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水库水会导致库岸隧道水文地质环境改变,影响隧道的建设运营安全。针对狮子坪水电站库区对汶川至马尔康高速公路隧道工程的影响进行分析,根据隧道水文地质条件,采用径流模数法和大气降雨入渗系数法计算各方案线隧道的涌水量,结合运用达西定律计算的水库蓄水对隧道的渗漏水量,比选出最佳的方案线路,可供类似地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钟贵莉 《地下水》2022,(1):35-37,52
以大巴山区某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隧道工程为例,基于拟建工程隧址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做出详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降雨入渗法和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采用降雨入渗法计算预测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464 m3/d和928...  相似文献   

3.
岩溶塌陷的产生会严重影响隧道的安全施工及运营,而隧道的开挖又加剧了岩溶塌陷发生的可能性,并使其发生机制变的更加复杂。本文选择隧道埋深、隧道涌水量及距离隧道的远近3个因素来衡量隧道开挖对岩溶塌陷的影响。并以长基岭隧道为例,运用模糊数学理论结合层次分析法,选择了包括隧道埋深、涌水量等在内的14个因素,建立研究区岩溶塌陷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通过程序与GIS集成实现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对岩溶地区隧道的施工及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某火山岩体围岩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隧道区蓄水构造类型与隧道涌水特征,运用多种解析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区典型断层带涌水量进行了计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总结出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火山岩体围岩隧道涌水表现为断层带控水的分段涌水特征;传统的地下水动力学法较降雨入渗法和氚同位素法更适合于用于此类隧道的隧道涌水量计算,而数值模拟法在计算隧道涌水量上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隧道断层带水文地质调查的程度与参数刻画的准确度对计算结果精度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依据重庆南山地勘资料,通过Midas GTS NX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岩溶槽谷区既有多条隧道条件下拟建隧道施工(不考虑和考虑防水措施)时的区域渗流特征,预测拟建隧道的涌水量,并与现有涌水量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径流模数法计算结果(单位长度涌水量10.10 m3/(d·m))与大气降水渗入量法计算结果(11.11 m3/(d·m))相近,也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11.50 m3/(d·m))接近。受拟建隧道开挖影响,铜锣山隧道单洞涌水量下降了2.4%;南山隧道左洞下降了6.9%,右洞下降了4.7%。南山隧道左洞涌水量受拟建隧道影响最大,右洞次之,铜锣山隧道最小。拟建隧道及时施做防水及二次衬砌时,拟建隧道左洞涌水量下降了66.3%,右洞下降了66.2%,效果显著。在岩溶槽谷区既有多条隧道条件下,拟建隧道开挖对一定范围内既有隧道涌水量及渗流特征影响不大,对埋深较深的隧道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下水流系统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山区地下水流场以及隧道工程排水作用对其影响。首先建立理想模型,对比分析了隧道布置在不同位置的涌水量大小,隧道排水对地下水流场的改变及泉点流量的影响。隧道排水使区域地下水分水岭发生偏移,流动系统被进一步细化,形成多个分水岭,部分区域系统和驻点消失;隧道布置在局部系统中涌水量较小,区域流动系统中涌水量较大;在同一个流动系统内,隧道布置在补给区涌水量最小,径流区、排泄区的涌水量相对较大;隧道排水对区域分水岭附近的泉点影响较大,远离分水岭的泉点影响较小。针对重庆境内某隧道工程,开展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雪峰山隧道为深埋特长隧道。在该隧道的勘察过程中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并开展了科研工作,对隧道围岩特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及岩爆、涌水量、围岩稳定性等与隧道设计、施工密切相关的问题均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和预测。本文论述了一些新的勘察技术及科研成果,这些勘探与评价技术对其它深埋特长隧道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底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讨论了水底隧道涌水的预测计算问题,利用经验法和有限元法对某拟建海底隧道工程方案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计算和对比分析,探讨了竖向和水平走向裂隙发育情况对隧道涌水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有限元相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水底隧道涌水量偏小;②当水底岩层张性裂隙(尤其是竖向裂隙)较发育时,隧道涌水量增长较大;③当隧道临近或穿越断层破碎带时,隧道周边的渗流场具有显著的三维特征;④如果水底隧道上覆地层中没有显著的隔水层,则由于水源无限充足,隧道的涌水量将主要受到水位相对高度和隧道围岩渗透系数的影响,与隧道上覆地层的厚度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9.
