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3.
陕甘宁盆地川口油田低渗透油藏长6油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对野外野头观测,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地层倾角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川口油田长6油层裂缝进行了研究,川口油田长6油层主层裂缝方向为近EW向,天然显裂缝规模小且不发育,裂缝在原始地层条件下多为闭合状态,只有在人工激发后才会表现出明显的裂缝特征,川口油田储层类型为孔隙型储集层,该区油层埋深500-700m,垂向应力为最小主应力,压裂后理论上应产生水平缝,但受到天然垂直(闭合)缝的影响,在裂缝发育区可能会形成垂直压裂缝,在目前注水条件下,注水实验区储层裂缝的作用还未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5.
6.
7.
ZC油田是苏北复杂油田中开发、开采经济效益最好的油田之一,也是取得最好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油田。自1992年开采至今已有12年的开发历史,注水开发9年,注水开发以后,油藏连续保持8年稳产,注水开发取得巨大经济效益。主要针对垛一段油藏历年来的地质特征和注水开发动态特征进行分析,在总结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探讨性认识。 相似文献
8.
小层对比在低渗透砂岩小油田注水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陕北低渗透砂岩小油田因沉积微相多变,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强,整个油层组笼统注采开发采出程度低以及经济效益差等现状,通过对顺宁长2^1油藏充分利用岩芯分析和测井曲线等基础地质资料,加强沉积微相研究,开展油藏小层精细划分对比及小层砂体连通性分析.明确了主要注采小层在空间上的展布规律,为优化注水开发方案和选用先进注采配套工艺技术措施提供了比笼统注采更为精细的开发地质依据。实施后明显提高了采油速度、采出程度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对川口油田长 6油层岩心显裂缝作了统计、分析 ,并制作薄片进行了微裂缝观察。在延河剖面长 6油层作了野外裂缝测量。结果表明 :川口油田长 6油层存在天然显裂缝与微裂缝。裂缝方向以近 EW向为主 ,同时发育近 SN向裂缝。显裂缝频率平均为 0 .4条 / m,切深变化范围不大 ,以高角度缝为主 ,只有 11.1%的裂缝被少量钙质充填 ,在地下多为闭合形式 ;微裂缝开度主要区间为 5~ 15μm,孔隙度极低 ,内蕴渗透率相对较低 ,从 0~ 10 0 μm2不等 ,面密度小 ,仅为 0 .0 0 2 6 / mm,延伸长度为 0~ 2 mm,仅 12 %以下被矿物充填 ,与大裂缝夹角主要为 0~ 10°,主要发育在显裂缝周围。同时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模型实验和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注采分析 ,研究了裂缝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低渗透油田开发周期长,开采难度大,靠自然能量开采,开发水平低,为提高产能和采收率,本文以安塞油田坪桥区特低渗透油田Ⅳ类储量为例,对特低渗透油田的注水开发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注水开发明显好于自然衰竭式开采,其采收率可达到24%~29%。 相似文献
12.
在任何水驱项目中,注水井调剖一直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难题。面在多层,非均质性油藏里,调剖问题尤为严重。本文讨论了L.A盆地中两上油田调剖所用的几种方法,包括所用方法的详细情况以及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甘谷驿油田采油厂延长组长6油层组储层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露头、岩芯裂缝描述及应用古地磁裂缝检测方法,长6储层裂缝主要以EW为主,次为SN向;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80°的应力场背景下,外力诱使东西向裂缝优先开启和连通,油井受效明显,含水上升快且易产生水淹,近南北向裂缝处于挤压闭合状况,裂缝孤立、连通性差,油井见效缓慢。 相似文献
14.
朝阳沟油田扶余油层单井产能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朝阳沟油田生产试验区为例,论述了朝阳油田扶余油层单井产能的控制因素;油藏地质条件和油气层损害。油藏地质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单井产能的大小,油层损害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油井的产能。 相似文献
16.
安塞油田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安塞油田特低渗透油藏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启动压力梯度大、天然微裂缝较发育和油井见水后采液、采油指数下降等因素对注水开发效果的影响日益突出,根据安塞油田多年实际注水开发试验,从注水参数优化、精细注水单元划分、注水剖面调整和优化注采井网方面分析总结了安塞油田注水开发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特点,在注水参数优化方面提出了超前注水及油井投产的时机选择,以及强化注水、不稳定注水的特点和方法,针对油层的非均质性提出了三分精细注水的核心和方法,对剖面调整技术和井网优化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为油田开发提供了技术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诸多油田的不断连续开发生产,新投产油田在数量及规模上始终难以赶超老油田,因此造就了当前的生产现状,多数油田开采的强势期已过,整体进入开发中后期,即所有投产油田中老油田比重显著增大,油田采出伴生水量巨大。 相似文献
19.
高渗透、高粘度、河流相沉积的亲水砂岩馆5^2 3油层小井距注水开发全过程现场试验,为占胜利油区近三分之一储量的馆陶组油藏的开发与调整、动态预测、长远规划等提供了一定的实践依据。试验研究表明:注开发中含水期以前,生产时间短,含水上升较快,产油能力旺盛,采油指数逐渐上升至最高值之后下降到初期水平,见水后含水上升率逐渐增至最高值,采出近60%的可采储量。高含水期生产时间长,采油指数递减,含水上升减缓,产液能力增强,注水利用率低,可采出40%多的可采储量。原油密度和粘度有较小幅度的增加,天然气和组分含量变化较小。注入低矿化度水后油田水性质逐渐淡化;油层见水厚度大,水淹面积大,层内初期见水状况受渗透率纵向发布控制。驱油效率低,开发前期波及系数增长快,水驱采收率可达45.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