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嵩  张嘎  郑瑞华  孙振岳 《岩土力学》2011,32(6):1781-1786
地下水开采是导致地面不均匀沉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地面不均匀沉降又会对桥梁结构造成较大的危害。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离心场中地基抽水对桥梁结构物的影响。在自主研制的离心场中地基抽水对结构物影响的模拟和测量系统基础上,测量了抽水过程中粉土地基中沉降的变化以及桥梁结构的变形分布规律,探讨了地面不均匀沉降对刚性桥梁、简支桥梁以及简支连续桥梁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水井抽水的初期非稳定渗流期是桥梁变形发展最快的阶段;减小桥垮长度以及桥面桥墩改用铰连接都可以使得桥面轴向应变减小;地基的水平位移会给刚性桥梁中部带来较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2.
通过观察挡墙变形裂缝和分析测量数据,对大面积堆载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了阐述,指出填土地基在压实处理时的不均匀性,造成局部地基强度偏低,雨季地表水体下渗,降低了土体强度是引起挡墙局部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立即封闭地表,减少水体下渗,适当增加挖孔桩配筋量,建立观测网、实施有效监测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胡勇刚  罗强  张良  黄晶  陈亚美 《岩土力学》2010,31(7):2207-2213
为充分掌握斜坡软弱土地基在路堤荷载作用下的变形特性,寻求合理的地基加固措施,以新建达成铁路扩能改建工程某工点为原型,设计了5组基于水泥土搅拌法地基处理方案的室内土工离心模型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结果表明:(1)针对斜坡软弱土地基的上、下坡侧分别采取不同的桩间距布设,可减小斜坡软弱土地基沿横向的差异沉降变形,提高地基加固的均匀性;(2)在斜坡软弱土地基的下坡一侧布设斜桩,具有较好的水平变形约束效果,但在竖向沉降控制方面表现略差;(3)斜坡软弱土地基下坡一侧产生的变形将引起上坡一侧产生相同方向的变形,并以水平变形的表现较明显,地基加固应以控制下坡一侧的变形为重点;(4)地基水平变形沿深度的变化规律因地基布桩疏密的不同而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型曲线和单调衰减的双曲线型两种形态。  相似文献   

4.
基于稳定采空区场地并结合某一工程实例进行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分析,并对采空区地基适宜性进行综合评判。提出一种适合于采空区地基的荷载影响深度 确定方法,采用概率积分法对采空区场地不同区域剩余变形进行预测,提出考虑活化变形、剩余变形、附加变形的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荷载相同时判别系数越小(0.10 (自重应力)、0.08 、0.07 、0.05 ),荷载影响深度越大;判别系数相同时建筑荷载越大,荷载影响深度也随之非线性增大。(2)对于一般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附加应力)= 0.10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对于复杂采空区地基,宜采用 0.05 判别标准确定荷载影响深度。(3)在常规方法上( 0.20 )确定的荷载影响深度 ,对于采空区地基经对比分析,1.4 和1.8 荷载影响深度可作为一般采空区地基和复杂采空区地基工程设计参考。(4)在不引起活化变形的最高层数建筑荷载下,地表剩余变形量非常小可忽略不计,采空区建筑地基沉降变形主要是土层附加压缩变形。(5)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内边缘沉降较大、不均匀沉降明显,不宜作为建设场地;采空区中央沉降较小,没有明显不均匀沉降,宜作为建设场地。  相似文献   

5.
刘丽萍  黄义  李向阳  刘增荣 《岩土力学》2006,27(10):1685-1688
将复合地基视为横观各向同性体,利用半解析数值计算原理,又将复合地基位移竖向离散为多项式,在水平两个方向上选取解析函数模拟无限域地基进行计算,从而克服了有限元计算中人为设定计算边界的弊端,提高了计算精度,并将三维沉降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进行计算,收敛速度快,显著地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将计算结果与理论解进行对比,满足精度要求。通过改变复合地基置换率、加固深度和桩土模量比,采用半解析元法研究了复合地基的加固效果,计算结果表明,桩土模量比较大时,可忽略加固区压缩变形量;增大置换率对减小沉降作用很小,而增加加固深度能明显减小复合地基沉降,在以控制沉降量为主要目的复合地基优化设计中应首先考虑增加加固深度。  相似文献   

