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用自制氧瓶,氧气燃烧-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S。实验了最佳吸收条件。对含S为0.086%的地球化学标样GSR-4测定6次,其平均值为0.08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58%。  相似文献   

2.
沙艳梅 《地质实验室》1995,11(5):277-280
介绍了人发洗涤的最佳条件,加标回收率为90-105%,RSD为0.68-5.85%。用于人发中微量元素AAS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甘树才  曹淑琴 《世界地质》1996,15(3):101-104
系统研究了Ge-ARS-H2C2O4-V体系报道极谱催化波的影响因素,测定了Ge-ARS-H2C2O4三元配合物的配合比为1:2:1。实验初步证明了该体系催化波为具有吸附性质的平行催化波。本法检出限为0.14mg.mL^-1,相对标准偏差小于9.89%,标准回收率为93.70%-109.0%,0-50mg.mL^-1的锗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纪孝  金秉慧 《岩矿测试》1993,12(4):268-272
提出了在同一份样品溶液中采用电位滴定法和库仑滴定法分别直接测定Fe^3+和Fe^2+的方法。在实验确定的最佳条件下测定0.20-5.00mg Fe^3+的RSD%小于0.90(n=5);测定0.032-10.0mg Fe^2+的RSD%小于0.86(n=5)。用岩石一级标准物质和单矿物标准物质检验并参加标准物质GSR7-12的协作定值,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李冰 《岩矿测试》1994,13(1):20-24
研究了用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测定纯氧化镧中Ce,Pr,Nd,Sm,Y,Fe,Al,Ca,Mg和Si10个杂质元素的方法。考察了基体镧的光谱干扰,共存元素间光谱干扰及校正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05-0.039μg/ml;标准加入量1μg/ml时,回收率为95%-106%;10μg/ml的标准溶液,测定10次,RSD为0.24%-1.01%。方法简单,快速,不震分离富集,适用于氧  相似文献   

6.
样品经HNO_3-HF-HClO_4分解,在5.4mol/L的HCl介质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甲基异丁基甲酮同时萃取样品中的Se、Te。以Pd和Ni作混合基体改进剂,使用自制的涂锆石墨平台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Se、Te。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1×10 ̄(-9)gSe,0.13×10 ̄(-9)gTe;测定0.06gSe、0.03gTe的RSD(n=11)分别为7.0%和8.9%。  相似文献   

7.
发展了一种可在野外快速测定0.010—50μg/g银量的新方法。此法由两个各自独立而又配套的部分组成。一是直接测定0.25—50μg/g银量的Ag-TMK-SDS三元络合物光导比色测定法;二是测定0.010—0.25μg/g银量的巯基棉分离富集微珠析出比色法。可在同一份试液中依次完成。前者检出限为0.006μg/ml(K=3);测定铜、铅和锌矿石标样GSO-Cu-1(含银3.87μg/g)、GSO-Ph-1(含银14.7μg/g)和GSO-Zn-1(含银13.5μg/g)中的银,RDS(n=11)分别为1.6%、3.7%和3.4%;后法可检出5ng/g银;测定地球化学标样GSD-3(含银0.59μg/g)中的银,RSD(n=11)为6.t%。方法较为简便、快速、准确和灵敏。用光导比色计测定,结果准确度、精度均有较大改善,且与室内原子吸收法相当。故所定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王万美  郑民奇 《岩矿测试》1994,13(2):125-127
样品经HNO3-HF-HCLO4分解发,在5.4mol/L的HCl介质中,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甲基异丁基甲酮同时萃取样品中的Se,Te.c Pd和Ni作混合基体改进剂,使用自制的涂锆石墨平台直接测定有机相中的Se,Te。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21×10^-9gSe,0.13×10^-9gTe;测定0.06μgSE、0.03μgTe的RSD(n=11)分别为7.0%和8.9%。  相似文献   

