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章界定全域旅游和海洋旅游的概念并归纳全域旅游的时代特征。基于对舟山群岛现有海洋旅游资源禀赋、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空间布局的分析,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视角进一步提出促进舟山群岛海洋旅游发展的对策:全域推进绿色开发,科学保育蓝色生态;推进"旅游+"治理模式,提升舟山海洋旅游产业融创性;建设服务海洋特色的旅游支撑体系,为全域旅游提供坚实支点;在正和博弈新范式下,构筑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四位一体"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2.
山东滨海旅游项目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田克勤 《海岸工程》1999,18(2):6-10
山东半岛拥有长达3121km漫长的海岸线,海洋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气候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海岸风光优美,优质沙滩众多,有闻名遐尔的沿海名山和绮丽海 我国亚热带、温带海岸中,开发利用的前景比较乐观。山东滨海旅游业应以旅游项目的开发来带动发展,在旅游项目开发上,必须避免当前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和低质 效、粗放式经营的问题,以重点项目带动整体发展,突出海洋优质,大力开发海陆观光、海滨度  相似文献   

3.
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慎丽华 《海岸工程》2002,21(2):13-20
旅游所产生的“人流“在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物流“、“财流“、“技术流“、“交通流“、“情报流“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经济领域--旅游经济领域.旅游经济的主体是旅游业,通过论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史、市场形态阐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现状,预见旅游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开发游艇旅游有助于推动海上旅游及海洋经济发展,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概念理论体系。文章全面总结和探讨游艇旅游概念的内涵、特征及其中外差异性,对比研究与之相关的海上旅游、游船旅游、邮轮旅游等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游艇旅游开发的原则与存在的误区;最后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旅游企业和旅游者4大核心利益相关主体角度,提出我国游艇旅游开发策略,以期为游艇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回顾极地旅游的发展历史,从旅游路线、旅游业发展状况和相关法律规制3个方面概述极地旅游的现状。针对我国极地旅游活动不断增多,但存在法律缺失和市场被国外企业垄断的问题,提出完善法律体系、抓住政策机遇、独立承办项目和开展资源评价的建议,以期促进我国极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浙江海洋旅游资源普查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查阅,将浙江海洋旅游资源分为地文景观、海(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气和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和设施、旅游商品以及人文活动8个大类,并分别介绍其17个亚类和40个基本类型及其代表,指出以自然资源居多和人文资源有待进一步挖掘开发。运用最邻近分析法和基尼系数,表明浙江海洋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集中且均衡。由此提出发展浙江海洋旅游业的建议:全面深化认识,提升发展海洋旅游业战略高度;立足空间特色,科学制定海洋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市场导向,构建海洋旅游业态产品开发体系;加强多方协同,不断增强有序推进合力。  相似文献   

7.
西沙群岛作为我国南海明珠一直保持着原始性和神秘性,尚未进行旅游开发。2012年6月三沙市成立,2013年又正值中国海洋旅游年,西沙群岛应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旅游业。鉴于西沙群岛旅游资源的独特特征,旅游开发以邮轮旅游为最佳方式。在对西沙群岛邮轮旅游进行SWOT分析之后,设计开发出经典西沙至尊品味游、宣德环礁趣味体验游、东岛环礁科普探险游、文化北礁渔业民俗游、永乐环礁休闲观光游和西南岛礁生态赏析游6个旅游产品,并提出西沙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滨海海上旅游开发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我国滨海海上旅游资源作了分析与评价,阐述了开发海上旅游的意义,进而提出了建设沙滩,开发海岛、建造游船、海上运动、海下探奇和海洋科普等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9.
发展海洋旅游之管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维 《海岸工程》1999,18(2):34-37
海洋旅游内容丰富,潜力巨大,我国海洋旅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目前开发规模还不宜过大。当前,我们应大力普及海洋知识,切实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各种途径筹集资金,加快培养海洋旅游的人才,发展开发海洋旅游技术,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开发海洋旅游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海洋旅游和海洋旅游资源的分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海洋旅游的定义重新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洋旅游资源禀赋谱和海洋游憩活动谱,并结合国家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海洋旅游资源禀赋谱和海洋游憩活动谱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11.
