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李登宣  丁煌  王清  周海  王知嘉  朱想 《冰川冻土》2019,41(4):793-800
利用CAM5模式设计敏感性试验,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对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异常变化的响应和可能的物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当高原北部、中部等区域夏季地面辐射减小,中国东部夏季降水整体上增多,但南部、东部沿海区域降水异常减少。青藏高原地面辐射的变化,对青藏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等天气系统具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夏季降水。当青藏高原地面辐射减小,青藏高压中心位置偏西,强度减弱;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强度增大,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850 hPa风场强度增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强度减弱,中国南部、东部沿海区域夏季降水受其影响而减少,但华中、华北、东北等地夏季降水整体上增多。故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异常变化与青藏高原地面辐射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特点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广东省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水土流失等。其中以崩塌、滑坡及地面塌陷为主,多分布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等广大中低山区和丘陵区。具有点多面广,活动频繁,危害严重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突发性地质灾害217处,死亡497人,伤597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7.43亿元。过量抽取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主要分布于湛江市区。至2001年,沉降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达178.7mm;工程作用引起的地面沉降(软土地基压缩变形),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平原地区。地质灾害主要诱发因素是降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和致灾地质作用特征将全省划分为5个地质灾害区:粤北中低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I);粤西低山丘陵滑坡、泥石流灾害、地面塌陷为主地质灾害发育区(Ⅱ);粤东低山丘陵崩塌、滑坡灾害、水土流失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Ⅲ);沿海台地平原区软土地基沉降、风暴潮地质灾害发育区(Ⅳ);珠江三角洲平原台地地区软土地基沉降、地面塌陷为主的地质灾害发育区(V)。论文还提出了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宁夏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西麓,地质条件复杂,受季节性强降雨影响,滑坡地质灾害频发,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宁夏东部和南部植被覆盖率高的特点,文章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升降轨差分干涉测量(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fference Interferometry, D-InSAR)技术与高分辨率光学遥感相结合,对隆德县展开滑坡隐患早期识别与探测研究。首先通过干涉叠加技术(Stacking)分别获得2019年1月—2020年5月隆德县升轨和降轨方向的雷达视向形变速率,然后结合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影像产品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基于专家判识经验建立适用于该研究区的滑坡隐患形态和变形解译标志,完成全县范围的滑坡隐患综合遥感识别和地面调查工作。本次遥感调查工作共识别滑坡隐患47处,野外调查验证21处,其中核实16处,准确率为71.4%。实地调查结果验证了综合遥感识别与探测技术在宁夏南部地质灾害隐患遥感调查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同时也验证了识别结果的准确性,为宁夏南部地区滑坡防治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宁海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宁海县位于浙江东部沿海,是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近几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且以滑坡和崩塌为主。在全县1880km^2范围内,共发育滑坡66处、崩塌22处,两者总的发育密度和模数分别为0.047个/km^2和436m^2/km^2。分析表明,上述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所赋存的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滑坡监测的指标体系与技术方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滑坡监测目的:了解和掌握滑坡体的演变过程,及时捕捉崩滑灾害的特征信息,为崩塌滑坡的正确分析、评价、预测、预报及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资料和科学依据。滑坡监测指标包括地质宏观形迹监测、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诱发因素监测、水压力监测和滑坡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场监测等。滑坡监测技术方法通常有地面宏观形迹的简易观测、地面仪器监测、空间遥测和遥感监测、综合的实时监测预报系统等。论文还介绍了宝塔滑坡监测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6.
宁夏盐池县是全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通过宁夏盐池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点共计426处,其中滑坡295处、崩塌92处、泥石流19处、不稳定斜坡17处、地面塌陷3处,主要分布在南部地貌类型为黄土丘陵的麻黄山乡、大水坑镇东南部以及惠安堡镇南部,具有黄土地区地质灾害典型特征。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地层结构、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7.