9.
朱金荣  宫明岗 《岩矿测试》1995,14(3):180-184
建立了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锂辉矿中的主、次、痕元素的方法。样品经酸溶和碱熔处理后,直接进行了20种元素的测定。其检出限在0.5-14.6μg/g。样品测定的RSDn=11),其主量成分<0.5%,痕量成分<10%。标准加入回收率为87.2%-114.3%。  相似文献   

10.
曾惠芳  周绍箕 《岩矿测试》1994,13(4):259-263
研究了三烷基氧膦纤维素色层分离富集痕量元素W、Mo和Sn的条件,根据吸附与洗脱实验中的现象初步探讨了TRPO与W、Mo,Sn的反应机理。以Rh为内标采用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101%;W、Mo,Sn的测定下限分别为0.02、0.01、0.1μg/g;重复取样测定的RSD均小于10%。经对地球化学标准物质分析,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传统型铂族矿产,系指与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铂族矿产资源。华力西运动时期,扬子地台西南缘沿超壳深断裂带发生的大陆裂谷作用,为来自上地幔的镁铁质(拉斑玄武岩质)岩浆的上涌和侵位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前提条件。含铂基性超基性岩的时空分布,受到大陆裂谷作用的主要发生发展时期和裂谷活动带的控制。通过对典型矿床特征及其成矿作用的探讨,论述了扬子地台西南缘主要的铂族矿床类型;并从四维成矿的角度,阐述了对区域成矿规律的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2.
狮泉河蛇绿混杂岩带的结构、性质、形成时间及与班-怒带的时空演化关系是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划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系统的地质调查工作,证实狮泉河带内存在完整的蛇绿岩带,并首次将其划分为4个蛇绿岩亚带,相互之间由3个呈平行分布的岛弧链分隔,从而构成一个早白垩世的多岛弧盆系统。狮泉河带闭合过程为岛弧造山过程,俯冲极向主要向北,构成冈底斯-腾冲陆块和喀喇昆仑-南羌塘-左贡陆块之间的晚燕山期结合带;它与班-怒带在时间上具有继承性,空间上由北向南迁移,并部分重叠,反映了由班-怒带向狮泉河带的转化是一种接力式的。上述发现对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2009,25(9):2113-2131
北苏鲁仰口地区出露超高压的变辉长岩.锆石阴极发光图像和其内部矿物包体激光拉曼测试的联合研究结果表明,变辉长岩锆石具有弱发光效应的岩浆韵律环带的核和被改造的强发光效应的边.岩浆韵律环带的核部保存大量而复杂的矿物包体,包括普通辉石(Cpx)+斜方辉石(Opx)+斜长石(P1)+石英(Qtz)+黑云母(Bt)+钛铁矿(Ilm)+磷灰石(Ap);边部保存的矿物包体则相对较少,包括普通辉石(Cpx)+斜方辉石(Opx)+斜长石(Pl)+磷灰石(Ap).尽管岩浆韵律环带核部的稀土元素总合量比被改造的锆石边部明显偏高,但二者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主要表现为轻稀土相对亏损,而重稀土明显富集,相应的(La/Yb)N=0.00015~0.00039,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Eu/Eu*=0.20~0.26)、相对明显的正Ce异常(Ce/Ce*=71.5~147.4)和较高的Th/U比值(1.97~2.69).上述特征表明,仰口地区变辉长岩中的锆石均为继承性的岩浆锆石,而没有新生的变质锆石.LA-(MC)-ICP-MS锆石原位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两件锆石样品Y1和Y2的年龄数据所构成的不一致线显示了十分接近的上交点和下交点年龄.其上交点年龄分别为785±15Ma(2σ)和784±12Ma(2σ),应代表原岩的形成时代,表明变辉长岩的原岩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岩浆事件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而下交点年龄分别为226±24Ma(2σ)和228±26Ma(2σ),与苏鲁其它类型超高压岩石中含柯石英锆石微区记录的变质年龄十分吻合,应代表变辉长岩的超高压变质时代.岩浆结晶锆石的核部具有明显偏高的176Lu/177Hf(0.00044~0.00291)和176Yh/177Hf(0.0165~0.1168)比值,而176Hf/177Hf比值变化于0.281956~0.282048之间,相应的εHf(t)=-8.5~-14.0,tDM2=2.03~2.32Ga,表明仰口地区变辉长岩的原岩起源于古元古代时期的富集地幔或发生部分熔融的下地壳残留体.被改造的岩浆结晶锆石的边部则具有明显偏低的176Lu/177Hf(0.00029~0.00060)和176Yh/177Hf(0.0112~0.0200)比值,而176Hf/177Hf(t)比值变化于0.281953~0.282002之间,相应的εHf(t)=-10.2~-11.9,tDM2=2.12~2.21Ga.与岩浆结晶锆石核部相比,被改造的岩浆锆石边部的176Lu/177Hf、176Yb/177Hf、176Hf/177Hf(t)比值和εHf(t)和tDM2值的变化范围更小,表明中-新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使岩浆结晶锆石边部的Lu-Hf同位素体系发生调整,更趋向于均一化.  相似文献   

