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深县凹陷位于冀中坳陷中部,其构造复杂,沉积类型多样,而多年来人们对凹陷内的油气圈闭(尤其是岩性地层圈闭)类型与分布规律缺乏统一认识,不利于在这类复杂断陷盆地内开展精细油气勘探。深县凹陷可划分为5个构造区带,各构造区带具有不同的沉积格局,这是各区带内油气圈闭类型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总结出该凹陷主要发育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地层圈闭及潜山圈闭等4大类8亚类圈闭类型,这些圈闭类型与本区的构造沉积格局存在响应关系。其中,构造圈闭发育范围较广,主要集中在二级构造凸起带上,以深南背斜和榆科背斜为主,断块和断鼻圈闭构成了主要的圈闭类型;潜山圈闭主要发育在北部缓坡带中的深泽—刘村低凸起与何庄—深西潜山带;而岩性圈闭与地层圈闭主要发育在两个潜山带的侧翼以及南部的白宋庄洼槽带和深南背斜的两翼,这与砂砾岩透镜体、上倾尖灭砂体的分布及构造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2.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构造特征及油气圈闭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断裂极为发育,主要发育NE向和NWW向两组正断层。NE向断层断距大,延伸距离远;NWW向断层断距相对较小,延伸较短。斜坡带由于构造破碎,断层发育,圈闭类型多为断块、断鼻及断层 岩性复合型圈闭。因此,对北部斜坡带断层的展布和交切规律的研究,是识别该区圈闭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下刚果-刚果扇盆地位于非洲西海岸,油气资源相当丰富。该盆地属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具有构造演化的阶段性和沉积充填的独特性,从而造成所形成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利用IHS(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数据库)和C&C(全球油气田类比系统)资料,将下刚果-刚果扇盆地已发现369个油气田的圈闭划分为构造圈闭、构造-岩性圈闭和构造-地层圈闭3个大类及8个亚类。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圈闭类型的平面分布和主要发育层位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认为由陆向海和从北向南,圈闭发育的层位由老变新且圈闭类型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最后指出盆地深水区渐新统-中新统发育的浊积水道圈闭和浅水区下白垩统阿尔比阶的背斜构造圈闭和岩性尖灭圈闭是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4.
徐长贵  周心怀  杨波  王昕 《现代地质》2009,23(5):887-893
陡坡带是箕状凹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构造带,构造-岩性圈闭发育,是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但是陡坡带构造、沉积相带迁移变化和构造-岩性圈闭分布的控制因素复杂。以渤海海域渤中凹陷石南陡坡带为例,分析陡坡带构造-岩性圈闭的成因与分布规律。石南陡坡带发育上倾尖灭型、下倾尖灭型、侧向尖灭型和物性封闭型等4种类型的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其分布主要受控于坡折带类型与分布、水系方向与古地貌的配置关系以及基准面的旋回性变化。墙角式陡坡折带处是寻找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最有利的位置。发育在不同层系、分布广泛的构造-岩性圈闭有利于弥补石南陡坡带纯构造圈闭的不足,降低陡坡带的勘探风险,石南陡坡带从勘探的早期就应建立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勘探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坡折带对陆相湖盆岩性地层圈闭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海拉尔盆地贝西斜坡具有坡折带地貌特点,研究其特征和成 因以及对沉积相和岩性地层圈闭的控制模式对该区的下步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贝西斜坡坡折带的成因机制,将其划分 为断裂坡折、挠曲坡折、沉积坡折和侵蚀坡折。根据坡折带位置与洼槽区的关系,将贝西坡折带坡折分为:内坡折带、中 坡折带和外坡折带。外坡折带主要发育侵蚀坡折,控制着地层超覆圈闭带;中坡折带主要发育断裂坡折和挠曲坡折,控制 着断块-岩性复合圈闭带;内坡折带主要发育沉积坡折,控制着透镜状岩性圈闭带。  相似文献   

6.
