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正 地壳是在形成与形变、建造与改造的矛盾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地下水赋存于地壳之中,也必然会受到两个矛盾方面的制约以及其它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基岩地区,地下水赋存于岩体、岩层的裂隙、溶穴之中,主要受形变与改造的制约,而在松散沉积物地区,地下水赋存于孔隙之中,主要受形成与建造的制约。然而就形变与形成、改造与建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3.
论构造体系     
《地质学报》1976,50(2)
地壳上的地质构造现象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如何认识这些地质构造现象?围绕这些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斗争的焦点集中在:地质构造现象是孤立的,还是彼此联系的;是静止的,还是发展的? 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和具有內部规律的。地质构造现象也不例外,在地壳各部分发育的各种地质构造形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彼此相  相似文献   

4.
<正> 开放体系是指内部系统与外界环境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体系,开放体系条件下成矿的重要特征是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物质既可不断供给,也可发生流失(扩散),矿床的形成取决于沉淀(成矿)反应与扩散之间的竞争。地洼阶段以强烈的块断活动为特征,各种规模断裂的活动必将导致各个构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是多构造体系复合的大型含油气区,盆内二级构造体系控制生油拗陷和油气富集带三、四级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田。多构造体系复合型盆地油气藏特征是多含油气系统、多油气藏类型、多成藏期和油气田(藏)县4个并存等。  相似文献   

6.
枣庄地区属于华北台块鲁西南台背斜南部,是暴露和半暴露的缓倾斜以构造断裂为主的构造中常地区。含水岩层以坚硬岩石裂隙岩溶水为主,主要含水层有寒武纪灰岩、奥陶纪灰岩、石炭纪薄层灰岩及侏罗纪砾岩。这些坚硬岩石由于含水性能的不均一性,其富水程度及地下径流条件即同一地区同一含水层中差异亦很大,如果忽视这种差异的复杂性,往往会使开采和防治地下水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论煤层气与地下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8.
论地下水超采与地面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禹群 《地下水》2012,34(6):1-5
地面沉降是地面高程缓慢降低的环境地质现象,严重时就会演变成一种地质灾害。造成地面沉降的原因有天然和人为因素,常见的地面沉降绝大部分属于人为因素。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从而造成地面沉降变形、出现裂缝、导致地面建筑物破坏等,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巨大。控制地面沉降主要因素在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建立区域地面沉降模型,预测不同地下水开采方案和开采量所可能带来的沉降量,优化最佳开采量,有效防控地下水超采引起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9.
10.
地质力学认为,在巨型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决定着卷入这个体系范围内的地壳岩石的形变,而且也控制着这个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沉积建造。正如李四光同志所指出的“由于构成古老构造型式的巨型坳褶-包括隆起带和沉降带——一定会对古地理形势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所以古老构造型式对较新沉积层的分布和沉积层岩相的变化,也一定会起着控制的作用。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有可能根据属于某一时代沉积层展布和岩相的变化来探索某些巨型古构造型式的形象,(《地质力学概论》)。  相似文献   

11.
12.
构造体系与煤的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造挤压作用下,当煤系及其下伏地层受到压缩时,岩石内部的颗粒之间发生内摩擦而伴随析出的热量,是引起煤变质的一个普遍因素。后成煤期继续活动着的一些山字型构造,其前弧或反射弧的展布方位往往与高变质煤带相一致。如沿长江中、下游展布的晚二迭世高变质煤带与淮阳山字型的前弧挤压带相吻合;川南~黔西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黔西山字型前弧挤压带相一致,黔西南的弧形高变质煤带与云南广西两个山字型构造反射弧的重迭部位相一致,等等。某些挽近时期有强烈活动的经向构造带内,也常出现高变质煤区,如贺兰山南北构造带内的侏罗纪无烟煤,湘南南北构造带的郴耒煤田(无烟煤)等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新华夏系隆起褶带内的中生代或古生代煤田,变质程度均有所增高。而位于一些古老隆起带(如华夏系一级隆褶带)内或其邻近的煤田,则由于煤系基底岩体具有弹塑性减退的力学性质,断裂多,应力不断释放,煤变质程度就一般偏低。  相似文献   

13.
14.
西秦岭及周边地区构造体系划分与构造演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论述了西秦岭及其周边地区构造体系的划分、复合关系及其成生发展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下水蓄水构造理论,总结概括地貌构造影响控制的水文地质特征规律,补充完善了按岩石地层控水因素划分的地下水含水岩组类型的不足,更有利于指导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勘查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及有效管理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一、区域构造形迹 乌鲁木齐位于奇台山字型前弧西翼反射弧外侧末端与天山北西西向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两者反接复合大致在乌鲁木齐市的西山和喀拉扎山一带。其主要构造形迹: 属于反射弧范围的有:轴向北东东的七道湾背斜Ⅰ,七道湾向斜Ⅱ,妖魔山倒转倾伏背斜Ⅲ,乌鲁木齐箱状倾伏向斜Ⅳ。前两个背向斜出露地层为侏罗系招泽一湖泊相含煤建造。后两个背向斜出露地层由上石炭统滨海相碎屑岩,二叠系泻湖相砂页岩夹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三叠系内陆湖盆相砾岩,砂岩,泥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田地质灾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基地。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帚状和网状等多种类型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根据灾害发生的动力学环境、灾害的特征、灾害的危害及灾害的分布规律,将油田地质灾害分为油水井套管损坏、诱发地震、地表冒砂喷水油等多种类型,并论述了各类的特征及分布。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及演化受不同级序构造体系及构造应力场的控制,在帚状构造体系的收敛端等现今应力场的转化区、转折带等常是油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构造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渤海湾盆地发育雁列式、帚状等多种构造体系类型且空间分布复杂,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控制了渤海湾盆地内油气聚集与分布,将渤海湾盆地划分为济阳及黄骅帚状油气区、下辽河-渤海弧形油气区、冀中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5个大型油气区.各油气区的油气聚集量及油气分布规律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济阳帚状油气区的油气资源最丰富,而东濮雁列式油气区的油气探明储量最小.古近纪是渤海湾盆地构造演化的最重要时期,与油气生成和成藏的关系最密切,是渤海湾盆地烃源岩发育的鼎盛时期,并发育多种油气藏类型和多套生储盖组合.新近纪发育以披覆构造油气藏为主的次生油气藏和良好的区域性盖层.渤海湾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基本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区域成矿与矿田构造--构建成矿构造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造与成矿具有密不可分的动态耦合关系。构造应力场和构造运动控制了成矿作用。不同形式的构造,如断裂、褶皱、韧性剪切带和壳幔构造等,对成矿作用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构造体系具有多级控矿的规律。构造体系与成矿系统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成矿构造体系。全球具有多个巨型成矿构造体系,包括环太平详、特提斯一喜马拉雅、古亚洲、大洋脊一大陆裂谷和克拉通等巨型成矿构造体系。成矿构造体系的构建,是区域成矿规律与矿田构造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含铁建造由各种不同的岩相所组成,而其沉积作用则同特定类型的构造体系有密切关系.尽管这些化学沉积岩石的生成并不限于任何的特定地质时代,然而厚层含铁建造仍以中前寒武纪的为多(克劳德,1973). 称为含铁建造的条带状硅铁沉积因其与(鱼面)绿泥石-菱铁矿-粘土铁岩不同,所以在过去几十年内,成了世界很多研究者的课题,并且对它在整个地质时期内的沉积、层位及构造等方面的研究,都获得了重要进展.而今,含铁建造已被公认为是一群重要的具有特殊成矿意义的化学沉积含铁沉积物,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