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子女随迁的乡-城流动人口家庭为对象,基于2016年金华市区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辅以访谈数据,探讨其社会融入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此类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融入主要涉及子女教育、经济适应和心理融入3个维度,社会融入度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子女教育融入度最高,其次是经济适应,而心理融入度最低,且各维度内部差异较大。子女教育融入度虽高,但也存在难以进入公办学校的困境,缺乏自主选择学校的权利。政策层面虽降低了对流动人口的准入门槛,但在执行中由于资源有限、供需不匹配和宣传不到位等原因,福利制度仍以本地居民为主,流动家庭难以平等享受福利保障,造成严重的本外差异,心理融入度低。个人层面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经济层面的职业和收入,教育层面的学校类型和教育支出等对社会融入均有显著影响。综合来看,与个体流动相比,子女随迁的家庭化迁移对流入地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能否较好地提升子女受教育水平是其融入城市的首要考量,其次是经济和心理层面因素。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的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增林  谢永顺  刘天宝  于洋 《地理科学》2018,38(7):1129-1138
基于消费者差异的特色均等化是义务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向。运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大连市域范围内189所初级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出5个主因子并划分为5类初中教育消费者,得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在空间上呈现出职业的城乡分化、受教育水平的南北差异等多重分异特征。然后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集中度指数将所研究的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划分为4类,即高学历高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城市中上收入家庭子女学校、农民及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和工人及办事人员子女学校。最后根据不同类型初中教育消费者所在学校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归纳出大连市初中教育消费者社会空间结构的圈层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天宝  陈子叶  陈爽 《地理科学》2022,42(8):1402-1412
利用2015年大连市初中学校多维数据,在分析社会群体间分异状况及其空间表现的基础上,概括了学校的基本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总结了义务教育校际分异的空间模式。在市域范围内存在4类学校,即成绩较好的城市综合社会群体子女学校;成绩一般的产业工人及一般技术人员子女学校;成绩优异的教师、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管理者及专业技术人员子女学校;成绩落后但生均教育资源充沛的农村地区学校。4类学校在市域范围内分异明显,形成了从内向外的5个教育圈,即城市中心教育圈、城市郊区教育圈、城市新区教育圈、外围城镇教育圈和外围乡村教育圈。教育资源在教育圈之间呈高低相间分布的特点,教学成绩和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呈现出从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蔡叶斌 《地理教学》2020,(6):50-51,21
城市建设离不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其随迁子女进入高中后,在乡土地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导致其模块成绩偏低、学习归属感不足等问题。本文利用地理信息工具"百度街景"帮助其了解城市中各地景观差异,结合地理教学探讨地区发展轨迹,落实地理核心素养,促进班级学生的"学习公平"。  相似文献   

5.
加工制造园区往往是外来农民工集聚的空间,由于就业状况、收入水平、随迁家庭情况等差异,外来农民工可能选择不同的租住模式,从而与当地人形成不同的混居形态和交流环境,社会空间分异的方式和程度也会有所不同。以上海漕河泾出口加工区浦江分园的典型周边社区为研究对象,重点通过对居民日常生活空间和情感空间的调研访谈,初步探索了不同租住模式下社会空间的隔阂状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显示,不同租住模式下,外来农民工与本地失地农民的接触方式和交流效率存在一定差异,而促进有效地交流对于消除隔阂具有重要价值,因此,租住模式的优化关键要有利于形成农民工与当地人平等、友好交流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民工一方面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也成为城市中的弱势群体,需要引起社会和政府的关注,新疆少数民族农民工既有农民工的共性,又有其个性。通过对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黑甲山、赛马场、二道桥-南门、南郊客运站5个少数民族聚居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农民工的生活空间分布和就业、收入、生活环境、住房、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民族关系等现状,研究表明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农民工生活空间具有城中村指向性;最迫切的生存问题有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缺乏,家庭收入低;缺乏汉语交流能力,就业面窄;住房狭小,周围环境差;子女多,教育缺失等;根据目前生存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加强少数民族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基层管理,改善城乡结合部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永飞  梁波  郑诗泽 《热带地理》2022,42(11):1866-1877
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数据,从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迁移经济理论出发,基于“家业”“三类留守家人”“代际”和“社会变迁”维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外出的“业”和留守的“家”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的“业”减弱农民工回流意愿,留守的“家”则提升农民工回流意愿。比较而言,外出的“业”的影响大于留守的“家”。在留守家人中,留守子女、留守配偶和留守父母的影响依次递减。从代际差异看,外出的“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老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老生代农民工,留守配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则小于对老生代农民工。从社会变迁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出的“业”和留守子女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增强,但留守配偶和留守父母的影响减弱。论文补充和拓展了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迁移经济理论的观点,发展和深化了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在一些大城市中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当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内卷化"程度加剧,以长沙市为例,将重点从农民工城市融入社会空间方面的差异入手展开标准量化测度,分析农民工与城市中居民的生活空间分异特征,从经济、社会交往、制度参与以及心理融入4个维度构建长沙市农民工城市融入"内卷化"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长沙农民(工)城市融入内卷化现状,提出农民(工)城市融入如何突破内卷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9.
