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活动的时间层次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蒋铭  张国民 《中国地震》1991,7(3):42-53
本文以山西地震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层次结构和自相似特征,并且提出地震活动的时间层次可分为:地震世(千年)、地震期(几百年)、地震幕(几十年)和地震阶(几年)。从这些层次的时间、能量的分维结构来看,也表明了层次之间的自相似特征。  相似文献   

2.
杨章 《内陆地震》1990,4(2):126-133
根据新疆及苏联天山地区的地震目录和古地震研究成果,将整个天山地区的地震韵律划分为地震世、地震亚世、地震期、地震幕、地震阶五级,探讨了各级韵律的特征。估计了我国天山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3.
结合华北地区MS≥6级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进行了地震幕的划分,并统计分析了华北地区(33°~43°N,108°~125°E)1980年以来出现ML4级地震平静与中等地震的对应情况,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地区目前处于第五地震活跃幕的相对平静时段,目前6级地震已经平静16年多,随时可能进入新的地震活动幕;(2)ML4级地震平静对中强地震的前兆意义与当前地震活动所处地震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1980—2000年ML4级地震平静与M5级及以上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2000年之后ML4级地震平静与ML5.2级及以上地震对应关系较好;(3)2013年11月23日山东莱州ML5.0级地震打破华北地区ML4级地震平静189天,虽然在预报期限内没有ML5.2级以上地震,但是2014年4月1日发生黄海ML5.1级地震,鉴于目前震群活跃,仍要警惕华北地区出现更大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制约和影响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大形势的动力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地球动力学角度,研究制约和影响我国大陆地震活动的兴衰起伏的内在原因,揭示我国大陆地震活动期(300年)、幕(20年左右)、段(几年)实际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地球自转速率变化、全球强震活动水平在不同阶段迭加和组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试论全天山地震活动的韵律性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苏乃秦 《内陆地震》2000,14(1):9-14
对全天山地震带总体活动特征的科学认识是中亚各国正确认识本国局部天山地震活动规律的重要前提。在收集了较完整的全天山地震目录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全天山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发现全天山存在100年左右的大震活动准周期和50年左右的地震活动幕;对天山年折合震级时间序列的AR谱分析和周期参数精估计证实了上述分析,并表明还可能存在与太阳黑子活动相关的周期。根据上述分析认为,天山在2000±12年期间处于新一轮百年尺度大震活跃年份,同时在2007年前处在50年尺度地震活动幕中的7级以上地震活跃时段;2007年前天山仍可能发生多次7级以上大震,最大可达7.5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的群集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傅征祥  姜立新 《中国地震》1994,10(2):160-167
根据描述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统计特征的系数Cv,汾渭带和华北平原带强震活动(MS≥7.0和Ms≥6.0)过程显示出明显的非泊松的群集统计特征(Cv>1);对于自公元500年以来的Ms≥7.0大地震活动过程,其累计频度(ΣN)表现出满足ln(lnΣN)=A+Bt关系的逐步加速释放能量的群集时间结构;对于自公元1000年以来的Ms≥6.0强地震活动过程,则表现出几十年-几百年尺度的密集和平静交替发生的幕式群集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华北地区5、6级地震持续平静的复杂形势,分析了华北地区1484年以来M≥5、M≥6级地震的时间间隔特征,结果表明:①1731~1814年地震平静期的5、6级地震的平均时间间隔明显长于1484~1730年及1815年以来2个地震活动期的平均时间间隔,说明华北地区地震起伏交替轮回的韵律性是客观的;②华北地区2个地震活动期中相邻活动幕的幕间M≥5地震(含平静幕里发生的地震)平均时间间隔(86月)与1731~1814年平静期内单次M≥5级地震平均时间间隔(90月)一致,90月可做为华北地区5级地震异常平静的标志性时间;③类比500多年华北地区5、6级地震的时间间隔特征认为,当前华北地区正处于2000年以来的平静幕后期,该平静幕已持续169月,已经随时有可能发生5、6级地震,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地震活动幕.  相似文献   