6.
王立安  赵建昌  余云燕 《岩土力学》2020,41(6):1983-1990
考虑地基横观各向同性和非均匀性,建立孔隙率、密度、剪切模量及渗透系数同时随深度变化的非均匀饱和地基模型,模型中考虑参数间的耦连影响,并引入非均匀因子表征地基的不均匀程度。基于Biot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以土骨架位移和孔隙水压力为基本未知量的控制方程,采用微分算子法对控制方程进行解耦求解,推导出非均匀饱和地基中瑞利波的频散方程。将推导结果分别退化到均匀饱和地基和单一弹性地基,验证了结果的正确性。通过数值算例,对非均匀饱和地基中瑞利波的传播速度、衰减系数及位移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低频区,饱和地基的非均匀性对瑞利波传播速度、衰减和位移都有显著影响,质点运动轨迹也由此发生变化;随着频率的升高,这种影响逐渐减小,当频率趋于无穷大时,瑞利波速度收敛于弹性地基中的波速;地基非均匀性增大了瑞利波的传播阻抗性,瑞利波位移加速衰减,传播深度小于均匀饱和地基。随着非均匀性增大,质点竖向位移的衰减快于水平位移,这种差异造成质点椭圆运动轨迹的扁率减小。此外,地基中非均匀土层厚度越小,则地基非均匀程度越高,对瑞利波的传播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7.
Q2、Q3黄土深堑中高填方地基变形规律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尺寸原状黄土与重塑黄土联合制作模型,针对Q2、Q3黄土深堑中超高填方地基在天然含水率及饱和状态时的沉降变形规律开展大型离心模型试验研究,系统模拟了超高黄土填方地基在施工期及工后期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此类高填方地基的施工期沉降变形是总变形量主要组成部分;地基填筑完毕后表面沉槽轮廓清晰,填筑过程中沉降速率随施工填方高度增加而增大,沉降变形中部大、两侧小,且填方体与原地基结合部位的变形缓坡较陡坡一侧小;天然状态下的地基整体沉降变形较小,差异变形量较大,饱和状态下的地基沉降变形增大,差异变形量较小,稳定性较差,差异变形使得原地基与填方体极易发生错动开裂。根据模型试验的分析规律,建议此类地基施工过程中宜对填方体与原地基接触带进行处理,以改善填方体约束条件,同时,填筑完工前可预留一定高度,待前期变形基本完成后,再施工至设计标高,以防止过大差异变形导致的工后开裂。  相似文献   

8.
卢晓峰  丁勇春 《岩土力学》2007,28(Z1):682-686
不同开挖宽度与深度比条件下基坑围护结构与周围土体的变形特性将发生变化。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开挖宽度与深度比(L/D)条件下无支撑悬臂开挖基坑的变形性状,详细探讨了开挖宽度与深度比对地表沉降、地表水平位移、坑底隆起、坑底水平位移及围护结构侧向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基坑开挖深度不变的条件下,地表沉降量、坑底隆起量及坑底水平位移量均随L/D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开始增长迅速,当L/D达一定值后,数值几乎不再变化;地表水平位移量随L/D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围护结构侧向变形随L/D的增加逐步由顶端内倾型过渡到整体向坑内移动的顶端外倾型。L/D越大,围护结构的整体侧向位移越大。  相似文献   

