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温书鹏 《贵州地质》2017,34(1):33-37,17
贵州西部水城矿区主要的含煤地层晚二叠世龙潭组为典型的海陆过渡相含煤岩系,其沉积环境有下三角洲平原、潮坪和泻湖等。作者对水城矿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龙潭组和汪家寨组层序地层进行了分析,共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并根据层序界面将水城矿区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层序地层,层序Ⅰ从峨眉山玄武岩顶界到标七底界;层序Ⅱ从标七底界开始到四号煤层底板;层序Ⅲ从四号煤层底板开始到二叠系与三叠系的不整合面。三个层序地层中层序Ⅱ煤层发育最好,层序Ⅲ次之,层序Ⅰ最差。在层序中又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尤以海侵体系域最有利成煤作用,高位体系域次之,低位体系域最差。  相似文献   

2.
沉积层序列的沉积体系域划分和层序岩相古地理图的编制,可用于油气生储盖层空间配置关系的研究分析,湘鄂赣地区不同类型的二叠纪盆地区可划分11个沉积层序,包括下二叠统栖霞组(层序S1-S3)和茅口组(S4-S6)以及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或龙潭组(S7-S9)和长兴组(S10,S11),每一层序又可划分出二三个HST,TST,LST或SMST沉积体系域,根据编制的部分层序沉积体系域岩相古地理图,结合各体系域的  相似文献   

3.
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饶阳凹陷构造运动的演化阶段,结合地震、测井、岩相等基础资料,将古近系地层划分为三个二级层序,十个三级层序.层序Ⅲ、Ⅳ、Ⅴ和Ⅶ为湖泊层序,层序Ⅰ、Ⅱ、Ⅵ为气候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针对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演化阶段层序发育不同的特点,总结了饶阳凹陷层序发育模武,将其划分为六种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部位的含油气性,认为层序Ⅲ、Ⅳ、Ⅴ、Ⅵ是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根据区域性构造不整合面、下切谷充填砂岩底部冲刷面、地层颜色突变面可划分为4个层序,其中层序Ⅰ对应小塘子组,层序Ⅱ对应须家河组一段和二段,层序Ⅲ对应须家河组三段和四段,层序Ⅳ对应须家河组五段和六段。每个层序可划分出相应的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层序Ⅲ和层序Ⅱ含煤性最好,层序Ⅰ含煤性最差。层序格架对含煤性、煤层分布和发育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湖侵体系域晚期及高位体系域早期主要为滨岸沼泽和分流间湾环境,相对较快的湖平面上升速率为泥炭堆积提供持续增加的可容空间,有利于厚煤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利用沉积学及层序地层学方法,通过对章丘煤田主要构造单元单井沉积相、层序地层分析,将章丘煤田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划分为1个一级盆地层序、2个二级构造层序、3个三级层序。在层序内部识别最大湖泛面或与之相当的沉积转换面,划分体系域,并重点对三级层序的划分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三级层序Ⅰ发育高水位体系域和海侵体系域,主要由潮坪沉积体系、障壁-泻湖沉积体系和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Ⅱ发育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主要由潮坪体系、滨外台地体系和障壁-泻湖沉积体系组成;层序Ⅲ中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都有较好发育,主要由浅水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组成。  相似文献   

6.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受权 《现代地质》1998,12(4):567-575
摘 要  泌阳断陷陆相层序外部构型研究包括层序级别的厘定与划分以及界面的类型及其识 别标志。陆相层序构成单元可分为8个级别‚前4级属低频层序‚后4级为高频层序。泌阳 断陷湖盆的3类盆地原型‚分别形成了3套盆地充填序列及其所对应的3个构造层序 (Ⅰ‚ Ⅱ‚Ⅲ);构造层序Ⅱ为该断陷湖盆的沉积充填主体‚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层序组‚其中在层 序组Ⅱ D (即核三段上) 中可识别出3个层序。陆相层序的体系域具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 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小层序组有4种基本类型:进积小层序组、低位 加积小层序组、退积小层序组和高位加积小层序组。  相似文献   