南美西北部典型含油气盆地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盆地处于造山弧的位置不同,将南美西北部盆地群分为弧前盆地、弧内盆地和弧后盆地三类。同一动力学背景下在不同构造部位形成了三类盆地不同的构造特征。弧前盆地具有地垒-地堑式裂陷盆地特点,发育断块油气藏,是安第斯俯冲增生带之上的近东西向张性盆地;弧内盆地位于强烈挤压隆升的造山带之内,是造山带内局部变形相对较弱的地区,发育叠瓦逆冲断层、双重构造和冲起构造;弧后盆地以逆断层反转构造和低幅度背斜构造为主,断裂系统具有走滑性质,是斜向弱挤压环境下的产物,构造平面上具东西向分带的特点,圈闭类型主要是低幅度背斜和岩性圈闭。  相似文献   

7.
据不整合到整合的层序界面判断,川西坳陷纵向上发育了4个叠合的前陆盆地。这些盆地在发展演化与水系进退的充填过程中,发育了多种油气圈闭类型,即盆地陡翼和冲断带的背斜圈闭,地层、岩性圈闭;盆地缓翼的复合型圈闭;盆内地压及岩性圈闭等。据此初步建立了前陆盆地油气分布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塔中地区基本特征是由三条逆冲大断裂控制的背斜隆起构造。纵向上发育多期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下形成有多种类型的非构造圈闭。主要可归纳出古潜山圈闭、地层圈闭及岩性圈闭三大类,并可细分出九种亚类。潜山圈闭,一般都是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集体,本身处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包围之中,有“近水楼台”之优势;地层圈闭包括不整合面之下的地层削截尖灭圈闭、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超覆尖灭圈闭及古风化壳圈闭,它们与大的不整合面相伴生,有断层和不整合面作为油气运穆通道,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岩性圈闭包括生物丘(礁)、碳酸盐岩隆(异常体)、岩性透镜体、滑塌浊积体、火成岩等,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只要有油气通道,是优先捕获油气的有利场所。因此所述各类非构造圈闭均具有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川西龙门山冲断带构造油气藏类型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剖面解释表明川西龙门山冲断带具有复杂的构造地质特征,认为研究区发育类型众多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背冲断块、三角带构造、逆冲断层带和断块构造、断层相关褶皱构造以及双重构造等,不同类型的构造变形样式形成不同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不同类型构造油气藏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在平面上具有分带性,并与龙门山冲断带的主干断裂密切相关,如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主要发育与断层相关的褶皱型油气藏;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主要发育三角带构造型油气藏以及一些断滑褶皱型油气藏,等等。在纵向上具有分层性,区域性滑脱层之上发育各种类型的构造油气藏,主要有背冲断块型油气藏、逆冲断裂带内的构造油气藏等,滑脱层之下发育双重构造型油气藏、断层相关及与背斜有关的构造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车尔臣断裂带构造--岩相特征及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尔臣断裂带的构造特征、寒武系-下奥陶统地层地震相特征与沉积相展布、构造与岩相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车尔臣断裂构造带具有“三段式”结构。西段与东段相似,为巨厚的碳酸盐岩建造,刚性强,以断裂形式释放应力,所形成的构造带成排发育,圈闭面积小而个数多;中段塔东低凸起以泥岩建造为主,岩层刚性弱,以塑性变形为主,构造带不发育,构造样式主要为古生界的宽缓背斜,圈闭面积大而个数少。通过沉积相和构造综合研究证实存在2个岩性圈闭带:古城奥陶系礁滩相岩性圈闭带和罗布泊奥陶系礁滩相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带。  相似文献   

11.