9.
周丹  赵和仲 《探矿工程》2011,38(1):51-54
桥坡段结构物处为防止结构物开裂、位移、基桩受剪破坏及控制工后沉降,采用粉喷桩与土工格栅联合加固软基。联合加固后,可约束地基侧向变形,减小路基挤出量及不均匀沉降,有效地减小了地表的总沉降量,对于预防桥头跳车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地层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控制是储罐建造安全性保障的重要环节。本文重点分析了加设碎石环梁强夯地层的沉降变形特征,综合比较了碎石环梁与混凝土环梁加固储罐地基土的环向、径向沉降与不均匀沉降差异;指出地层差异能影响两类环梁基础的地基土加固效果;考察了碎石环梁弹性模量改变对储罐地基土沉降规律的影响;比较了截面为矩形的混凝土环梁与梯形碎石环梁对储罐地层的加固效果;并给出了碎石环梁加固储罐地基土的工程建议。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郭超  闫澍旺  肖世伟  陈则连 《岩土力学》2010,31(Z2):155-159
从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模式出发,建立了一组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应力-应变协调方程。推导方程过程中,考虑了桩-土-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了桩土应力比和等沉面深度的解析解,并且进一步得到了桩和桩间土体的应力分布规律、压缩变形量、桩体上刺入垫层和下刺入下卧土层的刺入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复合地基下卧土层的压缩变形量求和,最终推导出了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总沉降计算公式,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浅埋隧道临近地层空洞施工问题,建立了解析模型。该模型中隧道满足变形边界条件,空洞满足0面力边界条件,采用Schwarz交替法原理和复变函数法对模型进行了理论求解,并通过编程实现了迭代计算,结合数值计算特点对求解精度进行了讨论。通过算例分析了在不同隧道变形边界条件下空洞位置、大小及净距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无空洞工况相比,空洞对地表沉降产生较明显影响,空洞较大或净距较小时影响尤为显著,隧道变形边界不同或空洞位置不同时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的差异性较大,当空洞位于隧道两侧位置时均匀收缩和椭圆化变形边界下差异沉降关于空洞轴线呈对称分布,隧道和空洞正上方地表沉降均增大;竖向位移变形边界下差异沉降关于空洞轴线呈反对称分布,隧道一侧地表沉降增大,另一侧地表沉降减小。当空洞位于隧道斜上方位置时均匀收缩变形边界下差异沉降关于空洞轴线呈反对称分布,空洞轴线处地表沉降曲线斜率明显增大。当空洞位于隧道正上方位置时3种基本变形边界下隧道正上方地表沉降均减小。  相似文献   

13.
南京地铁许府巷站深基坑工程与监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许府巷地铁站深基坑工程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明挖顺做法施工。地下连续墙接头采用预制钢筋砼接头桩连接止水,两端头井辅以深层搅拌桩加固地基。基坑开挖时进行墙体位移、轴力、临近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保证了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14.
斜坡桥梁桩基础加固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公路建设,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上部结构荷载大,传统工法难以很好解决桥梁桩基础大变形问题。利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人工挖孔桩基础的加固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与研究,给出了水平位移、沉降量等模拟结果。根据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锚杆(索)在加固桩基础中的作用与效果。结果显示,锚杆(索)加固桩基础可以有效减小水平位移和沉降量,大大降低工程投资,且为类似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进江  程谦恭  李成辉  文华 《岩土力学》2012,33(10):2881-2889
结合潮汕车站软基处理工程设置监测断面,埋设相关监测仪器,对桩-网复合地基上部路堤填土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深部分层沉降、深部水平位移、桩顶应力、桩间土应力、土工格栅伸长量等的变化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桩间土和桩顶土的应力都存在一个迅速增大的过程,但桩顶土应力增大的速率要大于桩间土应力增大的速率;当填土达到一定高度时,桩间土应力出现极值,产生的土拱效应会使4桩中心处的应力小于2桩中心处的应力值;管桩的轴力、摩阻力和地层情况密切相关,且均随时间、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地基分层沉降的速率与路堤填土的速率呈正相关,沉降量的大小与地层深度和地层特征有关;土工格栅的拉伸位移量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增长速率经历了由慢到快再到缓的过程;地基水平位移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管桩有效地限制了地基的水平位移。  相似文献   

