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杞人忧天的故事已经人尽皆知,但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国土工作者,对土地的关爱与生俱来,对土地的关注已成为职业习惯,从目前我国关系国计民生、十分稀缺、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现状看,难免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2.
张平和  苏林 《国土资源》2007,(11):35-37
毛泽东同志说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启动之际,我们走访了曾参加过首次土地详查的老土地工作者、专家。他们兴致勃勃地回顾着说,首次土地详查,留给人们许多想望。当然,有挫折、有教训。但更多的是激动人心的场面,感人肺腑的故事,较为成功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最近,在豫东平原的睢县和宁陵两县,传颂着一个“村官”出县断“陈案”的动人故事。 这个“村官”叫李秀旺,是宁陵县逻岗镇和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他今年50多岁,在这个职位上已经干了12年。他自2006年2月被该县国土资源局聘任为土地协管员后,化解许多土地纠纷,制止多起土地违法违规案件。  相似文献   

4.
《过冬飞鹰》(又名《土地神》)是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国土资源局宣传中心主任殷天堂同志创作的一部12万字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一场正与邪、法与权、情与欲的较量,就此展开了一幅大时代背景下土地守护神们维护国土法律尊严付出惨痛代价的精彩故事。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新时期我国关于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这个文件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广泛征求意见,集中了方方面面人士的智慧而制定出来的。甘藏春司长作为文件起草者之一,对文件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回顾,讲了《决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个《决定》有很多新内容,需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者认真思考、全面落实,把土地管理工作做好、做实。  相似文献   

6.
新年伊始,商丘市路河国土所在完善体制,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创新工作,利用合村并校后腾出的村室校舍建起了4个土地文化大院,现已投入使用。土地文化大院拥有宣传室、阅览室、农宅设计室、娱乐室、村协管员办公室。宣传室内既有各种土地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和光盘,又有群众喜闻乐见、以宣传集约节约用地为主要内容的戏剧故事读本及光盘;阅览室内不仅有国土资源行业报刊,还有各类党报、党刊及科技读物;  相似文献   

7.
从儿时起,就对沂蒙有一种向往,看过发生在解放时期那里的电影,听说过那里“沂蒙红嫂”的动人故事。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和朋友们一起,终于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相似文献   

8.
深秋的正午,太阳把大地晒得暖洋洋的。 10月25日,记者来到了河南省沁阳市西万镇西万村。嫩绿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际。 一个多月前,这个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小柱当面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了一年多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他,32岁,白白净净,和蔼可亲,对身边的同志有着兄弟般的情谊,对脚下的土地有着深深的爱恋,对破坏耕地、违法占地者,或教育或查处依法行政,决不手软。在豫东大地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他就是郸城县国土资源局副主任科员李勇立。  相似文献   

10.
正6月21日,在"全国土地日"和建党95周年到来之际,电影《寻明胜》首映了。这部由董玲导演执导,著名演员王洛勇主演的影片,以已故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寻明胜为原型,讲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百姓脱贫致富东奔西走、殚精竭虑,为了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鞠躬尽瘁、牺牲自我,后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却隐瞒病情坚持工作在第一线,年仅48岁不幸去世的感人故事。如果你认为这是一个简单而俗套的故事,那你  相似文献   

11.
<正>用一句“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解出了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用“一片叶”舞动起“种茶、制茶、卖茶、茶旅游、茶食品”的大产业……这是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以美丽乡村留住美好乡愁的真实写照。在这片美丽绽放的土地背后,是径山镇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空间载体和行动抓手,积极构筑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新样本的蝶变故事。2023年,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正>6月25日上午,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镇广场举行的浙江省暨湖州市纪念第29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正在讲述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故事,让现场每一个人真切地感受乡村田野的沃土、改革兴业的热土、成就梦想的乐土。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2006,(6):13-14
深圳第一槌,即是中国土地第一槌. 说起深圳特区,这里还有一系列故事. 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一座沉睡的边防渔村,人口不足千人. 60年代,这里是反资反修的边防前哨. 70年代,曾有人从这里偷渡香港,窥探资本主义的新奇.  相似文献   

14.
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日子,一踏上丹麦的土地,便感受到了一股无处不在的童话味道.这固然与早年一直受童话大师的熏陶有关,同时也想了解一下这个盛产童话的国度,在21世纪的今日,又发生着什么样的令人童心复萌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开始连载的《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是一段旨在梳理人与大地故事的文本。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12月29日,在睢县涧岗国土资源所所长王凯的不懈努力下,一起长达20年的土地纠纷被成功化解,为2017年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然,对于刘家老哥俩来说,这个圆满的结局,他们已经等了很久。故事要从20世纪80年代初说起。涧岗乡张小集村村民刘家平与刘家生本是同族兄弟,刘家平的宅基地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工业化、城镇化浪潮,重塑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却改变不了对土地的依赖。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这些关乎民生的字眼,不时登上头条,吸引公众眼球。一纸征地文告的背后,演绎着聚散离合的乡村故事,改写着千家万户的人生轨迹,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深度变迁,也促使我们从历史的深处,追根溯源、品评得失、镜鉴后世。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世纪的工业化、城镇化浪潮,重塑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却改变不了对土地的依赖。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这些关乎民生的字眼,不时登上头条,吸引公众眼球。一纸征地文告的背后,演绎着聚散离合的乡村故事,改写着千家万户的人生轨迹,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深度变迁,也促使我们从历史的深处,追根溯源、品评得失、镜鉴后世。  相似文献   

19.
兄弟俩和好     
正近日,一起拖了30多年的土地纠纷,被国土所长一朝成功化解的故事,在宁陵大地上不胫而走,到处传扬。调解纠纷的国土所长,是宁陵县产业集聚区国土资源所陈景运,而矛盾的双方则是产业集聚区陈庄村的两位堂兄弟。一位是56岁的村民李德民,另一位是62岁的村民李德方。事情还得从20世纪80年代说起。那时候,兄弟俩的承包地挨边,两家和和气气,关系十分要好。后来,两  相似文献   

20.
与地缘     
来自豫北农村的我,从小就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抓一把黄土顺风扬起,就可看见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景;捉一只夏蝉放在耳边,就能洞悉整个夏天的故事;掬一捧垄沟里的清水,就可以映照10亩方田里生机勃勃的麦苗.黄土地,串联起我生命里的各个重要时刻:初识时满怀希望与踏实,守候中赋予职责与使命,前行中给予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