调查就有34.2%的高一学生感觉不适应高中的地理学习;在2010年10月又对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40.1%的学生感觉不适应。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地由初中地理学习过渡到高中地理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
从多年的地理教学中得知,部分高一学生往往不能适应地理学习而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关注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适应性问题,找到学生地理学习不适应的原因,引导学生在学习方式方法、思维习惯等方面适应高一地理的学习,取得好的学习效果,为持续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一个高一地理箩师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3.
邓绍辉 《地理教学》2014,(22):35-36
为了解高一学生的初中地理学习状况,笔者在高一开学之初,利用升入重庆市梁平中学的2016级学生,对全县初中地理教学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一、调查实施笔者在所任教的高一2016级八个班(含清北班一个、实验班两个、平行班五个),首先进行学生所毕业的初中学校统计,发现八个班学生共来源于全县26个高完中和初级中学(覆盖了全县所有的高完中和初级中学)。接着在这26个学校的学生中,  相似文献   

4.
丁焰更 《地理教学》2012,(15):27-28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扩招和当年高考取消地理科目的影响,日前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专业教师少,初中地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地理知识识记较多,学生学习时大多机械记忆,兴趣不佳;中考(不考地理)指挥棒又使很多初中学校对地理教学重视不够,学生感觉地理的学习不重要;九年级(初三)一学年不开设地理课,学生一年前的地理知汉印象日益“荒漠化,导致高一很多学生的地理基本素养儿近为零。以前人教版的老教材(2002年审核通过的,分必修上、下册)中第一篇为“致同学们”,而在新版(现行教材)中已删除(我觉得修订时还应加上)。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高中的第一节课,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重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正确认识,了解学习地理的科学方法,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  相似文献   

5.
王安周 《地理教学》2012,(14):33-35
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地理学是一门相对综合的学科,对相关政史、理化知识要求较高,而高一学生的地理基础相对薄弱,相关的政史、理化知识储量不足,导致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够。  相似文献   

6.
陈顺瑜 《地理教学》2014,(21):29-31
影响学生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因素涉及很多方面,比如:1学生方面,包括学生地理知识的基础、地理技能、地理学习的兴趣等;2教师方面,包括教师的地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对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认识以及具体的培养策略和方法等。因此,本文以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为例,通过七年级地理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分析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根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的划分,七年级地理知识主要分为两部分,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系统是由地理教学的主体、客体和介体构成的,这与一般的内部运动着的有生命力的系统是一样的。从整体上看,地理教学的主体包适教导的主体地理教师和地理学习的主体学生,地理教学的内容是地理教学的客体,而地理教学的介体(媒体)则是沟通地理教学主体与客体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刘建沛 《地理教学》2008,(12):30-31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虽然付出了汗水,但收效甚微,地理成绩仍徘徊不前,学生非常苦恼。经过与一些学生的交流及本人的思考,我发现学生学习地理时,有一些瓶颈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于晓红 《地理教学》2006,(12):27-28
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给地理教育工作提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就是要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用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体会地理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鲁爱华 《地理教学》2011,(17):27-32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地图知识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主要包括经纬网图中方向确定、空间定位和时空计算。解决上述三个问题,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经、纬线(度)的特点。方向确定需要立足东、西经度及南、北纬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中学地理课教学中,Excel在地理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地理统计图表制作与判读的实践运用,探求新型的地理教学模式,实施课堂学生主动探索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实现地理学科信息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杨静 《地理教学》2008,(5):20-25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区域地理学习中认识国家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日本这个国家,学习了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美国是学生学习的第二个国家。  相似文献   

13.
朱宏兰 《地理教学》2011,(19):21-22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地理学习后,将要参加上海市初中学业统一考试(简称学业考),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参加全市性的大型测试,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和学校都希望他们能考出优异的成绩,以见证两年来学生的地理学习和教师的地理教学。每年的初中地理学科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不是难事,但也总会有少数学生面临着不能通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任忠 《地理教学》2011,(21):27-28
“借图”发挥,一图多用,思维扩展,可以有效克服高中地理复习中“炒冷饭”现象,从而激活教学。本文以“利比亚简图”为例(“利比亚简图”根据相关材料按教学需要绘制),说明如何根据提供的简图分析区域的地理特征、解释区域的人地相互作用关系,以帮助学生通过地图体验地理学习的过程,掌握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15.
王磊 《地理教学》2009,(9):41-41
在地理教学中,我尝试着用“口诀教学法”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减轻学生地理学习的负担。在学习选修教材《旅游地理》时,需要对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桂林山水、秦始皇陵兵马俑、承德避暑山庄、安徽黄山、北京故宫、台湾日月潭、八达岭长城、长江三峡、苏州园林、杭州西湖)进行识记。我给学生编了如下对联型口诀:“桂兵避暑黄宫旁,日月长长照苏杭”。等值线的“高低低高”原则。等值线是表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重要手段,种类很多,如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地租等值线、  相似文献   

16.
沈海燕 《地理教学》2011,(18):14-16
临近新学期开学,有很多年轻老师纷纷在讨论高一第一节地理课该怎么上?是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刚刚步入高中,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十六七岁的孩子们,尤其是对新老师有着强烈的期待!教学实践也表明: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如何,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怎样才能把这看似轻松的一节课上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一下子记住和喜欢你这位地理老师并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呢?本文以几年前的一节地理课的课堂实录,来做一个探讨吧!  相似文献   

17.
李小建 《地理科学》2023,(5):816-827
基于理论著作和其他文献,分析经济地理学家提出并具有较大影响的政治经济地理、制度经济地理学、演化经济地理学和关系经济地理学四大学派的特点和交叉,认为:政治经济地理与制度经济地理学在制度研究上有交叉;政治经济地理与演化经济地理学都重视“过程”或“演化”研究;政治经济地理与关系经济地理学在人与组织关系上有共同之处;关系经济地理学与演化经济地理学共同注重路径依赖;演化经济地理学强调制度与经济演化的关系,关系经济地理学关注制度与经济互动的关系,它们与制度经济地理学形成交错。各学派的核心特征为:政治经济地理聚焦政治经济(生产关系)的地理过程,制度经济地理学研究特定地域制度塑造或制约经济行为及经济结果,演化经济地理学关注企业等经济主体的空间演化,关系经济地理学注重形成经济景观的各相关因素的关联作用。这些学派弥补了经济地理学规范分析的一些不足,同时在普遍规律研究上有明显缺陷。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建设在鼓励学术观点争鸣的同时,应注意兼顾现象的特殊性和理论的一般性。  相似文献   

18.
地理考试是地理学习的延伸,也是目前地理学习评价的一种主要方式。高中新课改一年来,老师在探索课堂上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学习、渴望学习地理方面花了不少气力,但却很少有人关注如何让学生喜欢考试、渴望考试。《普通高中新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习应“关注基础性、时代性,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使学生增强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地理考试“要加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文化地理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作为人文地理学重要分支之一的文化地理学,在我国出现晚但发展快。纵观十余年来的发展情况,可大致概括为:(1)文化地理学理论从引进到消化进而有了较大的发展,(2)区域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宏观走向微观,(3)历史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断代走向区域,(4)专题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单一走向多元,(5)综合性文化地理的研究从核心扩展到边缘。其总趋势是逐渐走向具体化、区域化、综合化。  相似文献   

20.
复兴中国传统地理的硕果——评《古村落:和谐的人聚空间》于希贤(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最近荣获“第四届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的刘沛林同志,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地理学思维与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喜人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