环境岩土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城市化的进展,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成为制约徐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已有资料和工程实践,阐述了徐州市存在的地面塌陷、固体废弃物、矿坑突水、崩塌滑坡、深基坑开挖等城市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国沿海地质环境与区域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中国沿海岩石圈动力学的基础特征, 指出中国东部沿海地质环境与灾害存在南北分异的格局, 阐述了沿海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的基本规律, 并通过全球及中国近百年海平面变化, 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对河口海岸地质环境影响的分析, 对沿海地区未来的地质环境与灾害趋向做了初步评估, 并认为中国沿海21世纪的环境与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特别是环渤海地区。最后, 对影响沿海区域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军玲  姜守君  张家峰 《地下水》2004,26(3):202-203
对甘肃东部引水灌溉工程引起的地面塌陷、滑坡、土壤盐渍化等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巴塘断裂带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全新世活动强烈,沿断裂带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极为发育。基于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在巴塘断裂带两侧10 km范围内识别出滑坡93处;在分析滑坡空间发育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地形坡度和地形坡向)、地形湿度指数、地层岩性、活动断裂、降雨量、水系、人类工程活动和植被覆盖等10个因素作为滑坡易发程度的主控因素,采用加权证据权法建立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开展巴塘断裂带滑坡易发性评价;成功率(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此次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准确率为82.3%。采用基于自然断点法将滑坡易发程度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等易发和低易发4个级别,结果表明滑坡易发性受巴塘断裂带和河流控制显著,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巴塘断裂带、金沙江和巴曲河谷及一级支流两侧,中等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巴曲各支流中上游,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弱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巴塘断裂带现今滑坡发育分布特征,对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21世纪中国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2 1世纪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 高地应力下岩体应变储能与岩体性质, 高陡边坡的变形及尺寸效应和动力稳定性, 深埋长大隧洞的地温与地压, 深埋隧洞岩体结构探测与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大跨度复杂洞群变形与稳定性的群洞效应, 冻土的冻融变形、稳定性及其处理技术, 可溶岩岩溶规律与岩体利用问题, 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处理与利用等问题; 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高速交通网建设中软土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及处理技术, 深井采矿中软岩巷道大变形与处理技术, 深厚松散堆积层上大型桥梁桥基变形与稳定性, 海底隧道围岩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 城市多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此外, 水土流失与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与长江下游塌岸和堤防稳定性问题, 黄河断流引起的下游地区环境问题,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长期匮乏问题, 城市化中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等问题, 将是中国 2 1世纪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当在结构土力学与岩体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地质动力学、人 地相互作用机制与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广州南部滨海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软土地基、活动断裂、砂土液化和海水入侵是滨海城市普遍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广州南部地区这四种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绘制广州南部工程地质专题分区图。对滨海城市建设可能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沿海地带是海陆交接的边缘地带, 是-个多功能的自然综合体, 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开发潜力很大。但沿海地带自然环境复杂多变, 生态环境极为脆弱, 而沿海地带的开发利用又涉及许多部门和学科, 在开发过程中已引起若干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因此, 加强沿海地带资源开发的环境工程地质研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地带资源开发过程中引起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沿海地带及其邻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区划。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沿海地带可持续发展方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研究区所涉及的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环境岩土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运用AHP法建立工程地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的工程地质综合指数法建立工程地质选线分析系统模型,结合Map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叠加分析,通过属性管理系统将数据导出进行处理,得出计算数据。经过计算得出路线工程地质综合指数,通过指数的比较确定优选路线。  相似文献   

15.