四川含油气叠合盆地基本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近年来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不断突破,重新审视其基本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特点变得迫切而必要.四川盆地是典型的叠合盆地,显生宙以来经历了震旦纪一中三叠世伸展体制下的差异升降和被动大陆边缘(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晚三叠世-始新世挤压体制下的摺皱冲断和复合前陆盆地(陆相碎屑岩盆地)、渐新世以来的褶皱隆升改造(构造盆地)3大演化阶...  相似文献   

12.
操应长  杨剑萍 《地质论评》1999,45(7):587-593
通过对惠民凹陷第三系已发现的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研究,探讨了湖盆中火山作用与油气藏形成的关系。笔者认为当火山活动发生在生油岩主要生烃期之前,火山活动对油气的形成是有利因素,将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火山作用所形成的火山岩在形成和埋藏成岩作用过程中,可形成丰富的储集空间,按形成机理可分为原生孔隙、溶解孔隙和收缩缝、构造裂缝等,因此火成岩可以作为油气良好储层;同时,惠民第三系沉积地层在岩浆的侵入和喷发作用下,形成了一系列与火成岩相关的圈闭,如火成岩遮挡、火山锥披覆、侵入岩上拱、侵入岩岩性等类型,目前已发现了多个火成岩及其相关油气藏。总之,惠民凹陷第三系火山作用对油气的生成、油气成藏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东北部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中、下三叠统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含膏盐碳酸盐岩层系为界,可以将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个构造-层序组合,盐下构造-层序组合由震旦系-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组成,属于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层系为主的沉积;盐层构造-层序组合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和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组成,属于一套含厚层膏盐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盐上构造-层序组合由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白垩系组成,属于一套陆相碎屑岩沉积。川东北地区发育了一套独特的构造变形样式,主要有基底卷入叠瓦冲断强变形带、基底卷入与盐层滑脱叠合变形带、隐伏盐相关构造滑脱变形带、双重构造、堆垛式三角带构造和背冲断块构造等。由于该区盐岩层厚度相对较薄,盐岩层系总体作为一个大型滑脱层系,控制川东北地区的构造变形。川东北地区主要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区域挤压缩短作用、盐岩层塑性流动和滑脱作用、构造隆升和剥蚀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等。川东北地区与三叠系盐岩层系有关的构造变形控制该区油气圈闭样式,有利于油气聚集和保存。  相似文献   

14.
珠江口盆地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前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局部磁异常往往与含油气局部构造密切相关。通过对珠江口盆地大比例尺高精度航磁资料处理和分析,识别出5种航磁局部构造异常:基岩凸起局部构造异常、与基性侵入岩有关的局部构造异常、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局部构造异常、与火山岩有关的局部构造异常、与沉积层有关的局部构造异常。对各种局部构造异常进行了较细致的描述,并结合地震、重力、钻孔等资料对典型异常进行了地质解释,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郭彤楼 《地学前缘》2022,29(6):109-119
四川盆地是我国典型的多旋回盆地,更是最重要的天然气基地,发现了大量的常规、致密砂岩、页岩气田。具有海相、海陆过渡相、陆相垂向叠加与平面分区明显、纵向多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的特点,形成了全盆地、全层系含气。本文以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和中江致密砂岩气为实例,阐述了叠合-复合控藏的概念,即叠合盆地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各种要素均受相互关联的多种因素的控制,不同要素间既有时间上的累加和空间上的叠置,也有横向上地质体因某种原因而结合在一起,比如构造与岩性体、构造与地层等。叠合控制油气的形成与演化,复合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定位,进一步论述明确多旋回盆地叠合-复合控藏研究内容对油气勘探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四川盆地典型大型气田实例剖析,表明四川盆地大型气田均是受多旋回盆地叠合-复合控藏的结果,即叠合控制油气的形成与演化,复合控制油气的富集与定位。