16.
为控制不对称基坑开挖形变、保障基坑稳定性和安全性,开展不对称基坑开挖过程中的沉降变形与数值模拟研究。以西安某地铁坑中不对称开挖工程为例,选取桩体水平位移、桩顶沉降、地表沉降和周围建筑物沉降4个变形指标,对其施工进行监测和Plaxis 3D有限元模拟。研究发现:随着基坑开挖,桩身水平位移不断增加,其最大值为8.23mm;桩顶沉降呈波动趋势,最大值为0.45mm;地表沉降也不断增加,最大沉降值8.81mm,且靠近基坑侧土体沉降较远离侧高15%左右,承载建筑物一侧土体的水平位移较未承载侧高12%;周围建筑物沉降量随着离基坑距离的减小而增加,最大值为9.4mm。通过对比分析发现4个变形指标的实测和模拟结果虽略有差异,但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4个指标的变形均处于变形控制范围内,不对称开挖过程基坑十分安全和稳定,说明该工程选择的桩-撑联合支护方式能有效控制不对称开挖过程的基坑变形,且在坑中坑不对称开挖工程中使用数值模拟方式能确定基坑开挖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岛状冻土地区地基经历季节冻融后土体强度急剧降低,道路上易产生不均匀沉降现象,本文提出了新型筏板结构用于岛状冻土地区道路。为了研究岛状冻土地区新型筏板地基的承载特性,本文通过对室内新型筏板地基模型进行冻融,采用分级加载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新型筏板地基的承载特性,及冻胀融沉对地基模型的沉降特性、内部应力分布及筏板应变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筏板的承载作用极大地缓解了地基变形量,且整体上减小了一定深度范围内的地基应力,由此说明筏板是作为地基“加固结构”的形式存在;筏板较大的刚度使承受荷载向外围传递,降低了筏板中心位置处地基反力;新型筏板应变呈中间大两边小的U型分布,且纵向应变高于横向应变,说明变形更多地沿筏板纵向传递;冻融对土体结构产生严重破坏,导致地基沉降大幅增加;筏板-土体系统作为荷载的主要载体,当土体强度衰减时,筏板应变随之增大;冻融循环造成地基一定深度范围内应力的增加,与冻融循环作用深度范围一致,且随着荷载水平的增加影响程度愈加显著。此外,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数值模拟方法可用于分析新型筏板地基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半填半挖式路基的差异沉降将对上承路面结构产生不利的附加力学响应。本文以层状体系为基础,将半填半挖式路基差异沉降变形作为路面结构层底的约束条件,建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对半填半挖式路基差异沉降变形力学响应的平面有限元模型。系统分析不均匀沉降量、不均匀沉降长度、路面结构与材料参数等对附加力学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因子分析,研究路面结构层的优化设计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不利受力状态。最后,建议使用柔性基层或设置级配碎石等松散性材料底基层来削减基层底附加拉应力,在路面结构层的优化设计中应以基层厚度作为控制要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试验楼沉降较大的问题,通过调查裂缝分布和分析沉降观测的变化规律,得出造成该建筑基础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即地表渗水、地下水位较明显抬升和临近建筑物的地基下沉。为解决不均匀的湿陷变形造成地基差异沉降问题,提出采用坑式静压托换桩方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详细介绍了加固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通过对比加固前后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坑式静压托换桩加固效果较好,可有效遏制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不均匀沉降持续发展势态,为类似加固工程积累了地区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某高层住宅地基为湖积软土-淤泥及淤泥质土,基坑南侧区段在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外软弱土体发生较大的蠕变变形,再加上南侧局部工程桩接桩,存在超挖现象,后由于基坑南侧场地外大量堆土,基坑南侧支护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向基坑内侧发生较大的变形。通过基坑旁的监测点,记录了地表水平位移、深层水平位移和地表沉降曲线,结果表明:基坑南侧外堆土和双排桩间粉喷桩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是变形发生的外因,土体中有机质含量较高,致使土体抗剪强度较低是变形发生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