系统报道了广西涠洲岛的潮下带海草、红树林以及互花米草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2019—202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涠洲岛海草分布于南湾西侧,紧邻珊瑚礁区,面积4246 m2,为潮下带的生长形式,海草种类仅见卵叶喜盐草(Halophila ovalis);真红树植物有6种[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海漆...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长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基于百度指数收集2013—2019年长岛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数据,采用季节集中度指数和地理集中度指数分析长岛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长岛旅游网络关注度整体较高且呈上升趋势,季节性差异较大并与长岛旅游实际客流量的走势基本吻合,同时会因特殊事件等因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东海嵊泗列岛嵊山黄土、浪岗山黄土的CaCO3特征,发现其含量极低,仅为0.1%左右,远低于内陆黄土,这是由于降水量大、剖面厚度小及周围多火山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按成因划分,嵊泗黄土中的CaCO3属于后期淋溶残余型,不适于作为恢复当地古环境的替代指标。与基本在同一直线上的兰州、渭南、南京及嵊山等地黄土中的CaCO3平均含量进行比较,发现其由西北向东南均匀递减,这是由于风尘黄土地层的淋滤作用和Ca(HCO3)2的淀积作用强度对降水量变化的响应速度不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因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面临的海洋问题。为加强海南岛的海洋防灾减灾工作,保障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文章在调查评估的基础上,分析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海平面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海南岛沿海海平面的上升速率居全国之首;海平面上升对海南岛沿海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淹没滨海低地和减小旅游区沙滩面积,加重风暴潮、海岸侵蚀、海水入侵和土壤盐渍化、洪涝的灾害程度以及影响海岸防护设施等方面;在海南岛沿海地区发展中,应充分考虑海平面上升的因素,加强灾害风险抵御能力建设、城市科学规划、海平面观测和监测以及受损岸线整治修复等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9年4月在海南岛冯家湾潮间带的野外调查过程中采集到一种仙掌藻, 利用传统形态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分类学结合的方法, 将该种鉴定为未氏仙掌藻Halimeda velasquezii W.R. Taylor。该种的形态特征为藻体呈绿色钙化, 直立生长, 固着器单一较小, 由横卵形或肾形节片连接形成, 节片表面观形态为近圆形, 内部为管状髓丝, 节点处髓丝多发生侧面成对融合, 皮层下髓丝末端无囊状膨大。1,5-二磷酸核酮羧化酶/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ibulose-1,5-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large subunit, rbcL)的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在系统发育树上, 本研究样本与印度洋-太平洋地区产的未氏仙掌藻处于同一分支, 且自展支持值为100, 碱基基因差异为9bp (0.69%)。该种在海南岛海域首次被发现, 为新记录种。本研究同时首次提取并分析了中国种群的rbcL基因序列, 丰富了该种的中国种群的生态学知识, 扩展了其地理分布范围, 对了解海南岛海域海藻资源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证南海海疆国界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追溯探查历史图件,根据1946年内政部方域司编制的一组"南海诸岛位置图"(南海诸岛位置图,南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西沙群岛永兴岛及石岛,南沙群岛太平岛)和1948年出版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图"分析,南海诸岛外围的断续线段是我国在南海的海疆国界线;当时划定,是与陆域国界相连的,海上国界是陆域国界的延伸,以断续线段表示是国际地图上对海疆国界线通用的表示方法,当时即获国际认可。