陈佑德  卿三惠 《贵州地质》2001,18(3):191-195
茅台滑坡的产生受控于该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降雨、地震和人类工种活动、生态环境等诸多因素,遥感技术手段对滑坡的研究也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分析了赤水茅台滑坡地形地质条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工程手段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The Cretaceous and Palaeogene sedimentary rocks that crop out on the Isle of Wight are highly prone to landsliding and the island offers an important field laboratory wherein to investigate a number of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ailure. Many of these landslides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hazard, with several urban areas requiring remedial work and planning constraints (e.g. The Undercliff and Seagrove Bay) to aid development. Previous studies hav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e major landslides in the Undercliff area around Ventnor and presented a mechanism for that massive failure. This overview of the landslides throughout the Isle of Wight by the British Geological Survey was completed as part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survey of the surface geology, structure, geophysical response and offshore interpretations of the island between 2007 and 2010. The survey has collected new observational data on the extensive coastal landslide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nature and mechanism of failure of the lesser-studied inland examples.  相似文献   

17.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ctivities and objectives of the Department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environmental geology. This approach is still a comparatively new for Thailand and presently comprises different programs: environmental geology for regional planning, seismic hazards, flooding/landslides, coastal management and geosites conservation. The Environmental Geology Section of the Department is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unit. The technical work and the related documentations focus on rising public awareness and integration of geo-information into land-use planning and land development. Received: 23 April 1999 · Accepted: 8 June 1999  相似文献   

18.
ICL/IPL regional activities in West Africa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Ogbonnaya Igwe 《Landslides》2012,9(3):433-437
Landslides account for huge amount of property damage in virtually every part of the world. The 2011 Iva Valley debris flow in Enugu, Nigeria; the 2010 landslide in Bududa region, 275?km east of Kampala, Uganda; the 2010 debris avalanche in Benue state, Nigeria; the 2008 landslide in Congo; and the 2007 landslide in western Cameroon with a combined human death of over 4,000 remain a modern day illustration of the degree of threat to public safety catastrophic landslides symbolize. Landslides do not only destroy lives and resources, they also deface and devalue historical, cultural, and entertainment facilities critical to the survival of man. Taming their aggression and ruinous impacts, thereby rescuing the environment from potential crisis, should, in point of fact, become a priority. In West Africa, landslides cause losses worth several millions of dollars annually. Nigeria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vulnerable places. In both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ivide of the country, there is a mix of sedimentary, igneous, and metamorphic rocks which provide a good basi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geology to urban development and hazard zonation in Nigeria. Quite often, similar engineering geologic problems including landslides and rockfalls, foundation problems in montmorilonite-rich clayey soils and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abandoned mines have been observed in both divides. The ICL/IPL program attempts to evaluate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 problems in these two zones and provide case histories as illustrations. Experience gained in one area may be applied regionally to tackle problems in any other area with similar geology.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泰国矿产资源部在环境地质学领域的活动和目标。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于泰国来说仍然是新问题。目前的规划包括:区划中的环境地质、地震灾害、洪水/滑坡、海岸带管理和地质遗迹保护。该部的环境地质处是相关行政管理单位。技术工作和有关文件资料均集中研究公众关心的各种与环境有关问题,以及将地质资料与土地使用规划和土地开发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地域分异是地球表层大小不等、内部具有一定相似性地段之间的相互分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为了研究不同区位土壤侵蚀问题,从土壤生态景观及系统论出发,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环境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研究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空间格局及其驱动因子,使土壤侵蚀问题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湖北省土壤侵蚀景观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为一不对称的断块一环组合,土壤流呈现向长江、江汉盆地中心轴带辐聚、单流向特点。景观空间异质性形成的首要驱动因子是大地构造背景,以房县一襄樊一广济断裂带为界,南北两侧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发展史存在较明显的差异,现代气候带、降雨量、温热程度及土地利用等差异,造成了湖北省区域土壤地理、土壤生态的分异,形成湖北省土壤生态带、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宏观格局;其次大兴安岭一武陵山深部构造陡变带两侧新构造运动强度差异、大别造山带构造强烈隆升,导致土壤侵蚀强度的西强东弱、南北强中间弱的态势;成土母岩差异性决定了土壤可蚀性的多变;空间上“土壤侵蚀内城区”分布在湖北省的周边地区,经济贫困、管理落后,这一地区的经济水平与水土流失间形成“自反馈作用”,这一现象在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