14.
岩溶水锶元素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12  
通过对桂林地区地下河系统不同类型岩溶水水样Sr2+ 含量和87 Sr /86 Sr 值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 1)桂林地区岩溶水中Sr2+ 含量普遍较低,流经不同岩层的地下水Sr2+ 含量不同,岩溶水中Sr2+ 含量随着Ca2+ 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随着Mg2+含量的增大而减小;地下河水中的Sr2+ 含量始终介于表层岩溶带水、饱水带裂隙水、地表坡面流和外源水(如果存在外源水补给)的最大、最小值之间。( 2)流经不同岩层地下水的87 Sr /86 Sr值不同,流经砂岩层地下水87 Sr /86 Sr 值较高,其次为流经白云岩层和灰岩层的地下水;地下河水87 Sr /86 Sr 值也是介于表层岩溶带水、饱水带裂隙水、地表坡面流和外源水(如果有外源水补给)的最大、最小值之间。因此Sr2+和87 Sr /86 Sr能反映岩溶水形成的信息,是较理想的天然示踪剂,在岩溶水研究中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秦巴北部的商县-卢氏县地区广泛分布有区域变质的方解石-白云石共生矿物对,它们对于估计变质作用和断裂构造作用的温压条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就该地区Fe~(2+)在方解石-白云石中的X_(Fe)~(Co)>X_(Fe)~(Dol)分配情况,提出新的计压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亭亭  李江山  薛强  王平  熊欢  梁仕华 《岩土力学》2019,40(12):4652-4658
采用硫酸亚铁(FeSO4)对Cr(VI)污染土进行稳定化处理。研究了Fe(II)/Cr(VI)摩尔比和养护龄期对污染土稳定过程中的铬赋存形态及浸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Fe(II)/Cr(VI)摩尔比和养护龄期的增加,Cr(VI)和总Cr的浸出浓度降低,稳定土中Cr(VI)的含量降低,当摩尔比为3时,Cr(VI)和总Cr的浸出浓度均低于我国《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 浸出毒性鉴别》(GB/T50853―2007)的限值;当摩尔比为10时,稳定土中Cr(VI)的含量低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中工业和商业用地的限值(30 mg/kg);当摩尔比为20时,低于居住用地限值(5 mg/kg)。形态提取试验结果表明:FeSO4改变稳定土中铬的赋存形态,可促使铬从弱酸态向可还原态和可氧化态转化,而对残渣态的铬影响不大。Cr(VI)的浸出浓度与稳定土中的Cr(VI)含量均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且浸出试验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铬污染土稳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冲江铜矿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区分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冲江铜矿位于世界三大斑岩成矿域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其大地构造位置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构造带的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中部。矿区含矿岩体与非含矿岩体的岩性相同,很难通过肉眼或常规分析方法把它们区分开来。热释光测试结果表明,矿区岩石的热释光曲线有单峰和双峰两种,矿化主要发生在具单峰的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中。岩石矿化程度越强,热释光总积分强度值越小。另外,高岭土化对岩石天然热释光有叠加作用,具高岭土化的岩石明显具有更高的热释光值,且高岭土化与矿化成负相关。因此,热释光值可作为判断矿化的一个岩石标型。石英粒度统计也表明,含矿岩体的石英粒度曲线呈韵律式变化,而不含矿的岩石粒度曲线呈渐进式变化。故岩石中的石英粒度也可作为矿化的一个矿物标型。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海参1井伊敏组孢粉组合的地层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参1井伊敏组孢粉化石异常丰富,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3个孢粉组合:Impardecispora-Cyathidites-Clavatipollenites组合,Stereisporites-Deltoidospora-Asteropollis组合,Appendicisporites-Asteropollis-Tricolpites组合,分别分布于伊敏组一段、二段和三段,组合特征明显,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划分伊敏组与大磨拐河组的重要生物依据之一,更是伊敏组内三段划分和井间对比的生物依据之一。3个孢粉组合中见有属种繁多的海金沙科孢子及其他繁盛于早白垩世中晚期的孢子花粉,结合在绝大多数样品中发现的早期被子植物花粉的情况分析,推测含这3个孢粉组合的伊敏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巴列姆期—早阿尔必期(Barremian—Early Albian)。  相似文献   