上述结果为南海划界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福建沿海岛屿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本研究在福建近岸有居民岛屿前期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补充部分无居民岛屿植物多样性及环境和人口密度调查数据,从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两方面比较了19个岛屿植物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岛屿面积是影响植物物种丰富度(species richness, SR)和Faith系统发育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最重要的因素,纬度和年均降水量也有一定影响。19个岛屿系统发育结构倾向于聚集,植物群落的构建可能主要受到环境因素和人类活动干扰影响。地理距离对岛屿间植物群落系统发育β多样性的变化影响不显著。建议对PD较高的东山岛、粗芦岛、南日岛、湄洲岛、厦门岛、平潭岛、三都岛进行重点保护,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各岛屿功能定位制定保护和开发利用方案。本研究可以为多层次的多样性评价指标应用于岛屿植物多样性评估以及群落构建机制分析提供参考,也可以为岛屿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梁姗  王梅  宋薇  黄健 《海洋科学》2005,29(9):27-30
根据2003年10月底和11中旬对红岛海域的大面积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底栖生物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远岸海域底栖生物样品的多样性指数低于3。生物种间个体数分布比较均匀,优势种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南澳岛是广东南澳县的主岛, 周边海域的环境保护被置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为此, 2004年 5月、7月选择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后江湾和白沙湾及以旅游为主的青澳湾作为研究对象, 对南澳岛海域重金属的 含量、分布、富集及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为Cd: 0.19mg.kg-1, Cr: 26.86mg.kg-1, Cu: 20.71mg.kg-1, Ni: 22.78mg.kg-1, Pb: 35.67mg.kg-1, Zn: 79.48mg.kg-1, 低于近岸经济发达海域, 但高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外海; 在分布特征上表现为湾口高于湾内, 养殖区高于非养殖区的总趋势, 但在各海湾之间重金属含量并无显著差异, 表明南澳岛海域重金属主要来源于地表径流输入。该海域以城市污水中代表元素Cu (Cf = 2.75), Pb (Cf = 2.27)富集为主; 以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沉积物质量基准和美国太平洋沿岸基线值评价, 南澳岛海域环境质量均处于健康状态, 但其潜在污染效应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猿头蛤科(Chamidae)的种类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利用左壳或右壳固着在潮间带下部的岩石或珊瑚的表面和缝隙中生活,分布深度可达250米。在有强击岸浪的开阔性岩石海岸或珊瑚礁区,猿头蛤的固着基很坚实,贝壳的固着面也大,壳面的棘和鳞片发达,但较钝,其表面常附着海藻和其它生物。在平静的内湾,猿头蛤固着或不固着,壳面披着一层极厚的海藻、苔藓虫或其它生物,原来壳面上的棘或鳞片变得很不规则,甚至被外来物完全披覆。 Lamarck(1818)根据猿头蛤壳顶部的旋转方向,把利用左壳固着、壳顶右旋的称为正规型,而把右壳固着、壳顶左旋的称为反转型。在有些种,同一种中的个体既有用左壳也有用右壳固着者,所以这一分类法没有受到重视。Odhner(1919)研究了猿头蛤的形态和分类的关系,对正规型和反转型的标本进行了比较解剖,他把反转型的种类归并为一个属——拟猿头蛤属(Pseudochama)。Reeve(1847)在猿头蛤的专论中记载55种,其中有75%的种类是左壳固着、壳顶右旋的。Lischke(1870) 发表4个日本海的猿头蛤新种。Clessin(1889)在猿头蛤的系统研究中发表78种。Lamy(1927)在“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猿头蛤的订正”一文中发表40种和8个变种。Habe(1964)报道日本产的猿头蛤3属16种。 我国沿海猿头蛤的记载较少,Reeve(1847)认为Chama lobata应分布于中国外海;Angas记载过产于香港的Chama fragum; Kuroda报道Chama lazarus,Chama lobata,Chama ostoma, Chama brassica, Chama divaricata, Chama reflexa, Chama jukesi和Chama (Pseuidochama) retroversa等8种分布于我国台湾省;张玺等发表了Chama lobata, Chama lazaru和Chama dunkeri等3种。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于1954-1963年在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沿海采到不少猿头蛤标本,1958年全国近海综合调查又补充了许多南海的拖网标本,共150号。经鉴定共10种,分隶于二个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