摘要:在隧道建设施工中,涌水灾害是隧道建设中倍受关注的问题之一。涌水量预测关系到隧道方案的工程设计、施工条件、工程造价、养护条件和运营安全。因此,在勘察阶段如何较为准确地预测隧道涌水量的大小,为隧道施工制定合理的防排水措施提供依据,评价其建设施工对地下水环境影响,成为众多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工作者日益关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秦岭特长隧道涌水量的预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模糊聚类理论用于隧道涌水量预测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提出了影响隧道涌水量的主要因素及其量化公式, 并以秦岭特长隧道 (Ⅱ线)为对象, 预测出其涌水量介于 1.0~ 3.0m3/d·m之间, 与该隧道开挖后的实际涌水量 2.07m3/d·m基本吻合, 从而证明了用该方法进行预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刘志春  王梦恕 《岩土力学》2015,36(Z2):281-288
隧道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科学评价一直是隧道工程界难以回避又备受困扰的技术难题之一,掌握工程因素对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规律是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以350 km/h高速铁路双线隧道V级围岩“半包”防水复合式衬砌为计算原型,通过隧道瞬态渗流模型分析了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工程因素中水位埋深、施工方法、施工时间、喷射混凝土厚度、喷射混凝土抗渗性能、喷射混凝土开裂渗漏、地层注浆加固方式、地层注浆加固范围、注浆体抗渗性能及隔断墙对地下水资源流失量及水位变化的影响规律。根据工程因素的影响规律,探讨了施工期及运营期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南川黄泥垭隧道工程对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曹锐  吕玉香  裴建国 《中国岩溶》2017,36(5):691-696
隧道工程建设无疑对岩溶地区的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带来巨大冲击。文章以重庆市南川区黄泥垭隧道工程为实例,采用地面调查、示踪试验、长观监测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剖析隧道工程对隧址区水文地质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黄泥垭隧道工程改变了隧址区的地下水流场,疏干地表地下水、加剧干旱缺水程度,并随之出现新的人工水点——隧道涌水;同时隧道工程影响了水资源空间分配格局、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Groundwater flow and the associated surface water flow are potential negative factors on underground tunnels. Early detec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s on water resources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plann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unnel projects, as early detection can minimize accidents and project delays during construction. The groundwater modeling software package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 (GMS), which supports the groundwater numerical codes MODFLOW and FEMWATER, was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impact of tunneling excavation on the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 regional area around the tunnel and a local hot springs area, at the “Tseng-Wen Reservoir Transbasin Diversion Project”, in Taiwan. A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was first developed to simplify structures related to the site topography, geology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MODFLOW code was then applied to simulate groundwater flow pattern for the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in the tunnel area. The automated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was applied to calibrate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and hydrogeological parameters in the region.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errors between simulated and monitored results are smaller than allowable errors. The study also observed that tunneling excavation caused groundwater to flow toward the tunnel. No obvious changes i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due to tunnel construction were observed far away in the surrounding regions. Furthermore, the FEMWATER code for solving 3-D groundwater flow problems, in which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integrated into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i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an adjacent hot spring.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oundwater drawdown rate is less than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rate, and the change to the groundwater table after tunnel construction was insignificant for the hot spring area. Finally, the groundwater flow obtained via the GMS indicated that the hydrogeological conceptual model can estimate the possible quantity of tunnel inflow and the impact of tunnel construction on the regional and local groundwater resources regime of the transbasin diversion project.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充分分析已有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之上,综合大面积水文地质调绘和多种勘探成果,对石太客运专线太行山隧道和南梁隧道所在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将隧道区域划分为娘子关泉域系统、威州泉域系统和散泉系统三大地下水含水系统,同时将太行山隧道区划分为5个水文地质单元,将南梁隧道区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单元。另外,论述了隧道开挖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断层或岩脉与隧道相交地段的水位、水量产生影响,这为进一步解决特长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突水、涌水等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性资料,加深了对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水文地质条件薄弱地带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西南地区隧道工程条件下岩溶地下水系统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婉婷  漆继红  许模 《现代地质》2015,29(2):421-427
岩溶山区越岭长大隧道的施工不可避免地会使当地的岩溶水系统发生改变,如地下水水位的下降、地表泉点的漏失等。基于隧道工程对岩溶地下水系统边界条件、排泄状况等天然特征的影响,依据西南地区岩溶地下水系统主要特征及隧道工程特点,考虑隧道工程条件下影响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的主要因素,对岩溶类型(岩溶含水岩组的埋藏条件)、构造特征、补给特征、岩溶水径流方式与隧道工程特点相组合的模式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变化进行特征分析,并将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变化归纳为3种类型。据此,选择研究区金汁河地下水系统作为典型研究对象,假设3种隧道穿越方案,将不同隧道穿越方案下的岩溶地下水系统与天然岩溶地下水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归纳概述其变化特征,最后对各隧道方案下的涌水量及其涌水危险性进行初步预测及评价。  相似文献   

18.
翔安海底公路隧道陆域段变形控制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翔安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大跨公路海底隧道,其两端陆域段位于富水的强风化岩层中,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施工期间,部分断面发生了较大变形,超过了预留变形量,给二次衬砌的施工造成了影响,而且过大的变形有时还会导致隧道围岩失稳,应寻求一套合理的变形控制措施。基于现场监测数据和施工记录,并结合数值方法,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作用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设锁脚锚管、加强临时支护及管井降水等工程措施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但在地质条件较差的富水强风化岩层中修建大跨公路隧道时,将两种或多种工程措施的组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例如,在采用降水(连续墙)+加强临时支护+锁脚锚管的组合方案后,隧道的拱顶下沉减小了46 %~60 %,水平收敛也减小了约30 %。这些措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山岭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施工复杂性、地层条件和周围环境不确定性等特点,采用科学的勘察方法,是查明隧道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海淀区西山隧道为依托,针对隧道工程勘察中的关键地质问题,运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工程物探、水文地质勘查等综合勘察方法,有效地查明隧址区的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和地下水分布特征,全面、客观地评价隧道进出口段边坡及仰坡稳定性、隧道围岩质量与稳定性、隧道涌水量、地应力及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并针对不良地质现象提出防治对策,以期为工期紧张、地形困难且日趋增多的山岭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提供可以借鉴的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岩溶水径流路径非常复杂,而隧道疏排对岩溶水的影响更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在长期观测数据以及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重庆东温泉山既有隧道疏排对岩溶水的影响,总结出水平流动带内隧道疏排岩溶水形成的降落漏斗一般可达到隧道标高附近,岩溶裂隙水带内隧道疏排岩溶水形成的降落漏斗仍保持在隧道上方一定高度,渗透性是隧道疏排对岩溶水影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