7.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自下向上可划分为四个陆相层序(层序Ⅰ、Ⅱ、Ⅲ、Ⅳ),每一个层序自下向上都发育有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通过对层序Ⅲ、Ⅳ各体系域的几类岩石地球化学标型参数研究发现,每个层序在沉积的过程中,由低水位体系域到湖侵体系域再到高水位体系域,B含量、Sr/Ba比值、V/Ni比值都经历了从高到低再到高的旋回历程,也即是盆地的湖平面、古气候和古盐度等皆发生了一次旋回性的变化,进一步为层序和体系域的划分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震、测井、岩相等资料,对饶阳凹陷马西地区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和10个三级层序。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层序Ⅰ、Ⅱ、Ⅲ、Ⅳ、Ⅴ、Ⅵ和Ⅶ为湖泊层序,每个层序可划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马西地区同沉积构造坡折带的存在控制了砂体的展布、烃源岩的发育以及油气的运聚,因而对该地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起控制作用。建立了隐蔽油气藏在不同体系域中的发育模式,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9.
根据地震反射特征,万安盆地地震剖面由上而下识别出T1、T2、T3、T3^1、T4、T5、Tg共7个地震反射界面。结合区域地层与钻井剖面资料,以T3、T5为界,由上而下将盆地的新生代沉积层序划分为I、Ⅱ、Ⅲ三个超层序。超层序Ⅲ由F(T5-Tg)层序组构成,为盆地初始发育阶段扭张构造应力产生的地堑内形成的层序,分布局限,其体系域展布特征不明。超层序Ⅱ由D(T3-T4),E(T4-T5)两个层序组组成,  相似文献   

10.
冀中坳陷饶阳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学及演化模式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和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特征,将饶阳凹陷古近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10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Ⅰ、Ⅱ为裂谷初始期湖泊层序,层序Ⅲ、Ⅳ、Ⅴ、Ⅵ、Ⅶ为裂谷强活动期湖泊层序,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其中裂谷期湖泊层序可以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而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结合构造发育史和地层厚度的变化所反映的古地形,建立了该区层序地层学演化模式,并初步分析了不同层序演化模式与油气的关系,预测了不同层序的地层油藏。  相似文献   

11.
摘要:巫溪田坝剖面长兴组发育齐全,出露连续完整。根据露头观察和室内镜下岩石薄片鉴定分析,结合岩石学、古生物等沉积相标志的研究,认为巫溪田坝长兴组属碳酸盐台地和斜坡沉积体系,可划分为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相及若干亚相、微相。巫溪田坝长兴组可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每个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层序顶底界皆为Ⅱ型层序界面。  相似文献   

12.
林畅松  李思田 《地学前缘》1995,2(3):124-132
断陷湖盆高级别的层序单元可依据不整合面及其对应的整合面来划分。高级别的不整合面主要是古构造运动面。应用二维回剥法恢复盆地构造沉降的速率曲线与层序界面比较分析表明,高级别的层序界面的形成与构造沉降速率的幕式变化和断块掀斜运动有关。湖泛面可作为副层序和副层序组划分的依据,湖平面变化受到气候、沉积物供给和盆地构造沉降相互作用的控制。各级层序界面的确定需要综合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资料等系统分析。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断陷内充填了3000多米厚的陆相湖盆沉积,可划分为5个层序组,识别出9~11个三级层序,以湖泛面和碎屑体系的废弃为标志划分了副层序组和副层序,建立了湖盆地层格架。系统的沉积学研究概括出三种层序的体系域模式,即深湖盆型层序体系域、浅湖-深湖盆型层序体系域及浅湖-河流型层序体系域模式。不同体系域模式中的沉积体系作有序的分布,并受控于湖平面相对的高低变化和构造格架样式。层序地层模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通过模拟可分析层序的发育和形成机制,揭示构造沉降、海平面或湖平面变化及沉积物供给对层序发育和盆地充填演化的控制作用。以乌里雅斯太断陷为例的模拟验证了构造沉降速率的幕式变化和横向上的差异沉降是高级别层序?  相似文献   