19.
续晓璟  昝立宏  程捷 《现代地质》2006,20(3):423-428
通过对新疆吐鲁番盆地白垩纪和古近纪陆相地层的氧化物、碳酸钙、有机碳含量分析以及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的测试,并通过w(Fe3+)/w(Fe2+)比值指示的古温度研究,探讨了该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特征以及古气候特点。研究表明在白垩系/古近系界线附近各项环境指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白垩纪末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明显偏正,Al2O3、Fe2O3含量降低;而进入古新世,δ13Corg明显偏负,Al2O3、Fe2O3含量升高。对w(Fe3+)/w(Fe2+)比值指示的古温度计算表明,在白垩纪末期大气温度比较低,而进入古新世气温回升,这与进入古新世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明显偏负的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20.
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同位素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东部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岩石学特征及成岩成因分析,影响塔深1井寒武系地层流体改变主要成岩有准同生期、埋藏期和后期热液改造期等.塔深1井寒武系白云岩及充填孔、洞、缝内方解石的氧、碳、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准生期白云岩δ~(13)C_(PDB)值(0.9‰~1.8‰)偏正、δ~(18)C_(PDB)值(-10.1‰~-4.2‰)偏负反映准同生期泥微晶白云石成因属于高盐度的海水使得碳酸盐泥发生白云石化;埋藏期白云岩碳、氧随重结晶作用加强,白云岩晶粒由细向粗变化值随埋深增加,由于同位素分馏作用而偏负,δ~(18)C_(PDB)值(-10.02‰~-5.7‰)呈明显的下降,但δ~(13)C_(PDB)值(-1.4‰~0‰)组成变化不大;后期热液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δ~(18)C_(PDB)值普遍低于-10‰(δ~(18)C_(PDB)/‰-13.1~-9.4,δ~(13)C_(PDB)/‰-2~-0.647);基质方解石δ~(18)C_(PDB)值为-10.1‰~-10.13‰,δ~(13)C_(PDB)值为-1.48‰~-1.62‰;充填孔洞缝粗-巨晶方解石δ~(18)C_(PDB)值为-10.89‰~-14.28‰,δ~(13)C_(PDB)值为-2‰~-3.09‰,反映准同生期→埋藏期→后期热液晶粒大小由泥微晶→细晶→中晶→粗晶氧碳同位素值逐渐变小偏负,据~(87)Sr/~(86)Sr(0.707 284~0.746 888)值均远高于现今海洋中海水的锶同位素组成(0.708)及围岩的锶同位素(0.707 284),说明鞍形白云石以及方解石结晶时的孔隙流体不是残余在岩石孔隙中的同生期海水,而是外来的富含锶的流体,也就是深部热液流体.渗透回流白云石化、埋藏白云石化和高温热液白云石化等特征表明白云岩形成于超盐度、埋藏和高温热液等3种不同的环境,因此影响储层形成与分布,从而影响对白云岩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