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正> 国内外学者对崆岭群的研究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907年,Blackwelder认为鄂西崆岭层(群)相当泰山式(群)的基底杂岩。李四光等于1924年在长江峡东地区工作后,把峡东前震旦系变质岩称为“三斗坪系”(分成崆岭片岩、美人沱片麻岩和黄陵花岗岩)。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在黄陵背斜进行一比二十万区测工作,将该区变质岩系称为崆岭群,并进行了地层划分。1959年,全国地质会议根据地质部水文工程地质队在该区侵入岩——英闪岩的耳个同位素年龄样,推测岩浆岩与片岩发生混合作用的时代为800—900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大别群的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及其时代作了分析,并根据沉积建造,变质作用、含矿性及地层接触、同位素年龄等方面的资料,对大别群与邻区相当地层的对比问题,提出了自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6,(1)
鄂西黄陵地区所出露的崆岭群中、深变质岩系,长期以来对其时代属太古或中、上元古一直存有争议,但无确切证据。作为扬子地台内部所出露的唯一古老结晶基底,其时代及特征对认识整个扬子地台的地壳演化有重大意义。 在卢良兆副教授的指导下,笔者在1983—1985年期间进行的研究生论文工作表明黄陵变质地区北部崆岭群中广泛出露的一套含石墨、富铝的片岩、片麻岩同时夹大理岩和石英岩的副变质 相似文献
5.
崆岭群时代研究取得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扬子准地台崆岭群的时代一直是我国地质学家长期关切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历来认为扬子准地台的基底相对华北地台来说比较年青。因此,以往多数学者把崆岭群与鄂西神农架群、川西会理群、桂北四堡群、黔东梵净山群、湘西冷家溪群、赣北双桥山群、皖南上溪群和浙西双溪坞群等相提并论。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长期以来就对崆岭群的时代问题产生疑问,这一问题不解决,影响对扬子准地台地质发展史的认识,也影响对某些矿床形成条件的分析。根据地质矿产部 相似文献
6.
云南澜沧群微古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澜沧群是滇西南有名的含矿变质岩系,主要由灰绿、黄绿等色绢云母片岩、绢云英片岩、白云英片岩、夹炭质硅质板岩及变质中—基性凝灰岩组成,富含菱铁矿、赤铁矿和磁铁矿。呈南北向带状分布,范围大致北起昌宁、凤庆,经双江、澜沧到勐海打洛一带,而进入缅甸。分布面积达4,5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江西广丰广丰群微古植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江西省广丰一带在中元古代地槽型双桥山群之上和震旦纪地台型志棠组之下发育一套沉积-火山岩过渡型建造,厚达4000余米。赣东北地质大队、江西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及华东地质学院等单位进行过地质调查研究工作,但这套地层从未发现生物化石,故其时代归属和划分各家认识不一。近年来,笔者在这套地层的下部和上部的沉积岩层 相似文献
8.
9.
首次在“阳岭砾岩”夹层中,获大量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为其时代置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对含义不清的“阳岭砾岩”重新厘定了定义,作为“组”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0.
首次在“阳岭砾岩”的夹层中,获大量微古植物及几丁虫化石,为其时代置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提供了有力证据。另外,对含义不清的“阳岭砾岩”重新厘定了定义,作为“组”级的正式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1.
12.
湖北郧西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湖北郧西县发现寒武纪微古植物共12属28种,它们以刺球藻类大量出现为主要特征,刺球藻约占微古植物组合的60%,球藻类约占35%,其他类型的我占5%。上述微古植物组合特征,在我国云南昆明以及欧洲,北美一些地区的寒武系中可见到,这一组合特征充分显示出寒武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前言束鹿凹陷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西去200km,太行山的支脉延伸,东去200km达渤海湾。近年来华北石油勘探设计研究院、华北石油第四勘探公司和成都地质学院等单位都先后在这里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他们认为束鹿凹陷主要是从始新世开始沉积,在沉积过程中这里没有发生剧烈构造活动,因此是一个断层不发育而又少圈闭的单断型凹陷。总面积为659km~2,基底最深达7,500m,地层为下第三系。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文试图运用孢子花粉、藻类和疑源类等微古植物群资料来探讨其地质时代及沉积环境等。作者从八三年初开始对本凹陷进行工作,重点对晋45井系统采样42块次(岩屑40块、岩心2块),另外还有晋52井、晋56井、晋33井的岩心样品共27块。 相似文献
15.
16.
17.
笔者在海南岛西部军营地区,原划归石炭—二叠纪的军营群下部首次发现志留纪微古植物化石:Lsiopsophosphaera,Trachysphaeridium,Baltisphaeridium等,上部新发现石炭纪腕足类化石:Rugosochonetes cf.hararensis(Phillips)等。通过对比,废弃了“军营群”一名,认为其下部相当于陀烈群,时代为早—中志留世,上部相当于青天峡组,时代归属石炭纪。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的微古植物均发现于湖北省郧西县三官洞乡卡子陈家庄奥陶纪地层剖面,共500余粒,计18属34种,其中Pireaapertura为新种。其微古植物的组合特征与沉积环境有密切关系,在水田河组,由于光线充足、盐度正常、水能较高、营养物质丰富,单细胞浮游藻类大量繁衍,以个体较大,表面纹饰较复杂的分子为主,并伴有腹足类及海百合茎的出现。吊床沟组,由于气温干燥,盐度高,微古植物仅适应那些结构简单,个体小,膜壳厚而坚密的种类才能繁衍。本区微古植物特征表明与波罗的海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