13.
以山西柳林成家庄剖面本溪—太原组为例,对层序地层与元素地球化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变动、岩性组合、微量元素特征、测井曲线、沉积相、化石组合特征,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低水位期暴露面、水道下切谷、构造体制转换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和古生物组合交替面等层序界面类型,据此将本溪组—太原组划分为2个Ⅱ级层序、8个Ⅲ级层序和17个体系域。该区层序特征以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的"二元结构"为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层序界面及层序内部体系域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Fe、Sr、Ba、REE、Mn/Fe等元素组合特征变化显著,说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作为划分层序及体系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明华 《贵州地质》1995,12(3):233-239
湘黔川三省交界地区的上元古界震旦系南华冰碛组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顶底界由2个I型层序界面(不整合面)所限定的沉积层序,该层序由下往上可划分为低水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凝缩层、早期高水位体系域和晚期高水位体系域,其中的海侵体系域沉积序列为区内工业碳酸锰矿床的唯一赋矿层位。另外,还对松桃凉风坳锰矿段内的大塘坡组(Z1d)/铁丝坳组(Zit)的地层界线提出了新的划分意见,并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5.
郭旭升 《地球科学》2017,42(7):1069-1082
学者们在页岩层序划分与构成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分歧;其次,现有研究中针对页岩非均质性在层序格架内的变化特征及成因规律方面亦有不足.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是上扬子地区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层位之一,通过钻井岩心、露头剖面、常规测井、能谱测井和地球化学参数等资料,对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序地层学进行了定量分析.在五峰组-龙马溪组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其中五峰组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海侵体系域(五峰组下部黑色页岩)和高位体系域(五峰组上部观音桥段);龙马溪组一段作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海侵体系域、早期高位和晚期高位体系域;龙马溪组二段和三段为一个三级层序,进一步划分出低位体系域、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以不同体系域为单元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层序发育与沉积环境特征,揭示了各体系域内古生产力与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对有机质富集的控制机理,总结并提出了系统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序地层垂向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和地震等资料采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地震地质学等方法,研究济阳坳陷馆陶组沉积特征,并进行了层序地层划分,结果发现:济阳坳陷馆陶组地层主要发育河流相沉积,馆陶组下段存在以浅水湖泊为背景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馆陶组上段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以及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层序界面识别与层序划分,可将馆陶组地层可划分出一个构造层序,2个三级层序,层序底界面都为I型层序界面,每个层序内又可划分出3个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  相似文献   

17.
饶阳凹陷下第三系层序类型及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陆相地层层序在地震剖面、电测曲线上的识别标志、岩石类型组合特点以及古生物等方面的特征,将饶阳凹陷在下第三系划分出了三个二级层序、十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Ⅰ、Ⅱ为裂谷初始期湖泊层序,层序Ⅲ、Ⅳ、Ⅴ为裂谷强活动期湖泊层序,层序Ⅵ为气候层序,层序Ⅷ、Ⅸ、Ⅹ为河流层序。其中裂谷期湖泊层序可以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而河流层序可划分为基准面上升体系域和基准面下降体系域,针对研究区目的层段所划分层序发育的特点,在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对不同层序类型层序的发育模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8.
辽东太子河地区中寒武世地层包括碱厂组和馒头组,属于陆表海沉积.根据岩性组合、沉积旋回、岩相等特征,将该套地层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其中Ⅰ型层序1个,Ⅱ型层序2个,识别出30个副层序.本区凝缩段不发育,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  相似文献   

19.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表露头、测井曲线和岩心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吐哈盆地台北凹陷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将侏罗系划分为3个一级层序、7个二级层序、13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由退积的准层序组成,高位体系域由进积的准层序组成,由退积作用向进积作用的转换过程形成了加积的准层序组,低位体系域在本区不发育。研究发现,同一沉积体系在不同体系域内相序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高位体系域内是正常相序,而在湖侵体系域内是“顶底倒置”的相序。稳定的厚煤层在湖侵体系域内比高位体系域内更为发育。  相似文献   

20.
利用该区8口系统取心井的岩石薄片、粒度分析、古生物等资料,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层序界面识别的基础上,建立陆东凹陷前河地区层序地层格架。并将上侏罗统划分为1个Ⅱ级层序和3个Ⅲ级层序,自下而上分别对应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其中九佛堂组层序发育完整,由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沙海组由湖侵及高位体系域组成,阜新组由湖退体系域组成。根据层序分析结果,对层序格架内的沉积体系类型和沉积相特征进行分析,编制了前河地区九佛堂组及沙海组各个体系域的沉积相图,结果表明九佛堂、沙海时期陡坡一侧以近岸水下扇沉积为主,发育岩性—构造圈闭。西北缓坡带以扇三角洲及滨浅湖滩坝沉积为主,发育地层超覆及透镜体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