8.
新疆区域地震活动的韵律特征及非线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苏乃秦  杨马陵 《内陆地震》1993,7(4):356-362
作者采用AR谱分析、周期参数精估计、周期拟合预测和门限自回归模型预测等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法,对新疆地区1882~1991年的地震活动韵律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非线性趋势预测。基本结论如下:新疆地区1882年以来已经历平均时长为27.2±2.8年的4个地震活动轮回。每个轮回均包含低潮幕和高潮幕2个地震活动幕,地震幕平均时长为13.6±1.9年。第四轮回1995年结束,1995~2024年为第五轮回,其间1998年和2002~2005年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2013~2016年有发生7级以上甚至8级地震的可能。1994年前后,也要警惕新疆发生7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9.
赵邦学 《地震学刊》2001,21(4):39-49
按地震在空间上的相似活动过程排列的华北与闸粤沿海及银川地震区(带)地震活动周期表,以华北地震活动为主线,将公元前280年咸阳51/2级地震至1988年2月25日彰武4.8级地震间2267件的华北地震活动划分为4个时间层次。其组合关系是,一个超长地震周期由初,前,主,余霞期4个地震期组成;除前震期只有一个地震周期外,初,主,余震期都包含前弱后强两个地震周期;每个地震周期多分为初,前,主,余霞震4个地震段。闽粤沿海地震区和银川地震带的主震段分别与华北初,余震段同期活动。地震周期是介于前人划分的地震幕与地震活动期之间一个新的更为重要的时间层次。华北7个地震周期的起止时间是:-280.50-8.22-80.12-1337.69-1568.37-1730.75-1855.95-1988.15年,并从时空强3方面阐述了华北地震周期性活动规律,分析了3个地震区,带地震周期的相互关系。华北地震周期可作为标准地震周期与不同地区地震周期相对比,具有重要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荣华  丁香 《地震》1996,16(1):45-52
地震学者认为,在地震活动区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地震群体活动的强度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笔者认为在一个地震活动期里,不仅地震群体活动在强度上有一个变化过程,而且在地震活动期的各个阶段中地震活跃幕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也可能会有较显著的不同。基于这一思想,文中研究了华北地震区、我国西部及其邻区以及全国大部分地震带,在一个较长的地震活动期里,随着地震幕强度的变化,幕的持续时间和平静幕的持续时间通常有两种  相似文献   

11.
公元1000年以来,中国华北地区强震存在4个活动期,本文以华北地区为研究区,分析了华北地区4个活动期的地震主体活动区,第3、第4活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第4活动期的期幕划分的基础上,对第4活动期的地震活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第4活动期主体活动区位于河套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华北地区第3和第4活动期分别具有54年周期、42年周期的时间韵律特征以及具有起始→加速→高潮→减速→结束的5阶段特征,第4活动期已经历了5个活跃幕,未来几年华北地区或将迎来第6活跃幕。  相似文献   

12.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中国大陆西部及邻区地震活动的时空韵律性特征,较详细地研究了该区域的强震等间距、强震空带等间距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时间分布上的23a太阳活动准周期,同时探讨了活动期内主体活动区的迁移规律。综合考虑认为第5活动期的结束时间大约在2005年,主体活动区在天山带,未来几年内,该区可能会有相当8级地震的能量释放。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一些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了地震活动时间间隔的研究历史和定义,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地震活动时间间隔分布的统计点图、间隔一频次统计图进行了分析,分析时结合不同的震级层次、不同的统计时段(长段不同)、不同的活动水平以及地震活动的丛集与孤立。统计结果显示地震活动时间间隔对数一频次统计结果与G-L关系式的统计结果类似,地震活动时间间对数一频镒也呈指数分布。最后对预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一些简单说明。  相似文献   

15.
东南沿海地震形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美凤  林世敏 《地震》1996,16(2):197-201
研究1900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序特征,并进行了地震活动分幕,结果表明,1986年开始进入了本世纪以来的第V地震活跃幕,本活跃幕将延至2000年左右,期间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危险,最大可能的发震区是闽粤交界及其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00年以来发生在南北地震带上的大震资料。分析了研究强震的时空分布认为:(1)南北地震带地震主体活动地区每幕往南平均滑移约300公里。(2)从1988年开幕的南北地震带第Ⅳ个地震活动跃幕在1996年2月3日云南丽江7.0级地震后可能已接近闭幕。该带的地震活动性可能会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苏鸾声 《内陆地震》2000,14(1):78-83
根据地震期幕活动的特点,及对东北深震与华北、黄海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得出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第5轮回的强震活跃幕还未结束,还将延续3~5年的时间;今后几年大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华北、黄海的6级地震活动也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18.
姚清林  马宗晋 《地震》1995,(2):117-124
为了探讨小区域内地震活动的时间规律。本文在中国大陆选择了11个地点分析其从远古至公元1990年间的破坏性地震(M≥4 3/4)的活动性。因而发现小区的地震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于以大震为代表的地震活动分期上,破坏性地震的频率、集中程度与阶段性变化上,以及与所在地震区地震活动期的关系上,不同小区的地震活动特征有共性,有类型区别,更有各自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1900年以来的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1900年以来M≥6.9级地震资料,着重分析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地震活动具有分区,分期特征,整个时段可划分为3个活跃期(幕)、第Ⅰ、Ⅱ活跃幕持续时间分别在39和32年左右,第Ⅲ活跃幕已持续了22年,目前尚未结束,还可能延续10-17年左右;在时空域内,地震活动出现了分区集中和地区间的交替迁移以及平静与活跃的交替现象。每个活跃幕内,地震活动以多周期轮回的迁移  相似文献   

20.
1974年永善7.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异常特征:(1)围绕主震形成一个地震活动增强区,而主震处于增强区内的空区,从而形成环形分布;(2)在孕震过程中,增强区经历了一个走向由NE向变为NW向、区域由大变小的过程;(3)增强区内地震活动性呈现出很强的20年的韵律性,而在主震前增强区形成阶段长周期(20年)却消失,短周期(5年以内)突出。然后从连续介质力学角度,运用包体模型的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