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淳  袁振杰  朱竑 《地理学报》2018,73(12):2440-2451
随迁流动儿童是当下中国流动人口重要且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部分。城乡的空间跨越和生境差异对儿童关于“家”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广州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绘图、写作、焦点小组讨论等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城市流动儿童在家的建构过程中的参与和主观感知。主要结论为:① 随迁流动儿童经历着复杂的家庭分离和重组,这种动力机制在空间上体现出“家”空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家空间最重要的特性;② 随迁流动儿童的“家”是城市的“家”和乡村的“家”叠加起来的意象。城市流动儿童摇摆在“城”与“乡”之间,其生长的经历中混杂着城市与乡村两种人地关系和生活经历。“城—乡”二元的混杂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理解“家”空间的重要路径;③ 流动儿童拥有构建“家”空间的能动性和策略。在“家”的构建过程中,流动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分担家庭责任等方式成为迁移的积极参与者,即使经历着与家庭成员的频繁分离,他们依然有自己的策略去维系“家”的存在,实现整个家庭在城乡迁移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研究及儿童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为认识和缓解当前流动儿童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古恒宇  李薇  刘晔  武荣伟 《热带地理》2023,(6):1123-1133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2类典型流动原因(异地养老、家属随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异地养老对流动老人居留意愿产生显著促进作用,而家属随迁对居留意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异地养老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比家属随迁群体更高;2)流动群体内部因素和流入城市外部特征共同影响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3)不同流动原因的流动老人居留意愿选择呈现差异化的机制,家属随迁流动老人的居留选择以家庭为核心,城市自然舒适度等外部环境对其产生一定补偿效应;4)异地养老流动老人的居留选择以个人养老目的为核心,依赖于城市群的政策利好及便利养老设施等外部条件,且受流入地社会网络联系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置于空间关系视角下进行研究,探讨空间隔离与农民工城市融入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城市居民无论在职业空间还是居住空间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隔离,且隔离程度呈现出不对称性;从城市居民角度来看,二者的空间隔离程度更高。空间隔离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有着明显的降低作用,将农民工群体纳入城市空间分配体系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崔璨  李佳怡  崔军茹  徐伟  王丰龙 《热带地理》2020,40(6):1004-1014
从城市异质性视角,以一线城市上海和二线城市南京为例,基于2013年长三角地区社会变迁调查和南京市住房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剖析了两地青年住房产权获得的影响因素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两个城市青年住房产权获得的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与南京相比,上海青年居民的住房获得存在更大的区位和制度壁垒,受城市区位、户口、制度因素影响更大,而受教育水平、工作流动性等市场因素以及年龄、是否育有子女等生命历程因素的影响较小。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户口制度仍然处于精准严控阶段,落户门槛相对较高,另外住房价格高企,上海的青年群体在住房产权获得中同时面临着制度层面和市场层面的双重严苛考验。而在二线城市南京,户口政策相对较为宽松,青年群体的住房产权获得所面临的制度性障碍较小,而市场因素更加主导。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外出务工动机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力资本成为影响其城市融入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河北省清苑县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运用数理统计和对比分析法研究外出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增长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进入全国中心城市和其他中小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区域中心城市的农民工技能增长的比例最高。在人力资本增长途径上,非正式学习途径效果突出,正式培训对人力资本增长的效果以区域中心城市最为显著,不仅进入该类城市的农民工能够获得更多的正式培训机会,而且企业对员工的培训频次及培训专业化程度均较另两类城市高。