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9年 1 0月 2 0~ 2 4日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1 5届年会在安徽省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地质矿产部、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和水利、国土资源、有关高等院校等部门的专家、教授、学者共 393人参加了会议。本届年会主题是面向 2 1世纪的中国地球物理。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禺页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刘光鼎致开幕词 ,并作了“2 1世纪中国地球物理的研究”的报告。德国地球物理研究中心鲍曼教授作了“研究中心在德国地球物理研究中的作用”的报告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黄庭芳教授…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4届年会于2008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北京太阳城召开.注册与会人员466人,实际参加人数510人.10月17日上午在北京太阳城度假村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张永刚主持会议,理事长王水致开幕词,他指出年会是每年地球物理学会的重头戏,希望本届年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于2006年10月15日至19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实际与会人员524人.10月15日上午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张永刚主持会议,理事长王水致开幕词,他指出年会是每年地球物理学会的重头戏,希望本届年会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于2011年10月17日至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本次大会实际与会人员960多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9人.年刊《中国地球物理-2011》收录了930篇论文摘要.来自内地、台湾的学者和美国、日本等专家共570多人在大会上做了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14篇.10月18日上午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陈颙院士致开幕词,并主持了第一阶段的大会报告.大会报告有:何继善院士的"广域电磁法研究";秦大河院士的"气候变化科学新进展";贾承造院士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三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7月3日至9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地球物理工作者的代表289人参加了大会。大会总结了自1963年“二大”以来的工作,由学会理事长顾功叙代表第二届理事会作了《工作报告》;修改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及其所属机构;广泛深入地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6.
第四届海峡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于 2 0 0 1年 1 0月 1 5日至 1 6日在台湾召开。会议由台湾地球物理学会主办。大陆方面由中国地震局局长陈章立 (海峡两岸地震科技交流中心名誉主任 )为团长 ,代表团由中国地震局系统、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共 2 2人组成。台湾方面参加会议的有气象局、中研院地球科学所、台湾大学、中正大学、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兴大学、逢甲大学、地震工程中心等单位约 5 0余人参加了会议。旅美著名学者邓大量、吴大铭、邱哲明应邀参加了会议。大会共交流论文 49篇。其中 ,大会演讲四篇 ,陈章…  相似文献   

7.
《国际地震动态》2010,(11):42-44
1会议概况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地震学会首次联合举办的学术大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13次学术大会)于2010年10月17日至20日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7年2月5日至9日在北京联合举行。大会总结了中国解放后七年来地球物理学各个方面的工作,并由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局、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局、石油工业部和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国家委员会介绍了工作概况并分组宣读论文和交流经验,通过会章,还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90年会于10月13日到17日在武汉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全国130个单位607人,这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自1947年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综合性会议。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夏国治、副理事长曾融生、湖北省地球物理学会理事长许厚泽主持了会议,湖北省、武汉市领导对会议十分关心并到会祝贺。 会上,夏国治副理事长向大会作了《当前工作和今后任务》的报告,曲克信秘书长作了  相似文献   

10.
20 0 2年 1 0月 1 6~ 1 9日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 1 8届学术年会在我国美丽的海滨城市广西北海市召开 .参加会议的代表 450名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6人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钟辛生主持了开幕式 ,理事长刘光鼎院士致开幕词 .他对学会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 ,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 ,如铁路、公路、桥梁、码头、机场、堤坝、隧道直至垃圾场等都需要地球物理工作者去开拓 ;最近国际军事上采用的地球物理技术和方法 ,应该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 ;在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式下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应发挥在国际民间科技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11.
临震电磁波信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震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的现象,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时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975年海城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震后,一些单位从不同的方面开展了观测研究工作。我省一些中强震震前也曾出现过不同表现形式的电磁波辐射与电磁扰动现象。如1970年10月29日金湖4.2级地震前约2小时,震中区一鱼场工人发现收音机受到强烈干扰,震后即恢复正常;1974  相似文献   

12.
地球和月球的弹性潮汐形变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一个由较新的月震、月球形状、月球重力及月球天平动资料所建立的真实月球内部结构模型,解算了在地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下月球表面的弹性潮汐形变。得到了表征月球弹性潮汐形变的特征数--月球勒夫数。这个结果与国外一些学者采用假想或简单月球模型所得结果有较大不同。同时,本文还根据近年来出现的新的地球模型,再次求解了地球的静态勒夫数。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地球模型对解算地球的静态弹性潮汐形变的结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介从新疆叶城至西藏狮泉河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它北起塔里木盆地,横跨昆仑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地区到冈底斯西段,全长800余公里.探测结果表明,不同测点的地壳内部有的有两个低阻层,有的则只有一个低阻层,壳内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10-35km,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30-65km。在南昆仑缝合带以南,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有从南向北不断加深的趋势;而在其以北的壳内低阻层的埋藏深度则与此相反.上地幔第1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100-150km之间,第2低阻层的埋藏深度约在350-550km之间.  相似文献   

14.
高中和  季幼庭 《华南地震》1992,12(2):42-47,T002
本文阐述了浙江东部沿海海蚀地貌的分布特征,认为高位古海蚀地貌是浙江东部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海蚀地貌确系古海面遗迹,但它们今日之分布高度乃是长时期构造抬升作用的结果。同期海蚀地貌的分布高度不同,除在形成时受到各种因素制约外,断块间的差异升降运动也是其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着重从物质分异的角度讨论了板块俯冲带及大陆地壳内某些地震成因机制问题。认为由于构造的活动和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匀,在深大断裂带附近的上地幔或玄武岩层顶部容易产生分异的底辟构造。这种构造上隆引起的垂直作用力可促使地面产生同步隆起和侧翼相对下降,地震的震源往往位于底辟构造的侧翼或顶部。一般由底辟构造形成的垂直作用力与水平向区域构造应力场叠加成为一种叠加震源应力场。  相似文献   

16.
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大地电磁阻抗相位资料的性质及其意义作了总结和评述。文中述及的阻抗相位资料正则化反演方法,是在文献〔1〕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笔者就此给出了实际算例和概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冲绳、台北、广州、海南四个电离层垂测站的f0F2月报表资料,分析东亚扇区赤道异常北峰的移动规律,得到北峰位置随季节、太阳活动不同周相的移动规律。并且发现赤道异常的两日振荡将引起北峰位置作相应的波动。  相似文献   

18.
洞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活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石钧 《地震地质》1992,14(1):32-40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与此主掀升部位相应的俯伏部位,其伸延方向与主掀升部位的掀斜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19.
地磁暴与电离层骚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引言 太阳活动区喷发出的粒子流引起太阳风对地球磁场和电离层作用,从而发生地磁暴和电离层骚扰,所以它们的发生是与太阳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地磁暴期间常常伴随着电离层F_2层骚扰,即峰值电子密度相对于中值有大的减少或增加。  相似文献   

20.
由动力Alfven波沿磁场方向传播的扰动非线性方程,用量纲分析法导出太阳风中Alfven湍流谱. 太阳风中观测到的湍流谱恰是由方程得到谱的特例. 我们提出太阳风中Alfven湍流是一支反向串级的湍流,正向串级的一支湍流已经用于日冕而耗散掉. 理论上提出这支反向的Alfven湍流产生机制是由于动力Alfven波的非线性色散造成的调制不稳定性驱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