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壤斥水性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斥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土壤斥水性是一个全球性现象,可以出现在各种气候背景、土壤类型和植被覆盖条件下,并且影响到地表水文过程的诸多重要环节,因此受到广泛关注。有关土壤斥水性的研究是表面科学、生物学、土壤学以及物理学等学科交叉的前沿研究领域,已成为国际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核心科学问题。复杂...  相似文献   

2.
土壤是大气活性含氮化合物(N2O、NOx、HONO和NH3)的重要来源。这些含氮物种释放到大气中与一次污染物发生反应,对大气氧化性和污染物的生消起到重要作用。土壤释放这些大气活性含氮物种涉及生物、化学、物理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的反应物和反应产物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土壤的理化性质如土壤酸碱度、湿度、含水量等对这些含氮物种的释放量有重要影响。目前在量化上述活性含氮物种以及模拟评估土壤释放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概括了目前国际上有关土壤释放上述活性含氮物种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土壤释放活性含氮物种的关键微观机理,揭示土壤释放过程对大气污染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高空气质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湖北省红安县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选定金沙湖和觅儿寺工业园两个重点调查区,系统采集表层及垂向剖面土壤样品,测定Cu、Pb、Zn、Cr、Ni、Cd、As和Hg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研究表明:调查区上述8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1.48×10-6、21.75×10-6、63.60×10-6、53.24×10-6、20.25×10-6、0.13×10-6、5.44×10-6和0.04×10-6,其中Cu、Cr、Ni和Cd污染积累相对富集,以轻微污染为主;重金属元素分布规律特征明显,轻微污染集中于高桥—永佳河基性—超基性混杂岩带和觅儿寺工业园周边,重度污染仅存在于八里湾东北侧零散锰钴矿化点,Pb和Hg含量在表层土壤富集,深层减少,Cr和Ni则在深层土壤富集,而表层减少,其他4种元素规律不明显;Cd和Hg单元素潜在生态风险较高,基于这两种元素的综合生...  相似文献   

4.
贵阳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贵阳市区土壤为对象,研究不同功能区土壤中重金属(Cu、Pb、Zn、Cr和Cd)污染的特征,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贵阳市城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变化幅度均高于35%。产生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已达到中度生态危害水平,Cu、Pb、Zn、Cr显示轻度生态危害水平。贵阳市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RI=90.86),表明土壤重金属污染达轻度生态危害。不同功能区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的顺序依次是工业区>公园>交通区>郊区耕地>居民区。  相似文献   

5.
磷矿磷肥及土壤中活性磷的准确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大中 《岩矿测试》1989,8(1):35-39
研究了CaHPO_4、Ca(H_2PO_4)_2、MgHPO_4、(NH_4)_2HPO_4、K_2HPO_4、KH_2PO_4、磷灰石、鸟粪石、磷铝石及红磷铁矿在乙酸-乙酸钠体系中的溶解行为,建立了测定活性磷的条件。样品中的活性磷用乙酸-乙酸钠混合溶液溶解,用光度法或滴定法进行测定。二十多种共存矿物在一定范围内不干扰测定。此新方法应用于磷矿、磷肥和土壤中活性磷的测定,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氯离子守恒法确定土壤生态蓄水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测得降水及土壤水的氯离子浓度,依据化学守恒原理,即降水与包气带土壤水中氯离子的质量守恒关系,计算出长春市丘陵、台地、阶地3类不同地貌区土壤一年内所得水量,该水量为土壤生态蓄水量。将土壤生态蓄水量与土壤的田间持水量、作物的生态需水量进行对比分析,评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阐明土壤生态蓄水量不仅能客观反映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情况,也能对植被生态需水量的满足情况给予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建设绿色无公害农业产业基地,在黔东南黄平县分别采集典型砂页岩、老风化壳、石灰岩、页岩、河流冲积物、泥岩6种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样品257个,测定土壤中Cr、Cd、Pb、As、Hg的含量及pH值,对比分析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差异性和与pH的相关性,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母质土壤Cd含量大小为石灰岩>河流冲积物>老风化壳>泥岩>砂页岩>页岩,Cr含量为老风化壳>泥岩>页岩>石灰岩>砂页岩>河流冲积物,Hg含量为石灰岩>泥岩>砂页岩>河流冲积物>老风化壳>页岩,As含量为泥岩>石灰岩>老风化壳>砂页岩>页岩>河流冲积物,Pb含量为泥岩>老风化壳>石灰岩>砂页岩≈页岩>河流冲积物。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Hg>As>Cd>Pb>Cr。不同母质发育的土壤重金属与pH相关性研究表明,砂页岩土壤C...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部平原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是衡量和评价由人为扰动产生的微观地球化学效应的参比基准。在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以及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等工作中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中国东部平原区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切实可行的试验研究方法,提出了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并提供了相应基准值的土壤物质组成信息。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物质组成特性在宏观上控制了基准值的区域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是我国山核桃重要产地,在区内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对保障山核桃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集山核桃果仁及对应的根系土壤样品各82件,分析土壤和山核桃样品中重金属含量,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pH≤5.5非水田条件下的风险筛选值为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山核桃园地土壤中Cd、Cr、Hg、As、Pb、Cu、Zn、Ni等8种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其中As、Cd分别为中国土壤平均值的3.80倍、2.90倍.研究区局部土壤中As、Cd、Pb、Zn、Ni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其中Cd超标较为显著,As、Pb、Zn、Ni超标程度低,Cr、Hg、Cu未超标.Cd达到中等生态危害程度,其他重金属生态风险低.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总体较低,风险可控.研究区山核桃果仁中Cd、Cr、Hg、As、Pb含量总体较低,少量山核桃果仁样品中出现Pb含量超标,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郑克丽 《福建地质》2011,30(4):341-346
采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福州市230件表层土壤样品中7种重金属(Hg、Pb、Cr、Zn、Cu、Cd、As)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福州老城区达中等危害程度,个别已达较强的危害程度,并且以Hg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硒生态效应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广东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选取珠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土壤硒富集区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表层土壤Se含量变化范围为0.102~1.866μg/g,平均值为0.789μg/g,总体上表现出山丘、坡地地区高于地势平坦地区,非耕作土Se含量高于耕作土,旱地Se含量高于水田的特征。不同农产品中Se含量与土壤Se含量有一定关系,但更大程度受Se的形态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适当添加石灰调节土壤p H值,可以显著提高部分农作物富硒水平,并且可以降低其对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率,能够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该地区富硒土壤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林延边地区土壤钙元素生态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吉林延边地区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及苹果梨果实样品采集、测试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对比及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土壤钙元素全量、交换性钙及果实钙含量的空间差异,以及土壤-果实系统中钙元素的转化吸收特征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钙元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态效应,为土地利用服务。结果表明:延边地区土壤中钙全量总体上缺乏,不同研究区土壤-果实钙元素转化吸收差别明显;果实中钙元素含量趋于一致,其吸收系数在可变范围内与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与pH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品品质的4项指标(总糖、总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具有显著相关性,其含量丰富有利于果品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引入了"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场"这一概念,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的涵义及其概念。以漳州研究区试验结果为例,应用相关关系法有效地确定了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4.
潮白河流域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潮白河流域某段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系统采集了42件土壤样品,对其7种重金属(Cu、Pb、Zn、Cr、Ni、Cd和As)进行了测试分析,利用《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并参考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采用环境质量指数与环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土壤中7种重金属的累积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表明,土壤样品中Cu、Zn、Cr含量超标分别为97.62%、100%、100%;Cu、Zn、Cr含量重度污染等级以上的分别占2.38%、2.38%、4.76%;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表明,Cu、Zn、Cr含量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等级分别占97.62%、100%、100%,Cu含量2.38%处于强生态危害等级。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判表明,所有样点均已污染,其中达到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的样点分别占28.57%、42.86%、28.57%;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显示土壤样品点中97.62%处于轻微生态风险等级,根据悲观原则可以判断该段流域重金属污染均处于轻度污染以上。  相似文献   