非正式学习受农民工学习主动性的影响,Logistic回归显示企业培训频次对技能提升主动性发挥正向作用且效果最强,而地方文化设施环境与农民工技能提升的主动性呈现负相关,全国性中心城市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司文涛  孟霖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9):1770-1782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水平对迁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非认知能力是农民工人力资本的重要构成,论文将非认知能力划分为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情绪稳定性5个维度,系统分析非认知能力与城市融入的关系,并辨析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情感联结即地方依恋在两者关系中的作用路径,进而探究非认知能力、地方依恋对城市融入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非认知能力中的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3个维度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开放性、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对地方依恋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依恋对农民工城市融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地方依恋在开放性、尽责性、宜人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部分中介效应;地方依恋在外倾性、情绪稳定性与城市融入之间起到完全中介效应。论文丰富了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研究范畴,可为促进农民工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融入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渗透原理的农民工城市空间融入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根据2015~2016年对西安市区农民工调查和访谈的1 200份问卷为基础,结合渗透原理,借助数理统计方法,构建城市空间网络节点模型,分析城市融入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得出:①农民工城市空间融入具有渗透和排斥规律,其影响因素涉及软差异实力与硬差异实力在城市空间网络节点上渗透力与排斥力相互作用;②该综合作用的阈值决定农民工在城市空间网络节点上的迁移与逗留时间;③理论数据仿真测试表明基于同心圆理论的城市空间网络节点模型(Logistic)符合农民工城市融入动态位移特征,对城市空间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上海的初中教学安排中,六年级和七年级的学生都有每周两课时的地理课程,但是由于上海的小学课程中并没有设置地理课程,比较相近的只有一门《自然》,而且地理课程涉及其他一些学科的知识,加之学生自身的能力有限,便凸显出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一些衔接性问题。一、学科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朱宏兰 《地理教学》2011,(19):21-22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完成两年的地理学习后,将要参加上海市初中学业统一考试(简称学业考),这也是他们人生中第一参加全市性的大型测试,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和学校都希望他们能考出优异的成绩,以见证两年来学生的地理学习和教师的地理教学。每年的初中地理学科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不是难事,但也总会有少数学生面临着不能通过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流动特征与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借助描述性分析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方法,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回流意愿的现状与特点、流动特征与回流意愿的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工的回流意愿很弱,有回流意愿并打算近期回流的农民工比例较低,回流地域以原居地为主、户籍地的乡镇和区县政府所在地为辅。模型结果显示,流动特征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回流意愿:跨省流动者“打算回流”的概率大于省内流动者;流动时间短和非举家流动者“打算回流”“近期回流”“回原居地”的概率分别大于流动时间长和举家流动者;有留守子女者“打算回流”“近期回流”的概率大于没有留守子女者。最后,建议政府实施以“异地市民化”为主、“回流式市民化”为辅的市民化策略;继续深化制度改革,为农民工流动扫清制度壁垒和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务;促进中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出台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和就业的优惠政策等方式来推进以农民工市民化为重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上海初中地理教材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上海又编出了一套初中地理新教材。上海市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依据是《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由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编写,陈澄教授任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华地图学社出版。整套教材包括课本(含练习部分)、地理图册、光盘(《地理景观》光盘和《地图》光盘)和教学参考资料。教材于2001年开始在部分学校试验,2005年在上海市各中学推开使用。  相似文献   

20.
顾锦玉 《地理教学》2014,(10):22-25
正一、课程背景"全球变暖"是由LeTUS(美国城市学校信息技术学习研究中心)开发的初中课程。LeTUS[1]成立于1997年,成员为美国大学以及城市中学,主要进行课程的开发、实施、修订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LeTUS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在美国城市学校的课程学习中,嵌入和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该中心开发的课程一般以项目为基础,由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中学和大学教师共同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