本文系统分析总结四川盆地大型气田油气形成、成藏与富集规律,结合四川盆地勘探开发现状,针对四川盆地多旋特征提出油气勘探三个方面的重点研究内容:(1)构造古地理研究,厘清构造格局、储层、烃源和圈闭空间的叠合、复合关系以及对油气形成的控制作用;(2)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明确不同期次构造叠合关系以及对成油、成气、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3)构造分级与控藏研究,精细构造分级明确不同级次构造对气水关系、富集、储层改造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成藏规律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中国南方古生界—中生界古油藏主要分布于黔中—雪峰 -江南隆起北侧 (以下古生界及上震旦统灯影组古油藏为主 ,其烃源主要是下寒武统 )及南盘江—十万大山地区上古生界及下三叠统台地及孤立台地边缘 (主要是上古生界及下三叠统自生自储型古油藏 ) ;现存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根据南方多期构造改造及油气演化复杂性的特点 ,将南方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藏分成原生、次生及再生烃油气藏 3类。认为南方现存的古生界—中生界原生油气藏很少 ,绝大部分原生油气藏均已破坏成为古油藏 ,四川盆地现存的大多数油气藏是典型的次生油气藏。提出次生气藏有利勘探领域有川东南及大巴山前缘上石炭统—下三叠统、乐山 -龙女寺隆起东南斜坡上震旦统灯影组及下古生界、川西北地区及楚雄盆地北部凹陷上三叠统—下侏罗统煤成气藏 ,再生烃油气藏有利勘探地区有苏北盆地阜宁—盐城—海安—兴化—宝应地区、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潜江—仙桃—牌州—汊参 1井地区及江西鄱阳盆地南部凹陷。这一认识已经得到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朱家墩气田、川东方斗山背斜带寨沟湾石炭系气田及江汉盆地沉湖地区南部开先台西油藏勘探发现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西部致密碎屑岩含气领域勘探实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四川盆地自1971 年发现了中坝气田后,系统地对致密碎屑岩含气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取得突破。在成都平原发现和有效开发了大中型致密砂岩气田,使储产量大幅度增长。加强对致密碎屑岩含气的基础地质研究、探讨天然气的富集规律、紧密结合勘探开发、认真解决科技创新和工艺方法,这样在川西气田的开发中将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山前带地质及油气成藏特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鹏  罗良  漆家福  于洪洲 《现代地质》2013,27(5):1033-1041
山前带包括前陆褶皱冲断带和前陆盆地靠近造山带部分,其油气资源极为丰富。根据前陆盆地的形成机制分类,将山前带划分为弧后前陆型山前带、周缘前陆型山前带和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参考叠合盆地的分类方案,将山前带划分成正反转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再生前陆型山前带和继承前陆型山前带仅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发育。山前带的油气成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前前陆期沉积的页岩作为优质的烃源岩,前陆期砂岩和前前陆期碳酸盐岩是油气成藏良好的储集层,而泥岩、膏盐层、盐岩层等是优质的盖层,断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前陆褶皱冲断带以构造圈闭为主,前陆盆地则以构造一地层圈闭为主。  相似文献   

19.
苏丹Muglad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是重要的油气探区.盆地中南部西斜坡位于Kaikang坳陷西部斜坡带,是Muglad盆地重要的勘探区之一.研究区在构造转型时期遭受严重剥蚀,目前残余地层厚度约为5 000 m.受区域构造活动的影响,研究区的沉积储层发育演化与构造演化密切相关.随着构造圈闭勘探进入中后期,寻找新的勘探领域和...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露头、岩心、钻测井资料分析建立典型沉积相序列,结合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编制了四川盆地寒武纪各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件。盆地整体西高东低、西部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中东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寒武纪包含两个半海侵—海退旋回:首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形成巨厚的浅海陆棚相泥质烃源岩;首次海退发生在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陆源碎屑供给充足,发育三角洲和碎屑滨岸相沉积;第二次和第三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龙王庙期与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在局限台地的地形较高部位发育砂砾屑滩和鲕粒滩,砂砾屑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西部,鲕粒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东部,在盆地西南部发育具有继承性的泻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