15.
选择浙江临安山核桃主产区,采集了山核桃果实及对应土壤样品,分析土壤重金属元素、Se、有机质等指标,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5.5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山核桃/临安  相似文献   

16.
合肥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查明了生活和工业排污是形成Hg、Cd、Pb、Zn异常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富集特征,自地表向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呈迅速下降趋势。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与有效量、土壤pH值的关系,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度大小排序为:Cd〉Pb〉Zn〉Hg,Cd、Pb有效量与全量相关性显著,且与pH值呈负相关,随着土壤cd、Pb元素全量的增加以及土壤不断酸化,其生态风险将显著增大。异常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已造成部分蔬菜重金属超标,进而影响到蔬菜食用安全性,因此,加强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对保证合肥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及其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概念的涵义及其研究意义入手,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述,从中发现,与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研究的要求相比,已有的研究方法都不能满足实际科研工作的需要。中尝试应用土壤中矿物组成和化学元素间固有的相关关系来确定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大兴安岭森林带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的重要一环,其北段松岭区目前是生态地质调查的空白区,查明区内土壤中的元素含量以及空间分布模式,可以为该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支撑。以松岭区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采样及分析方法,探讨了各元素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分布模式。研究区土壤的元素分布模式有以下特征: 全C、N、P、S在表层土壤中显著富集; K2O、CaO、Na2O、SiO2在表层土壤中明显贫化; F、Cl、Br、I在表层土壤中高值区的分布受深层土壤影响,同时Br和I在表层土壤中的富集与有机质关系密切; 内梅罗综合指数显示As、Cd、Hg、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轻微超标。  相似文献   

19.
某城市规划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某城市规划新区表层土壤质量,利用网格法采集表层土样1000件,分析8种重金属(Cd、 Cu、 Zn、 Ni、Cr、Pb、Hg、As)元素的含量,并分别运用污染负荷指数(PLI)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评价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危害等级。利用克里金插值法研究土壤PLI和RI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重金属平均值均大于中国土壤背景值,Cd、Cu、Ni较为富集。研究区Cd和Cu元素为重度污染,Cd的生态危害性较强,87.90%的土样为重金属轻微污染,60.83%的土样为中等生态危害。污染较为严重和风险较强的地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南部河流两岸,Cu和Cd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偏高。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建成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长春市建成区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及其存在的潜在生态风险,以长春市建成区内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样品进行系统采集,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为手段,分析测定As、Cd、Pb、Cr、Cu、Zn、Ni 7种重金属的含量,同时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等方法评价长春市建成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